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11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docx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课程设计:

蔬菜地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一、基本资料

工程地点是南方某市效区。

气候湿润但雨量分配不均,夏秋季炎热少雨正值蔬菜需水高峰期,迫切需要灌溉。

蔬菜为灌水频繁、管理精细的作物,人工挑水灌溉耗费劳动力大,生产效率低。

因此拟兴建固定式喷灌系统以解决灌溉问题。

1.地形与水源

地势平坦。

田块形状与尺寸如下图所示,面积约105亩。

喷灌以菜地北侧小河为水源,该河流具有补水条件,能满足喷灌用水要求,干旱期间水位离地面1.5m。

水质基本符全要求。

 

2.气象

该地区雨较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匀,除多雨低温的春季外,蔬菜一般都需要灌水。

每年7~9月份炎热少雨,为蔬菜需水高峰期。

该地区常见风速为1~3m/s,风向多变。

3.土壤

属中壤土,肥力中等,稳定入渗强度为10mm/h。

4.灌溉资料

田间持水率为32%(占土体体积百分数,下同),凋萎系数为14%,蔬菜地允许消耗的水量占土壤有效持水量的20~30%,在需水高峰期间,蔬菜的需水强度为7.5mm/d。

5.现有设备供应情况

本地区有电源保障,附近有PY1型喷头、ZY-1喷头、ZY-2喷头、各种塑料管和农用水泵供应。

二、设计内容(步骤)

1.工程规划。

选择泵站位置,确定干管位置,对管网进行总体规划。

2.选择喷头,确定喷头的组合间距。

应满足对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喷灌雾化程度的要求。

3.绘出管网布置详图。

比例尺1:

500。

4.计算喷灌灌溉制度。

计算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周期。

5.确定喷灌工作制度。

6.管道设计。

选择管材,确定管径,推算管道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7.选择水泵和电机,确定水泵的安装高程。

8.绘出管网施工图。

比例尺1:

500。

9.列出材料及设备明细表。

三、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30~40页)。

2.喷灌系统规划布置图1张。

3.管网施工图1张。

四、参考书

1.灌溉与排水(教材,房宽厚编)

2.喷灌工程设计手册

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85-85)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一、基本资料

(一)概况

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

总库容2.3×1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

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

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表1设计年蒸发量统计

月份

4

5

6

7

蒸发量(mm)

97.5

118.0

143.7

174.9

月份

8

9

10

11

蒸发量(mm)

196.5

144.7

101.1

75.6

表2设计年降水量统计

月份

4

5

6

7

8

9

10

1

7.6

4.6

2

12.7

17.4

18.5

3

3.4

1.9

7.3

4

92.0

5

5.3

1.2

10.8

6

4.8

7.9

2.8

7

8.6

28.5

8

2.5

9

19.1

10

3.6

11

2.5

2.1

12

1.9

6.4

13

7.5

2.3

14

12.1

1.9

1.9

15

10.0

16

6.0

4.1

3.5

32.8

17

24.5

18

1.3

19

1.6

20

4.3

12.6

11.5

21

1.8

18.5

22

2.1

10.6

49.2

2.5

3.6

23

1.4

10.7

4.5

24

35.4

7.4

25

6.2

26

1.5

27

1.1

28

1.5

3.7

29

30

7.7

31

3.6

月计

72.9

108.5

107.3

39.8

25.0

37.3

103.5

(三)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

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表3作物种植比例

作物

旱稻

中稻

双季晚稻

棉花

种植比例(%)

50

30

50

20

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及表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

表4早稻试验基本数据

生育阶段

复苗

分蘖前

分蘖后

孕穗

抽穗

乳熟

黄熟

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日/月)

25/4~4/5

5/5~14/5

15/5~1/6

2/6~16/6

17/6~30/6

1/7~11/7

12/7~20/7

25/4~20/7

天数

10

10

18

15

14

11

9

87

模比系数(%)

7

8

18

25

21

13

8

100

田间允许水层深(mm)

10-30-50

10-40-80

20-50-90

20-50-100

20-50-90

10-40-50

湿润

渗透强度(mm/d)

1.3

1.3

1.3

1.3

1.3

1.3

1.3

注:

全生育期需水系数a=1.0。

表5棉花试验基本数据

生育阶段

幼苗期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日/月)

21/4~16/6

17/6~28/7

29/7~26/8

27/8~6/11

21/4~6/11

模比系数(%)

18

30

24

28

100

地下水补给量占作物需水量的(%)

10

20

22

25

计划湿润层深(m)

0.4~0.5

0.5~0.6

0.6~0.7

0.7

注:

计划产量120kg;需水系数k=2.67m3/kg;土壤空隙率为48%(占土体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为88%,下限为61.6%(占空隙%);田间最大持水率为88%(占空隙%);播种时,计划层土壤储水量为102m

/亩。

二、设计要求

(1)根据基本资料用水量平衡法(列表计算)制定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建议编程计算或利用Excel计算。

(2)根据所制定的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以及表6所给出的中稻及双季晚稻的灌溉制度资料,编制全灌区的灌水率图,并进行修正,使其符合要求。

在制定灌水率图时,建议采用的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如下:

早、中稻泡田8~12昼夜;双季晚稻泡田5~7昼夜;各类水稻生育内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3~5昼夜。

棉花生育期内一次灌水延续时间5~10昼夜。

表6中稻、双季晚稻设计年丰产灌溉制度

中稻

双季晚稻

灌水次序

灌水时间

(日/月)

灌水定额

/亩)

灌水次序

灌水时间

(日/月)

灌水定额

/亩)

1(泡田)

7/5

75

1(泡田)

19/7

70

2

26/5

25

2

27/7

15

3

4/6

25

3

1/8

25

4

10/6

25

4

7/8

20

5

20/6

30

5

12/8

25

6

2/7

30

6

23/8

30

7

8/7

30

7

27/8

30

8

14/7

30

8

31/8

30

9

22/7

30

9

6/9

30

10

29/7

25

10

12/9

30

11

10/8

20

11

19/9

30

12

30/9

20

灌溉定额345(

/亩)

灌溉定额355(

/亩)

(3)确定渠首枢纽的位置及形式。

在1/25000地形图上布置引水干渠、支渠及骨干排水沟,并布置主要干道,以及主要渠系建筑物。

在灌区中部选择一条支渠布置斗、农级渠道。

(4)推算典型支渠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及灌溉水利用系数;推算其它各支渠渠首及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5)设计干渠各段的纵横断面及典型支渠纵横断。

(6)设计典型斗渠和典型农渠纵横断面,斗渠采用混凝土衬砌梯形断面,农渠采用混凝土衬砌U形断面。

(7)渠道土方量计算。

(8)计算灌溉渠系工程概算投资。

三、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25~35页(小4号字,1.5倍行距,A4纸打印)。

要求说明设计的步骤、依据的理论、采用的公式或方法,必要时将计算成果列入表格。

(2)设计图纸包括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图,干渠纵横断面图,以及支、斗、农渠横断面图(共3张,均为A2图幅、CAD绘图)。

马青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指导书

一、灌区开发缘由

(一)基本情况

任务书中P.1“概况”。

(二)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目前的灌溉与排水条件,灌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二、灌排渠系与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一)水源与取水口选择

以马清河为灌溉水源。

取水口宜取在凹岸中点偏下游处(说明缘由)。

(二)各级渠道和排水沟布置

1、干渠与干沟

2、支渠与支沟

3、斗渠与斗沟

布置形式:

灌排相邻布置

间距:

400-800m

4、农渠与农沟

布置形式:

灌排相邻布置

间距:

100-200m

(三)渠系建筑物布置

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渡槽、倒虹吸、泄水闸、退水闸等。

三、计算渠道设计流量

(一)确定工作制度

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各分两组);

(二)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

先分别计算出支渠田间净流量、农渠田净流量和农渠净流量;

逐级推算农渠、斗渠、支渠的设计流量

(三)计算干渠设计流量

逐段计算、最后计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五、水位推算

(一)选择参考点

选择灌区最难控制的点

(二)推算农、斗、支渠水位

分别推算农首、斗首、支首水位

(三)推算干渠水位

逐段推算

(四)确定引水方式

是无坝取水,还是有坝取水

六、渠道横断面设计

(均为土渠、均采用梯形断面)

(一)干渠各断面设计

1.计算设计过水断面

采用经济实用断面;

(1)拟定偏离系

=1.01~1.04;

(2)计算

(3)计算宽深比

(4)

(5)

(6)校核不冲不淤

清水渠取0.3~0.4

要求

<

<

2.计算最小水深和加大水深

迭代法:

(1)计算

(2)初拟

(或

)代入下式

则计算终止,否则令

继续迭代,一般需2~3次即可。

(二)支渠断面设计

采用经济实用断面

(三)斗渠断面设计

采用水力最优断面:

(1)计算宽深比

(2)

(3)

(4)校核不冲不淤

清水渠取0.3~0.4

要求

<

<

(四)农渠断面设计

采用最优水力断面

绘出干渠、支渠横断面图。

七、渠道纵断面设计

只设计干渠纵断面

绘出干渠纵断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