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213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要求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谨慎性原则的充分贯彻和实施为补充和完善企业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核算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符合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重视市场风险,保证资产质量,避免虚盈实亏,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运用,许多业务的处理不再做清晰明确的规定,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留给企业更大的业务处理空间。

在财务上,充分利用谨慎性原则,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已成为必然。

但从目前企业,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看,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两个极端:

一方面,有些企业尚未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应该加以广泛的利用,甚至未加以利用;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则存在滥用谨慎性原则的现象,利用谨慎性原则任意调节盈亏,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或掩盖经营亏损的目的。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而中小企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数目已超过了100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

2003年底全省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21111”目标,即全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0亿元,实现利润突破100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突破1000亿元,工业性投入突破1000亿元,就业人数突破1000万人。

在给定内需约束条件下,这些数目众多、行业、地区分布广泛的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浙江省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我省的特殊情况,深入研究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不仅能让企业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府的重视,避免滥用谨慎性原则的现象的再出现,对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文献综述方面:

谨慎性原则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所采取的策略:

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

在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一点被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在本世纪初注意到,从而拉开了美国的会计界讨论谨慎性原则的序幕。

而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浮夸利润)的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谨慎思想的地位得以确立(李军,2006)。

国外文献对谨慎性原则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两方面。

  1.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

Sanders,Hatifield和Moore于1938年发表的《论会计原则》(ASOAP)指出:

谨慎性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

(1)人们的普遍想法:

低估比高估带来更少伤害;

(2)会计估计中乐观主义将导致更多差错;

(3)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损失难以预见,对一些不利的可能事项套用一个更大的模式会合适一些。

它认为,基于各种目的的合理储备应该坚持,但并不支持、也不鼓励那种通过采用特定计量方法以实现某种账面利润,进而在对外报告中隐藏一部分利润的实际做法。

  2.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

Watts(2003)通过对相关实证文献的梳理,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资本市场监管者、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在口头上反对谨慎性,但实际会计处理变得越来越谨慎了。

他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谨慎性存在的理由。

第一,契约主义。

由于不同的会计计量会形成不同的绩效结果,这会激励管理当局应用一些存有偏见和噪音的会计计量方式,从而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管理当局的福利产生影响。

而谨慎性原则能抵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

第二,股东诉讼。

相比较而言,高估公司净资产招致诉讼的可能性要比低估净资产高得多。

低估公司净资产还能降低公司的预期诉讼成本。

第三,税收节约。

损益的非对称确认显然有助于公司减少税收支出及现值,因而能增加公司的价值。

第四,监管成本节约。

近些年的相关实证研究采用各种测度指标,证明了上述四种解释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为我们呈现了谨慎性原则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指出了谨慎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合理的风险预期,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迎和税收节约等。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情况的回顾和现状

据调查,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四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 

  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1998年至2000年 

  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10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作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和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

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01年 

  2001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

2001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

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谨慎的估计。

(四)2006年

为了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目前财政部规定,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新准则中则较充分运用了谨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或有事项计量方面,资产的后续计量方面,资产的期末计价方面,收益的确认方面和或有事项计量方面等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中则较充分运用了谨慎性原则。

那么,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在中小企业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对企业有何影响,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将此应用与我们浙江特色的经济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的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述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三)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国际比较——以德国为例

三.我国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

(一)会计制度方面

(二)会计实务方面

四、我国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案例研究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的案例研究

1.企业存在随意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的现象

2.滥用加速折旧法

(二)谨慎性原则在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五、中小企业应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

最后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正确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

三、研究方法、步骤及创新点

(一)研究步骤:

1.仔细研读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与谨慎性原则相关的内容

2、搜集与论文相关的理论前沿研究

3、查找国外和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情况并进行对比

4.分析浙江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

6、结合我省实际,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方法

本文笔者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和期刊论文杂志的文章,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文档的阅读找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在概述谨慎性原则本质涵义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于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必要性,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国际比较以及它运用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中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果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并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研究工作进度

序号

时间

内容

1

年月日

外文翻译

2

文献综述

3

撰写论文(第一稿)

4

撰写论文(第二稿)

5

撰写论文(第三稿)

6

撰写论文(定稿)

7

整理文档、准备答辩

8

9

10

五、主要参考文献(论文:

作者•题目•刊名•卷(期)•页码;

著作:

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

1.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6.10

3.李留木:

完善谨慎性原则促进企业发展[J].中国审计,2006(22)

4.商亚平.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N]会计学习文摘厦门会计学会秘书处编2006.6.20

5.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3)1.

6.查秉柱: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

(2)

7.徐春雷: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J].商业会计2006.10(上)

8.杨庆洁: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02Z)

9.赵筠新会计准则是治理信息失真的良策[J]经济论坛,2004(3)

10.刘天雄,新旧基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方面的主要变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1.王玲姝:

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辽宁财税,2001(8)

12.张宪胜: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1(6

13.谢阳春。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

(1);

58-60。

14.ASB,StatementofPrinciplesforFinancialReporting,1999

15.RossL.Watts,JeroldL.Zimmerman,PositiveAccountingTheory,

Prentice-hallInc,1986

16.Hendrikson,E.S.andVanBreda,M.F.,Accountingtheory,fifth

edition.1991,HomewoodRichardD.Irwin,Inc.

六、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七、答辩小组评议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八、系领导审核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系领导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