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90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详细文档格式.docx

9、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定义,优点和局限性。

A直接选举定义:

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B直接选举优点:

①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

实现选民的意志。

②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C直接选举的局限性:

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

选举成本高。

(2)间接选举定义,优点和缺点

①间接选举定义:

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②间接选举的优点:

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③间接选举的局限性: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3)差额选举定义,优点和缺点定义,优点和缺点

①差额选举定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②差额选举优点: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③差额选举的局限性: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

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4)等额选举定义,优点和局限性

①等额选举定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②等额选举优点: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等额选举局限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5)我国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我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P16(了解)

3、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

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

周全考虑,理性判断,郑重投票。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P22第一段6、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了解)P23-25

7、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了解)P26第一段

8、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9、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运用)

(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的权益。

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的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①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②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

要遵守法律,依照规程和程序办事。

不能用非法方式如闹事、大字报等形式。

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如实反映情况。

依法行使监督权时,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

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冲击国家机关。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理解)P38

3、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发展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国家提供的法律途径)。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理解)P44

2、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一是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这就要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人民能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二靠法制,这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照法律行使。

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了解)P465、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理解)P47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A、立法权:

B、决定权C、任免权:

D、监督权: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任期(了解)

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有两种:

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了解)P57

4、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和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

A、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B、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理解)P60-61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了解)P63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

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⑵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A、科学执政含义:

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P67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本质和核心(了解)

(1)“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P68

8、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及参政权(了解)P70

9、我国的政党制度及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了解)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

它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理解)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P75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了解)P77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理解)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的基本原则。

(2)关系:

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了解)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理解)

(1)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了解)

(1)内涵是:

有信仰,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这种,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

有过去不信仰,现在信仰的自由,有过去信仰,现在不信仰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了解)P85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理解)P87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构成(了解)

2、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独立权。

主权国家有按照自已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

②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③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④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具有管辖的权利。

(3)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

①不侵犯别国。

②不干涉他国的内政。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了解)P94

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1)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④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⑤集体协作,⑥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⑦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3)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联合国也有局限性。

5、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

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6、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了解)P98

7、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引起摩擦和冲突。

8、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

安全利益,政治利,经济利益

(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了解)P103

3、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俄罗斯有强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军事实力,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

当代国家既合作又竞争。

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激烈。

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5、外交政策的含义(了解)P109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3)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概述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

(一)综述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二)对社会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来说,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来说,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三)对个人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方面:

①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对个人的作用:

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地位和意义)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必要性: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么做①正确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

1.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3.大众传媒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既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进了解、互相沟通、求同存异;

(相互之间)*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对本国)*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世界)

(2)做法:

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