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409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4.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ppt

西方园林史第八讲英国风景式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规划教研室朱建宁,地理位置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或联合王国。

位于欧洲西部,由大西洋中的不列颠群岛组成,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和附近许多小岛,又称英伦三岛。

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陆界与爱尔兰接壤。

英国国土面积为2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0多万人。

位于大不列颠岛南半部的英格兰面积13.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900万,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发展最早、经济最繁荣的地区。

一、英国概况,自然条件英国东南部为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北爱尔兰大部分为高地。

全境河流密布,泰晤士河是最重要的河流。

塞文河为大不列颠岛上最长的河流。

全境湖泊众多,以北爱尔兰的内伊湖为最大。

是世界海岸线最曲折、最长的国家之一。

英国纬度较高,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年气候温和。

多雨多雾是英国的气候特点,尤其是秋冬季节。

充沛的雨量、温和的气候,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英国概况,一、英国概况,一、英国概况,自然条件15世纪以前,英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足以自给的国家。

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后,由于滥垦滥伐,毁林放牧等使森林资源几乎丧失殆尽。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通过立法,人工造林、制订了恢复森林资源的长远规划,才逐渐使森林覆盖率恢复到8的水平。

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发展起来的畜牧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超过了种植业。

永久性牧场约占耕地面积的45%。

以牧场为主的国土自然景观地形起伏、河流密布、森林稀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英国园林的景观特色。

历史概况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了英格兰成为威廉一世。

1072年入侵苏格兰,1081年入侵威尔士。

威廉一世晚年长住诺曼底,把朝政交给坎特伯雷大主教。

英格兰处于被征服地位,政权掌握在亲法派手中。

1154-1485年间,金雀花王朝统治英格兰。

1338-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先胜后败。

此后为都铎王朝,至伊利莎白一世时代国力强盛,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

1603年詹姆斯一世即位后建立了斯图亚特王朝。

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英国1640年爆发全球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

查理二世1649年率领乌合之众进入英格兰时遭到惨败,被迫流亡欧洲大陆。

1649至60年的克伦威尔父子统治时期,战争使英国经济遭受损失,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并未停止。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与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一、英国概况,15世纪后期的都铎王朝,由于加强了对外联系,英国自身的活力和文化艺术都得到提高。

国家政策的改变,导致新的土地所有者产生,庄园府邸大量出现。

都铎王朝初期的庭园还处在深壕高墙之中,面积不大只能布置一些小型的实用园。

君主们出于对花卉和庭园的浓厚兴趣,在宫殿四周兴建庭园,并以鲜艳的花卉做装点。

二、英国园林概况,此时的发展主要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影响,在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方面出现一些革新措施。

后因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使得法国文艺复兴园林成为英国人的样板。

随着人们在园中举行活动不断频繁,庭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豪华奢侈的花园成为各国君主们可以炫耀之物。

二、英国园林概况,16世纪,英国造园家在逐渐摆脱城墙和壕沟的束缚,追求更为宽阔的园林空间,并尝试将意大利、法国的园林风格与英国的造园传统相结合。

这一时期的园林都是英国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主要是在模仿欧洲大陆的造园样式。

英国人的革新,只是对花卉装饰的兴趣更加浓厚。

都铎王朝时期还出版了一些庭园指导书。

如1540年波尔德安德烈的住宅建筑指导书;托马斯希尔1557年出版迷园,1563年出版园林的实效,都是关于庭园设计要素的介绍。

二、英国园林概况,1668年的光荣革命,迫使詹姆斯二世流亡。

次年英国人从荷兰迎来了国王威廉三世。

他出生于海牙,热衷于造园,并将荷兰造园风格带到英国。

园中的装饰要素更加复杂,法式风格的人工性进一步加强,喷泉也大量增加,灌木修剪更加精细,绿色雕刻艺术发展到怪诞的程度,园中充斥着用灌木修剪成的各种动物和器具等造型。

直到18世纪初,法国风格的整形式园林仍然深受英国人的喜爱。

1709年,阿尔让维尔出版的造园理论与实践一书传到了英国,1712年约翰詹姆斯又将该书翻译出版,最后一次再版是1743年。

二、英国园林概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师是乔治卢顿和亨利怀斯。

卢顿1666年跟随罗斯在圣詹姆斯宫学习造园,1672年被送往法国学习,是路易十四御用的300多位造园家之一,回英国后成为皇家造园师。

怀斯先是跟随乔治卢顿学习造园,1681年二人合作成立了园林设计公司,并在许多设计项目中合作,成为英国的规则式造园大师。

卢顿和怀斯既是规则式园林的实践者,也是自然式园林的倡导者。

曾参与了肯辛顿园及汉普顿宫苑的初期改造工作。

他们既熟悉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也热衷于改造旧园和建造新的自然式园林。

1669年翻译出版了完全的造园家,原作者是路易十四时代凡尔赛宫苑的管理者;1706年出版了退休的造园家及孤独的造园家,以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造园的见解。

乔治卢顿(GeorgeLoudon)&亨利怀斯(HenryWise),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不仅涉及英国政治体制及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而且深入到哲学思想及美学观点等文化反思;还有气候条件和国土景观等自然因素,以及英国人追求的生活时尚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因,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是欧洲造园领域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

它一反近千年来欧洲园林由规则式统治的传统,开创了欧洲不规则式造园的新时尚。

17世纪,英国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了建立在秩序与和谐思想上的牛顿宇宙观,以及建立在感觉经验基础上的洛克经验主义哲学。

经验主义通常欧洲大陆的盛行理性主义相对立。

如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独立于感觉经验之外;而经验主义则主张一切知识或大多数知识来自感觉经验。

在美学观点上,经验主义也与理性主义针锋相对。

欧洲大陆自古希腊始,就认为美在比例的和谐。

笛卡尔认为美体现在空间的几何性方面。

在规则式园林中,一切都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敲,排除了偶然性或出乎意料的效果。

由于理性主义思想符合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要求,因而成为路易十四御用文化的精神支柱,也是古典主义园林重要的理论基础。

3.1哲学思想的影响,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

凡是高度的美在比例上都显得有点古怪。

17世纪上半叶,培根预言自然式园林终将出现。

他还亲自造园以实现其理想,可惜未保留下来。

培根在著作训示中呼吁人们抛弃对称、树木整形和一潭死水的设计手法,强调园中要有一处富有野趣的荒原,使人们得以寻觅纯粹的荒野,一些乡土植物和灌木,接近自然花园的概念。

培根被后人誉为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预言家。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要借服从自然去征服自然培根,清教徒诗人密尔顿1641年开始构思、1663年陆续出版完成的宗教叙事诗失乐园,被看作是最后一部伟大的史诗。

他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将伊甸园描绘成一片自然风光。

弥尔顿有关自然和花园的认识对后世的艾迪生等人产生深刻影响,被后人看作是自然风景式造园的先驱。

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理性主义者采取从设想出发寻找证据的演绎方法;牛顿学派则从现象观察和实验方法出发,寻找发展演变规律。

经验主义者对理性方法的批判,有利于形成非几何化的自然形象。

同时经验主义强调的感觉与想象,也为自然式园林的出现奠定了美学基础。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及洛克与牛顿的哲学思想,也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源。

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信念是崇尚理智,认为理智是一切知识和人类事物的指针。

领导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反对旧政权,维护理性标准,由此产生进步思想和对传统基督教的挑战。

启蒙思想家大多崇尚自然主义。

法国政治哲学家卢梭认为文明是对人的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奴役,而自然状态优于文明。

主张要回到自然中去,而且是原始的自然之中。

3.1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主义在艺术中的反映,便是要求忠实地临摹自然状态,不求改善或美化主题。

自然主义思想对造园的影响,就是反对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要素。

反对把几何形体强加于自然地形之上;反对将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体抑制其自由生长;反对用压力强迫水柱喷向天空等等。

自然主义者将这些规则式造园手法看作是戕害天性,要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体现在花草树木上。

认为规则式园林是对自然的歪曲,而自然式园林则是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要抛弃规则式园林,首先就要拆除作为规则式园林社会基础的君权思想。

一提到凡尔赛园林,就让人联想到绝对君权难以抗拒的意愿。

经过仔细安排的园林,都是为了高高在上的君主能够一览无余,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其自恋自大的形象。

3.1哲学思想的影响,在牛顿学说和洛克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下,英国人在信念上开始出现乐观主义思想,并试图将精神生活法则与自然科学定律结合在一起。

英国人重新拾起斯多葛学派的观点,强调所有人都是受自然界规律支配平等的组成部分,寻求安身知命并服从自然秩序支配的理想生活方式。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君主不再是国家的主要管理者,其政治权力大多只是一种形式,君王的威严和光芒都是礼仪性的假象。

作为绝对君权象征的法国宫廷文化在英国失去其强大的政治基础,古典主义园林也势必随之遭到抛弃。

17世纪发生的宗教狂热,曾使英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8世纪后期的阶级斗争,也使社会一度动荡不安。

因此这个短暂的和平时期,让英国人感到欢欣鼓舞。

3.2政治体制的转变,在宫廷方面,此时的乔治一世来自汉诺威,很少过问英国的国事。

乔治二世对艺术缺乏兴趣,尽管更多地投入英国的国事,但在他统治的前半期依然推行沃波尔制定的政策。

英国18世纪的园林艺术不再是君王和贵族阶层的特权。

无论是属于寡头政治集团的辉格党人,还是属于旧王朝的托利党人,以及有文化的庄园主,都纷纷离开城市去乡间隐居,并耗费巨资整治庄园。

新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追求权力的同时,把园林也作为自身崛起的象征;还有一些没落贵族与资本家联姻,一方面使贵族重新振作起来,另一方面帮助资本家获得庄园用地。

他们在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环境中建造庄园,满足其追求理想风景的愿望。

3.2政治体制的转变,18世纪,英国造园家在努力摆脱欧洲大陆的影响,不再以国外的园林为样板,转而寻求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

在汉诺威王朝初期,语言的障碍削弱了国王的影响力,有利于占议会多数派的辉格党首相加强统治权力。

辉格党人又是追求自由和宽容等现代思想的先驱,其结果是贵族们远离宫廷,不再追随权贵们的时尚。

荷兰园林不再是英国人的造园样板;法国园林成为暴君艺术的象征。

英国人不仅在政治上排斥法国人的统治地位,而且在艺术文化方面也要排斥法国的领导地位,尽快在造园趣味上摆脱外来因素的制约作用。

崇尚均衡与秩序的法国人难以接受英国人的激情、好热闹甚至无纪律;辉格党人强调自由和宽容的可贵,呼吁将艺术才华留给法国人,召唤属于英国本民族的天才和道德标准。

3.3民族主义艺术观,18世纪初,遭战争毁坏的田野和森林亟待更新,农林业生产亟待重新组织。

此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采取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阻止了土壤肥力的进一步退化,使得乡村风貌逐渐得到改观。

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国土面貌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1760年之后,有关圈地问题的法律和政策大量涌现,乡村景观也随之出现巨大变化。

大范围的圈地放牧,为保持土壤肥力采用的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制,引起了18世纪英国农业制度的进一步改变,使英国的乡村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由小树林斑块、下沉式道路和独立小村庄组成的田园风光。

乡村景观的改变,对厌倦城市生活的权贵和富豪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在乡村建造大型庄园成为时尚,同时也对庄园中园林风格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4社会经济的影响,航海和争夺海上霸权需要大量木材来建造船只;为了修缮遭到战争毁坏的房屋,也急需大量的木料和建材,造成英国木材的严重匮乏,林业生产亟待更新。

18世纪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为了尽快恢复林地以替代遭砍伐的橡树林,人们甚至种植了树龄达一、二百年的成年大树。

正在兴建的大型庄园的美化也需要种植树木,从而造成英国苗木的缺乏,从海外进口了大量的外来树种。

树种的增加丰富了植物的色调,改变了英国的植物景观类型,也使植物景观的色彩更加和谐。

大量的树种和丰富的色调使园林师在种植设计上游刃有余。

英国出现了一场真正的园艺热潮,并且在整个18世纪都长盛不衰,其结果也必然影响到英国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

18世纪的英国贵族喜欢隐居在自己的庄园中莳花弄草,借此逃避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枯燥乏味。

3.4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关自然的主题成为18世纪的人们论述的焦点,希望在乡村中再现属于自己的并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借以缓解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情绪,满足自身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尽可能地接近得到极乐的生活梦想。

为此,人们不惜花费巨资,对庄园重新进行景观整治,以满足其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风景式造园艺术成为阐释自然观念最直接、同时也是最能令人感触到的表现形式。

依据人们期待的理想形象,营造经过提炼的自然景观,成为这一时期造园艺术的指导思想。

有许多政治家、作家和艺术家都在引述、介绍、阐释回归自然、或者说回归某种自然理念的思想。

而社会名流与文化巨匠的呼吁,又对园林艺术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5回归自然的思想,在回归自然的思潮影响下,18世纪的艺术家、诗人、文人希望在乡村中再现一种与土地的灵魂相和谐的风景,并寻求营造一种纯洁的、能够降低人们焦虑情绪的环境,尽可能地接近天堂的形象。

幸福似乎蕴藏在自然的框架之下;为了更有把握找到让灵魂愉悦的景色,人们再塑风景,以满足诗人、哲学家、或艺术家的想象力。

风景园提供了更直接的光明时代有关自然概念的例子。

整个18世纪当中,组织一些花园,人们在其中创建一个小世界,是人们心目中等待的形象。

3.5回归自然的思想,18世纪初,在经过未流血的革命就建立了议会制度、分散了君主权力之后,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伟大意义。

原本属于造型艺术与文化范畴的造园,此时成为特殊的自由意识的体现。

英国政体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几乎是自然而然的过程;然而园林艺术的变革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热衷上流社会生活的贵族们提供了一个适宜交往的空间,这与18世纪英国人追求的生活时尚有很大不同。

由于英国以丘陵居多,兴建法式园林势必大动干戈;气候也有利于树木花草的自然生长,植物整形耗费大量的劳动力。

英国人无论是在造园意愿上,还是在造园成本上,都要努力超越法国式园林的限制。

贵族们更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

他们整治河流湖泊以活跃园林景观,用简洁的草坪代替昂贵的刺绣花坛。

3.6追求更大的自由,英国的规则式园林四周都有高墙,具有多种功能:

使园主在家中具有归属感;限定整形式花园的范围;区分出庄园与周围的乡村;遮掩园外荒野而凌乱的自然景观;防止牲畜进入园中造成破坏。

整齐的绿篱是规则式园林中完美的统一体,在园林的建造及养护中是非常重要的参照物。

18世纪初,人们纷纷远离封闭性小花园,寻求法式园林中那种精心布置在中轴上的开阔全景和无际的地平线。

为了充分接纳自然,将自然引入园林之中,首先必须推倒包裹园林的高墙,让四周乡村中的树林、湖泊、教堂、遗迹及牛羊进到庄园中来,与园主一道分享田园生活的乐趣。

既要拆除围墙,又要防止牲畜进入园中或接近住所,还不希望在庄园与乡村化的自然之间出现视觉上的障碍,人们便运用称作哈-哈的设施替代围墙。

3.7视野观念的扩大,隐垣(哈-哈)(Ha-HaWall),沃波尔将这个哈-哈的处理手法看作是致命的一招,因为它使得造园家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

他注意到肯特越过栅栏,发现整个自然就是一座园林。

由于华尔波尔的评论流传很广,常常导致人们误认为是肯特发明了哈-哈。

1770年,沃波尔出版了近代造园论。

他的StrawberryHill庄园体现了布里奇曼的思想,形成田野森林等自然景观。

霍拉斯沃波尔(HoraceWalpole,1717-1797),艾迪生和波普思想的追随者,造园的革新者和自然式园林的实践者,不规则化园林时期的代表人物。

1714年布里奇曼在建造斯陀园时摆脱了对称原则的束缚,运用非整齐对称的方式种植树木和线条柔和的园路,并抛弃了植物造型的运用。

他善于利用原有的植物和设施,园路设计深得称赞,在扩大空间感方面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布里奇曼是哈-哈的原创者,并由斯威泽尔推荐给范布勒。

隐垣的做法很可能借鉴了法国军事工程师沃邦修筑堡垒的工程做法,从1667至88的十余年间,他把法国变成了一个堡垒之国。

布里奇曼(CharlesBridgeman,1690-1738),1709年,阿尔让威尔在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中介绍了隐垣的运用方法,通常是将壕沟与围墙结合布置在园路的尽头,围墙上还开辟窗洞,可以望见园外景色。

直到17世纪,模仿军用防御工事而筑造园墙大多是为了遮挡视线,避免园外不合谐的景物干扰了花园景色。

到了18世纪,哈-哈的主要功能是将园林融入四周的风景,同时它本身成为园林与风景之间的统一者与协调者。

在此前,后者仅仅是哈-哈的附加功能,或是园中功能有限的局部。

哈-哈真正的功绩,在于使人们的兴奋点转向园外开阔的自然风景。

18世纪初,英国人坚信园林艺术其实是关于自然的美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认为这是人类崭新的、并且是不容置疑的收获。

3.7视野观念的扩大,虽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呼吁对园林艺术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阅历丰富、知识面广的造园家,还是创建风景园林杰作的根本保证。

英国的造园家都曾在法国和意大利学习、居住或旅行过一段时间,对典型的西方艺术兴趣浓厚。

17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画家的风景画深受英国人的喜爱,描绘罗马乡村的大量油画和版画被介绍到英国。

诗歌与绘画的相互结合与互相补充,给造园家们以巨大的创作灵感。

华尔波尔认为,密尔顿失乐园中伊甸园,是海格利园和斯图海德园的造园蓝本。

因此诗人密尔顿和画家洛兰才是风景式造园运动真正的启蒙者;园林因而成为艺术与自然之间巧妙的协调者。

造园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整治自然,而要创造美学与伦理相结合的理想美,沙夫茨伯里在卫道士中所提出的体现美与善的完美结合。

3.8文学绘画的影响,法国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的作品富有诗意,画中的树木、流水、山丘、建筑及古代遗迹、田野等是肯特造园的理想蓝本。

克洛德洛兰(ClaudeLorrain,1600-1682),洛兰后期定居罗马,成为意大利风景画大师,作品对同时代及18、19世纪英国风景画发展有很大影响。

克洛德洛兰(ClaudeLorrain,1600-1682),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PaysageorageuxavecPyrameetThisb,1651,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LandscapewiththeFuneralofPhocion.1648.,荷兰风景画家的风景画以空间广阔、色彩悦目著称。

霍延(JanvanGoyen,1596-1656),风景画家的作品,甚至成为肯特的造园兰本。

霍延(JanvanGoyen,1596-1656),1712年起,肯特在罗马学习。

在那里遇见了温特沃斯、马辛伯德和切斯特等未来的大客户;1716年在罗马结识了英国建筑师和艺术支持者伯林顿,并在其影响下于1719年回到伦敦,成为英国18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造园家,并建造了那些最美妙和最受赞美的园林作品。

肯特以罗萨的风景画为蓝本,设计了白金汉郡的斯陀园;受罗萨绘画思想的影响,肯特甚至在肯辛顿花园中种植了一些枯树。

威廉肯特(WilliamKent,1685-1748),肯特对斯陀园进行了改造,他赞赏布里奇曼创造的隐垣,并进一步将笔直的隐垣改成曲线,两旁的行列式种植改成群落状,使花园与周边风景更加和谐。

虽然肯特初期的作品未能完全摆脱布里奇曼的影响,但是他很快就彻底摒弃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将尚未完善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完善化,因此成为自然风景园真正的创始人。

肯特欣赏树冠潇洒的孤立树和树丛;善于以细腻的手法处理地形,经他设计的山坡和谷地高低错落有致,毫无人工雕凿的痕迹。

肯特认为风景园的和谐与优美是规则式园林无法比拟的。

他十分重视自然野趣景观,在园中布置荒漠、沼泽。

肯特的名言是自然厌恶直线,核心思想是模仿并再现自然,为此他曾经在园中深夜不眠,与自然对话。

威廉肯特,汉密尔顿的松山园(PainsHill)。

威廉肯特,1715年出版贵族、绅士及造园家的娱乐获得了巨大成功,被看作是为整形式园林敲响的丧钟。

他批评园中过分的人工化,抨击了整形修剪的植物及几何形的小花坛;三年后又出版乡村平面图法,丰富了前一本书的内容。

斯威泽尔认为园林的要素是大片的森林、丘陵起伏的草地、潺潺流水及树荫下的小路。

对于将周边围起来的整形小块园地做法尤为反感。

斯坦奋斯威泽尔(StephenSwitzer),斯威泽尔设想的花园与自然的过渡,1728年贝蒂兰利出版了为园林爱好者写作的造园新原则,或花坛的设计与种植一书,提出有关造园的28条方针。

如在建筑前要有美丽的草地空间,并有雕塑装饰,周围有成行种植的树木;园路的尽头有森林、岩石、峭壁、废墟,或以大型建筑作为终点;花坛上绝不用整形修剪的常绿树;草地上的花坛不用边框范围,也不用模纹花坛;所有园子都应雄伟、开阔,具有一种自然之美,在景色欠佳之处,可用土丘、山谷做为障景以弥补其不足;园路的交叉点上可设置雕塑等。

虽然兰利的思想与真正的风景园林时代尚有一段距离,但毕竟已从过去的整形式园林束缚中迈出了一大步。

在18世纪英国著名的造园家当中,只有布朗没有留下造园论文,但他很喜欢与人谈论造园并阐释自己的艺术观点。

贝蒂兰利(BattyLangley),文人们不仅是艺术理论变革的倡导者,也是新型园林艺术实践的先锋队。

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庄园建造自然式园林,极大地推动了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产生。

造园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交谈的话题。

造园家们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园林艺术,努力将造园提高到与绘画、建筑或雕塑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家格雷夫斯在小说中大量描绘当时最美的园林,并对当时引起贵族阶层狂热的园林艺术做了中肯的评价,是有关18世纪造园这一社会现象的最好的评论家之一。

从格雷夫斯描绘园林的文学作品中,可以了解许多作品后来的改建情况。

在后来的布朗时代,英国园林艺术又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造园趣味趋于一致。

因此格雷夫斯作品评论与欣赏相结合的描写,使现代人能够了解当时的造园观点和对园林的评判。

3.8文学绘画的影响,查兹沃斯庄园是英国四个世纪园林变迁的集中体现。

157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园林艺术都在这里留下了烙印,因而成为世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1.查兹沃斯庄园(CastleChatsworth),1685年,在法式园林的巨大影响下,庄园开始大规模地改造工程,使规则式花园部分面积接近50公顷。

1.查兹沃斯庄园,在兴建乡村别墅的同时,河谷边的山坡上也修建花园。

1.查兹沃斯庄园,园内大量点缀着整形植物,以黄杨、紫杉造型为主。

1.查兹沃斯庄园,典雅的花园与周围荒蛮的沼泽地形成了强烈对比,令人感到十分惊奇。

1.查兹沃斯庄园,作家德福描绘这里“可怕的深谷和难以接近的沼泽,荒草丛生且无边无际”。

人们可以同时欣赏到“最美妙的山谷和最令人愉快的花园,总之是世上最美的地方”。

1.查兹沃斯庄园,每层水阶梯的高度及宽度随地形而变化,水声也富于变化。

1.查兹沃斯庄园,1703年,建筑师阿尔切尔在山丘之巅建造了一座庙宇,称为浴室。

1.查兹沃斯庄园,幸运的是那些巴洛克园林的景点,在后来布朗接手改建时没有完全遭到毁坏。

1.查兹沃斯庄园,1763年,佩纳斯在河道狭窄处建造了一座帕纳第奥式桥梁,通向经布朗改建的新城堡入口。

1.查兹沃斯庄园,1826年,23岁的帕克斯通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