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136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3.调查人:

刘帅

4.调查方式:

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张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

在2005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

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

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蜡烛照明。

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

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

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

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

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

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

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

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老年人也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

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西里村,冯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

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

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

如我们藁城的蘑菇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蘑菇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

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

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

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

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

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

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

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

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二是养殖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

由于我县地理环境的制约空间有限以及人才短缺,养殖业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

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

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

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

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

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

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

张村小学学生人数太少,因此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

一位家长给我们说:

“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

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

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

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

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

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

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

“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

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

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问题五:

农民文化生活不积极。

一是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

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二是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

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

“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

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达到的目标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重视农民文化教育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五、个人体会

通过此次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我感到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近一步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内容,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刘帅

2012年1月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