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51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施工HSE管理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主要、关键施工过程的HSE管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1、测量、放线

(1)测量人员穿信号服,配备对讲机、手机、旗帜,便于相互联系。

(2)测量人员应谨慎进入丛林、灌木地带,进入上述地段时,应配备相应的安全救护器具。

(3)对情况不明的地貌先进行勘查,不得冒险进入。

(4)测量人员需配备防毒虫叮咬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外伤急救包,并配备一定量的水和食物。

(5)测量人员需携带联络工具,定时与驻地保持联系,遇有险情要立刻呼救。

(6)测量人员不得单独出行测量。

2、清理作业带

(1)严格按照划定的作业带宽度和范围进行清理,不得超出作业带。

(2)施工作业带内较大的或有危险性的建筑设施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清理较大树木要注意周围的人员,选择合适的倾倒方向,作业时要有人监护。

(3)将作业带内的杂草清理干净,并移至作业带外,以防火灾。

(4)山区、丘陵地段对施工作业带内及附近有可能危及施工作业安全的落石、崩岩、滑塌等应进行清除或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尽量减少农田、果园、林木地段的占地,应对这些地段注意保护。

(6)彻底清除作业带内的树木、庄稼、植被等易燃物。

(二)特殊地段施工安全措施

1、石方段爆破

(1)从事爆破作业的单位必须取得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爆炸作业许可证”。

(2)直接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爆破作业人员作业证”。

(3)爆破作业必须按批准的爆破设计书和爆破说明书进行。

作业前必须制定爆破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报项目部、业主、监理审批。

(4)爆破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设立警戒范围,规定警戒时间、信号标志,派出警戒人员。

警示信号要符合相关要求,警示文字的大小在对比底色板上至少高102mm。

采用合格的气喇叭/报警器,用以发出正确的爆破信号和一切恢复正常的信号。

(5)从发出“爆炸危险”信号时起到发出“一切恢复正常”信号为止,与爆破无关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撤离到300m以上,与爆破有关的工人,站到200m以外。

(6)起爆前,要进行检查,必须待施工人员、行人、车辆全部避入安全地点后方可起爆,警报解除后方可放行;

爆破员的掩蔽所必须坚固可靠,道路必须通畅。

在爆破危险区内的设备、物资要加以保护或运出爆破危险区。

(7)放炮后最少要2人巡视放炮点,检查处理危岩、盲炮、残炮。

(8)炸药的贮存和运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9)炸药须存放在远离项目营地的地方,且须由专人保管。

须凭经有关负责人签字的领取单,领取炸药。

当天未使用完的炸药,须如数返还至库存点,并做好记录,防止造成炸药遗失。

2、软岩与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

(1)应加强软岩与不良地质段围岩的监控量测工作。

(2)对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应采取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支护、小循环的施工方法。

(3)隧道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应首先观察工作面是否处于状态,如发现问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4)发现隧道内有坍方的迹象,应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及派人监守,并迅速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情况严重时,全部工作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地段。

(5)发生坍方,应积极处置和抢救。

首先清点人数,其次清理主要机具设备,并详细记入施工日志,分析坍方的原因,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清方、支护、掘进、安全保护等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6)施工时应对洞内拱部和洞顶地表进行定点(含纵向和横向)监测,发现变形量加大或变形时加快时,应暂停开挖,分析原因并采取稳定围岩的有力措施。

(7)开挖中发现流沙、流泥与涌水时,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防止措施,并迅速上报,在未制定出有效措施之前,不得掘进。

(8)隧道掘进,必须超前预报,否则不得掘进。

(三)员工体检及劳动保护

1、员工体检

施工前对员工进行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符合健康要求的员工发给“健康合格证”,准许进入施工现场。

2、劳动保护

(1)按照规定确定各工种员工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向员工免费提供必要的维护良好的或新的个人防护装备;

(2)对员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方面地培训,使得员工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防护用品,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3)与施工工程有关的所有员工强制要求在施工工地戴安全帽、穿钢制护趾的安全鞋;

(4)员工根据现场施工要求正常穿戴和使用安全带、安全鞋、防护镜、耳塞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5)所有个人防护装备需定期维护并保持良好状态;

损坏的个人防护装备要进行维修或更新;

(6)常用防护用品见表6.1

表6.1常用防护用品表

序号

劳保用品类别

管理人员

安全监督人员

电焊工

气焊工

土建工

电工

其他员工

检查与更换方法和频率

1

安全帽

30个月,损坏或受到重击后,帽箍损坏

2

普通手套

损坏或严重脏污

3

焊工手套

4

橡胶手套

5

防化学液眼镜

当损坏、破损或当镜片已划伤到影响观察时

6

防强光护目镜

7

防异物护目镜

9

工作鞋

鞋尖钢板暴露出来,鞋底破损或防静电失效

防静电工作鞋

10

工作服

撕裂或损坏到不能达到设计的遮盖身体时

11

防静电工作服

12

防毒面具

损坏或过滤作用降低

13

防尘口罩

14

防尘面具

磨损或脏了时

15

焊工安全罩/面罩

玻璃损坏焊接视觉扭曲或过滤作用减少时

16

耳塞

耳塞变脏或连续用了一整天时

17

护耳罩

损坏时或软垫变硬,不能在耳朵周围形成良好密封时

19

安全带

背带断裂或磨损到带绳可能断裂时

20

围裙

撕裂、损坏不能达到遮盖要求或严重脏污

21

套袖

注:

管理人员、HSE监督人员、施工人员、特种人员服装和安全帽要选用相应的安全服颜色和安全帽的颜色。

(四)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1、一般规定

(1)施工人员要文明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环境保护,禁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行为。

(2)施工期间专(兼)职HSE监督员对工程施工期间进行环境管理,其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上级有关环保管理规定和施工项目特点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对作业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3)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的宽度,禁止超占、多占地,施工机具必须在作业带内和施工便道内行走。

(4)任何时候禁止堵塞当地已有的排水沟或路边沟,保障畅通。

(5)隧道施工临时占地(如堆放材料、停放机具等),尽量避免占用农田、绿地、草场;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固定行车路线。

(6)禁止在河流中冲洗设备,污染河水。

(7)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在生活营地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并配备临时的生活污水汇集设施,防止污水直接排入天然河流内;

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排放口放置挡板或其他能量消散装置,防止对沟渠河道土壤造成集中冲刷。

(8)禁止在林区、待收割的田地吸烟或点篝火。

(9)施工中发现有古迹遗址、文物、化石等有价值的场地,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出标记,派专人负责保护并报告当地文物主管部门,任何人不得破坏、占有文物、化石。

(10)合理安排环境敏感区的施工季节或时间,减少对这些地区环境的影响和赔偿费用的支出。

(11)在与公路交界处的施工便道路面上放置碎石,以减少施工车辆把泥浆带到公路上。

一旦施工车辆或施工机械把泥浆、尘土或任何碎石带到公路上,立即清除。

2、施工废弃物处理

(1)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随时清理回收,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2)施工作业中的焊条头、废砂轮片、废钢丝绳和玻璃片等每天进行回收,统一送回营地集中处理。

(3)施工期间产生的工业污油(如设备有油污等),由专用回收装置专人送到营地统一处理,禁止随意倾倒。

(4)施工中使用的油漆、化学溶剂及有毒有害物品,要妥善存放、保管,制定出防止泄漏和污染的具体措施。

(5)在施工期间使用的临时燃料油罐、燃料油运输车要制定安全储存和运输措施,防止燃料泄漏污染。

(6)搅拌机施工设泥浆沉淀池,并用泥浆运输车将泥浆运至指定地点。

3、货物包装物控制

(1)不合格包装物不允许进入现场,确保物货包装物本身不对人身、货物、环境造成伤害或不良影响。

(2)尽可能采用便于回收利用包装物对货物进行包装。

(3)加强监督检验工作,严格要求供货商,包装不合格不许出厂,不予检收。

(4)做所有货物包装物不允许留在工程现场,随时回收,集中处理。

4、噪声和尘埃控制

(1)施工前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性能良好,减少震动和噪音。

(2)爆破、钻孔产生噪音大等作业,如靠近居民区,在19:

00后要停止作业,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3)对作业无法停止的产生噪声的作业,如试压作业的空压机,可采用设立屏障等方法以减少噪声。

(4)在干燥和干旱地区,施工会产生影响局部空气质量的扬尘。

在扬尘严重的地方,采取防尘措施。

(5)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保持湿度、控制扬尘。

(6)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等。

(7)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散体物料在平台上建库存放,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进行覆盖。

(8)对进出施工营地的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以减少灰尘。

(9)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标准。

5、施工设备环境保护

(1)隧道施工使用设备较多,为减少对作业场所环境的影响,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履带和轮式设备不得驶出作业带以外,以免轧坏植被。

(3)燃油、燃气设备的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减少设备使用、维修过程中产生液体泄漏,如有滴漏现象,须及时维修,泄漏出来的液体也须及时清理掉。

(5)在施工现场同一地方停留时间较长的设备,在设备停留点的地面铺设防油垫层,以防止泄漏的油污染地表。

(6)推土机、挖掘机、运管车等重型设备能产生70分贝以上的噪音,如施工区域靠近人口稠密地区,须采取降噪措施,或减少、甚至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内作业。

6、野生动物保护

(1)施工过程中要避开鱼类产卵、回游地。

难以避免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施工作业时尽量避开鸟类栖息地。

禁止哄吓鸟类、拣拾鸟蛋、雏鸟和破坏卵巢等行为。

(3)施工期间禁止施工人员在野草和树林周围生火,避免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

(4)禁止破坏动物巢穴,捕猎和有意骚扰野生动物。

(5)只有当野生动物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时,方可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6)禁止从当地猎户手中购买猎获的野生动物。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由其采取救护措施;

也可以就近送到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救护。

7、营地的环境保护

(1)设置营地时,在保证需要的条件下,利用自然的或原有的开辟地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设备,对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禁止任意乱扔造成白色污染,并保持营地内清洁。

(3)营地的污水排放,尽可能利用当地已有的下水道或排放沟、渠,若施工现场无以上设施,则采取挖坑,撒漂白粉等措施后再予以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的环境。

危害他人健康。

(4)处理废弃物时要避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8、水土保持措施

(1)施工作业带清理和平整遵循保护农田、果林、植被及配套设备,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果林、草场、林地。

(2)隧道施工通过林区时,砍伐林木前需报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采伐。

(3)清理时尽可能降低树木砍伐数量,不能损坏作业带以外的树木、草地。

作业带外不慎被砍伤的树木,要采取补救措施。

有条件的地方,树木可以从地面切断,不要伤根,让它能重新萌芽生长。

(4)在农田和林地堆放弃渣时,将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分别堆放,回填时先回填深层土,然后回填表层土。

(5)如因工程施工需要,需回填或修筑施工便道取土的,要在当地有关部门规定的取土场取土,不得在规定范围以外任意取土。

(6)严禁在崩塌滑坡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采石。

(7)禁止职工采取野外植物进行生火取暖等破坏植被的活动。

(8)禁止施工车辆设备辗压、侵占非施工用地,造成植被及农作物的破坏。

9、地貌恢复

(1)工程竣工后,最大程度的恢复原有地貌,对废弃的砂、石、土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河流、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2)对陡坡和山区处,当回填完成后,作业带区要重新平整到大体上接近原来的地形;

在最终平整后,要让土表保留有大土块的粗荒状态以减轻土壤被冲刷的潜能和为种子发芽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

(3)对隧道施工区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或对管道安全造成威胁的陡坡、陡坎、河岸、沟岸等,按设计要求修建护坡或采取其它土地整治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

(4)在回填堆放挖出的土壤时,不可把表层的草皮或表土除去。

(5)修建伴行道路需埋置涵管的,涵管回填后,在冲沟、河谷地段要立即按原来地形地势将沟渠修复,以保证排水畅通。

(6)对所有灌溉沟渠以及供牲畜和野生动物用的人造的或天然的水源加以修整,恢复到施工以前的状态。

(7)环境敏感地带施工完毕后,按照要求可设置草方格,种上草籽,以最大限度恢复植被。

(8)因工程施工对原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等造成毁坏的,在施工结束后尽快进行恢复。

(五)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1、危害及影响的识别

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设备、设施、组织机构、资源条件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方面,确定出对项目健康、安全、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2、危害及影响的评价

项目经理或项目副经理要组织技术、安全、操作等有关人员对已确定或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归纳和整理,对现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确认,并填写初步危害评价记录。

评价时,可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表示。

表6.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频率级

1频繁

2经常

3时有

4极少

描述

每年可能发生

3年内可能

发生1次

每3年至10年可能发生1次

每10年以上可能发生1次

表6.3事故发生的严重性

危险度

Ⅰ灾难

Ⅱ严重

Ⅲ一般

Ⅳ轻微

人员重伤或死亡

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环境危害严重

人员疾病或轻伤

损失1万元至10万元

有环境危害

人员健康有影响

损失1万元以内

有环境影响

损失2000元以内

表6.4危险评估分类矩阵

B

A

C

3、风险削减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项目部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已确定的危害和影响,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并评价选定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已具备的资源条件、技术能力是否适应,确定所选择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风险削减措施经批准后,组织施工人员进行HSE技术交底,使每位参加施工的员工掌握风险削减措施。

常见的隧道施工风险清单见表6.5。

表6.5隧道施工危险因素清单

危害因素

伤害方式

伤害类别

伤害地点及人员

电焊火花

灼烫

物理性

施工现场,工人

道路杂物

物体打击

坡陡弯急处行车

车辆伤害

溶洞洞腔中施工

透水

察看溶腔形态

坍塌

爆破无防护

放炮

搬运

8

酗酒

中毒

行为性

生活区,工人

爆破无警报

火药爆炸

硫酸流出

其它伤害

灯光不明时碰伤

电线破损

触电

电力保护装置失效

电压不稳

火灾

电热毯损坏

生活区,项目成员

坡陡路滑

理性

高处坠落

工地,行人

续表6.5隧道施工危险因素清单

岩爆

冒顶片帮

18

瓦斯爆炸

化学性

高压风水管爆裂

安全带不牢固

卷扬机钢丝绳有磨损

起重伤害

22

挖孔桩口无护网

高空坠落

23

煤气泄漏

24

溶洞涌水

淹溺

25

洞内施工未戴安全帽

26

调度人员指挥不当

机械伤害

27

卸碴场下陷

28

电线架立不规范

29

振捣砼未有保护服

30

台车不稳固

31

火工品保管不善

32

绑扎钢筋未有防护手套

33

连续工作时间长

生理性

34

连续弯腰和举起

35

粉碎石块

36

塌方

37

38

地震

39

泥石流

40

暴雨

41

不明身份的人进入工地

42

食物中毒

43

电焊辐射

人身伤害

44

拌和站操作员违章操作

45

无证、酒后、疲劳驾驶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事故地点及人员

46

车辆行驶意外事故

47

未按规定未戴安全帽

48

从事禁忌作业

(六)应急管理

1、应急组织及要求

(1)项目部及分包商都要成立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或项目分包商经理担任组长。

(2)各施工队成立应急反应组织,包括现场指挥、抢救组、警戒组、后勤组、通信联络组等,人员明确,所有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在应急反应中的职责和岗位、工作程序。

(3)项目部设专人负责电话值班,并做好记录。

(4)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演练后应进行总结,并完善应急预案。

施工队应急演练频次为半年一次。

(5)发生紧急事件时,应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

(6)要随时更新和检查在册人员,掌握有关各方人员的变更情况。

2、应急准备

(1)开工前应了解营地或工地附近的医院规模、能力及联系电话等信息,并与其签订医疗救助协议,确保应急保障能力。

(2)与当地消防队及其他救援机构建立联系,保留其联系电话。

(3)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和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