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32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心理学确定版10Word格式.docx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从前至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1.什么是布罗卡区?

答: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在解剖失语病人的脑时,发现其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多严重损伤,从而证明了这一部位与语言表达有密切关系,因此,人们把这一部位称为“布罗卡区”

2.大脑的功能:

一般认为,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由左半球负责;

右半球则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大脑具有重新调整和代偿的功能

3.脑功能学说:

颅相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模块说泛脑网络论

机能系统说:

(苏联)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的系统,认识系统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三.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主要有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

四.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本章重点)

1.反射及反射弧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互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先天性的反射。

2)条件反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3.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开始进行研究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4.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是指刺激物引起的皮层活跃状态,它激发或加强与皮层兴奋中心相联系的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抑制过程是指刺激停止和削弱了皮层的抑制中心相联系的肌肉、腺体的活动。

巴浦洛夫根据条件反射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规律:

兴奋和抑制在皮层上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来的发生地点,而是沿着皮层向邻近部位传播开来,使这些部位也出现同样的活动,这种现象叫扩散。

跟扩散相反的运动叫集中。

2)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

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叫神经过程的相第诱导。

相互诱导有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

由抑制引起和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反之,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叫负诱导。

5.两种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如声音,颜色,气味等。

2)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们是具体条件刺激物的抽象化,概括化,可以代替第一信

号起作用,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两种信号的区别: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第三章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感觉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的发展是有机体积极适应环境的结果。

3.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

3)本体感觉感受器介乎内、外分析器的感受器之间。

运动觉、平衡觉

二.感受性及其测定

1.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二者成反比。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腻味最小可觉差。

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差别感觉阈限越少,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3.韦伯定律:

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K=4I2/I1,只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只有使用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分数才是一个常数。

根据韦伯分数,可以判断敏锐程度。

三.视觉人眼可见光波长范围380~780毫微米

1.基本视觉现象及其规律

光有三个物理特征,即波长,振幅及纯度。

1)视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2)颜色混合

3)色觉缺失

4)视敏度(闪光融合:

连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5)视觉对比

四.听觉

1.基本听觉现象

1)音调音调是由声波频率引起的一种心理量。

2)音响音响是由声波振动的幅度引起的。

3)声波的相互作用:

共鸣,强化与干涉,差音与和音,声音的掩蔽,听觉的疲劳与听力丧失

五.其它感觉:

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

六.感觉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适应是由于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人所有的感觉器官均存在适应现象。

2)感觉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比分为两类:

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互相影响不同感觉的互相补偿联觉)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对一种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某种感觉缺失以后,可以由其它感觉来弥补。

各种感觉之所以能够相互补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刺激的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3)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

区别:

1)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3)感觉是单纯的反映,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3.3、知觉的种类

A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

B根据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C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人的知觉系统并不会对所有刺激来者不拒地加工,而是仅对其中部分加以反应。

2.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要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

3.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4.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1)大小知觉恒常性2)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概念:

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形状知觉:

物体的形状是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感知的。

人对特体的形状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

2.大小知觉:

物体大小的视知觉,由两个因素决定:

物体的大小物体的距离

3.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离我们远近的知觉。

判断物体远近距离起作用的条件有:

A中间物的重叠B空气透视C线条透视D明暗和阴影

E运动视差F眼睛的调节G双眼视轴的辐合

4.立体知觉:

立体知觉即深度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5.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

四.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参与时间知觉的感官有听觉,触觉和视觉。

五.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包括人对物体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即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对真正运动的知觉。

人的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似动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六.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1.视错觉的种类A线条长短错觉B面积大小错觉C形状错觉D方向错觉

2.其它错觉

在听觉方面,用假声器使左边来的声音(波)先进入右耳可以形成方向听错觉;

在触觉方面,当在交叉的食指和中指中间夹一个小球时,全产生像有两个小球在食指和中指外侧的触错觉。

3.产生错觉的原因

产生错觉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一种观点是从感官和大脑的神经机能方面对错觉作出生理学解释。

从视觉生理的观点解释错觉的观点称为“周围抑制论”。

周围抑制论适合说明颜色对比错觉。

根据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方面对错觉进行认知性解释。

第五章注意

一.注意的一般概念

1.注意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两大要素。

指向:

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它事物。

集中:

集中是指意识对事物的反映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程度。

2.注意的功能(简答)

1)选择功能:

选择功能是注意的基本功能之一。

注意就像一个过滤器,把那些符合当前需要的和与当前任务密切相关的信息突出出来,供人们去感知、思考,而把那些和当前需要和任务关系不大的信息剔除出去。

2)注意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现象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依赖于其他心理过程而存在。

二.注意的类型(简答)

根据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是不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

它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又称为随意后注意。

其为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

有意后注意,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种注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式紧密交织并可以互相转换的。

三.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是衡量注意质量和效率的指标。

1.注意的范围

A什么是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一定时间内能够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B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a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对象的特点影响人的注意范围

b人的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

如果活动任务多,注意范围就肥限制。

2.注意的稳定性

A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

人的注意长时间稳定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叫做注意的稳定性。

B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A明确工作任务B活动多样化。

单调活动会降低注意力。

C把内心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D注意的稳定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关。

3.注意的紧张性

注意的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高度集中,而同时离开其余的一切事物。

人在紧张注意时,可以摆脱周围一切事物。

4.4、注意的分配

A什么是注意的分配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

B注意分配的条件

A在有两个动作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个动作达支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程度才行

B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5.5、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看对原来注意对象的兴趣如何,原来注意的紧张性如何而定。

第六章记忆

四.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种类

A以记忆内容进行的分类

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B根据信息储存时间长短进行的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五.二、记忆过程

人的完整记忆分为三个过程,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和再认或回忆过程。

1、识记

A识记的种类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即事没有预定的目的,没有经过特殊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的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构识记和意义识记是根据人在识记时对材料是否有理解因素参与的分类。

意义识记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

B影响识记的因素

a识记目的b识记态度c材料的数量和性质d对材料的理解程度e学习方法

C复习在识记中的作用

a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在识记意义大的材料时两种复习的差别不像在识记意义小的材料时显著;

在识记难度大的材料时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

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初期的差异比后期的更为显著。

b把识记和试图回忆结合起来

c要使复习过程式样化

2、再认

达到再认水平的条件:

A识记的精确性和牢固程度

B当前事物与以前感知过的有关事物及环境条件相同的程度

再认中的错误:

A一方面是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再认有完全的和不完全的。

B另一方面是由于联系泛化而认错对象。

3、回忆

A回忆过程:

根据一定的条件把头脑中贮存的信息重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回忆。

回忆可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

又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回忆的速度通常用反应时间来测量。

B联想:

人们在进行回忆和追忆时总是要通过中介联想,而中介与所要回忆的事物之间有各种不同关系。

人们在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以后就能从一个对象联系到另一个对象,这种规律叫做联想律。

a接近联想b相似联想c对比联想

六.四、保持和遗忘

1、保持

记忆是经验的保持,但这种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头脑中保留着,记忆在经验中是发生变化的。

2、遗忘

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就是遗忘。

遗忘可分为两类:

永久性遗忘,这种遗忘,如不经重新学习,永远也不能再认和回忆。

另一种是暂时遗忘,即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有了适当的条件,记忆还可以恢复。

遗忘受许多条件的制约:

A遗忘的进程受识记材料性质的影响

B遗忘的速度受材料数量的影响

C遗忘受学习程度的影响

D遗忘的速度与选用不同的检查指标有关

3、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为: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最初遗忘的比较快,而后逐渐缓慢。

七.五、如何克服或缓解遗忘

1、复习

A运用阅读与试图回忆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效果。

B正确安排复习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遗忘。

C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2、记忆干扰: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后摄抑制。

倒摄抑制的大小受以下几种条件制约:

A倒摄抑制受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的制约。

B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的影响。

C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先后学习材料在时间上安排的影响。

D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识记巩固程度的影响。

第七章思维和想像

八.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和语言的联系和区别

3、思维的分类

A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B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根据思维凭借概念的不同,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D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以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思维的作用

高水平的思维称为智慧。

A思维是人高于其它动物并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重要标志。

B思维也是区分人们之间差异的显著标志之一。

C思维可以来衡量一个人的智慧高低。

思维

1

在属性上属于精神现象

2

在表现形式上属内隐反应

3

在与外部的关系上呈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4

在范围上具有全人类性,思维的规律皆相同

5

使用的基本单位是概念

6

思维是语言的内涵

 

语言

在表现形式上属于外显反应

在与外部的关系上呈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

在范围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使用的基本单位是词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九.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进行分解,从而把它们的特征或属性分出来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个别属性结合起来的。

2、比较:

比较是把事物之间的差异加以区分,对比其异同点和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把事物的一些特征从其它特征中分离,使此特征显现出来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把已从事物中分离出来的特征联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4、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指的是在概括和分类的基础上,把事物的不同特征,不同方面归类和编目,使之成为有序整体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用具体的事物描述,解释一般概念的思维过程。

三、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概念的产生,总伴随着语言的标志,通常用词来标志。

概念可以有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分。

概念可以有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分。

概念可以有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之分。

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2、判断:

判断是人脑对事物属性关系的反映形式。

分为直接判断和间接判断。

1、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它主要有两种形式:

A归纳B演绎

一十.四、创造性思维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思想,新点子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所谓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真正有创造性思想,或创造性方案出现。

所谓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产生的新想法,新领悟,但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新的,对别人来说就不一定是新的,也许在古代就有了。

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A准备阶段B潜伏阶段C顿悟阶段D验证阶段

一十一.五、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人思维广阔程度的特点。

2、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人思维深刻程度的特点。

3、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善于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特点。

4、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的思维特点。

5、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人的思维过程的顺序性,层次性和连贯特点。

6、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人善于从事实的客观情况出发,严格地根据客观标准考察和判断是与非,正与误,并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的特点。

7、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思路的特点。

一十二.六、想像

1、什么是想像:

想像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形成想像表象的过程。

想像以记忆为基础,但它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再现。

想像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

2、想像的意义

人的想像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学生再造想像的发展对他们学习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创造想像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的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想像不仅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体系,生活道路,个性发展,人的特点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3、想像的种类

想像可以根据想像表象中有无新的内容出现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A再造想像是人们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

形成再造想像的条件:

a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b丰富的表象储备

B创造想像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的想像表象的过程。

形成创造想像的条件:

a创造动机b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c积极的思维活动d灵感

4、不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