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10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docx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四章天气和气候》word教案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

(生答略)。

你去过海南吗?

(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

(生答略)。

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

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

哪个同学能帮帮我?

(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

天气和气候

教师:

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

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位交流)

讲解:

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

时间短、变化快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同学举例:

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2)讨论

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

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

(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

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

(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

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

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3)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

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过渡:

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

学生:

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

(板书)天气预报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活动一):

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

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学生:

晴天符号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多云符号是一朵云彩;冷空气前锋符号象一个齿轮,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气运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两条倾斜雨注----

教师对个别符号进行讲解。

(活动二):

记忆天气符号

各小组的同学可以用彩笔画出部分天气符号,可以做成简易卡片,采取看图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

教师要及时评价。

提问:

还有哪些天气符号在视频中没有出现?

同学们可以推荐小组代表画在黑板上。

教师大体讲解或补充个别天气资料如:

沙尘暴、台风等的相关内容。

过渡: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先出现的是卫星云图,什么是卫星云图?

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别简单的天气预报呢?

(板书)卫星云图:

讲解:

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

在彩色的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

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白色:

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

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

代表的是海洋。

练习:

请同学们判断出教材上P58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家乡所在地的天气状况(青藏高原有雨)

大家一起回忆讨论,并试着归纳天气预报的概念

活动三:

1、展示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学做天气预报员吗?

把学生分为六人为一小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教师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在模仿预报员的过程中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2、练习教材P59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

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

(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霜冻——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

3、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连一连。

蜻蜓搬家将有雨下知了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蚂蚁潮,下雨兆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乌龟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过渡: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会提到“气候”这个名词,你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么?

(板书)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气候的景观,更清楚的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学生观察后总结)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学生列表总结:

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练习:

教材P59活动第3题:

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过渡:

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

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

(板书)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作好指导)。

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

相关材料:

农业方面)风调雨顺,年景才能喜获丰收,每一种农作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农业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产量。

(生活方面)每天早晨,晨炼已成为城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儿,早晨雾气重,尤其早晨到出太阳之前,近地面雾蒙蒙的。

大雾天,大气比较稳定,一些污染物(如汽车尾气)滞留在空气中,被雾滴吸附造成能见度差、空气浑浊。

因此,早晨锻炼身体最好避开,待大雾消散后再出来活动活动更有益健康。

打雷下雨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但是一场雷暴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能够离解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

据研究测算,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可达一万多个,而在晴天的闹市区,负氧离子数目只有几十个。

实践表明,被称作“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对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很大作用因此雷雨过后,建议大家外出散步,有的医学专家在雷雨过后,将带有负氧离子的空气引进病房,以协助治疗病人。

(科技方面):

天气和气候还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作用

展示当今风云人物——杨利伟的照片和资料,跟同学们一起了解气象条件对神州五号的升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生的辩论,让同学们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

学生反馈:

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

对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一、天气1、概念2、特点二、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三、气候1、概念2、特点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后记: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二、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强化人文素养,肩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

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后作业: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

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案

复习提问:

什么是天气?

天气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气候?

气候的主要特征?

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

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

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

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

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

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

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

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

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

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

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

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61页活动1)

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3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利用书63页活动1分析: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

 

1月气温

7月气温

 

海洋

冬暖夏凉

陆地

冬冷夏热

这两幅气温分布图,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教师要给予指导。

活动针对较好的学生能完全明白,一般的学生有难度,要分层次教学。

内容小结:

利用板书,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

总结整节课重点,加深印象。

课后小结: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课,可以活跃课堂。

板书设计:

气温:

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

第二课时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科学道理,一知半解对于理解降水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补充,避开物理上的呆板、严谨,以生活常识,简化比喻来引导。

复习提问: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

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

二.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

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

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3.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

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内容小结:

通过板书总结重点。

板书设计:

主要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降水量的测量

第三课时教案

复习提问:

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讲授新课: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

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

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南美洲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练习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亚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B.内陆高原C.沿海迎风坡D.背风山坡

5.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B.台风雨C.对流雨D.锋面雨

6.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C.沿海地区降水少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3℃B.17℃C.20℃D.23℃

板书设计:

世界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规律

第四课时教案

复习提问:

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引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世界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我们要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

讲授新课: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绘制方法

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

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

根据书66页的“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逐月绘制表示气温的点在示范几个月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

并找学生示范。

用同样的方法逐月绘制表示降水量的条形。

最终完成整张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关键。

(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

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

2、阅读方法

学生合作利用书66页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做练习活动

1、乌兰巴托的最高气温约19℃,最低气温约-22℃,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气温约28℃,最低气温约16℃,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乌兰巴托的温差为41℃,昆明的温差为12℃。

补充:

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昆明的平均气温约为23℃。

2、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约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约1100mm。

3、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温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

教师总结:

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

分配平不平均?

利用这一方法分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内容小结:

学生复述、强调分析气候的方法

板书设计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分析、图表绘制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教材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

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1-2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

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

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

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生:

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

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

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

(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

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

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

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

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小结: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承转:

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目标要求:

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1、自转

演示:

手电筒配合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强调: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活动:

当北京是正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什么时间?

教师:

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观察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地区一天当中,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讨论:

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气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

人们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

想一想:

当太阳照射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变化吗?

(世界各地随地球自转出现昼夜交替,因而一天当中,彼此存在着差异。

2、公转

演示:

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

师:

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生:

近似圆形的椭圆。

师:

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生:

斜着身子。

观察: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师:

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

哪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下题:

春分:

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夏至:

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秋分:

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冬至:

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讨论:

你能说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吗?

大家都来试一试。

想一想:

如果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世界各地在一

年中,还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还会有四季的交替吗?

小结:

由于地球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