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69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检测工程师材料试验科目考试题Word下载.docx

D、作废。

6、规范规定,石料的抗冻性可用()测定。

A、沸煮法;

B、真空法;

C、快冻法;

D、硫酸钠侵蚀法

7、道路用混凝土的设计指标为()

A、抗压强度;

B、抗弯拉强度;

C、抗剪强度;

D、收缩率;

8、石油沥青老化后,其延度将()。

A、保持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9、水泥混凝土对工作性的调整采用()方法进行。

A、理论计算;

B、经验判断;

C、实际试验检测;

D、设计文件指定

10、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

A、高温稳定性;

B、低温抗裂性;

C、耐久性;

D、抗滑性;

11、土的天然密度越大,干密度()

A、不变

B、不一定

C、越大

D、越小

12、在标准贯入试验中,所用标准贯入装置锤重为:

()

A、4.5kg

B、2.5kg

C、63.5kg

D、100g

13、某路基填土施工建筑速度快,土层排水不良,欲验算其稳定性,c、φ值指标应采用()

A、固结快剪

B、快剪

C、慢剪

D、固结快剪或快剪

14、在用标准烘干法烘干含有机质含量小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控制在()范围

A、105℃~110℃

B、75℃~80℃

C、65℃~70℃

D、150℃左右

15、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将土分为: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

A、粘粒土

B、软土

C、特殊土

D、有机质土

16、对一组压实度检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时,应计算它的()

A、上限代表值

B、下限代表值

C、双边代表值

D、平均代表值

17、土的干密度不变,天然含水量越大,抗剪强度则()

A、越大

B、越小

C、不定

D、不变

18、相对密度Dr的定义式为(式中emax为最大孔隙比,emin为最小孔隙比,e为天然孔隙比):

A、(emax-e)/(emax-emin)

B、(e-emin)/(emax-emin)

C、(emax-emin)/(emax-e)

D、(emin-e)/(emax-emin)

19、某土的细粒含量为96.2%,wP=28.1%,wL=50.0%则定名为()

A、ML

B、MH

C、CL

D、CH

20、土的孔隙比表示孔隙体积与()体积之比

A、固体颗粒

B、液体

C、气体

D、固体颗粒加孔隙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0题)

21、任何配比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都可以用坍落度试验测定。

()

正确

不正确

22、沥青标号的高低根据针入度的大小进行划分。

23、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只能采用偏碱性的石料加工而成。

24、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形成,只能采用有级配的集料而不能采用无级配的单粒级集料。

25、当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其某一方向的尺寸超过所属粒级的2.4倍时,就可判断该颗粒为针状颗粒。

26、分别用于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的试验有许多不同之处,而用于路面基层时集料的试验方法可参考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方法。

27、沸煮法用于检验MgO引起的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压蒸法用于检验CaO引起的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28、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沥青混合料选用的沥青用量应比最佳沥青用量适当小一些。

29、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外掺料数量必须在5~15%范围内。

30、矿料配合比设计中,并非靠近级配中值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就最佳。

31、水泥的强度是混凝土强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所以为保证水泥混凝土强度,配制混凝土选用的水泥等级越高越好。

32、混凝土强度试件成型,振动时间过长,会使混凝土离析。

33、水泥颗粒细度提高,可使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工作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34、为保证混凝土的工程性质,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细度越细越好。

35、为提高水泥品质,要求水泥颗粒越细越好。

36、矿粉越细,形成的结构沥青就越多,因此矿粉越细越好。

37、影响沥青试验的最常见且关键的条件是对试验时的温度控制。

38、车辙试验的结果以每形成1mm碾压变形深度所需的碾压次数来表示。

该结果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越强。

39、水泥细度可以通过负压筛法和水筛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水泥颗粒的粗细状况。

40、现行规范要求采用加热质量损失的方法评价沥青的抗老化能力。

41、数字修约规则中最后一位是5时按四舍五入处理

42、甲土的饱和度大于乙土的饱和度,则甲土的含水量一定高于乙土的含水量

43、直剪试验中固结快剪试验方法是指:

先使试样在法向压力作用下完全固结,然后快速施加水平剪力直至土样破坏

44、氧化镁含量小于等于4%的消石灰称为钙质消石灰

45、比重计法适用于分析0.002~0.074mm粒径的土

46、土从流体状态向塑性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

47、系统误差通常在测试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始终偏离一个方向,在同一试验中其大小和符号相同

48、当天然状态的砂土处于最疏松状态时,必有e=emax,Dr=0

49、现有甲、乙两种土,测得它们的含水量w甲>w乙,则可断定甲土比乙土软

50、“土的工程分类”及路面基层中所提的粗粒、细粒土概念相同

51、在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特殊土包括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盐渍土。

52、土的天然密度即为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

53、E0称为土的变形模量,它表示土体在无侧胀条件下竖向应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

54、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与素土的含水量测试方法有所不同

55、在对某一土样做液塑限之前,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并过2mm筛

56、在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比重是指土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质量的比值

57、系统误差不容易识别,一旦发生很难识别和修正

58、塑性图是以液限含水量为横坐标,塑性指数为纵坐标,对细粒土进行分类的图

59、蜡封法测密度时,封蜡的目的是防止水渗入土样孔隙中

60、静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在于可对土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描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61、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试验中得到的定性结果是()

A、粘聚性;

B、坍落度值;

C、保水性;

D、维勃稠度值。

62、通过()的方法,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

A、增加矿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B、加大矿粉用量;

C、提高沥青标号;

D、提高集料棱角性

6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随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

A、空隙率降低;

B、稳定度增加;

C、饱和度提高;

D、密度加大

64、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发现压实的路面上出现白点,可能产生的原因是()。

A、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高;

B、粗料中软石含量过高;

C、拌和不均匀;

D、碾压遍数过多。

65、水泥混凝土水灰比计算涉及的因素是()。

A、混凝土配制强度等级;

B、水泥实际强度;

C、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D、强度保证率

66、界限含水量包括()

A、液、塑限

B、缩限

C、塑性指数

D、液性指数

67、土的压缩系数与土的()有关

A、相应荷载作用下孔隙比的变化

B、土粒密度

C、相应压应力水平

D、水的体积

68、细粒土分类时所依据的主要参数为()

A、塑性指数Ip

B、液性指数Il

C、塑限wp

D、液限wl

69、确定石灰等级的有效成份为()

A、氧化钙

B、二氧化硅

C、氧化镁

D、三氧化二铁

70、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力学指标包括()

A、粘聚力c

B、内摩擦角φ

C、剪切力τ

D、法向力σ

四、判选题(每题2分,共10题)

71[单选题]、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是沥青材料老化试验的方法之一,完成该项试验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其中包括:

①符合性能要求的薄膜加热烘箱;

②浇注沥青样品用的内径55㎜、深35㎜的金属盛样皿,;

③0℃~200℃,分度0.5℃的温度计;

④配制防止沥青粘连的隔离剂;

⑤感量不大于1mg天平;

⑥恒温水槽和平底玻璃器皿;

依照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操作方法,上述内容中不属于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所需的方面是():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

D、②、⑥

72[单选题]、下列因素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无直接影响的组合是()。

①试件的温度;

②试件的尺寸与形状;

③试件的干湿状况;

④加载速度;

⑤受压面积;

⑥卸载速度;

⑦试件压裂后的破坏程度。

A、①、③、⑥;

B、②、⑥、⑦;

C、③、⑥、⑦;

D、①、⑥、⑦。

73[单选题]、以下是关于真密度、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意的描述:

①真密度的单位体积只包括材料真实体积(不包括闭口及开口孔隙体积);

②毛体积密度的单位体积包括固体颗粒及开口、闭口孔隙;

③表观密度的单位体积包括固体颗粒及其闭口孔隙体积;

④堆积密度的单位体积含固体颗粒,闭口、开口空隙以及颗粒间空隙体体积.;

⑤真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你认为上述描述中正确有()项:

A、2;

B、3;

C、4;

D、5

74[单选题]、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为:

①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

该阶段是针对设计要求,根据原材料具有的性能,采用经验的方法提出初步配合比;

②基准配合比阶段:

该阶段通过实际拌和实际测定的方法,提出满足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

③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

该阶段采用增加获减少用水量,通过改变混凝土水灰比的方法,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

④工地配合比设计阶段:

该阶段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过程中所有材料的用量,提出工地实际所需的配合比。

上述叙述中完全正确的内容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5[单选题]、针对路用沥青规范提出多种试验检测内容,如针入度试验、②软化点试验、③延度试验、④沥青混合料的水煮试验、⑤薄膜烘箱试验等,分别用于评价沥青的不同性能,这些性能包括沥青可塑性、粘滞性、粘附性和抗老化性等,下列试验和性能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A、针入度试验——沥青的粘滞性;

软化点试验和薄膜烘箱试验——沥青加热抗老化试验;

延度试验——沥青的可塑性;

水煮试验——沥青的水稳性;

B、针入度试验和软化点试验——沥青的粘滞性;

薄膜烘箱试验——沥青的抗老化试验;

延度试验——沥青的塑性变形能力;

C、针入度试验——沥青的粘稠性;

软化点试验——沥青的抗老化试验;

延度试验——沥青的水稳性;

水煮试验——沥青的可塑性;

D、针入度试验——沥青的可塑性;

软化点试验——沥青的粘滞性;

76[单选题]、下列有关“土的工程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土的工程分类适用于公路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以便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

B、分类依据是土粒密度、土的干密度和土的含水量

C、本分类应按筛分法确定各粒组的含量;

按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确定液限和塑限

D、本分类将土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

77[单选题]、下列有关“筛分法”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本试验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B、标准筛分粗筛和细筛两种,粗筛和细筛以2mm筛孔直径为界

C、对于无粘聚性土样,可采用干筛法

D、对于含有部分砂土的砾类土,必须采用水筛法

78[单选题]、下列有关“击实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素土的击实试验中,一般分为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

B、高速公路用重型击实,一级及一级以下公路用轻型击实

C、在标准击实试验中可供选择的击实筒有大、小两种类型,其中大击实筒中填土粒料的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8mm

D、小击实筒中填土粒料的最大粒径不能大于25mm

79[单选题]、下列有关“酒精燃烧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本试验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粗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B、所用酒精纯度为95%

C、试验时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中,直至盒中酒精出现自由面为止

D、点燃盒中酒精,燃至火焰熄灭。

将试样冷却数分钟后,再次加入酒精,重新燃烧,共燃烧三次。

80[单选题]、下列对测试含水量w(素土)的“烘干法”的叙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A、一般将“烘干法”作为标准方法

B、它适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

C、取样时细粒土要较砂类土和有机质土多一些,其烘干温度一般控制在105~110℃

D、对于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其烘干温度应控制在65~70℃之间

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