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526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量管理规章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4、测量设备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11

5、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校准)制度……………………………………13

6、测量设备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14

7、不合格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5

8、计量检测管理制度……………………………………………………16

9、计量工作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17

4of17

0、颁布令

为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健全计量检测手段和计量管理制度,并在能源和原材料检测、质量管理、工艺过程控制、安全与环境监测、成本核算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

依据《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的规定,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计量管理的需要,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现予以颁布。

本公司从事与计量有关的工作和人员都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的要求有效地贯彻执行。

批准人:

(签名)

年月日

5of17

1、前言

1.1企业概况

公司是专业生产美容类、香水类、护肤类化妆品的厂家。

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国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进口优质原料,生产出品质出众的“X”、“Y”、“Z”品牌的系列化妆品,是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基地之一。

公司以人为本,以美为尚,秉承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服务为主的经营宗旨,以高品质、中价位面向全国各大城市,并在广州、沈阳、成都、郑州、石家庄、兰州、义乌、天津、临沂、武汉、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重庆、南京、福州、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连锁公司,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和各经销商,公司并在不断推出适销的、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尤其是“Y”香水、“N”指甲油等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度呈脱销状态。

产品被XX推荐为高质量科技产品,并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非洲等地。

公司注册资金X万元,占地X余亩,厂房面积X平方米,员工X人。

公司于X年X月通过ISO9001:

2008质量体系认证。

1.2计量工作状况

公司设立了计量管理领导小组,在总经理领导下,检测中心为计量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了专(兼)职计量员,统一管理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

公司配置了产品质量控制、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所必备的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及时,计量性能良好。

计量检测记录完整,数据公正、可靠、正确。

公司地址:

邮政编码:

公司电话:

传真:

HTTP:

//E-MAIL:

6of17

2、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

2.1企业计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2.1.1宣传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开展计量工作。

2.1.2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要求、和计量测试任务,建立、健全相应的计量机构,配备专(兼)职计量人员,负责管理本企业的计量工作。

2.1.3科学地配备能满足有关规定检测点的需要,计量特性能满足测量要求的各类测量设备。

2.1.4正常开展量值溯源,周期检定、校验,做好测量设备的管理,监督检查计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计量测试技术问题。

2.1.5宣传普及计量技术知识,做好法定计量单位宣贯工作,加强计量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计量工作水平。

2.2计量机构和人员配备

2.2.1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企业设立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计量职能部门,并设置相应的计量管理机构。

见图“计量组织机构图”。

2.2.2企业配备了必要的计量人员,见表“计量人员一览表”。

2.3计量职能部门职责

2.3.1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计量管理规定和企业计量管理规定。

2.3.2编制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性文件,由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促进企业计量工作正常开展。

2.3.3编制测量设备管理目录,制订计量器具配备计划,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做好各项计量基础工作。

2.3.4做好测量设备管理工作,从测量设备的申购、审批、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放、使用、周期检定、报废、降级、封存等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控制。

2.3.5做好在用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工作和计量监督工作。

2.3.6做好计量人员的培训教育、考核、任用、奖惩工作,逐步培养一支精业务懂管理的计量队伍。

7of17

2.4各级计量人员职责

2.4.1企业计量管理领导职责

2.4.1.1熟悉国家计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认真宣传贯彻。

2.4.1.2批准计量规章制度。

支持企业计量职能部门和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研究和解决计量工作的重大问题。

2.4.1.3对建立企业计量机构和计量管理网络负责,配备必要的计量人员,并重视对计量人员的培训、教育,关心计量队伍的建设。

2.4.1.4审批企业测量设备的配备计划和计量技术装备更新改造规划。

2.4.1.5对在企业计量工作中的先进部门、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企业计量管理制度、造成事故、损失,或干扰计量监督人员工作的要进行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2.4.2计量职能部门负责人职责

2.4.2.1贯彻执行国家计量规定,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做好企业计量工作,对企业的计量工作负责。

2.4.2.2制定企业计量工作计划、制定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办法。

不断完善计量工作,推动计量工作正常、良性运转。

2.4.2.3审核企业测量设备计划、周期检定计划、人员培训计划。

2.4.2.4负责对计量人员的业务指导,支持和鼓励计量人员业务实习、培训。

2.4.2.5负责企业计量监督考核工作,监督各项计量管理规定和贯彻执行。

2.4.3计量员职责

2.4.3.1自觉贯彻执行国家计量规定和企业和各项计量管理规定,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2.4.3.2做好计量技术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做好测量设备的登记、建档和技术资料的收集,进行台帐、标记、封印和计量记录、数据的收集、建档、传递等管理工作。

2.4.3.3编制企业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并认真实施。

2.4.3.4做好各测量设备的现场管理,巡回检查。

8of17

2.4.4各部门兼职计量员职责

2.4.4.1熟悉本部门工艺、质量、能源、经营、安全和环保等计量检测控制点的测量设备情况,做好计量检测数据和原始记录的管理。

2.4.4.2做好测量设备的台帐、标记、封印、数据、记录等计量基础管理工作。

2.4.4.3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根据部门的生产,经营实际需要,有权提出本部门测量设备的更新、改造计划,根据部门测量设备的技术状况,有权提出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降级、报废计划。

2.4.4.4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计量组织机构图计量主管:

计量职能部门:

人事部

品管部

研发部

生产部

物控部

外联采购部

各车间

财务部

各仓库

设备科

总经理:

分管副总:

9of17

计量人员一览表

序号

部门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职务

备注

1

检测中心

大学

计量主管

专职

2

大专

计量员

3

兼职

4

硕士

5

高中

6

7

8

9

人事行政部

10

11

10of17

3、企业领导及计量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

3.1目的:

以企业领导及计量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企业领导及计量人员的计量意识和技术业务素质,确保所有计量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以保证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

3.2职责

3.2.1人事部负责计量人员的配备、培训、资格认定。

3.2.2计量职能部门负责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企业领导及计量人员的培训教育、岗位培训和专业资格培训。

3.3.3计量职能部门负责对计量人员的监督、考核。

3.3培训

3.3.1培训计划

计量职能部门每年11月底应制订“计量人员业务培训计划”报人事部,经人事部确认后列入公司下年度“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计划”。

3.3.2培训实施与要求

3.3.2.1依据本公司年度“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计划”,若属上级计量部门实施的培训,由计量职能部门负责与上述计量主管部门联系安排业务培训。

3.3.2.2职工在接到培训通知后,到人事部领取“职工培训审核表”,经审批后交人事部存档,办理有关手续。

3.3.2.3培训结束,考核合格者,凭考核成绩单经主管领导批准报销培训费用。

3.3.2.4若属自行组织的培训,应按培训计划的内容,落实教材、教员。

培训结束,将培训人员名单、考核成绩、教材等资料交人事部存档备案。

11of17

4、测量设备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

4.1目的:

为对测量设备在采购、入库、发放、和流转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控制。

4.2采购

4.2.1《测量仪器申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外联采购部负责采购。

4.2.2采购部门对测量设备必须择优定点采购。

4.2.3所采购的测量设备应有制造许可证号、CMC标志、合格证书或质量证明书。

4.3验收、入库

4.3.1由计量职能部门、申购部门协同对购入的测量设备进行验收。

之前,计量员将新购的测量设备送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校准,检定合格的方予验收。

4.3.2填写《测量设备入库验收单》,将验收合格的测量设备入库,进行编号登记列入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4.3.3在验收中发现不符合要求或技术资料等不全的测量设备,计量职能部门有权拒绝办理入库手续,财务部拒绝付款。

4.3.4对验收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分开放置,做好标记和记录,采购部门应立即联系退货等相关事宜。

4.4发放

4.4.1测量设备领用者需填写《计量器具领用单》,经使用部门、计量职能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办理领用手续。

4.4.2测量设备使用人员调动时及时交回相关器具。

测量设备不得私下流转使用。

交回的测量设备在流转使用前重新确认、检定、校准。

4.4.3对重要或精密的测量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定机定人定责。

4.5使用

4.5.1在操作前,使用人员应检查测量设备的合格状态,严禁使用无标识或标识已失效的测量设备。

4.5.2使用人员应按操作规范、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测量设备。

12of17

4.5.3现场使用的各类计量器具,由计量员进行巡回检查、校对零位,如有异常情况需重新检定。

4.5.4使用人员负责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4.5.5测量设备使用中发生故障或有异常情况时,应报告计量职能部门,贴上“停用”标记,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使用,如经检修调整的须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5.6当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计量职能部门或计量员,并对该测量设备和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按测试的记录进行追溯。

4.6降级、报废

4.6.1对周期检定不合格或经修理后检定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由总经理批准,视不同情况予以降级使用或报废,并做好标记和记录。

4.6.2对报废的计量器具,由计量职能部门开具《测量设备降级、报废审批表》销帐,并妥善处理。

4.6.3凡发生计量器具遗失或损坏,责任者应按规定进行经济赔偿。

4.6.4职工调离本企业(或岗位调动)时,必须办妥计量器具归还手续。

13of17

5、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校准)制度

5.1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使用要求,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制度。

5.2计量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测量设备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对测量设备实行统一管理。

5.3计量职能部门负责编制量值溯源图,保证全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

5.4本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和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设备,由计量职能部门负责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并向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5.5本公司已配备最高计量标准,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合格证,可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的,应由计量职能部门编制量值溯源等级图,并按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检定周期,并经计量主管批准后实施。

对不能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计量职能部门按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统一将其送有资格对社会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按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检定(校准)。

5.6凡是作为显示或指示用,而不作为测量用的测量设备在使用或安装前应经过检定(校准)合格,不再要求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由计量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并做好记录,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7目前尚无国家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计量确认的测量设备,由计量职能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制定自校方法,经计量主管批准后,对其进行计量确认。

5.8由计量职能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状态实施标识管理。

5.8.1“合格”标识:

有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注明编号、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或检定〔校准〕人员)。

5.8.2“计量标准”标识:

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本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注明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和检定单位。

5.8.3“封存”标识:

对暂时不用的测量设备所设置的标志,注明编号、封存原因、封存日期。

5.8.4“停用”标识:

对发现的不合格测量设备所设置的标识,注明编号,停用起始日期。

5.8.5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改动标记,使用人如发现标记残缺、脱落应及时告知计量职能部门。

14of17

6、测量设备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

6.1测量设备配备

6.1.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文件的要求,根据原材料检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计量、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6.1.2各部门将年度测量设备配备计划或测量设备配备申请表报计量职能部门。

6.1.3计量职能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年度测量设备配备计划或测量设备配备申请,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确定型号规格、精密等级、数量、生产单位等,报计量主管审批。

6.2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6.2.1测量设备的使用者应已接受相关的计量知识教育,并能正确使用测量设备。

6.2.2计量职能部门根据测量设备的复杂程度,必要时应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者的操作。

6.2.3计量标准器只允许用于量值传递,由具有相应资格的计量检定人员保管和使用。

6.2.4所有测量设备均应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及环境条件下使用。

6.2.5测量设备在使用前,使用者应检查其状态是否正常。

6.2.6测量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必要时计量职能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编制维护保养规程,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6.2.7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测量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报请计量职能部门处理。

6.3测量设备说明书,使用、维修记录;

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检定(校准)原始记录、计量检定(校准)证书等由计量职能部门统一保管。

15of17

7、不合格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7.1以下情况之一的测量设备均属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a)已经损坏的测量设备;

b)使用过程中过载或误操作,工作不正常的测量设备;

c)显示不正常的测量设备;

d)功能出现可疑的测量设备;

e)未经检定(校准)或已超过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的测量设备;

f)有铅封、蜡封某封印的测量设备,封印完整性已损坏的;

g)状态标记脱落或损坏的测量设备。

7.2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置

7.2.1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当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隔离存放,及时报计量职能部门,并贴上“停用”标记。

7.2.2按照测量设备不合格的情况,采用以下的处置方式:

a)重新检定或校准;

b)修理或调试后,经检定(校准);

c)封印被破坏或损坏,重新校准并加封印;

d)超过检定(校准)周期,重新检定(校准);

e)状态标识脱落或损坏,重新检定(校准)或用其它方式确认;

f)功能出现可疑的测量设备,经检定(校准)。

7.2.3不合格测量设备通过调整或修理,经检定(校准)确认仍不合格的,视情况予以降级使用或报废,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后执行。

7.3当测量设备出现不合格或测量设备失准时,有关部门应对涉及的检测数据进行追溯,对其有效性进行评定,采取重新测量等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6of17

8、计量检测管理制度

8.1工艺控制检测

8.1.1质量检验部门根据产品标准、工艺文件、原材料质量要求、原材料质量要求,零部件质量要求等相关技术文件,确定检测项目和检测点,并制定必要的检测规范。

检测规范应包括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结果处理及检测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8.1.2计量职能部门按《测量设备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合理配备符合检测要求的测量设备。

8.1.3质量检验部门按检测项目和检测规范进行检测,并作记录,保证数据的公正、可靠、正确,保持检测记录的可追溯性。

8.2产品检测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产品标准制定产品检验规范,编制检测能力分析表,并经分管领导批准。

应严格按产品检验规范进行检测,并作记录,保证数据的公正、可靠、正确,保持检测记录的可追溯性。

8.3经营管理检测

8.3.1采购部负责经营管理检测,负责提供原材料、外购件的客观证据和文件。

8.3.2各类物资入库、出库、出厂应进行检测,作好记录,建立档案,保持记录的可追溯性。

8.4能源、安全、环保管理检测

8.4.1计量职能部门应合理配备符合能源、安全、环保管理检测要求的测量设备。

8.4.2有关人员负责每月能源耗量的检测,安全、环保检测,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作好记录,并按时报相关部门。

8.5计量检测记录要求

8.5.1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原因,并将该项目用单杠划去;

各相关栏目签名不允许空白。

8.5.2如发现数据填写错误,不得任意涂改,应采用单杠或双杠划去原数据(原数据应可见),在其右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更改日期。

电子版记录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任意更改。

8.5.3有关人员必须把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妥善存放,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

17of17

9、计量工作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9.1审核

9.1.1计量职能部门对有关部门和车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计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内部审核。

9.1.2计量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审核计划,由计量主管审批后实施。

按计划组织审核小组,进行现场审核。

9.1.3审核结束时,由审核组去向受审核部门、车间报告审核结果,并根据现场审核记录,编制《审核报告》和《不符合报告》,并经受审部门、车间确认。

9.1.4各部门、车间应根据《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中提出的存在问题,并对照计量管理制度和相关性文件的要求,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间,并组织实施。

9.1.5纠正措施完成后,应及时报请计量职能部门,由计量职能部门实施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验证。

9.2管理评审

9.2.1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主持组织,计量职能部门具体落实评审工作。

9.2.2计量职能部门负责干部编制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9.2.3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在审核工作全部结束后进行,评审范围覆盖本公司各有关部门和车间。

9.2.4根据《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整改的情况和其它有关信息,对本公司计量管理工作和计量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

9.2.5计量职能部门根据评审记录,纠正措施和改进的建议,作出《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