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95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Word下载.docx

看到拿尺的同学放手时,另一个同学立即握住尺。

两人轮换,测出尺降落的高度,比较各自的反应速度。

(二)故事:

迟到之后

地点:

某剧院门口。

时间:

演出开始后10分钟。

人物:

检票员和四位迟到观众。

情节:

剧院规定演出10分钟后所有迟到者皆不得入内。

第一位:

大吵大闹,暴跳如雷,说分明是剧院的表走快了,否则不会迟到,并试图推门而入。

第二位:

软硬兼施,并乘机溜进去。

第三位:

犹豫不决,自我安慰:

反正第一场不会太精彩,我先到小卖部去转转,待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

第四位:

垂头丧气,委屈万分。

我总是不起运,偶而看一场戏,竟如此倒霉。

悻悻然离开剧院回家。

(三)教师讲述:

气质类型

  从游戏和故事中我们看到同一事件的刺激,各人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的强度都是不同的。

心理学家将一个人经常出现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为气质。

气质由三部分组成:

1.一个人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和稳定性。

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

2.心理过程的强度。

如情绪的强弱、意志的程度等。

3.心理过程的指向性。

如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的有倾向于内部。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结合小品分析四种类型的气质。

胆汁质:

反应速度快,思维灵活,注意力容易集中,情感易兴奋,较难抑制。

外向型。

多血质:

反应速度快,思维灵活,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较稳定。

粘液质:

反应不快,思维不灵活,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

内向型。

抑郁质:

反应较快,思维灵活,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情绪容易抑郁,不稳定,内向型。

(四)请同学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

在四人小组分析后,再大组交流。

(五)正确认识气质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气质有否好坏之分?

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在此一种情况下可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可能是具有消极意义的。

因此不能说这种气质是好的那种气质是坏的,举例来说,多血质的人,情绪丰富,工作能力强,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容易转换。

抑郁质的人工作中耐受力差,容易感到疲劳,但感情比较细腻,做事谨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体察到别人不容易发觉的微小事物。

2、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每种气质的人都可以有所成就。

何况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往往不属单纯的某一类型,而是混合型气质。

例如俄国19世纪四位伟大作家分别是四种典型气质。

他们是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

气质只是属于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动力反面的特点,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种独特的色彩,却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倾向性和能力的发展水平。

(3)不同的特性的工作或职业对人的心理品质有不同的要求,这决定了不同气质可能适应于不同的工作。

比如,有些工作要求有灵活、机敏的反应能力,这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比较适合。

相反,有的工作要求持久、细致的操作,粘液质和抑郁质就更容易胜任。

(4)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各种气质在学习上的利弊及相应的调节措施。

四人小组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归纳。

多血质的同学反应快,思维迅速。

如集中精力听讲,效率较高,可以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可以省出更多时间学习课外知识。

不足的一面是课堂上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可能引起你的注意,分散精力,影响听课的效果。

粘液质的同学反应较慢,思维相对迟缓,听课效率较低。

因此事先要做好预习。

突出的优点是:

一般情况下都能集中精力听讲,干扰较少。

胆汁质的同学反应快,思维专一。

把握好这一特点,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成绩会相当出色。

但情绪易冲动,遇到不利的情况,挫折或者听一堂枯燥的知识课,马上会气馁,没耐心,无精打采。

在这种状态下,信心和耐心是克服障碍的法宝。

抑郁质的同学反应慢,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其优势是:

能持久地思考一个问题而不受干扰,注意力容易集中。

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钻研学业,成绩相当出色。

资料:

普希金:

胆汁质。

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直率、热情、果断、毫不掩饰自己。

他不畏暴政,不忍屈辱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代表作:

《致恰达耶夫》、《渔夫和金鱼》、《上尉的女儿》

赫尔岑:

多血质。

既热爱哲学也喜欢文学研究。

小说有《谁之罪》、《克雷波夫》等。

别林斯基感叹说:

“你的一切老师独创的,甚至缺点也是独创的。

比如随时随地说俏皮话,是你做人的一个缺点,但在你的小说中,却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克雷洛夫:

粘液质。

被冠以“寓言之父”。

他的寓言极善于采用人物内心独白。

与普希金直露激言的方式相反,他采用了较储蓄平和的笔调对沙皇暴政作了深刻的影射和嘲讽。

《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

果戈里:

抑郁质。

他缺乏普希金的热情,赫尔岑的敏捷,克雷洛夫的幽默。

但他体验深刻,善于感受和观察事物。

他的《死魂灵》等名著脍炙人口。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

社会中也不存在绝对相同的两个人,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人与人之间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要愉快的接纳自我,首先要认识自己。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课培养自信心

活动主题

培养自信心的团体辅导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通过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准备工作

1.进行自信心测试:

“自信心自测”、“自信程度自评”。

2.关于气质的心理健康辅导。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辅导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

请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

自卑的心理现象

对话:

甲:

“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

“我怎么能行啊”

这段对话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

这表现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行的情绪,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过于自卑等于自我毁灭。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必须引导学生冲破自卑的束缚,消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要消除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

故事:

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

由此故事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

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

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

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会去努力。

这是为什么?

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

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

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行。

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

“错误的肯定”。

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

产生

“错误肯定”的原因很复杂,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分析产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

2.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被看得太神秘。

多数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并木是真的不行。

使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看得太神秘,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

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

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

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

道理虽是这样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肯定”和错误认识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影响也很难一下子消除,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努力,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

(二)培养自信的方法

1.端正认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木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训练活动

活动一:

目光炯炯

要求:

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

一分钟内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

注意体会感受。

讨论提纲: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

一次次地被拒绝,。

心情很不好;

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

以后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力帮助别人,等等。

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

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

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活动二:

优点轰炸

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

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

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

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

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

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培养自信的初级方法是:

1.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认识自己。

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

总结: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

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

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

与众不同的人。

——罗伯特·

安东尼”

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

比如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时,如果看见路上有一块砖,常常会眼睛盯着砖,心里想着千万别撞上去,结果往往就会撞上去。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砖头以外的路上,心里想着一定要骑到没有砖的路上,结果大多不会撞到砖上去。

这就是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不同作用,罗伯特·

安东尼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积极暗示。

第三课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

【活动思想】

1.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想法,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尊重和肯定。

2.强调迁移的作用,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具体事例当中并进行实例演练。

3.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4.强调学生自身的领悟。

让学生思考、分析心理现象,领悟人生哲理,并学会用这些原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续编故事、分析故事,让学生了解心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认识乐观心态的重要作用,并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困境。

3.通过具体事例演练,提高学生运用乐观心态应付困境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入问题并组织讨论

引言:

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困难或是陷入困境,在这种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怎样才能顺利走出困境?

今天我们要一起讨论的主题就是: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枯井,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来。

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还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搭救驴子。

大家最终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况且这口枯井早晚也是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

(暂时中止故事)

提出问题并讨论:

(1)驴子碰上了什么样的问题?

出现了什么样的反应?

(2)你认为驴子最后的命运将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七嘴八舌讨论以后。

教师续讲故事的结尾并组织大家再次讨论。

故事结尾:

当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

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身上的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旁人惊奇的目光中,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1)驴子最终能够走出枯井,转折点在哪里?

(2)如果驴子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态,它的命运将是什么?

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面临困境、压力或者挫折的时候,通常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是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

第二种是幻想或逃避,希望有奇迹出现或是有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种坦然接受事实并想办法解决当前困难。

很显然,最后一种态度是一种积极、理智的态度。

结论:

面对困境时的心态是决定我们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这个故事中的驴子之所以能够安然走出枯井,就是冈为它在面临困境、压力和挫折的时候,转变了观念,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从而能够平静下来,并采取了自救的方法。

设想,如果驴子不转变观念,只哀鸣求助或者一味地抱怨主人,最后只能是坐以待毙。

因此,在困境、挫折面前,以乐观的心态分析问题,并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实,这才是真正明智的做法。

所以,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及时转变观念,看到问题或者事情的积极面,以积极心态面对问题,从恐慌、痛苦中摆脱出来,就能寻求到自救的办法。

乐观的心态一-有助于改变现状,摆脱困境

悲观的心态一-于事无补,使结果更加恶化

三、进一步的思考及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困境,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来信,他在信中写道:

“心理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升入中学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比小学时的成绩差远了),经常遭到父母的批评和责备,说我不像以前那样努力学习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的情绪很低落。

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甚至对未来产生了迷茫,请问我该怎么办?

讨论:

这位同学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你准备怎样帮助他走出生活中的这口“枯井”,请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这位同学在升人中学后陷入了学习成绩下降、自信心动摇以及父母不理解的困境,如果他能够在这种时候正视现实,不悲观、不放弃,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抖落身上的“泥土”,重新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只有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才能够成功地将压力、挫折转化为拯救自己的动力和方法,目前的消极心态只能让他困于枯井中,对改变困境毫无益处。

四、自我反思

(1)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回忆并写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曾遇到过的困境、压力或者挫折,并写出当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及结果。

(2)请部分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内容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教学思考】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初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初步发展,但形象思维还占了很大的比重。

通过故事这种载体,不仅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兴趣,而且容易引发学生思考。

2.以问题为中心,用问题贯穿始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故事还是讨论案例,我们都尽可能用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并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在思考中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受益者。

3.重视学习中迁移的作用。

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联系生活实例,以达到完全理解和领悟的目的。

第四课

区分友谊与爱情

一、活动思想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身心急剧发展变化,这一过程中,他们渴望接近异性,并试图与异性同学建立比较要好的关系。

这种需要是正当的,也有助于个体的心理成长,然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过于敏感和富于想象,不少同学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将友谊认为是爱情而导致心理的困扰;

或因没有处理好感情与理智的位置,致使有的同学陷入"

早恋"

的情感的漩涡中,影响了其学习的效率和心理平衡"

区别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的心理教育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把握好友谊的尺度,并使学生认识到早恋对自我发展的不利影响。

从而端正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与异性交往的观念,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作风。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友谊?

什么是爱情?

二者之间的区别与界限。

2、学会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产生的一些误会与挫折,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

3、理解什么叫"

找早恋"

早恋对个体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误将友谊当爱情而导致心理困扰的事例。

2、准备异性交往中常见的一些情境(或请一些同学根据情景续编故事)。

3、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归纳早恋对个体影响的表格。

五、教学步骤

1、使用维瓦尔弟的大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为背景音乐,为了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方面的融洽与合谐,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先做开场白,然后讲述一个因为没有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而导致心理困扰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动机。

【例】

亲爱的同学们,我多么想在自己拥有的岁月里,抹一笔自己的颜色。

可是,年轻的我,已经走了,嵌入人生最值得留恋的片断里,一去不复返了,留下不惑之年的我,和一个急勿勿与岁月赛跑的我,留下年轻时的许多遗憾,融在今日的自省中,去补偿、去奋搏!

所有的人都只拥有一次生命,所有的生命也只拥有一个青春。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又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性格、素质的重要阶段。

青春期是筑起人生大厦的基石,是人生奋发起飞的黄金时代。

正处于青春期的你们,随着身心的变化与发展,一方面表现出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青春与活力,表现出对友谊、人生、未来的憧憬与思考:

另一方面,对性的觉醒与萌动,对情感的需要与体验,又产生了种种烦恼与团惑,表现出迷茫与元奈。

十六七岁初萌的情愫,是夏日花园中一朵玫瑰,它开在我们的幻想中是那样的纯洁鲜美,而一旦与现实接触便会蒙上一层淡淡的灰色。

这种情感究竟是什么?

好象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只要有青春的存在,就永远有这个关于青春的话题,它在中学生那一颗颗敏感而晶莹的心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主题。

【事例】

女生晓莉与班上的一男生肖强的家同在一个县。

入校后在共同的学习与工作中,两人又有接触。

肖强待人又比较热情,加上同乡关系,故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她。

为此,晓莉认为肖强是喜欢她、爱她的,也对肖强产生了柔情,并经常找机会与肖强接近,这种情况引起了肖强的不安,便开始疏远晓莉。

然而,晓莉的感情却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更加想接近肖强。

于是她陷入了情感的苦恼之中,总在想:

肖强为什么总躲着我,疏远我了,是不是我什么地方令他不高兴了?

我是不是长得不好看,不吸引他?

这种自责严重地影响了晓莉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2、结合事例,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下列问题的集体讨论

(1)什么是友谊?

男女同学之间可否有友谊?

(2)什么是爱情?

对异性的好感是否等于爱情?

(3)怎样分辨、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4)一旦发生了误会和挫折,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

友谊是朋友或同学之间一种深厚的感情。

大诗人普希金曾作过生动的比喻:

"

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可见,友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

友谊是以共同的理想和正确的信念为基础的。

它是一种比较广泛的交往,不分男女老少,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是在集体生活中,在公开场合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是相互团结和帮助,相互激励和鼓舞,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力量。

发展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可以的,这有助于自身的心理成熟。

但是,如果交往中没有把握好交谈举止的分寸,或没能正确地认识、分辨对方的态度,则容易造成误解,将友谊误认为爱情,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友情不等于爱情。

虽然友情和爱情有共同的地方,如好感和给予,但它们也有明确的区别:

第一,爱情以异性间的性爱为基础,是建立在男女双方之间的一种崇高纯洁的情感;

第二,爱情的目的和归宿是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

第三,爱情是专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对男女之间形成特殊的感情。

友情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友情和爱情也可以互相转化。

所以,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同学们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否则就可能陷入不明确的异性关系之中,影响双方的心理健康。

而一旦发现产生了误解,则需要冷静下来,正确面对,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感情,把彼此的感情保持在友谊范围之内,切忌自我责备或纠缠不休。

事例分析:

【例】班上一对男女同学,两人在学习、工作中彼此有好感,并因为经常接触

来往而有了感情,两人陷入了"

恋爱·

'

的漩涡中,常常成双成对。

如:

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郊游活动,他们却独自在一块活动。

这使得她们疏远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