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30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高考》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十七免疫调节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解析 蛇毒是抗原,A正确;

“抗蛇毒血清”中含有抗体,能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属于被动免疫过程,B错误;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体内,会激发马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关抗体,因此“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C正确;

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激发马的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足够数量的抗体,D正确。

答案 B

3.(2015·

河北省重点五校联考)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

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

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对抗原识别主要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的作用,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A正确;

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与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抗体可能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患自身免疫病,C正确;

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D正确。

4.(2015·

江西九江七市第一次联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首次侵入机体后,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B.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C.记忆细胞迅速分化

D.入侵病毒最终被效应T细胞清除

解析 甲型H5N1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起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因此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A错误;

在该免疫过程中,最终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该病毒,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该蛋白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因此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B正确;

题中提出“病毒H5N1首次侵入机体”,而记忆细胞只有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才会迅速增殖和分化,C错误;

效应T细胞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失去藏身之所,并不能清除抗原,D错误。

5.(2013·

广东惠州二模,2)如图a~f表示不同细胞,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胞

B.各类细胞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表达的基因不同

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二次免疫主要与c和d有关

解析 由图可知,a为血细胞,b为免疫细胞,c为B细胞,d为T细胞,e为记忆B细胞,f为记忆T细胞。

A正确,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血细胞和免疫细胞;

B正确,各类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正确,c在骨髓发育成熟,d在胸腺发育成熟;

D错误,二次免疫主要与e和f有关。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6.(2015·

辽宁沈阳模拟)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恶性传染病。

英国医生爱德华·

琴纳在给一位患牛痘少女看病时,得知患过牛痘疮的人中,从不患天花病。

琴纳由此得到了启发,后来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花病和牛痘疮是由病毒感染细胞引起的疾病。

T细胞在接受病毒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该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________。

(2)天花病毒或牛痘病毒侵入人体后,除引起

(1)中提到的免疫反应外,也能被吞噬细胞摄取和________,暴露出这些病毒的特有分子,并将这些分子传递给T细胞,后者产生被称为________的物质。

这些物质能引起受到某种刺激的B细胞分化为________细胞,然后这种细胞分泌________,这种分子与病毒上相应的化合物结合,发生凝集或沉淀。

(3)爱德华·

琴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说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两者中能引起特定免疫反应的物质分子结构________。

解析 

(1)T细胞在接受病毒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天花病毒或牛痘病毒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些病毒的抗原决定簇,并将这些分子传递给T细胞,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能引起受到某种刺激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然后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凝集或沉淀。

琴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说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两者中能引起特定免疫反应的物质分子结构相似。

答案 

(1)效应T 裂解死亡 

(2)处理 淋巴因子 浆

抗体 (3)相似

7.(2014·

山东潍坊一模)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X是________,其中的Ach(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穿过________层膜。

(2)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Ach酯酶缺失会导致____________。

(3)T细胞分泌________作用于细胞Y可增加抗体浓度,雌激素作用于细胞Y上的________,也能起到相同作用。

(4)细胞Z是________。

分析此图可知重症肌无力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

(5)综上所述,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调节网络。

解析 

(1)结构X是突触小泡,其释放递质的方式为“胞吐”,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穿越生物膜,而是依赖膜流动性完成。

(2)Ach为兴奋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后膜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反转为内正外负,Ach酯酶缺失可导致Ach作用不能被解除,从而使肌肉持续收缩。

(3)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雌激素作用于细胞Y的雌激素受体,也能起到相同作用。

(4)细胞T可产生抗体,应为浆细胞,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抗体对自身健康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

(5)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 

(1)突触小泡 0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肌肉持续收缩

(3)淋巴因子 (雌激素)受体

(4)浆细胞 自身免疫病

(5)神经—体液—免疫

B组 能力提升

河北唐山摸底)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B.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D.感染病毒后,通常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病毒

解析 浆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A错误;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C错误;

感染病毒后,通常需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若进入细胞后,需通过细胞免疫起作用,故通常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病毒,D正确。

中原名校摸底考试)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解析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

机体内有抗体产生,由此可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

“人工版本”MMP9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人工版本”MMP9相当于抗原,人体内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

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正确。

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传递抗原的过程(注:

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MHC-Ⅱ是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

C.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

D.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MHC-Ⅱ为分泌蛋白,是由细胞质中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B错误;

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C正确;

MHC-Ⅱ是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D正确。

浙江宁波市高三第一次理综)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B.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

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进行分裂和分化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CAV-16病毒相当于抗原,侵入人体后,在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浆细胞产生抗体,A项错误;

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B项正确;

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还需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下才能分裂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错误;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项错误。

5.(2015·

中原名校摸底)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D.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解析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

在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

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C正确;

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D错误。

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解析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C正确;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D错误。

7.(2015·

甘肃天水一中模拟)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________。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

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________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

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_______________,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M是+RNA翻译形成的病毒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①②的催化作用是促进RNA复制,所以N是促进RNA复制的酶。

(2)+RNA含碱基7500,其中A和U占40%,即A+U=7500×

40%=3000,则G+C=4500个,+RNA复制形成-RNA,需要G+C4500个,-RNA再形成+RNA需要G+C4500个,所以+RNA复制成+RNA共需要G和C4500+4500=9000个。

(3)由图可知,+RNA的作用是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由于VP4包埋在衣壳内不能与免疫细胞接触,所以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

四种衣壳蛋白质中只有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所以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

答案 

(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9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VP4 VP1

8.(2015·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

图中a-d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

(提示:

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

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再给小白鼠注射低剂剂量________

________

再给该小白鼠注射________

解析 

(1)图细胞甲、乙、丙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和物质是B细胞、记忆B细胞和抗体。

(2)d过程是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若抗体攻击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会导致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受阻,肌肉不能收缩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

(3)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在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的作用下,会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再次注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时,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因为其他种的B细胞仍然存在,所以注射乙种抗原时,会生免疫反应。

答案 

(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

(2)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化学信号→电信号

(3)

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乙种抗原

发生免疫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