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069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

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

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

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

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

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

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

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

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

“贼娘养的好过呀。

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

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

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

“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

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小题1】文章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句话中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4分)

【小题2】文中“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

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这些叙述对何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叙述、描写最用力的地方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6分)

【小题4】有人说,何爹应该坚守传统技艺,也有人认为何爹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技艺。

请就你认同的观点加以探究。

字数不少于60字。

(8分)

【小题2】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要善于归纳概括。

关羽是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写何爹崇拜关羽,写他能背很多古诗,意在说明何爹崇拜、热爱传统文化,性格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22分)

人性的弱点

周末上午,天气晴朗,非常适合到外面逛逛,但我一个人在家看NBA。

今天的比赛对我喜欢的火箭队来说,非常关键。

打胜这场比赛,火箭队将成为本赛季的冠军。

到底是火箭队“道高一尺”,还是火箭队的对手小牛队“魔高一丈”呢?

难以预料!

为了怕打扰,我昨天晚上还特意编造了几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将老婆孩子送到丈母娘家里。

“咚”“咚”“咚”……

电视里,火箭队和小牛队正打到紧要处,双方比分在相持中交替上升,呈胶着状态,谁都无法将对手甩开。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是谁这么煞风景?

”我不耐烦地打开门。

“老板,打搅了。

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

原来是个推销员!

真讨厌!

我正要关门,那人麻利地把脚伸进门来,不由分说将书递到我手上,涎着脸嘻嘻地笑。

“老板,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

看他的样子,不翻翻那本书他是不肯走了。

为了让他死心,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给他——我从不在新华书店以外的场所买书。

书是卡耐基写的,这本书我其实有,很薄的一本。

不过眼前的这个版本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文章,否则没那么厚,而且,装帧很是精致。

翻着翻着,我突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百元钞票。

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顿时觉得面红耳赤,心狂跳不止。

那人正低头翻着他的背包,应该没觉察到我表情的变化。

我合上书,瞄了一眼封底,故作轻松地说:

“这本书还不错,多少钱?

——哦,200元。

那人满脸堆笑:

“本来要200元的,咱俩有缘,150元卖给你。

我眼睛一眨,突然明白了:

小样儿,弄张假币放在书中,想骗我买书!

不过,也说不定是真钞。

我打定主意,要把书价砍100元下来。

如果书中夹着的是假币,花五十元买本这么厚的书也不错;

如果是真钞,嘿嘿,我除了白得一本书,还可以倒赚五十元!

“五十块我就买!

”我斩钉截铁地说。

“天哪!

你总得让我喝口稀饭吧?

这个价,我实在卖不了!

”那人的样子很夸张,像是我在喝他的血。

“超过五十元就没得谈!

”说完我就准备关门。

那人见状,用手一拦,作无比痛心状:

“好吧,我卖了,谁叫咱俩有缘呢!

付了钱,拿了书,关上门。

我顾不上其他,急急忙忙找到书中那100块钱,拿出家中常备的小验钞机,一验,没叫!

再放进去一验,还是没叫!

我乐了,果然是真钱!

抬眼一看,电视里我支持的火箭队也正领先着呢!

胜券在握!

势必要“擒牛”成功啊!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

正在这时,敲门声又响起,我打开门,正是刚才的推销员。

那人焦急万分地说:

“老板,太对不起了,我书中夹着300元钱,是我母亲寄给我的,有一张钞票的编号我还记得。

“你这骗子!

”我跳了起来,愤怒地几乎有些歇斯底里。

“钱肯定在你身上,不给我就报警啦,反正我记得钞票的编号!

”推销员的音调也提高了,看他的表情,一脸正气还有些洋洋得意。

这时,楼上传来邻居家开门的声音。

事情闹大影响不好,破财消灾吧!

我不情愿地掏出300元钱。

关上门,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半天缓不过神来。

电视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会儿拥抱、欢呼的居然是小牛队的队员和球迷!

我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看着桌上那本花了250元买来的《人性的弱点》,我不由感叹:

“这本书还真适合我。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情节曲折是这篇小说一大特点。

在双方的较量中,“我”貌似始终掌握主动,实则一直被对手牢牢牵制,落得个被“逆转”的下场。

B.小说对“我”与“推销员”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了细致描写,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较深刻的印象。

C.“事情闹大影响不好,破财消灾吧!

”这句话表现出“我”息事宁人的心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与骗子纠缠,用钱打发他算了。

D.本文篇幅短小,却构思巧妙,如买书花的钱是250元、书是《人性的弱点》等细节安排,非常耐人寻味,都能显出作者的独特匠心。

E.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贪小便宜吃大亏。

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高,而是人一旦被“贪欲”抓牢,骗子就会轻易得逞。

【小题2】结合全文,梳理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小题4】小说结局是“我”“偷鸡不成蚀把米”,骗子得逞。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小题1】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

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

“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

“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忍耻说道:

“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

打发咱们作煞事来?

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

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

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

“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

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凤姐乃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

这钱雇车坐罢。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小题1】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

【小题2】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点评:

此题要根据人物语言行动及其他人物的衬托才能回答全面,性格是立体的多面的,要多方面分析。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静。

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

一边走一边骂自己:

你是解放军军官吗?

你是共产党员吗?

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

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有鬼吗?

有邪吗?

没有!

有野兽吗?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

一个人走在路上。

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一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

“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

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

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

“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

“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

“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

“三大爷,何必呢?

“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我打着哈哈说:

“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

“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

“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

“你说谁?

“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

“你看花了眼了吧?

“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莫言似乎特别钟情于故土上那片红高梁,在本文中,我们又看到了那片红高粱,它们依然是那样神秘,沉寂中充满着躁动。

B.作者走夜路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他为碰到好鬼三大爷而庆幸,于是他在文中称赞鬼神,说他和蔼可亲,以致谢意。

C.作者儿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让人听后牙齿打战,一身冷汗,而“奇遇”将这种恐惧心理推向极端,让作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鬼不可怕。

D.作者在第二段中写从庄稼地里传来的蝈蝈的叫声,是为了以动衬静,突出当时环境的阴森沉寂,也影射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

为下文写“鬼故事”和“奇遇”作铺垫。

E.人鬼之间,孰善孰恶,孰亲孰疏,并无定规。

为人者,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

为鬼者,与人为善,死不赖账、讲信用。

【小题2】请就文章第三段的环境描写作简要分析。

【小题3】请就文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

【小题4】作者说“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实际说说具体理由。

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4】

本题回答较为灵活,但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可结合文章主题思考答题的切入点。

也可结合文章最后一句“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思考回答。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的家园

田林

等待了若干年的消息,终于在一片土崩瓦解中成为现实。

我们这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街道,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将要在这里竖起。

在我们把所有财产都搬进楼房的新居之后,父亲问我:

黑子怎么办?

黑子是我家一名成员。

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了10年。

我和父亲谈话的时候,黑子蹲在一边的角落显得异常安静。

它似乎听出了我们在说什么,眼里存放着胆怯游离的蓝色,又像个垂暮的老人,躲在那里发出忧郁的呻吟。

那声音持续而低沉,仿佛来自深远的地心。

黑子是不可能随我们迁至新居的。

它不是那种宠物狗。

它是一只德国黑背。

随着城市生活的变迁,也就意味着我们和黑子永远的分离。

我想,我只能把黑子送到乡下舅舅家去。

我买回一块红布。

最初看上去,它倒像是一面鲜艳的红色旗帜,然后便被我们紧紧蒙在了黑子的头上。

这时的黑子,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将被送往杀场行刑的人。

我们爬上了一辆货车,货车会把黑子送到百里之外的舅舅家。

一路上,坐在装满货物的纸箱中间,黑子不断在我怀里发出呻吟,不断地用红布下毛茸茸的头打磨我的脸,它身上传递过来的,是与我的身体同样的温度。

毫无疑问,尽管它的眼睛被蒙在那里,可是却依然知道,身边这个别有用心的人就是我。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忽高忽低地起伏。

随着道路的延伸和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感觉到,它偎在我怀里的身体,因缺乏自信或不满在剧烈地颤抖。

与黑子分手的时候,我没有勇气摘下那块红布。

我走得毅然绝决。

不过我还是有些良心的,分手时,我把在家里早已煮好的一块熟肉,放在了它的身边。

这样,当它头上的那块红布取下时,有可能就不再恨我。

伴随着我远去的脚步声,我听见黑子狂怒的叫声一直追随着我,那声音在干枯的树林和赤裸的麦田上空哀伤地飘荡,具有很深的延伸性。

同时也唤起了此起彼伏大大小小的狗吠。

在这叫声里,我预感到的,是这个偏远乡村带给黑子的威胁。

把它一个人扔在这里,孤独并不可怕,它会慢慢适应,可怕的是那些山狗。

我很为黑子担心,但我现在只能这样做。

你想想,楼房里怎能容得下山羊似的一条狗呢?

城市的楼房里,是没有它的位置的。

回到家里,我连续几夜不能入睡,只要躺在床上,耳边便会响起黑子狂怒哀伤的叫声,即使已在百里之外。

那声音依然幽灵般游荡在整个城市上空。

每天我都要到工地上去,冥冥之中我觉得黑子也会出现在工地上。

而机械化的施工现场,那些正在干活的陌生人,已经使我当年的家园笼罩在大团大团黄色的烟尘之中。

我的家园,就在这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逐渐变得愈来愈陌生。

有些老人,也会在那些残垣断壁前老泪横流。

我问过工地上的许多人。

我问他们,你们见过一只黑色的狗吗?

他们不停地摇头,他们说这里是工地,工地上是不能够允许一条狗在这里乱窜的。

我想,这个没良心的家伙,也许早已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进了腊月,像往年一样我要去舅舅家,看舅舅,也看黑子。

老天爷像要故意添乱似的飘起了雪花。

我的双脚一迈进村子,狗们首先乱了营,东一声北一声地狂吠起来。

我家的黑子可不是这个样子,我家的黑子是很有修养的,从不乱叫。

我就在这高一阵低一阵的狗吠声中,向村子深处走去。

我想第一个出来迎接我的,一定是黑子。

我问舅舅说:

黑子呢?

我的黑子呢?

它真的把我们忘了吗?

舅舅说:

黑子?

你家黑子第二天夜里就跑了。

哪怕有一点儿声响也行啊,那么粗的锁链,居然就给挣脱了。

它怎么一声也没吭呢。

我相信,我的黑子一定是去了城里,它已经是一条很老很老的狗了。

我对舅舅说,我要马上回城。

不顾舅舅的挽留,我冲出了门。

来自天空深处的雪,已落得越来越大。

很快遮盖了我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