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480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经典诗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一个美丽的季节里,在一个美丽的夜月里,诗情如潮难以自抑。

对此美景良辰,徘徊江畔,神游万里,遐想联翩。

春江花月,漾起了幽幽相思情意。

别恨离愁涌上心头,无休止。

月上高楼谁在守候?

山长水阔相会无由。

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道!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在白云深处奔腾咆哮,万山丛里,玉门关寂寞卧躺。

冷清的风中传来幽怨的笛声,那是谁在吹那《折杨柳》的哀曲?

长雄关听取?

乡关知是何处?

一人抚笛,万千感慨:

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却在哪里?

边地风尘,艰辛劳苦,朝廷的抚慰却何曾有过?

折杨柳的怨曲也不要吹了的罢,边风已渐凄紧。

李煜——《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临远,自古幽情,短短二十二字,读来荡气回肠。

独立在寂寞楼中,回顾苍茫,缅怀古代明帝贤王风云际会,独恨自己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半世坎坷,满腔悲愤,看不到前途遥遥。

孤寂情怀,以质朴苍劲的语言,沉郁雄浑的调一倾而出,淡尽了六朝脂粉,唱出了盛唐佳音,令人击节悲歌,一唱三叹!

王翰——《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格调昂扬,中蕴悲愤,末句感喟触答心弦。

道出对战争的厌恶,对边的忿懑;

历代战士们的鲜血流得难道貌岸然还不够多,疆场白骨堆得难道还不够厚么?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词语解释】

言:

说。

处:

去处。

【赏析】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

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

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枫:

江边的枫树。

姑苏:

苏州的别称。

【诗文赏析】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尽:

沉没,消失。

穷:

尽,达到极点。

更:

再。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

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

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

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

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

指京城长安。

辅:

护卫。

三秦:

项羽灭秦后,曾把关中地分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史称三秦。

五津:

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

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

在外地作官。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

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

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

秦淮河上的桥名,离乌衣巷很近。

王谢:

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

寻常:

平常,普通。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了。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

野草、斜阳,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全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衰:

疏落,指头发白了,少了。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

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

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丝绦:

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这是一首咏物诗。

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

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迥:

远。

傍:

靠。

发:

开放。

经冬:

过冬。

销:

这里指冰雪融化。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

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事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蓬门:

茅屋的门。

此处指出身贫寒。

绮罗:

一种高级的丝织品。

风流高格调:

指格调高雅的妆扮。

怜:

爱。

时事俭梳妆:

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斗:

比较,竞赛。

苦恨:

非常懊恼。

压:

刺绣的动作。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

这是一个未出嫁的贫女的独白,她不幸的遭遇反映了不公平的世态人情,勤劳节俭的高尚品格不被人们欣赏,低下庸俗的反而受到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诗人藉此抒发了内心的不平。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匈奴:

指西北边地部族。

无定河:

黄河支流。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

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

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

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

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

高适——《别董大①》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

高适的友人。

2黄云:

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3曛:

日落余光,天色昏暗。

缠绵淡的留别诗故有悱恻感人的韵味,慷慨豪放的赠别诗同感人。

只是发自肺腑之言,都会给人慰藉,前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送别的景物。

悲壮却不凄凉。

这时以内心来体验眼前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对友人的叮咛质朴无华却深情真挚,给友人以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李煜——《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

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

了结,完结。

③砌:

台阶。

雕阑玉砌:

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

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

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

能:

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

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①,春意阑珊②,

罗衾③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④贪欢。

独自莫凭⑤阑!

无限江山,别时⑥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潺潺:

雨水声。

2阑珊:

已残,将尽。

3罗衾:

锦缎做的被子。

4饷:

片刻。

《草堂诗余》注“一饷谓一衾之顷”

5凭:

6别时:

被迫离开故国之时。

梦里梦外,天上人间,对照问将亡国的哀痛逼出,苦涩凄凉渗入帘外的残春景象。

即使“独自莫凭阑”,内心的痛楚还是法消解的。

凝望故国江山,无限怅惘,无限悲凉。

故国去也,春去也,弦断曲终,引为绝唱。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汉乐府〈横吹曲〉名,汉武帝李廷年西域乐曲改制,内容写将士的边塞生活,声调悲壮。

秦、汉:

互文对举,犹言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

本为两事。

龙城,车骑将卫青北伐匈奴时,曾至龙城;

飞将,右北平太守李广英勇善战,匈奴称为“飞将军”。

《唐诗别裁》卷十九校记云:

“此处‘龙城飞将’。

乃合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阴山: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起河套,东接兴安岭,长约一千二百公里,为北方天然屏障。

全诗意谓:

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这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

出征万里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未回还。

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御,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本诗为传世诗章,反映戍边将士连年苦战却无能为力,诗人企盼有汉代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来镇守边疆,也表达了人民的烈愿望。

明•李攀龙称这首意境深远、气势贯注的名诗为唐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芙蓉楼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

《一统志》:

“芙蓉楼在镇江府(今属江苏)城上西北隅。

”系润州刺史王恭所所建。

辛渐:

其有未详。

连江:

犹满江。

入吴:

指满江寒雨流入吴地。

平明:

清晨。

楚山:

镇江府一带先属吴后属楚,故吴楚实为互文。

以楚云状丹阳风物。

洛阳:

指辛渐要去的地方。

冰心:

比拟纯洁的心地。

玉壶:

常与“冰”相结合,比喻清白无瑕的品德。

借景以抒情,托物以言志,表明作者为官清白,心地纯粹,被贬问心无愧,无意追求功名富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芙蓉山:

今湖南桂阳,宁乡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实指何处。

一二句:

写旅客投宿时之所见所感。

意谓暮色苍茫,山路漫漫;

天冷地冻,茅屋贫寒。

白屋:

犹茅屋。

多指贫民住的简陋屋舍。

三四句:

写主人与旅客之所见所感。

意谓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投宿;

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投宿。

这是“五方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

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

没有直抒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曲:

又名《凉州词》、《凉州歌》,乐府《近代曲》名。

原是凉州(今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诗人多以此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

举起夜光杯,葡萄美酒多滋味;

正当畅饮时,马上的琵琶把人催,将士说:

即使醉卧沙场上,请君切莫笑痴狂;

古往今来征战地,竟有几人回故乡?

葡萄美酒:

葡萄酿酒,本西域特产。

《史记·

大宛列传》:

“大宛(西域国名)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葡,原作“蒲”。

夜光杯:

《海内十洲记》载:

“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杯,杯受三升,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暝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满中,汁甘而香美,。

”此处形容酒杯之精美,作酒杯的美称。

这是一幅“边疆将士畅饮图”,写将士们远戍边疆,生还无望,于是乎借酒解忧,痛饮强欢,其感情欢乐而凄凉,其场面爽而悲壮。

松:

赞其风骨。

山:

颂其仁爱(仁者爱山,知者爱水)

只在:

就在

云:

咏其高洁。

——郁郁苍松,巍巍山峰,悠悠白云,隐者之居也。

本诗写一位药济世而云游不定、超尘飘逸的隐士。

言辞流丽,耐人寻味;

风格清雅,富有哲理。

松、药、山、云,这四个字是仙家的典型意象,隐者应该是位方外高人,让人隐隐觉得有股飘飘欲仙之态,我不容易掩饰住自己失望情绪,茫茫深山云海,哪里有他的影踪?

或许隐者也并不是什么仙家高人,他所拥有只是那单纯而朴素的生活。

单纯和朴素也许就是我心中的至境吧?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作者:

陈陶,字嵩伯,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

大中时,游学长安。

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

诗十卷,今编为二卷。

陇西行:

乐府旧曲《瑟调》十三之一。

陇西,今甘肃宁夏一带。

本诗系借题拟古之作。

匈奴:

泛指外族入侵者。

貂锦:

原为禁卫军所穿的貂袍锦衣,此处指出征的将士。

胡尘:

胡地风沙,泛指胡地战场。

无定河:

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流经沙漠和黄土高原,因溃沙急流,河床无定,故名。

春闺:

借指少妇。

本诗描写五千名将士奋不顾身,战死沙场的悲壮情景,反映战争的残忍。

及对将家属寄予无限的同情。

后二句文辞之悲切,情景之凄凉,让人吹嘘不已,五腑莫名。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

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长于七言歌行。

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有《岑嘉州诗集》。

国:

作园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草:

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

指西域的气候。

辕门:

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

营中送别,开篇先写野外雪景,大雪纷飞,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

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严沧浪《沧浪诗话》云:

“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诗人从传说写起,将神话与眼前事物融为一体;

念人人鹤俱杳,睹景物瑰丽,从而怀古伤今,尽抒胸臆。

崔颢当时一挥而就,一气呵成;

几成一串骊珠,一字千金。

全诗极富情韵,飘逸清新,千秋以来,传诵至今。

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

自号九华山人。

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

宣州田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

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

天祐初卒。

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

婵娟:

形态美好貌。

若为容:

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越溪女:

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

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

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

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县)人,举进士不第,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乾符二年(875)领导农民起义。

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建大齐国,登皇帝位,年号金统,四年后战败,不屈自杀。

后灭于泰山狼虎谷。

诗三首。

题解:

自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出,文人墨客常借赞咏菊花之孤标傲世,表现自己的清高绝俗;

而黄巢写菊花不落窠臼,别开生面,推出全新的境界。

飒飒:

风声,多指秋风声。

犹言:

他年我若当上皇帝,定将改天换地。

青帝:

春神,掌管百花之神。

《尚书纬》:

“春为东帝,又为青帝。

这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达了农民起义领袖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

唐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