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91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种部队眼中的国产被装和单兵装具Word格式.docx

有的战士觉得时间短暂,就没有拉开被子褥子,蜷缩着就直接睡了,而有的战士认为,尽管时间短暂,也应该拉开被子暖和一点儿睡一个舒服觉。

到了第二天早上,就没有一个人盖着被子了,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抱着一个冰冷的吸满了水的大棉包睡觉,那样比什么都不盖还要冷……

二,零一系统

零一系统是指零一背囊,零一单兵帐篷,零一寒区睡袋组成的生活携行系统,是我军目前最先进的也是唯一的生活携行系统,名称听起来就很新鲜,第一次在生活装具这方面引入了“系统”这个叫法。

这在依旧还有大量部队使用绳子捆被子的今天算是很先进的了,所以,战士们对于零一系统都是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

同样奇怪的是部队还经常用零一背囊装被子和褥子去拉练,不知道为什么已经有了睡袋和帐篷,领导还要我们用被子和褥子,难道是为了锻炼意志?

不过幸运的是,起码是用背囊装着而没让你用绳子捆。

零一背囊

1,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

九一背囊和零一背囊,几乎不存在“代差”,我们部队里就同时装备两种,其他很多部队也是从捆被子直接过渡到零一背囊的。

2,背囊容积较大。

寒区背囊的容积,是基本的65升加一个10升的延长袋,总容量能够达到75升,如果算上附加的作训包则会更大。

利索的老兵们经常能够把睡袋,被子,褥子,大衣,帐篷,脸盆都装入主袋内,还不使用延长袋。

而有些手脚比较笨的新兵,只装个睡袋和帐篷还有脸盆就把延长袋都用光,黄色的脸盆露在外边非常醒目。

尽管这方面新老兵有区别,但只要空间运用得当,零一背囊是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军对于携带生活物资的空间需要的。

3,重量较轻。

作为一个有内置铝合金支架的背囊,零一式背囊的重量还算是非常轻的,这一点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真的归为优点,因为之所以这么轻,是牺牲了功能性得来的。

4,质量较好。

这一点所有的战士都感触很深,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虐待背囊。

在拉练的途中休息时,背囊都是被他们重重的扔在地上,每一条织带,都被战士们用来捆扎诸如四零火箭筒背具等武器装具(这一点就是功能性差造成的,战士们只好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

每一次下山,背囊都是先于人,有的随着斜坡滚落,有的自由落体下去。

就这样传了几茬战士,等我们拿到背囊时,上面破一个小洞的都寥寥无几。

倒是后来接触到国内某著名品牌的考杜拉1000D面料的装具,爬了几个低姿匍匐居然就磨出了窟窿。

(编著:

肯定是碰上假冒伪劣了!

1,功能性差。

只有一个主袋还有旁边两个耳袋,不利于分类放置物资,不方便拿取,缺少外挂点。

虽然两边有两段织带,用来挂载5.8MM步枪手子弹袋所配的防毒面具袋和水壶套,由于我们所配发的步枪手子弹袋并没有防毒面具袋和水壶套(这个在战斗携行具中会讲到),所以这两条可以挂载包具的织带也成了摆设,不过战士们经常用背包绳穿过这里,用来固定四零火的背具。

2,背负系统设计较差。

其实,我们的战士不要求这个背囊的背负,做的和户外包一样,又是调节高度,又是调节宽度,也不需要后背的排汗通风有多强,我们都能忍受!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再把背带的宽度增加一点儿,厚度增加一点就够了!

只要一点点,我们拉动拉练的时候就不再需要买各种各样的棉花和海绵缝在上面了!

我们就能在行军中省下那宝贵的一点点的体力,我们就再不会有那么多战士在退伍以后还经常肩膀痛!

设计师们,把这里的成本增加一块钱吧!

零一式单兵帐篷

2,搭建拆卸均方便迅速。

由于结构简单,仅仅是由篷布以及防潮垫、撑杆组成,撑杆和雨披用快扣组接,篷布用魔术贴和地垫粘合,所以组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新兵不需要专门训练就可搭建,有经验的老兵三五分钟就可以搭好。

拆卸更快,利于部队宿营的展开和以及结束后的开动。

3,有些方面功能性较好。

帐篷设计较好,尤其是通风系统,四面均设有通风纱窗。

不过由于我们部队使用该帐篷的环境都很差,不是下大雨就是沙尘暴,再或者就是比较冷或者很冷的情况下。

所以需要通风的情况几乎没有。

帐篷的门窗,均使用魔术贴粘合,这一点对于经常处于恶劣环境下的部队来讲很重要,因为我曾经也用过一些使用拉链来闭合门窗的帐篷,环境稍差,泥沙就会堵塞拉链,造成不畅。

另外,篷布还可以当做雨披使用,不过由于部队有大量的老式雨披,用这个显得很奢侈,所以部队不要求用帐篷当雨披。

4,重量较轻,便于携行。

1,有些方面,功能性还不是很好。

由于是单层帐篷,所以帐篷的防寒,防风性能很一般,帐篷内易结露,有时睡到半夜感觉有水滴下来,误以为是帐篷漏雨,其实是帐篷内结露造成的,经常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帐篷内壁上密密麻麻结了一层水滴。

防潮垫较薄,隔潮效果一般。

2,帐篷撑杆质量欠佳,撑杆内部所穿的弹力绳经常断开。

3,篷布与撑杆的连接较为困难,虽然有快扣,但是快扣较为坚硬,经常是手按的生疼也不能结合,所以好多战士索性一个一个的穿过快扣。

零一式寒区睡袋

这是部队给我们提供的最好的一件装备!

优点:

1,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

2,保暖性能良好。

虽然具体温标不明,但是我们经常在冬夜零下二十度左右露营,基本上穿绒衣裤就可以睡的很舒适温暖。

有两次拉练,并且是冬天,个别战士忘记带帐篷了,就直接钻进睡袋在露天睡觉了,第二天问他,依然说感觉良好。

3,收纳与展开比较方便迅速。

设在中间的拉链较其他设在侧面的拉链要方便闭合。

缺点:

体积和重量稍大。

三,其他生活装具

枕头包

枕头包是一件重要的生活装具。

我个人认为,枕头包设计的思路还是很令人称道的,既可以用来当枕头,还装载了战备物资(衣物等)。

不过由于各部队的枕头包都是自行制造的,所以质量难免参差。

一般的问题都集中在拉链上,不过这也和战备物资的过度装载有关,通常常服都要装到枕头包里去,我们所有的战士均搞不清楚,作为野外的战备生活物资,常服到底有什么用处,想来想去常服都应该是运行物资,为什么要让战士们背着这么一件没用任何用处的衣服呢,不如多带两只袜子或者内裤。

如果能够改进拉链,而且把布料换成防水面料的话,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一件装具。

雨衣

黑色老式雨衣,看来我军在十年内是不会舍弃的,估计现在还有大量的库存等着消耗,对于这件装备,防雨的效果只能算是一般(雨水中时间过长,还可能渗水),透气性基本没有。

在很多寒冷却没有携带大衣的情况下,雨衣成了御寒的不二选择,笔者就曾在一次破袭演习发起前的潜伏阶段,裹着一件雨衣御寒,效果一般,但总比没有好的多。

唯一的优点恐怕就是便于制作吉利服了!

布条很容易订在上面,反穿的话,还可以在表面涂上各种颜色,很适合荒漠的环境!

而且还防水,真是狙击杀人伪装潜伏之必备啊!

挎包

和打背包一样,挎包作为一件上个世纪就可以扔掉的装具,其作用我认为只适合洗澡时装换洗衣服以及去农副业生产基地偷葡萄。

再或者,作为一种解放军的传统保留下来,但是作为一项战斗/生活装具,是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特种作战的需要的。

水壶

部队里同时使用着78式多用途水壶以及87式水壶,基本上各有千秋。

跑五公里的时候战士们都喜欢背一个87式水壶(甚至是压扁了的87式水壶,因为那样能装更少的水,更轻),而外训拉练时,战士们都愿意带一个78式多用途水壶,因为它还可以烧水、煮粥。

但是同样,他们也都存在着缺点,首先是一个共同的缺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携行性很差,依然是用背带背负,并且背带非常窄,灌满水时肩膀很不轻松。

这一点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不能用水壶套挂在在腰带上携行也就罢了,为什么不能把背带做的宽一点呢?

这样起码能够缓解战士们肩部的负担,成本增加超不过三毛钱吧?

另外,水壶盖和壶体连接的绳子也非常容易断,造成水壶盖丢失。

78式多用途的饭盒,提把连接部分突出,经常磨破水壶套,很多文章讲到的78式水壶受到磕碰,容易造成水壶难以从饭盒中拔出的现象,笔者倒是从来都没有见过,一般的战术动作造成的磕碰根本不会对水壶造成一丝的变形,除非刻意用重物砸。

“战术抹布”

这是战友们给毛巾起的绰号,据说可以起到清洁个人卫生,标定位置,求救,投降,战斗识别等多种功效。

最牛的是在一次科目汇演上,某连表演的化学武器防护中,通过染毒地带以后的洗消过程,竟然是单兵用他们的毛巾完成的!

从那次以后,“战术抹布”的称号不胫而走,享誉全连!

战斗携行具及器材物资

5.8MM子弹袋(步枪手,机枪手,狙击步枪手)

能够装备一项美军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水平的战斗携行具,那可真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至少比分件单挂的十九世纪水平强吧,我们终于有了一件能够将弹药,水壶,防毒面具以及其他战斗生活物资集成一起背负的战术背心了,尽管抄袭了LBV88,但是我们仍然叫它子弹袋。

只是你永远也想象不到我们部队的传统力量有多大(其实我不想侮辱“传统”这个词)。

我们配发的5.8毫米步枪战术背心没有水壶套,没有防毒面具包……基本上它和八一式步枪的子弹袋功能是一样的,装四个弹匣和四个手榴弹。

我曾经在一次政委组织的战士恳谈会上提到过这个问题,我问政委,“我们配发的子弹袋上面的水壶套和防毒面具套哪里去了?

”政委一脸茫然:

“子弹袋上面还有水壶套?

还有防毒面具套?

”接下来我就不用问了,因为政委都不知道,不知道在市面上出售的该型号子弹袋都齐备着水壶套和防毒面具套,而作为精锐部队的我们,却连使用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为什么,我的猜测结果比较邪恶,我就不说了。

1,面料质量较好

低姿匍匐天天都爬,爬了几代新兵,我们的子弹袋基本上没有见过几个特别破损的,这也和上文说的那件国产某大牌考杜拉1000D面料的战术背心,在我印象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2,质量较轻

尽管我们也有类似于TAC的战术背心,但是战士们还是愿意穿5.8MM子弹袋来跑五公里,就是因为能够轻一些。

1,如果配齐了水壶套等若干附件,我们就凑合着赶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美军的战斗携行具水平了!

但是没有,我们又退回了一个世纪……

2,设计极差

比如弹匣袋的插扣较小,冬天极易冻硬,打开很困难,造成弹匣难以取出。

木柄手榴弹用魔术贴环固定,由于魔术贴接口处没有预留拉手的织带,所以非常难拉开,带上手套后基本就拉不开,手榴弹难以取出,并且由于魔术贴只有2.5CM宽,造成开合数次后粘合性能就大大降低,最后根本就贴不住了。

一个子弹袋,设计成了连弹匣和手榴弹都难以取出,还不如81式步枪子弹袋所采用的胶木扣方便,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战士们为了固定手榴弹,经常用鞋带铁丝等等来固定手榴弹。

这鞋带和铁丝我简直想单独列出作为战术装备来写。

一个没有战术鞋带和战术铁丝的分队,拉练和跑五公里就别想有好成绩!

鞋带和铁丝除了固定手榴弹,通常还捆在匕首枪或手枪上,然后连接在身上防止丢失,简直太重要了!

评判老兵和新兵的又一个办法,就是看他能否熟练使用战术鞋带和战术铁丝!

有诗为证:

美军都用黑鹰牌,我军抽出鞋带来,他若笑我鞋带残,钳子夹出铁丝来!

某一次我们搞班组战斗射击科目训练的时候,为此还险些造成事故,当事人最后关头用尽力气一扯,把固定手榴弹的魔术贴环从子弹带上直接扯掉,才避免了危险。

前不久看到最新的07式战术背心,其手榴弹袋依旧采用了这种弱智设计,我真的无语了。

3,弹载量很小

每个弹匣袋只能装一个弹匣,一共四个弹匣,太少了!

4,机枪手子弹袋设计太不堪入目

胸前空空,两片布托着战士们微微隆起的胸肌,所有的战士都把机枪手背心叫做“胸罩”。

还有的战士阅历较广,由于背心的两肋部分还有调节松紧的快扣和绳子,他认为这更像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女人用的束胸。

好多战士都不愿意当机枪手,就是因为这个“胸罩”。

很多战士当了机枪手以后也还是愿意用步枪手的子弹袋,不过此时的“胸罩”已经成了机枪手的代称,深深地印在战士们脑中了。

我这么批评机枪手子弹袋并不仅仅是因为难看,而确实是既难看,又难用。

胸前大片的方便拿取物品的空间被浪费了,弹鼓包的设计也很失败,固定盖子的魔术贴只有很窄的一条,开合几次后便不听使唤了,关也关不上。

5,谢天谢地,子弹袋还配发了一个瞄准镜套,但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太单薄了,用它来装宝贝一样的步枪或狙击步枪瞄准镜,简直是暴殄天物(连长也会暴殄你)。

所以我们还是信任随镜配发的皮质瞄准镜套,还有铁皮箱子。

不过瞄准镜套用来装一瓶饮料倒是刚刚合适,所以每个战士腰里都别了一瓶绿茶(绿茶瓶子比较结实,可以反复多次使用),来增加水的携带量。

每一次检查内务卫生,看到战士们的装具柜子里居然有一个绿茶瓶子,检查者总是无比高兴:

终于发现一个问题了!

战士们却总是无比委屈,这是老子的战术水瓶好不好!

6,透气性差等等……

我那个时候背负的子弹袋,是经过自己改装的,自己在一个91式作训包后面缝制了腰带环,用来做杂物包,还购买了一些商业版的水壶套和防毒面具包来装载水壶和防毒面具,引得战友们一阵羡慕。

每次训练,均有各连队的战士上来问我为什么有这些装备。

我说,你们大家其实都应该有,只是不知道被谁“吃”掉了。

我觉得我五公里的成绩不错,改装的装具帮了很大的忙,装备都结实的围绕在身上,再也不像其他战友那样挎包打着屁股,水壶撞击着牙缸,一串叮叮铛铛的声音,十几条各种各样的带子,把肩膀都快压出血槽来,还要时刻担心你的水壶和挎包防毒面具要跑到你前面挡住你的腿,所以时不时就用手把这些装具往屁股后面推,全身连人带装具都是晃晃悠悠。

这种情况,怎么能跑得好呢?

九二式手枪套

上级配发的九二式手枪套采用牛皮制作,配双联弹匣包一个,背带一条,颜色鲜明,体积硕大,试图告诉所有的人,我有一支手枪。

作为一名高级军官,红牛皮的手枪套,金灿灿的扣件,可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对于我们,还是配发一个尼龙制低调隐蔽的枪套更合适吧!

1,全包结构,能够保证武器的清洁

这一点笔者感受深刻,我也曾用过一段时间自购的腿部枪套,每次训练完毕手枪都脏的一塌糊涂,而配发的牛皮枪套这一点就很不错。

尽管后来我们配发了一种半包式的快拔枪套,但如若不是手枪射击训练而是行军拉练等,战士们还是愿意带上牛皮枪套来保护武器。

(后期配发的快拔枪套,是部队自行订购的,质量很差,这也是原因之一)

1,出枪慢

这是最致命的缺点了,尤其是对于特种部队。

毫无疑问,全包式的结构,造成的结果就是拔枪速度慢。

所以战士们经常把手枪握把不包入袋中,这样可以稍微提高一些拔枪速度。

2,牛皮钉扣开合次数过多后松动,造成闭合困难

很多战士的手枪套,已经完全不能扣住了,所以,战士们拿出“战术铁丝”用缠档案袋的那种办法,合上已经松动的皮扣后,用铁丝在钉扣上缠上若干道,这样,盖子就能够固定住了。

掏枪也要费一番周折,先解开铁丝,才能打开盖子。

不过我们的手枪套基本上只是一种武器的携带装具而已,能够携带就行了,反正又不打仗,枪掏出来掏不出来都一个样吧。

3,携行性很差

一般我们的手枪套和手枪弹匣套都是套在5.8MM子弹袋的S带上(再一次谢天谢地,我们还有根S带),要把手枪套装到S带上,可是要费一番周折,因为S带的鸭嘴扣的高度,要大于手枪套的腰带环。

手枪弹匣袋更是难装,好不容易装上以后你又会发现,手枪套的腰带环宽度,又大于S带的宽度。

所以你的手枪套永远都在你的腰间和下腹部之间滑动,你要时不时的把手枪套往屁股上面推一推,以防止他指向你的关键部位。

教授新兵时,我们经常在新兵穿戴好装具后,要求他们把松松的腰带紧一紧,然后把吊在小弟弟上的枪套往腰侧移一移,但是新兵们并不领情:

“班长,你看我们这样,多像西部牛仔啊!

多酷啊!

”嗯,确实挺像十九世纪的西部牛仔的,不过跑完一个五公里后,他们就再也不想当西部牛仔了……

防护携行具及装备

某型防弹衣(具体型号我实在记不清楚了,应该是“护神”系列的某一种)

没有一个战士愿意在打仗的时候穿这么一件东西!

对于我们配发的所谓防弹衣,你经常可以听到战士们这么一段对话:

甲:

我们发的防弹衣真烂啊!

乙:

你确定那是防弹衣吗?

据说是防弹衣啊!

只是形状有点像罢了,那是给我们配发的体能训练负重背心!

如果要防弹的话,我推荐另外一款灌沙子的体能训练背心,那种效果应该会好一点吧!

据老兵描述,九五式步枪曾经在100米的距离上,创造过穿透六件十二层防弹背心的记录,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当然了,我们的防弹衣,人家写着只能防手枪弹,记得是能防止10米距离上79式冲锋枪发射的手枪弹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用步枪测试实在是有点儿过分。

于是我们用一些发射手枪弹非枪械也做了测试,比如说,发射亚音速弹的85微冲,但很不幸,正面全透。

条件所限,我们没有测试破片,估计情形也不容乐观!

不过,对于防刺,我总体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1,重量较大

这也成了优点?

这当然是优点,前提是你把它当作什么。

由于我们一直把它当做是一件体能训练负重衣,所以,它的重量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同志提升了武装越野和楼房攀登的成绩,它对部队体能训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器材都不能代替的,它是班长的秘密武器,也是新兵最痛恨的东西。

总之,作为一件体能训练器材,它是最棒的!

1,它不是一件防弹背心。

QGF02式芳纶头盔

战士们一般都叫他“凯夫拉头盔”,这的确还是一件很像样的装备。

据说在那次和防弹衣一起进行的100米步枪弹的测试中,子弹没有穿透。

所以,它还算是一件防护装备。

1,防护性能合格,算一件防护装备。

2,采用国际流行的设计样式,防护面积大,三点悬挂系统也基本满足战术动作中头盔的固定要求。

1,悬挂系统还是不够舒适。

2,盔罩容易破损(当然了,这也和战士们平常休息时喜欢把头盔倒置,坐在头盔上有关)。

87式防毒面具

由于没有经过任何染毒环境,所以,对于我们装备的87式防毒面具的防毒性能,我们没有任何概念。

由于防毒面具的袋子比较大,战士们经常用来装一些其他的东西,防毒面具袋的盖儿也使用魔术贴粘合,但是魔术贴面积很小,也经不住多次开合。

救护装具

单兵急救包

很多人都见过吧,一个压缩了三角巾和辅料的小包,每人一个,这就是我们单兵所有的救护装备了。

卫生员的救护装备也少的可怜,只有一个大肩挎式救护包,里面比我们的多了一些药材和绷带。

药材多数过期,绷带已经发黄。

我觉得这些东西完全都没有必要配发了,多上两节政治教育课吧,恐怕比这些管用。

其他

上述内容只介绍了战士们平常训练拉练中携带的装具情况,对于其他的一些防毒衣,防毒斗篷等不经常携带的装备,以及我们少量自购(有团内自购,也有全军集训统一购买)用来演示反恐科目的,比如仿制TAC战术背心,功能性尚可但耐用性极差且装备数量很少,也就不作为本文探讨内容了。

总结

我觉得这方面落后于世界水平一个世纪也没什么,但是落后两个世纪实在是有点太过分了,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军依然是分件单挂,依然是用绳子捆着被子,身上是十几条各种各样的带子外加各种鞋带和铁丝,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困惑。

如果说在轻武器上和外军的差距,有可能是工业加工水平等等因素造成的。

而在装具制造方面,我们是一个能够给外军大批量代工军标防弹衣和模块化战术背心的国家,但是自己战士的装具水平还处于一个世纪多以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的军队规模太大?

还是我们缺乏资金?

前些日子笔者回了一趟老部队,发现他们换了新的迷彩服,新的皮靴,新的车辆,还有一些新的武器,但是装具依旧,只是个别分队配发了一些仿制的“沙发里兰”腿部枪套。

虽然质量如同其他自行采购的装备一样差,但是,起码,还是有人认识到了原来的枪套实在是不能满足作战需要而试图改变了。

但愿这种改变能够继续下去,但愿以后的战士不再像粽子一样被捆在十几条带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