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412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重点复习提纲43686Word下载.docx

命题人主要以人们写错别字的种种情况为依据,选择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义近易混淆字、多音多义字,来考查考生掌握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二)考查方式:

(1)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找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

(4)找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三)解题思路

(1)注意同音字:

如:

安装--按装,抱负--报负,首屈一指--手屈一指,一筹莫展--一愁莫展(后者错误)

 

(2)辨认形近字:

迁徙--迁徒,殴打--欧打,修葺--修茸。

 

 辨析字形的方法:

  1、依义辨形:

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如“陨石”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搓揉”,“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

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则是因为不懂字的本义写了别字。

  2、依形析字:

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

“插科打诨”的“诨”跟言语有关。

“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

“眼花缭乱”的“缭”与丝织品的缠绕有关。

将“通牒”写成“通谍”,就写错了。

“牒”,从“片”为文书;

“谍”从“言”为谍报。

  3、依据词语结构析字:

“谈笑风生”“风声鹤唳”。

“人情事故”的“事”不正确,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惹事生非”的“事”不正确,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而“事”与“非”,是不能对应的。

【考点三】:

近义词

(一)命题思路

辨析选择近义词是成考测试的重点。

近义词的选择和使用是建立在辨析的基础之上的,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三方面着手。

(二)解题思路

  (A)意义方面

  

(1)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使用语一般事物。

 如:

努力:

尽量使出力量,词义较轻;

竭力:

用尽全部力量,词义较重。

再如:

批评与批判 目睹与目击,着急与焦急希望、期望与渴望。

(2)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事情---事件、场所-场合、时代-时期。

爱好-嗜好、希望-期望、准确-精确、轻视-藐视、灵活-灵巧、嘲笑-讥笑、蔑视-鄙视(轻--重)

  (3)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必需与必须。

两个词都含有“一定要”的意思。

必须侧重于“非这样不可”;

必需侧重于“不可缺少”。

  嘹亮:

侧重音乐清脆,高远

 响亮:

侧重于声音大

  常常:

强调事情或行为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

  往往:

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

  安静:

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

  平静:

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熟悉:

侧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习: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B)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不同  如:

技巧与伎俩、果断与武断,保护-庇护冷静-冷漠请求--要求--乞求应对--应付神机妙算与诡计多端。

再接再厉与变本加厉

  

(2)语体色彩不同  如:

诞辰与生日、病人与患者,害怕与畏惧

  (C)用法方面

  

(1)词性的不同

  启发:

动词

  启事:

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名词

  公然:

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例如:

公然入侵

  公开:

动词、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状语还可充当定语

  阻碍:

动词,作谓语

  障碍:

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

  勇猛:

形容词,做谓语、定语、状语有时作补语

  勇气:

名词,作主语、宾语

  担心:

可以接宾语

  担忧:

不能带宾语

  蜂拥:

只能作状语

  簇拥:

作谓语

  

(2)搭配对象不同

  执行:

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

多和条约、诺言、义务等搭配

  违反:

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搭配

  违犯:

违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等搭配

  改进:

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改善:

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严格:

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搭配

  严厉:

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搭配

  严肃:

常与态度、作风、气氛等搭配

  爱护:

用于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爱戴:

只用于对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护拥

  爱惜:

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

近义词区分七字口诀:

伤心苦恼用悲伤,极度悲哀用悲恸;

具体变化用变换,抽象变化用变幻;

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倍增加剧用倍受,艰苦尝尽用备受;

安排陈列用布置,安排布置用部署;

  

包括含有用包含,宽容原谅用包涵;

特征符号用标志,风度美丽用标致;

山洪突发用暴发,情绪发作用爆发;

辨明改错用辨正,辨析考证用辩证;

条理说出用陈述,说哭申冤用陈诉;

感情不深用淡薄,不求名利用淡泊;

认识表面用肤浅,空虚无基用浮浅;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

互相通联用沟通,暗中勾结用勾通;

开阔通达用豁然,迅速突然用霍然;

嫌疑消释用涣然,光彩一心用焕然;

简单合同用合约,和平条约用和约;

具体分界用界线,抽象分界用界限;

主观一定用决不,严正坚决用绝不;

变化猛烈用急剧,非常急速用急遽;

标准衡量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

不忍舍弃用留恋,不忍离去用流连;

位置接近用邻近,时间靠近用临近;

连绵不断用漫延,不断扩展用蔓延;

轻慢辱骂用谩骂,无向乱骂用漫骂;

设法取得用谋取,谋取名利用牟取;

腐化堕落用蜕化,机能减退用退化;

确实足数用实足,十分充足用十足;

传播久远用流传,留给后人用留传;

故意错解用曲解,解释不准用误解;

除敌去兽用驱除,除病去邪用祛除;

对下细听用倾听,对上细听用聆听;

审查决定用审定,审阅修订用审订;

借故拒绝用推托,摆脱责任用推脱;

到处寻找用搜集,聚集分散物收集;

统辖率领用统率,全军首脑用统帅;

暗中等待用伺机,等待时机用俟机;

接受全力用受权,委托权利用授权;

知错悟解用醒悟,明白觉悟用省醒;

驯服动物用降伏,投降屈服用降服;

进程结果用以至,不良后果用以致;

举止神色用形迹,行动踪迹用行迹;

强光耀眼用眩目,眼花迷惑用炫目;

要求应该用需要,一定要有用须要;

价值增加用增值,繁殖增生用增殖;

慢慢变化用逐渐,阶段变化用逐步;

行使权利用自治,自我克制用自制;

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能力用学力;

作伪改动用篡改,改动文字用窜改;

寄居别处用作客,访问别人用做客;

一生事业用终生,切身大事用终身;

当中停止用中止,最终结束用终止。

【考点四】:

成语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九)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十)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十一)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十二)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考点五】:

病句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

  这类介词主要有:

“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句 

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

颠倒了主客体。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句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句 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

“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

”(谁告诉谁?

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五)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例句 

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六)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

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

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七)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

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

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八)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考点六】:

语段连贯与衔接

(一)考查形式:

1、排序题:

给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要求排成一段话。

2、嵌入题:

给定上下文,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

3、承接题:

只给定上句,要求选择与之衔接相连贯的下句。

(二)解题思路:

1、判断语段文体特征,分清叙述、描写、议论。

2、总揽全局,抓住中心句,确定首句。

3、注意过渡词、关联词。

4、注意语境的和谐,句式的协调。

  [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简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

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

再初步分层归类。

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

然后连缀排列顺序。

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

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

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

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第二题科技说明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二)解题指津:

  阅读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理段

  阅读口诀: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首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

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三)解题方法:

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

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

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

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第三题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共25分)

就选文而言,以教材以外的现当代文章为主。

体裁以散文为主。

题材涉及:

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

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等特点。

 

(二)解题思路: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

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三)答题技巧:

1、找线索,理思路。

2、析词义,明感情。

  3、抓开头,重结尾。

4、品语言,握方法。

第四题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赏析

【考点一】文言文阅读(3问共16分)

 

(一)命题思路:

选文以人物传记故事片段为主,既有古代优秀官吏,又有凡人过客。

他们的言行体现了值得称颂的优秀品质。

解答“翻译划线句子大意”时遵循的原则:

留、换、删、补、调。

  保留原词。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籍贯、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不必翻译,保留原词。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替换词语。

文言文中的某些单音节词,可以用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节词换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兵:

兵器。

利:

锋利。

弊:

弊端。

赂:

贿赂。

  删去不译。

有些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或只起补充音节作用,翻译时就可删去。

时间词后面的“之”,宾语前置句中的“之”,发语词“夫”,句末表语气的“乎”。

  例如:

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之入也”(《殽之战》。

  补充词语。

文言文里常有一些“跳跃性”的地方,必须适当补充上一些文字,才能使文通义顺。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先进》),侍坐,应译为“陪着(孔子)坐着”。

文中省略的地方,也应该补上。

如“客从外来,与坐”。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调整语序。

如“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涉江》世道混乱没有人了解我。

  解答第二,第三问时,可使用原句,也可摘引原句与归纳相结合。

【考点二】古诗赏析(2道小题,共9分,主观题)

(二)考查内容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选材特点 

以唐宋时期的格律诗为主。

(三)解题指津:

1、紧扣原诗标题。

2、充分利用注释。

3、准确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

4、把握情感主旨。

5、咀嚼体味语言。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的起句中用一“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问:

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 

(1)“愁”。

(2)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3)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惆怅的感慨。

第二部分 

作文(60分)

一、时间分配: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列提纲用时3-5分钟。

写作35-45分钟。

二、重点指导:

作文写作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

题材涉及做人原则、处世根本、人文关怀、人生感悟等。

重点围绕“和谐、心态、责任、竞争、合作、角色、底线、危机、信念、名利、诱惑”等练习。

三、应试策略

  临场作文应试策略

(一)有一个好心态

  面对试卷,面对作文题,要有充分的信心,认定自己一定能写好。

在这种心态下,先吃透作文材料,分析题目的多种含义(注意词的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选定其中某个意义,把握作文要求;

其次,调动学过知识,搜集大脑储存的事例名言等资料;

然后,确定自己最擅长的体裁和方式加以表述。

这样,化被动为主动,在心理上占有优势,有利于激发思维,写作的思路就会顺畅起来了。

(二)有一个好标题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题目。

所谓题目,按《现代汉语词典》,是“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是对所要写的文章的内容的一个高度浓缩。

古人云:

题者,额也;

目者,眼也。

说的是,文章的题目就如同人的额头、眼睛那么显要、重要。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好的、新奇的、有创意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作用。

尤其是在高考中,题目往往影响着评分老师的情绪,最终影响自己的作文得分。

  拟题的要求

  1.题目要贴切,也就是题目概括的内容要和作文内容相一致。

  2.题目要简练,简短精炼,有高度概括性。

题目不宜过长。

  3.题目要生动,要新鲜、独特、醒目,不能陈旧呆滞,让读者望而生厌,兴趣索然。

注意事项:

  不要在标题上加书名号或问号等,  如《我的人生底线》《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不要把标题写在作文格纸外面。

  小作文忌大题目如《国民的素质》

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题

  (A)直接揭示文章主题

  1选择永恒  2让爱做主  3这是我的选择  4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5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6守住心灵的契约  7换个角度会更美  8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B)、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1寻找美的答案  2理智与情感  3擦亮你智慧的眼  4爱的认知

  (C)、以修辞等方式增强抒情性或标新立异

  1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2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3一花一世界  4心灵的墙  5心中的秤

拟题练习

  1、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就读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人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捐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贫寒的小学生。

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通过课余当家教、作系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

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

他留校任教时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贫困生无一人辍学,就连一些家境好的学生也在打工,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请以“贫困”为话题,来拟题目。

示例:

  

(1)《敲响自强的钟》 

(2)《摇曳生活,坚定人生》

  (3)《贫儿当自强》 

(4)《富有的贫困生》

  (5)《穷且益坚》 

(6)《“贫”出一个未来》

  (7)《感谢清贫》 

(8)《贫困之路非漫漫》

  (9)《天降大任于贫者》 

(10)《贫困的反作用力》

  (11)《贫困是首歌》 

(12)《我贫困,我美丽》

  (13)《走在贫困的声音里》(14)《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

  (15)《最贫是无志》 

(16)《丹青难写贫精神》

  (17)《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