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41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期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是一样的。

①热化学方程式两边同乘以x,△H;

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H;

③同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的正、逆反应,△H的关系;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

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③④D.②③④

2.25℃、101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

(1)△H=―285.8kJ/mol

B.2H2(g)+O2(g)==2H2O

(1)△H=+571.6kJ/mol

C.2H2(g)+O2(g)==2H2O(g)△H=―571.6kJ/mol

D.H2(g)+

O2(g)==H2O

(1)△H=―285.8kJ/mol

3.已知:

Fe2O3(s)+

C(s)=

CO2(g)+2Fe(s)△H=234.1kJ·

mol-1

C(s)+O2(g)=CO2(g)△H=-393.5kJ·

mol-1,

则2Fe(s)+

O2(g)=Fe2O3(s)的△H是()

A.-824.4kJ·

mol-1B.-627.6kJ·

mol-1C.-744.7kJ·

mol-1D.-169.4kJ·

4.已知:

Mg(s)+1/2O2(g)==MgO(s)△H=Q1

2Hg(l)+O2(g)==2HgO(s)△H=Q2

现有反应:

Mg(s)+HgO(s)==Hg(l)+MgO(s)△H=Q3。

则Q3应为()A.Q2-Q1B.Q2+Q1C.Q1-1/2Q2D.2Q1-Q2

5.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浓硫酸稀释③生石灰与水反应④石灰石高温分解⑤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混合⑦水蒸气与焦炭高温制水煤气⑧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⑨硝酸铵溶于水⑩干冰气化 

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

△H1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3S(g)+O2(g)=SO2(g);

△H4

③H2(g)+1/2O2(g)=H2O(l);

△H52H2(g)+O2(g)=2H2O(l);

△H6

④CaCO3(s)=CaO(s)+CO2(g);

△H7CaO(s)+H2O(l)=Ca(OH)2(s);

△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KJ/mol,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2=E1

C.101KPa时,2H2(g)+O2(g)=2H2O(l)△H=-517.6KJ/mol,若生成气态水,△H小于-517.6KJ/mol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8.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

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1780kJ/molB.-1220kJ/molC.-450kJ/molD.+430kJ/mol

9.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2O(l)====H2O(g);

△H=+44kJ·

mol-1,则16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

mol-1,N2H4(g)+O2(g)===N2(g)+2H2O(g);

△H=-534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在298K时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

mol-1

(2)C(s)+O2(g)=CO2(g)△H2=-393.5KJ·

(3)H2(g)+1/2O2(g)=H2O(l) 

△H3=-285.8KJ·

试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____________。

1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H2O2)。

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液态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

的热量(相当于25℃、101kPa下测得的热量)。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煤作为燃料有两种途径:

Ⅰ.C(s)+O2(g)===CO2(g) ΔH1<

Ⅱ.C(s)+H2O(g)===CO(g)+H2(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2H2(g)+O2(g)===2H2O(g) ΔH4<

请回答:

①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

”、“<

”或“=”)。

②ΔH1、ΔH2、ΔH3、ΔH4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13.

(1)已知:

Fe(s)+1/2O2(g)=FeO(s)

2Al(s)+3/2O2(g)=Al2O3(s)

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时放热2.444KJ,试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电解池】

1、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

①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

电解池中离子放电顺序:

阳极:

活泼金属>

CI->

OH->

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

阴极:

不活泼金属离子>

H+

2、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

对象

实例

(溶液)

PH值

变化

复原所

加物质

电极反应

总反应

NaOH

H2SO4

Na2SO4

HCl

CuCl2

NaCl

CuSO4

AgNO3

另:

(1)电解食盐水现象:

阳极上有产生,湿润的KI—淀粉试纸;

阴极上有产生,阴极区附近溶液显性,遇酚酞变色。

(2)铜的电解精炼:

阳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

阴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反应前后浓度,阳极泥中含有。

(3)电镀:

,阴极材料:

,电镀液,反应前后浓度

【原电池】

1、将65gZn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中,放出Q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将该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画出装置图,标电极名称和材料,电解质溶液

 

总结:

原电池的设计方法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3、写出上述装置的电极反应式、

描述实验现象:

4、上述装置中,电子的流动方向:

阴阳离子流动方向:

5、若将你设计装置中的正极材料换做Mg,则正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

负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

若进一步将Zn电极换做Al,电解液换做NaOH溶液,则正极材料:

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6、利用上述装置完成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过程中,Zn电极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没有将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请你设计一个装置完成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1)画出装置图,标电极名称和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

(2)盐桥的作用:

(3)该装置中电子的流动方向:

7、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H2SO4(aq)+BaCl2(aq)2HCl(aq)+BaSO4↓;

ΔH<0

B、2H2(g)+O2(g)=2H2O(l);

△H<0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D、3Cu(s)+ 

8HNO3(aq)=3Cu(NO3)2(aq)+2NO(g)+4H2O(l);

(1)若将B选项设计成原电池,则正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2)上述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反应区溶液的碱性(填增大、减小、不变),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不变)

(3)若以熔融的NaCl溶液为电解液,则正极反应式:

负极极反应式:

(4)若通氢气的电极改通甲烷,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则

正极反应式: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5)以上述氢氧燃料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的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极相连,该极的电极反应式,另一极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不变)

(6)以上述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消耗8g氧气时,电解后溶液为10L则溶液的PH

电化学计算方法

8、如图,水槽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

(1)铁钉在逐渐生锈,则铁钉的腐蚀属于腐蚀

(2)若液面上升则溶液性,发生腐蚀,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正极:

(3)若液面下降,则溶液呈性,发生腐蚀,

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

(4)若溶液甲为水,溶液乙为海水,则铁钉在(填甲、乙)溶液中腐蚀的速度快

(5)铁钉生锈过程设计的化学方程式

(6)若要防止铁钉生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下图为一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溶液蓝色变深

D.如果将Cu电极改为Fe电极,Zn电极依然作负极

1、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接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原电池放电时,在外电路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mol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4.如图所示,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

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碱性不变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的质量增加,阳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D.若将石墨电极都换成铁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不变

5.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

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D.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6.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

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7、下列关于电解法精炼粗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精铜板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

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

Cu2++2e—Cu

C、粗铜中所含Ni、Fe、Zn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

D、电解铜的纯度可达99.95%~99.98%

8.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O2+2H2O+4e-

4OH-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2e-

Cl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e-

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

Fe-2e-

Fe2+

9.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B.HCl溶液C.酸性CuSO4溶液D.酸性AgNO3溶液

10.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极

B电极

X溶液

实验现象

A

石墨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B

Fe

KNO3

C

Cu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质量减少

D

a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为二氧化锰

B.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H2-2e-+2OH-=2H2O

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PbO2+2e-+4H+=Pb2+++2H2O

D.锌一铜一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12.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和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消耗l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

③负极上是O

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O2+4e-=4OH-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能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因此铝不容易被腐蚀

C.铸铁输油管道应埋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14、用标准电极电解NaCl和CuSO4的250ml混合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分别得到11.2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则原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A.0.5mol/LB.1mol/LC.1.5mol/LD.4mol/L

15.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16.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

Ni(OH)2+OH--e-=NiO(OH)+H2OB.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C.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17.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B.负极反应式为:

H2-2e-===2H+

C.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2mol电子转移

18.电解法精炼含有Fe、Zn、Ag等杂质的粗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精铜作阳极B.粗铜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C.阴极反应Cu2++2e-=CuD.电解后Fe、Zn、Ag等沉积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

19.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20.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6岁时,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美国西屋天才奖”。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一块废铁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C.纯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是银发生吸氧腐蚀的结果

D.钢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

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的粗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大

B.在镀件上电镀锌,可以用锌做阳极,也可以用惰性材料做阳极

C.二次电池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二次电池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22.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

―→PbSO4+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e-―→Pb+SO

23.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欲使溶液恰好恢复至电解前情况,可加入的物质是()A.CuSO4B.Cu(OH)2C.CuD.CuO

24.下列对钢铁制品采取的措施不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的是()

A.保持表面干燥B.表面镀锌C.表面镶嵌铜块D.与电源负极相连

25.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用铜作阳极

C.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连接电源的正极D.电镀铜和精炼铜时,均用纯铜作阴极

26.关于下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

Cu+2Fe3+

Cu2++2Fe2+

B.装置①中,铁做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

Fe3++e-

C.装置②为铁上镀铜装置c为纯铜电极

D.若用装置②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27.如下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

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B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

B.甲烧杯中A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

C.烧杯中D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

D.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C极附近先变红

28.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用

B.当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阴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29.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

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通电后,溶液中产

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中“a”为负极,“b”为正极

B.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不可以是NaCl溶液

C.B电极发生的反应:

2H++2e-==H2↑

D.A、B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