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522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外贸要取得新的发展,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

其中包括国际物流的思维和理念。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很热,但它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它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我国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需要在协调政策、相互促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它既是机遇,同时对我国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我国物流业,需要处理好与外贸的关系,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外贸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国际物流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概括地说,正确处理我国外贸与物流的关系,需要采取“协调政策、相互促进、稳步发展”的模式,并采取以下六项协调政策:

  

  外贸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外贸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涉及我国外贸市场份额的扩大、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外贸进出口地理方向的合理布局等。

物流业的跨部门和多环节以及服务业态和服务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外贸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其内在的可能和要求。

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条件。

所谓国际物流,是指为实现外贸进出口的货物流动,从生产者到出口商、从出口商到进口商、从进口商到消费者(客户〉的整个过程的系统设计和资源管理。

外贸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物流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国际货运代理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诸多行业。

因此,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大师们对产业组织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产业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对产业内的竞争进行了研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贝恩对产业组织的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产业内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是产业组织的目标。

物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

我国的国际物流政策,需要促使我国物流产业与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我国外贸出口的稳步增长。

  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外贸是一种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资源整合。

它们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同外贸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贸在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下,我国的外贸市场将进一步获得健康发展的更大空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实现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在数量、质量空间上的协调。

我国外贸物流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反映这种客观要求,促进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的协调发展和进步。

  扩大外贸出口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全面过渡的发展新阶段,扩大外贸出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业不仅是连接工业制成品出口生产活动和初级产品生产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连接出口产品销售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外贸物流经济活动,需要有效地、把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高效地配送到生产企业,把所生产的各种出口产品输送到各个装运港或装运地,输往世界各地,使我国的国际物流能够真正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新的增长点。

因此,我国的国际物流政策,必须与扩大外贸出口协调发展,使我国的国际物流与外贸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与物流的资源整合相协调

  现在,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十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物流的战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大政方针,对发展本地区的物流产业进行了规划。

应该说,对于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物流的热情和大动作是需要首肯的。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呈组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问题和关系。

发展我国的外贸物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外贸物流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外贸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

投入产出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

我国外贸物流业现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何确定,我国外贸物流的投入产出模型如何构造,各种变量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些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和数量关系,还有待我们去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据所掌握的资料考证,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贸物流经济模型。

我国外贸物流的经济数量分析和参数估计,对我国外贸物流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微观上,我国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现在的重组,一般是建立在外贸物流发展的良好预期基础上的,还普遍缺乏对我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充分理性预期,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宏观数量分析的政策性指导。

这种微观与宏观上的错位,很容易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我国外贸物流企业的战略重组,一定要有统一规划,要有在整合物流资源优势上的分析论证。

对大型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要有全国外贸物流“一盘棋”的动态规划及决策,促进我国物流资源整合与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协调发展。

外贸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创新

  

  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实践、理论与政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

笔者认为,现代外贸物流的广泛实践,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机遇和基础。

但至今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学说,都没有系统引入物流的理念和思维。

我国对引入物流思维和理念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探索,将反过来作用和影响我国外贸极少流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个符合我国外贸物流发展客观要求,适应我国外贸物流实践,具有创新性的外贸物流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的外贸物流实践、外贸物流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现在中国外贸物流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外贸的物流理论及其体系应该说,还是处在一个探索、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

对于西方的现代物流理论和政策,既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盲目崇拜,而需要结合中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实际,建设性的去消化、吸收和发展。

分析表明,中国外贸物流政策的制定,客观上要求其能够与中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要求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的外贸物流理论作为指导。

  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相协调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产业的投入产出需要有一定的产业标准。

物流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也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标准。

物流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产业,其产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中国物流联合会,2000年编辑出版了统一“物流术语”的书籍《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国家标准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现在,我国物流标准的制定,已经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同时,物流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我国己经加入WT0、我国的物流发展与国际物流体系日益融合的客观实际,要广泛加强与国际物流界的交往和行业协作,充分发挥中国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标准制定及其与国际物流体系、标准相协调中的作用。

  外贸发展与加快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协调

  外贸的发展必须与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协调。

加快发展外贸物流的方针,是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外贸物流资源的客观要求。

外贸物流的关键,不是在于其存在本身,而是在于其理念及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外贸物流资源形成最大化利润和竞争优势。

发展外贸物流需要有外贸物流的人才。

外贸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个外贸物流的高级人才,究竟应该掌握哪些东西,外经贸部需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规格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外贸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以指导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使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加快发展我国的外贸相协调。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机工业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张伯伦著:

《垄断竞争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6月中文版

  3、马歇尔著:

《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文版

  4、贝恩著:

《产业组织》,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

  5、陈家勤主编《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版、

  6、谢康著:

《世界信息经济与国家知识优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7、骆温平编著:

《第二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上海社会科学院,2001年3月版

  8、张良卫《加强中国物流的协调发展与政策》(《物流世界》2002.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