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28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docx

说课纯电阻电路修改版

第一篇:

说课-纯电阻电路

《纯电阻电路》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绍敏主编的《电工基础》第八章第1节,这本教材是国家规划教材,《电工基础》是一门电子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下面我将从九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地位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也是全书的一个重点,电阻元件是电子元件中的基础元件,在第1章第3节我们已经学习过电阻,对于处于直流电路中电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节课是来分析处于交流电路中的电阻,既是对电阻学习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学习纯电感、纯电容等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生情况的分析

从知识角度:

1、具有电阻的一些知识;

2、具有交流电表示法的知识。

从能力角度:

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针对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纯电阻电路的定义。

(2)掌握纯电阻电路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同相,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纯电阻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

纯电阻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

2、重难点的处理和突破

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

通过实验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六、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利用率。

七、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做、看、想、议、练、的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掌握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3分钟)

1、复习电路;

2、引入:

交流电路中,白炽灯与电动机所在电路一样吗?

引入纯电阻电路。

1提问学生,教师指正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内容

(二)确定任务(2分钟)

任务1:

纯电阻电路的定义是什么?

任务2:

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任务3:

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是什么?

(三)任务实施(30分钟)

任务1:

纯电阻电路的定义是什么?

1、教师讲授定义:

交流电路中若只有电阻,这种电路叫纯电阻电路。

2、举例请学生辨别电路是不是纯电阻电路?

(白织灯、电炉、电烙铁、电扇、电动机等)任务2:

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1、教师讲授电流的瞬时值的解析式uUsinwti==m=Imsinwt

RR

2、推导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UmRIUUI=m=m=

22RRIm=

3、实验验证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

任务3:

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是什么?

1、实验验证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压、电流同相。

2、相量图和波形图表示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

(四)练习(3分钟)

已知交流电压u=2202sin(314t+45°)V,它的有效是

频率是

,初相是

若电路接上一电阻负载R=220W,电路上电流的有效值是

,电流的解析式是

(五)小结与作业(2分钟)

小结:

提纲挈领,既理清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又突出了重点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安排选作题。

九、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纯电阻电路

任务1:

纯电阻电路的定义

只有电阻的交流电路。

任务2:

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

I=UR任务3:

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压、电流同相。

设计依据:

采用此板书,清晰在再现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所在,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第二篇:

纯电阻电路教案1

学时:

2学时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纯电阻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理解交流电路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纯电阻电路电流与电压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的欧姆定律公式以及有功功率公式。

重点:

纯电阻电路的电压、电流有效值符合欧姆定律;难点:

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讲授、启发、互动。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复习旧课:

直流电路中,一段无源支路的欧姆定律和功率各是多少?

IUPUII2RU2R(叫3名同学说出三个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形式。

先叫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段无源支路,叫两名同学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直流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形式在交流电路中仍然适用。

我们在专业技能课元器件的焊接中曾用过电烙铁,当把电烙铁接上220V的交流电源并经过一段时间后,电烙铁就会发热,为什么能发热呢?

因为电烙铁内部是一个电阻丝,相当于在电阻丝的两端接上交流电源。

这种在交流电路中只有线性电阻的电路就是纯电阻电路。

(导入新课时,教师把电烙铁拿出,启发发问,最后将准备好的挂图挂于黑板上,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5—3纯电阻电路

一、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

设加在电阻两端的正弦电压为:

uRURmsint实验证明:

对线性电阻来说,交流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仍符合欧姆定律,则有:

iuR上式表明,在正弦电压的作用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也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URmstsinImsint1交流电流,且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同相位。

(通过挂图讲解交流电压与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引出电阻上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电流i与电压u是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量,两者的相位差ui0,说明电流i与电压u是同相位。

边讲解边启发诱导学生说出交流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并提问两名同学。

教师归纳总结引出波形图和相量图,并且强调相量图中电压与电流的初相为零。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们的反映,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形式写出瞬时值欧姆定律公式。

iuRuRu图1OIuR图2-(b)相量图

由图2—(a)可进一步引出纯电阻电路电压、电流相位是相同的。

二、电流与电压的数量关系

由上式可知,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ImUR若把上式两边同除以2,则得IRR这说明,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都符合欧2U姆定律。

三、功率在任一瞬间,电阻中电流瞬时值与同一瞬间的电阻两端电压的瞬时值的乘积,称为电阻获取的瞬时功率,用PR表示,即U22PRuRisint瞬时功率的曲线如图3-b所示。

由于电流和电压同相,所以P在任一瞬间的数值都大于或等于零,这就说明电阻总是要消耗功率,因此,电阻是一种耗能元件。

由于瞬时功率时刻变动,不便计算,通常用电阻在交流电一个周期内消耗的功率的平均值来表示功率的大小,叫做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又称有功功率,用P表示,单位仍是W。

电压、电流用有效值表示时,平均功率P的计算与直流电路相同,即PUII2R2图3-b功率曲线图VW,其两端所加电压为

例题1:

已知某白炽灯的额定参数为2203u2sin(314t)V。

试求:

1.交流电的频率;2.白炽灯的工作电阻;3.白炽灯的有功功率。

解:

1.交流电的频率为

23.1450HZf2.白炽灯的工作电阻为RU2P22024843.白炽灯的有功功率为PU2R2202100W课堂练习

1.在纯电阻交流电路中,下列各式哪些是错误的?

(1),(3),(7)

(1)iUR

(2)IUR(3)iUmR(4)iuR(5)IUmR(6)PUI(7)PUmIm2.已知一个电阻上的电压u2sin(314t)V,测得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为20W,则这个电阻的阻值为(A)。

A.5B.5C.53.已知两个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i14sin(628t4)A,

i25sin(628t)A,当i1和i2分别通过R2的电阻时,消耗的功率分别是(B)。

A.16W,20WB.16W,25WC.8W,25W4.在纯电阻电路中,已知电阻为44,交流电压u311sin(314t300)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大?

写出电流的解析式。

解:

电压的有效值为U2220V电流的有效值为IUR445AIm2I252A因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同频率、同相位;4314rads,0i30所以电流的解析式为:

i52sin(314t300)A

四、小结

1.电压、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

2.达标练习给出激励性题目,引发学生思考

五、布置作业

习题册P62

一、

1、

2、3;

二、

1、2;

三、

1、

2、3;

5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求学生思考推理过程要求学生参与推理

第三篇:

电阻的串联说课稿

>说课稿万庾中学熊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阻的串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的内容,第十四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等基本理念。

本节教材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结合前章所学的串联电路的特点可应用欧姆定律直接导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本节教材在安排上采用了先科学探究,后理论推导的顺序,是新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及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能用“等效代替”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法,掌握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根据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同时借助于等效代替的观点分析串联、并联电路是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新课程初期目标是构建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式的教学,合作化的课堂”等特色课堂教学。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但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对他们是一个挑战。

(二)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等环节,使学生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等效代替法”研究物理问题,从理论上学会分析并推导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对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要肯定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关于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特色,为了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入理解交流与合作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以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向学生提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对前面的知识是一个复习,同时也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特别能为实验探究时的猜想提供帮助。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

猜想与假设:

由于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这些猜想对吗?

实验的设计:

实验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欧姆定律,也可以根据伏安法测电阻,对学生设计的正确电路图都要给予肯定。

进行实验: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先设计电路,再连接电路。

实验中,教师巡视。

通过理论推导验证实验结论:

对于教材有的理论推导过程,我将不再在黑板上重复板书,由学生自行推导。

交流与讨论: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串联的电阻推导出的,它适合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三)迁移深化,发展能力:

本环节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归纳出探究结论后,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设计了将“等效代替”的方法与“合力与分力”联系起来,同时要求学生选择多种方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需要一个200欧姆的电阻,但是手上只有50欧姆、100欧姆、150欧姆的电阻个两个,你将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四篇:

初中物理电阻说课稿

《电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电阻》。

在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

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

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做实验,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互学互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应用演示实验,将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后,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灯泡亮度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

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变化呢?

从而引出新课——《电阻》。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因为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发生变化,而电流发生变化是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而造成的。

此时教师应该强调导体与绝缘体是根据物体是否容易导电来划分的,导体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从而提出电阻的概念。

由于电阻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可以与河床对水流的阻碍或者道路对车流的阻碍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新概念的得出后,顺其自然会介绍新概念在物理中的符号、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并将其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电阻,让学生了解电阻单位的大小。

教师介绍在电路图中电阻的表示符号。

3、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科学探究活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在前面的演示实验中,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却不同。

这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

教师提问: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除了材料还有那些?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猜想,例如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与车流对比,像道路的结构、道路的长度,道路的宽度都会影响车流的速度;高压输电所用电线又粗又直,而电炉丝却不是。

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去伪存真,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

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教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因素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交流与总结;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得出结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为了更好理解影响电阻的因素,可以将高中所学的公式告诉学生,并对公式进行简单阐述。

教师对探究实验中所用的方法进行讲解,得出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强调该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电阻

一、电阻:

1、概念: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为R。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电阻的单位:

欧姆,符号为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影响因素:

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第五篇:

电阻的串联说课讲稿

《电阻的串联》说课讲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八章第四节(P99~P10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的作用:

本节教材先安排了演示实验,从实验测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得出总电阻和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运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电压特点作理论导.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从前后联系来看,本节教材的实验方法仍沿用第三节课分组实验中的伏安法,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下标配套”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中各量是同一电路(或同一导体)的量”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两种推理方法(已知一待求,待求一已知)和两种思维起点(同一电路上各量的关系,同一类物理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分析,为今后电路分析打下了必要的埋伏.

本节教材的理论推导只安排了两个电阻串联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推导任意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奠定了一个思维起点,使学生在思考“想想议议”的提部时又多了一个推导的方法一一等效替换法.

2、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的初步知识,并且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握伏安法测电阻,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串联电阻的关系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

在现突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碰到元件等效替代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帮助学生正认识这一点的可观条件,况且学生在初二合力的学习中已初步接触到这一思想,因此本节课的另一目标是:

使学生初步领会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

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的重要课题,其中的许多规范要求和分析方法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锤炼,学生才能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是例2)也有了为这方面服务的可观条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电路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几何证明的学习中已接触到了分析综合法.因此本节课的又一目标是:

通过运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解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是本节课的两个重点.

成功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深入理解电阻概念和决定电阻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总电阻的概念及总电阻比分电阻大的缘故.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的关系.

正确深入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同类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和欧姆定律(同一电路不同类型物理量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参见教案中对例2的分析),是分析简单串联电路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领会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是本节保的难点.尽管学生在学习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已多次接触到分析综合法.但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很难将在几何课中学过的方法“迁移”到物理上来,况且物理的“数学公式”又非纯数学公式,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意又,因此初中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分析综合法时是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的.

通过对例1的两种方法(已知一待求,待求一已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析法,而后利用例2的一题多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析法的两种思维起点(见教案中对例2的分析)以及这种方法需要综合应用两类电路规律.因此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分析综合法.

5、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设计

1、引入新课(约2分钟)

将课首问题稍作加工(和生活实际稍作联系)后,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在思索中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新课教学(约20分钟)

引入新课课题后,引导学生复习电阻的物理意义,从而导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概念(串联电阻对电流的总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推导作必要的概念准备,同时也为分析等效替代法打下了埋伏.

在用实验探讨电阻关系时,首先向学生交代实验方法(伏安法),出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记录表格.接着边实验读取数据,边计算阻值,让学生尽量参与实验活动;为了使学生对等效替代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分别测出5欧和10欧电阻的限位后,再接入15欧的电阻,测算其阻值,最后才将5欧和10欧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在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情况下,学生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跟接15欧电阻时相同.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5欧电阻和10欧电阻串联后对电流的总阻碍作用的大小跟15欧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相同,即5欧电阻和10欧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5欧,这样学生便能从感性上认识到5欧电阻和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