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573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5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初稿汇编Word下载.docx

(二)驻外团工委有哪些工作职责?

………………………………………………………………

(三)建立驻外团工委有哪些方式?

(四)驻外团工委隶属关系如何确定?

(五)驻外团工委建设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

(六)驻外团工委的工作机制有哪些?

(七)驻外团工委的机构如何设置?

(八)驻外团工委如何选配、管理团干部?

(九)驻外团工委如何命名?

………………………………………………………………………

四、活动篇……………………………………………………………………………………………

(一)贵州驻粤团工委联系广东客商到我省进行春晖亲缘招商投资考察………………………

(二)贵州省驻浙江团工委携手温州市贵州商会赴黔参加余庆苗乡春晖行动旅游推介会……

(三)到嘉兴革命圣地“学党史,感党恩”百名贵州务工青年“自费红”………………………

(四)百名在粤黔籍务工青年获赠将提升学历……………………………………………………

(五)贵州驻广东团工委组织开展为黔籍返乡团员青年发慰问信暨春晖行动宣传活动………

(六)江口县驻永嘉团工委开展五四嘉兴红色行活动……………………………………………

(七)团江口县委驻永嘉团工委开展“树形象创新业”巡回演讲报告会…………………………

五、驻外团工委建设相关程序性文件格式及范例…………………………………………………

(一)关于成立共青团XX市委驻XX市工作委员会的请示………………………………………

(二)关于同意成立共青团XX市委驻XX市工作委员会的批复…………………………………

(三)关于成立共青团贵州省委驻浙江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范本)………………………………

(四)驻外团工委任职文件(范本)…………………………………………………………………

(五)驻外团工委委员提名登记表(样表)…………………………………………………………

(六)关于建立黔籍在XX流动团员青年和XX团工委双向共管机制协议(范本)………………

关于集中力量推进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的通知

(中青办发﹝2010﹞35号)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

为深入贯彻全团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扩大对外出务工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经团中央书记处研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两个全体青年冶的政治目标和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以有效覆盖外出务工青年群体为目标,以建立团的领导机关驻外工委为联系务工青年的基本载体与途径,通过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团组织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在各类务工青年中间成立团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面。

二、任务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工作,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普遍建立省、市两级驻外团工委,确有必要的,还应建立县级驻外团工委,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批覆盖在省际流动和在省内流动的务工青年的基层团组织,实现共青团对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2.今年的阶段性目标

针对在省际流动的务工青年群体:

以务工青年主要流出省份(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为主体,在务工青年相对集中流入省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建立一批省级和地市级驻外团工委;

务工青年规模较大且流向集中的县也可建立县级驻外团工委。

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团组织之间的协作、配合,逐步建立派驻团组织的协调共管机制,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以属地化管理为主过渡创造条件。

针对在省内县外流动的务工青年群体:

各省级团委都要对务工青年在省内的流动情况进行梳理,凡是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地市,均应参照上述做法,建立在省内的派驻团工委,有条件的可建立县级驻外团工委,并建立相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三、今年的工作重点

对于在省际流动的务工青年,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省、市两级驻外团工委,有条件的可建立县级驻外团工委。

可依托政府派出机构、商会等成立团工委,并通过选派团的领导机关干部或经考察后确定优秀青年创业带头人、政府派出机构工作人员、优秀务工青年兼任等方式,选优配强驻外团工委班子。

2.成立团的基层组织。

在流出地与流入地团组织有效对接的基础上,以驻外团工委和流入地团组织为主体,推动在重大工程项目、餐饮、物流、家政服务、保洁、保安等务工青年聚集度较高的行业成立团的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房屋出租集中区等务工青年集中居住区建立团组织的途径和方式。

3.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各类务工青年团组织成立后,各省级团委要指导其从服务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党政工作大局、与务工青年建立广泛联系并提供切实服务等方面入手,设计工作内容,建立工作机制,逐渐扩大团组织在务工青年中的影响。

对于在省内县外流动的务工青年,各省级团委都要根据务工青年流动的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推动相关地市团组织之间、县级团组织之间建立针对务工青年群体的工作机制,参照建立省际驻外团工委的方式建立在省内的驻外团组织。

四、今年的推进进度

1.区域团组织对接阶段(6月底前)。

各集中流出省份和流入省份省级团委要迅速开展工作对接,就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进度安排进行商讨。

同时,以集中流出省份团组织为主,组织专门力量对务工青年流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准确掌握数量分布、流向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的具体方案。

2.建设阶段(7月至12月)。

8月底前,基本完成省、市两级驻外团工委(含省内市级驻外团工委)和有条件的县级团工委的组建工作,配齐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并对驻外团工委负责人集中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团的工作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年底前,以驻外团工委为主体,在集中“找人”、有效联络务工青年的基础上,驻外团工委和当地团组织共同推动完成相关重点行业团组织、务工青年集中居住区团组织的组建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及时汇报,争取支持。

开展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政治性很强,各级团组织要及时向党委汇报团中央关于这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加以推进。

要牢牢把握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原则,争取党组织将该项工作纳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体规划,特别是已经建立流动党组织的地方,团的组织要积极跟进。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争取党组织在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集中流出省份与流入省份已建立的外出务工青年团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要切实发挥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各省级团委还应针对省内流动的务工青年群体建立相应的团建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地市级团委之间、县级团委之间实现对接。

要确保工作力量,各省级团委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同时,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3.讲求方法,有序推进。

这项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要在务工青年大规模集聚的地区和行业率先开展团建工作,使其发挥好示范作用。

要在派出团的机关干部开展大量艰苦细致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培养各类青年骨干,发挥他们在团建工作中的带动作用。

要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统筹规划,稳扎稳打,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

4.多措并举,重在覆盖。

各级团组织在推进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时,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格局中统筹考虑。

特别是要将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社区团建、园区团建、行业团建等工作有机结合,适合建立驻外团工委的,就建驻外团工委,适合建立其他形式团组织的,就建立其他形式的团组织。

总之,要充分发挥基层团建的整体效应,实现对外出务工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

5.加强指导,把握方向。

要牢牢把握共青团的根本属性,严格按照团章规定的组织原则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

确不具备建团条件的,可以先成立兴趣类青年组织,待条件成熟后再组建团的组织。

要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将服务与思想引导作为工作的重点,不能将外出务工青年团组织简单地等同于同乡会,也不能将其发展为维权型组织。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但不能把外出务工青年团组织作为回报任何个人和组织的工具。

附件:

重点省份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2010年5月31日

黔青通字〔2011〕40号

印发《关于全力推进驻外团工委

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团各市(州、地)委:

现将《关于全力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共青团贵州省委

2011年6月10日

关于全力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的总体要求和团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团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推进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0年6月起,我省先后在外出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4省试点建立了一批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践,驻外团工委有效覆盖了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充分发挥了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路径,不断提升我省外出务工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共青团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以有效覆盖外出务工青年群体为目标,以建立团的领导机关驻外工委为联系务工青年的基本载体与途径,通过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团组织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在各类务工青年中间成立团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面。

切实发挥驻外团工委在社会管理中的社会协同作用,团结凝聚广大务工团员青年为务工地和“和谐贵州”建设勇作贡献。

二、目标任务

在认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内外建、抓覆盖、强功能、突实效的思路,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四省(各地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它省份)集中建设市级驻省外团工委,其中各市(州、地)团委要在2011年上半年7月份前、下半年12月份前分别建立2个省外驻外团工委,共建立市级驻外团工委36个;

各市(州、地)按照每地全年6个县级驻外团工委(安顺、六盘水各4个县),建立50个;

按照每县3—5个的标准,共示范带动建立外出务工团总支、团支部200个左右。

省内市(州、地)、县驻外团工委建设,参照省外建设要求。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

有序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凡是有驻外党组织的地方,驻外团组织建设要及时跟上去。

(二)坚持内外建、抓覆盖的原则。

对于政府和部门驻外机构、商会、团员青年集中务工地等,要整合工作力量,在能覆盖的地方全部建立驻外团组织,坚持多重覆盖,最大限度地吸引凝聚全体务工团员青年。

(三)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设置的原则。

驻外团工委建设,既要强调统一的层级组织架构,又要强调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实现组织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灵活多样。

(四)坚持积极探索、注重创新的原则。

要对涉及驻外团组织尤其是团工委建设的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深入思考,把握规律。

鼓励各地大胆创新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方式,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使创新贯穿驻外团工委建设的全过程。

(五)坚持强服务、突实效的原则。

驻外团工委建设的关键是服务团员青年作用的发挥,要着力在阵地、队伍、管理、机制上下工夫、出实招、创经验,切实增强内在活力,突出在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中的实际效果,在探索总结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四、组织建设

(一)人员配置。

驻外团工委班子和委员会委员要求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影响力、团员青年拥护、热爱团的工作的优秀青年担任,通过派出团组织直接考察任命、竞争、民主推荐等形式产生。

本着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省级驻外团工作委员会原则上20—25人左右,设书记一名,副书记5—9名;

地级驻外团工作委员会原则上10—15人左右,设书记一名,副书记3—7名;

县级驻外团工作委员会原则上7—10人左右,设书记一名,副书记2—5名。

驻外团工委班子成员和委员会委员聘期原则上为2年。

(二)组织体系。

一是按照内外建、抓覆盖的要求,积极推动把务工青年集中地各级驻外团工委的组织架构搭建起来;

二是针对县乡村务工团员青年就业创业的集中行业地,扩大务工团总支、团支部组织体系建设规模,更多地覆盖流动团员青年;

三是充分利用务工团员青年自发成立的联谊会、老乡会等形式的青年自组织,建立多行业交叉、多群体互联的驻外团组织。

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务工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着力构建自我运转能力更强、团员青年参与程度更深、社会化水平更高、更加富有效能的务工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建设模式。

驻外团工委作为派出机构,有形的阵地依托是保障。

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主动对接,依托各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建立驻外团工委;

二是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争取各级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建立驻外团工委;

三是依托政府部门派出机构建,利用政府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招商部门驻外派出机构的行业优势建立驻外团工委;

四是依托在省内外建立的商会、同乡会等建立驻外团工委;

五是依托在外务工创业青年典型企业建立驻外团工委。

五、工作措施

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派出机构的组织功能,着眼务工团员青年的现实需求,围绕“勇做突击队,建功十二五”的主旋律,打造活动载体,增强组织活力,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在建立教育管理、就业创业、关爱帮扶、权益维护、人才培养、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努力把驻外团工委建设成“外出青年之家”。

(一)建立务工团员青年教育管理平台。

积极探索管理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相关的活动机制,让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激励广大务工青年争当“守法的公民、文明的模范、创业的先锋、致富的骨干”。

针对务工团员青年文化情感需求,搭建交流沟通平台,经常性开展同乡座谈会、交友联谊会,通过兴趣爱好类社团组织和活动小组,组织文艺演出、读书交流、网上QQ群等方式,丰富务工团员青年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促进务工青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建立务工团员青年就业创业平台。

一是把促进务工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驻外团工委的重要任务,主动搜集当地就业岗位信息,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摸清用工需求,帮助务工青年尤其是返乡务工青年及时找到用工岗位。

二是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为务工青年重点提供就业技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禁毒防艾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培训,逐步建立务工团员青年资料数据库,进行职业生涯个案规划,提高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三是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小额贷款、项目援助、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务工青年在合适领域积极创业。

充分发挥创业有为务工青年的人才、信息、资金优势,以春晖行动为载体,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回报家乡。

(三)建立务工团员青年权益维护、心理疏导平台。

深入务工青年,及时关注务工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建立舆情分析机制,掌握情况,加以引导。

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职能作用,针对侵害务工青年权益的工资拖欠、超负荷劳动、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积极协调团组织和相关部门、机构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务工青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要在青年心理疏导上,发挥12355的平台作用,为务工青年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四)建立务工团员青年关爱帮扶平台。

要经常性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活动,帮助务工青年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使留守儿童身有人爱;

关爱空巢老人,建立务工青年留守老人联系机制,定期走访,关心日常生活,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在农忙时节,组织志愿者为务工青年家庭提供服务,切实为务工青年解决后顾之忧;

加强协调,帮助务工青年解决子女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在入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对困难家庭要通过希望工程给予具体关怀。

(五)建立务工团员青年人才培养平台。

实施务工青年人才战略,建立健全培养、凝聚、举荐、配置机制,大力开发务工青年人力资源,使一大批优秀务工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开展务工青年才艺风采展示、务工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励务工青年钻研学习、投身创业实践。

大力选树表彰优秀外出务工团员青年和创业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展示良好形象,激励他们为务工地和家乡增光添彩。

六、工作机制

(一)建立双向共管的领导机制。

加强输出地团组织与输入地团组织的沟通联系协商,建立有效衔接机制,争取把驻外团工委纳入当地团组织的统一管理,对驻外团工委成立、管理以及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和参与。

建立省级驻外团工委受团省委和输入地团组织双向共管机制;

建立市、县两级驻外团工委多级联动管理机制;

实行层级管理,县级驻外团工委受同一地市级团工委管理,市级驻外团工委受同一地省级驻外团工委管理。

(二)建立驻外团工委工作制度。

按照严谨、适用、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规范和加强驻外团工委工作制度建设。

结合实际,按照“四个一”(即一个健全的领导班子、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一系列团员青年欢迎的活动)的要求,不断明确完善驻外团工委工作职责,团工委书记班子分工细则和委员会议事规则,探索加强团工委委员会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探索加强驻外团工委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新途径。

(三)建立团员发展和流动团员管理制度。

认真做好在务工青年中发展团员工作,不断壮大外出务工团员队伍。

积极探索和试行民主推荐、入团公示等做法,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团员的质量。

坚持“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加强流动团员管理,确保“离乡不离团、流动不流失、教育不断线、管理不断档”。

积极推荐优秀外出务工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及时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运用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创新团的组织管理方式,使更多的流动团员能够参与组织生活。

(四)建立驻外团工委考核机制。

积极探索有效的考核办法,对驻外团工委采用双向考评体系,由输出地和输入地上一级团委同时考核。

团省委定期对省级驻外团工委和各市(州、地)驻外团工委的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建立集中述职制度,每年底省级驻外团工委负责人要向团省委党组集中述职,并进行评分。

建立激励机制,对考评优秀的,团省委将给予表彰奖励;

对考评不合格,工作不力的,责成及时改进。

七、推进措施

(一)开展调研摸底。

各市(州、地)、县团委要对本地外出团员青年进行排查摸底,摸清市(州、地)、县、乡务工党组织、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政府职能部门驻外派出机构、商会和务工青年创业有为典型、务工青年集中地企业情况,准确掌握本地外出务工团员青年人员的数量、分布地区情况,为建立驻外团工委寻找有形的组织依托。

(二)制定推进计划。

各市(州、地)、县团委要根据各地务工团员青年的流向和务工特点,确定需要建立驻外团工委的务工青年集中地,抓紧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多方支持,明确究竟以何种模式依托建立驻外团工委。

要制定驻外团工委建设目标推进计划,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推进台帐,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务实推进。

(三)集中建设覆盖。

各市(州、地)、县要抓住契机,根据推进计划集中精力,狠抓建设,扩大覆盖。

要加强领导,指定一名副书记专抓此项工作,迅速带领所辖县(市、区)团委书记赴本地外出务工团员集中地开展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确定好阵地依托,确定好团工委书记人选,确保全年建设目标。

(四)强化督导考核。

实行目标责任制,团省委将建设工作纳入对市(州、地)量化目标考核,确保驻外团工委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建立季报制度,各市(州、地)要向团省委及时上报建设进度和工作开展情况,团省委每季对推进情况进行排序,及时进行通报。

健全争先创优和工作考评机制,把驻外团工委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各市(州、地)团委年底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

(五)总结交流表彰。

团省委将适时召开驻外团工委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建设经验,广泛交流,充分借鉴,扎实推动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各地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提炼升华。

每年底团省委将评选表彰一批全省驻外团工委建设先进组织单位和个人,优秀驻外团工委、团总支、团支部和驻外团工委书记,全面展示我省驻外团组织建设新成果。

在团贵州省委驻浙江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胡吉宏

很高兴来到浙江、来到温州学习浙江共青团工作。

首先表示一个感谢,感谢在我省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中,浙江团省委、温州团市委和温州贵州商会对我们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天苗伟伦书记又亲自到会指导,一下还要作重要讲话,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同时,表达一个问候,代表家乡1100万青年向在浙江这片热土上打拼和创业的贵州青年和企业家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你们辛苦了!

说起来,浙江和贵州有着特殊的人文渊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保护学校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浙大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于同年11月举校西迁,穿越六省,跋涉2600余公里于1940年初先后迁抵达贵州遵义湄潭县。

在贵州定居七年的时间里,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是在湄潭浙大读完成一年级后转学联大的。

浙大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占全国四分之一、现在的两院院士有48人,都在遵义湄潭时期任过教或读过书。

浙大在贵州这段时期,是她发展最快、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浙大对贵州地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时期。

可以说,红军长征为贵州播下了革命种,而浙大这支“文军长征”(彭真语)则为贵州育出了科技花。

因而,使遵义成为“革命圣地”,湄潭成为“科学殿堂”。

新华社报导称:

“湄潭文庙——东方剑桥”,浙大这段辉煌历史,也为贵州文化增添了光辉烂的一页。

这段历史也成为2省人民和两地团组织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