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614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台地38

六、水文特征与水资源概况39

1.区内总水资源(见下表)39

2.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39

3.旅游航运39

4.地下水40

第六章桂林地区实习地点观测内容简介41

二、地质构造观察和分析41

四、河流地貌调查43

五、遥感影像图的判读和应用。

43

附:

地质图常用的图例44

专题一——土壤剖面与垂直分布规律调查(衡山)

任务

具体内容

方法

成果

调查土壤剖面和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1、调查土壤剖面层次,观察土壤形态特征;

2、调查衡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的海拔及植被和气候特征。

3、不同土壤类型特征的比较

4、土壤标本的采集

1、肉眼观察;

2、稀硫酸检验土壤酸碱性;

3、实地考察

1、提交典型土壤剖面特征及示意图

2、提交土壤垂直分布的土壤类型特征比较表;

3、提交500字以内的专题考查小报告。

要求:

1、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土壤调查方法介绍。

专题二——植物辨认及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衡山)

植物辨认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1、认识不同类群植物及特征;

2、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3、调查衡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1、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标本认识植物,

2、通过实地样方调查。

1、采集植物标本和拍照,建立植物标本和图集;

2、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各类植被的特征比较表;

3、提交500字的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字小报告。

1、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植物样方调查方法介绍。

专题三——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衡山)

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

1、干球、湿球温度的测量

2、海拔高度的测量

3、气压的观测

1、利用通风干湿表测量气温及相对湿度;

2、利用GPS测量海拔高度;

3、利用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1、原始观测数据;

2、干湿球温度校正;

3、绘制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随海拔变化曲线;

专题四——地表喀斯特地貌考察(西山公园)

地表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

2、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描述

3、地表喀斯特地貌微行态描述

1、通过实地考察;

2、文献资料分析

1、收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微形态照片;

2、提交500字的地表喀斯特地貌的调查字小报告。

1、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桂林地区地貌介绍和野外实习方法介绍。

专题五—大型褶皱考察(国家森林公园)

大型褶皱考察

1、考察区域一定范围内的植被、土壤要素观察和记录;

2、两翼岩层露头观察和记录;

3、两翼岩层产状测量和记录;

4、两翼岩性观察和记录;

5、轴部岩性观察和记录;

2、稀盐酸检验;

3、穿越法;

4、罗盘仪测量;

1、提交背斜或向斜的正向剖面图;

2、提交背斜或向斜的立体示意图(要求标注岩性、倾角、方向等要素);

1、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桂林地区地层介绍和野外实习方法介绍;

2、认真复习地质学教材中有关褶皱方面的内容(必须带地质学教材);

3、必须学会罗盘仪测量产状的方法。

专题六——断层、褶皱和岩层接触关系考察(大圩镇)

判断断层、褶皱和岩层接触关系

1、断层判断方法;

2、褶皱判断依据及类型分析

3、岩层接触关系判断

2、利用地质罗盘测定岩层产状。

1、绘制断层与褶皱简图并拍照;

2、提交500字断层与岩层接触关系的调查小报告。

2、认真复习地质学教材中有关褶皱、断层以及岩层接触关系方面的内容(必须带地质学教材);

3、必须学会罗盘仪测量产状的方法;

专题七——地下喀斯特地貌调查(芦笛岩)

地下喀斯特地貌考察

1、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

2、地下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

3、地下喀斯特地貌开发利用

2、文献资料。

1、收集地下喀斯特地貌照片;

3、提交500字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调查小报告。

1、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桂林地区地貌以及水文介绍和野外实习方法介绍;

2、认真复习自然地理学教材中喀斯特地貌的内容;

专题八——河流地貌考察(阳塑)

河流地貌

1、认识河流地貌特征;

2、河流发育的影响因素;

3、阳塑盆地地貌特征。

2、文献资料

1、绘制考察区域河流地貌的示意图

2、提交500字的河流地貌和阳塑考察的小报告。

1、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桂林地区地貌介绍和野外实习方法介绍;

2、认真复习自然地理学教材中有关河流地貌方面的内容;

专题九——遥感影像判读与土地利用考察(衡山、桂林桃花江附近)

遥感影像判读

1、在遥感影像上定位并确定路线

2、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1、目视解译

2、实地勘踏

1、在GoogleEarth上标出南岳树木园的位置,并画出从树木园到祝融峰的路线【直接在电脑上指出】;

2、判读遥感影像图的类型,指出在芦笛岩附件集合的具体位置(精确到点),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找出几种主要地物,说明其在影像上的颜色特征,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色彩;

4、手绘指定区域的影像解译结果图,并标明地物类型,说明从90年代到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原因。

1、认真复习遥感概论或相关资料中有关遥感影像判读方法方面的内容;

注意:

以上各专题中均以小组为单位,所有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组内可以进行分工。

第一章土壤剖面调查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

为了摸清整个国家的土地资源和适应经济远景开发的要求,而进行的全国小比例尺土壤图编制的调查工作。

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土壤、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因地制宜的制造和推广农业机械而进行的农业机械化规划,以及全面规划的土壤调查。

二、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2、比例尺准备

3、工作计划的拟订

4、资料收集

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

A、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

着重收集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积温;

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B、植被:

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收集自然植被、植被图。

C、地貌:

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

D、母质和母岩:

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E、水文:

包括实习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水系分布、各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发生发展情况;

地面潜水埋藏深度、水化学成分及矿化度;

水文地质图等。

②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收集社会经济情况资料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

③土壤资料与土壤图

搜集、阅读与分析实习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论文或专著是实习准备工作的重点。

5、野外调查用品的准备(采土工具和用品、野外土壤速测仪器、其他)

三、土壤的野外调查和研究

(一)踏勘与访问

在进行详细的野外土壤调查前,必须做路线踏勘,以便对整个调查区内的质地、地貌、植被、土壤、农业等有一个总的概念。

在进行踏勘时,可以采用查、访结合的办法,进行访问调查,以便了解当地有关改造自然和利用土壤方面的经验、教训。

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1、土壤路线调查选线

A、山区土壤路线调查选线:

首先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母质类型,以及通过不同的土壤垂直带;

还应考虑山体的大小,注意丘陵、浅山、中山和深山之别,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度及局部地形对土壤形成发育造成的差别。

此外,山区选线最好从河谷起,这样可以看到河流水文、母质与地形等对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B、平原区选线:

平原区选线同样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

选线要通过主要的地貌单元、地形部位、母质类型,以便能观察到更多的土壤类型,并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

如从滨海(或滨湖)—冲积平原—山麓平原;

从河漫滩—高阶地;

从洼地—二坡地—岗地,能过观察到各种类型的土壤。

2、路线调查选线的间距

假使通过路线调查要完成一定面积范围的土壤图,则选线的间距要根据不同的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土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复杂性而定。

(二)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1、土壤剖面类型

土壤剖面一般分:

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主要剖面或称基本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而设置的,一般要求选择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

剖面的深度是自地表向下直达母质或基岩为止。

检查剖面(Δ),是为检查、修正基本剖面所确定的土壤主要特征的变化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

它比基本剖面要浅,但数目要多。

定界剖面(╳),是为检查和修正土壤边界而设置的,其深度一般低于1m或者更浅,只要能观察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它的剖面数比上述两者更多。

一般采用以下比例,即主要剖面:

检查剖面:

定界剖面=1:

2:

5。

2、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A、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的选择,主要是主要剖面的选择问题。

它一方面要满足一定比例尺的工作量的要求,依土壤、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另一方面要求每一种土壤类型均有其代表性的主要土壤剖面。

在野外工作之前,可以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成土条件的复杂程度进行初步设计,在实地调查时再根据具体条件和土壤图的比例尺而定。

1)中、小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土壤主要剖面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如河间平坦地、河谷、山坡中部,不同坡向洪积扇的中、下部等等。

至于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的位置,主要根据地表条件而确定。

2)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在制图允许的范围内,应该注意一切可能引起土壤发生变化的因素,如不同的坡度、坡向而分别设置主要土壤剖面。

3)其它:

考虑不同的研究目的设置剖面也往往有所不同。

B、土壤剖面的挖掘

1)使用工具

铁铲、土钻、十字镐、削土刀、标本盒、标本袋

2)规格

长2m,宽1m,其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为1.5—2.0m。

3)注意事项

第一、一般要使剖面观察面垂直并向着太阳光线,以便观察。

第二、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要相混,以便观察完毕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业耕作土更应如此。

第三、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任意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形态的描述及取样。

(三)土壤形态特征研究

1、土壤剖面的分层

1)按土壤形态的主要特点,简单的把整个土壤剖面分成不同的层次,如A、B、C层或A、C等层。

层次的组合不同,表示剖面的构造不同。

主要土壤发生层的介绍:

1H层

在长期水分饱和的情况下,湿生性植物残体在表面累积形成的一种有机质层。

它是在泥炭形成过程的作用下形成的。

2O层(有机层)

在通气干燥的条件下,植物残体不能分解而大量在地表累积形成的一种有机质层,它的成土过程是枯枝落叶堆积过程。

它不包括在矿质土表以下由分解的根系形成的土层,该层称为A层。

有时O层也可以被埋藏于表面以下。

3A层(腐殖质层)

是一种矿质土层。

土层中混有有机物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不具有B、E层的特征。

4E层(淋溶层)

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它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

5B层(淀积层)

在上述各层的下面,并具有下列性质:

Ⅰ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硅的饿淀积;

Ⅱ碳酸盐的淋失;

Ⅲ残余二、三氧化物的富集;

Ⅳ有大量而、三氧化物胶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彩度较高,色调发红;

Ⅴ具有粒状、块状或棱柱状结构。

6C层(母质层)

2)在单一母质发育的土体,根据其发生学特点来划分土层是比较容易的,但当其中夹有复合母质时,就使土层划分复杂化了,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是:

第一、由于A层的土壤形成过程较强,一般根据其发生学特点来进行划分,但是当母质的机械组成产生明显的变异时,则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亚层。

第二、当土体的机械组成变化大时,则在B、C层中也可以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亚层。

3)在土壤形成较弱或由于土壤侵蚀而使土壤层次不明显,因而产生分层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其综合特征,如植物根系、土壤湿度、土壤结构和松紧度等来划分。

4)为了表示土壤层次分异明显与否,可按过渡程度划分以下几级:

过渡非常明显(如黑钙土、柱状碱土);

过渡明显(如灰化土);

过渡清楚(如草甸土);

过渡不清楚(如灰钙土);

过渡不明显(如红壤)

5)在土层过渡比较明显,但由于母质、地形或其它原因,使土层与土层之间产生各种形态,如舌状过渡(有腐殖质漏痕产生的),倾斜过渡(地形或母质的影响),直线的水平过渡(母质的沉积因素影响)等,在描述中把它们记录下来。

2、湿度

土壤含水的高低对土壤颜色、结构等方面的观察和影响极大,从剖面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土壤地下水的高低和土壤墒情的好坏。

在野外工作中,对土壤水分情况的描述,一般分为四级:

湿:

用手挤压,水可以从土壤中流出;

潮:

放在纸上可留下湿痕,可搓成土球或土条;

润:

放在手上有凉润感,用手压之稍留印痕;

干;

放在手上无凉快感,粒粒成为硬块。

3、土壤颜色

土壤湿度不同,颜色的深浅表现上就有很大的差异,在含水量较高时,土壤颜色就显得比含水量低时要深;

观察时光线强弱不同,土壤质地,颗粒大小的不同,都会影响土壤颜色的观察。

注意事项:

第一,除在野外土壤湿度条件观察土壤颜色外,还要取土壤在室内风干情况下记录土壤颜色。

第二,观察土壤颜色,必须在散射光线下进行,避免因照耀的太阳光和人为光线而使色泽变假。

第三,观察土壤颜色,应尽量保持土块的自然状态,而不能把土壤弄得过于细碎。

4、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

沙土、壤土(两合土)、粘土(胶泥土)。

比较精确的土壤质地鉴定是在室内采用机械组成分析的方法进行,在野外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

研碎法(干法)和卷搓法(湿法),此外可以用放大镜的观察,来鉴定土壤质地。

研碎法:

就是在自然湿润的状态下,将土粒放在手指间摸摸试试,根据其粗糙的程度大致可定出质地的粗细。

卷搓法:

即将土壤湿润到可塑性范围以内,把它卷成不同形状来确定质地。

表1土壤质地野外鉴定标准(苏联制)

质地名称

卷搓性状

1、砾质土

轻砾质土

中砾质土

重砾质土

肉眼可以看出土壤中含有很多石块石砾(山地多为砾质土),根据>

3mm*直径的砾石含量可分为:

>

3mm,砾石含量5—15%

3mm,砾石含量15—30%

3mm,砾石含量>

30%

2、砂土

干时将小块置于手中,轻轻的便可压碎,所含细沙粒肉眼可见;

湿时可搓成小块,但稍加压即散开。

3、砂壤土

湿时能搓成圆球,但不能成条

4、轻壤土

湿时能搓成条,但裂开

5、中壤土

湿时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如果弯成环时即裂开

6、重壤土

能搓成细土条,并可弯成带裂缝的环

7、粘土

干时有尖锐的棱角,不易压碎,湿时可搓成光滑的细土条,并能弯成完整的环,压扁时也不产生裂缝,还似有光泽

5、土壤结构

在具体进行土壤结构描述时必须注意:

(1)只有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对土壤结构的判定比较容易进行和得到真实的结构。

(2)土壤中每一层的结构,常常不是单一结构,而是以“混合”形态存在。

表2一般野外鉴别土壤结构的标准

结构类型

结构名称

大小

直径(mm)

实物比拟

块状、粒状结构

块状结构(面、棱不明显)

20

大于拇指

团块状结构

(面、棱不明显)

20—10

胡核

10—1

黄豆—胡核

1—0.5

大m

核状结构

(面、棱明显)

小栗子

10—7

蚕豆

7—5

玉m粒

粒状结构

5—3

高粱m—黄豆

3—1

绿豆—小m

小m

棱柱状结构

棱柱状结构(面、棱明显)

30

大于二指

柱状结构

50

大于三指

50—30

2—3指

<

小于二指

片状结构

薄板

硬纸片

1

鱼鳞

6、松紧度(硬度)

松紧度或硬度可以采用仪器(如硬度计)来测量。

如果没有该仪器采用采土工具测定土壤的松紧度。

其标准概括如下:

(1)极紧实:

用土钻或土铲等工具很难楔入土体,加较大的力也难以将它压缩,用力更大即行破碎。

(2)紧实:

土钻或土铲不易压入土体,加较大的力才能楔入,但不能楔入很深。

(3)稍紧实:

用土钻、土铲或削土刀较易楔入土体,但楔入的深度仍不大。

(4)疏松:

土钻、削土刀很容易楔入土体,而且楔入的深度大,易散碎,加压力土体缩小较显著,湿时也呈松散状态。

7、孔隙状况

孔隙度大小做如下分级:

小孔隙孔隙直径<

1mm

中孔隙孔隙直径<

1—2mm

大孔隙孔隙直径<

2—3mm

土壤孔隙形状有:

海绵状孔隙孔隙直径<

3—5mm,呈网纹状分布。

穴状孔隙孔隙直径<

5—8mm,为动物活动或植物根系穿插而形成的孔洞。

蜂窝状孔隙孔隙直径>

8mm,系昆虫等动物活动造成的孔隙,呈网眼状分布

8、新生体

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而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

比较常见的新生体有:

石灰结核、石灰假菌丝体、石灰霜;

盐霜、盐晶体、盐结皮;

铁锰胶膜、铁锈斑纹、铁锰还原的青灰色或灰蓝色条纹、二氧化硅、铁锰硬盘、粘土硬盘等。

在描述时要指明是什么物质,存在形态、数量、分布状况及颜色等特征。

9、侵入体

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产生的,而是由于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常见的有:

石块、砖瓦片、陶瓷片、炭片、贝壳、骨骼等。

观察侵入体,首先要辨别是人类活动加入土体的物质,还是土壤侵蚀再搬运沉积的物质。

由于来源不同,可说明土壤形成发育所经历过程的差异。

对侵入体的观察与描述,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物质,数量多少、个体大小、分布特点,而且应探讨其成因,这样有助于对成土过程的深入了解。

10、植物根系

植物根系的种类、多少和在土层中的分布状况,对成土过程和土壤的性质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中,须观察描述植物根系。

植物根系的观察、描述,主要应分清根系的粗细和含量的多少,其标准可分为:

1)按照植物根系的粗细分等:

(5)极细根:

直径小于1mm,如禾本科植物的毛根。

(6)细根:

直径1—2mm,如禾本科植物的须根。

(7)中根:

直径2—5mm,如木本植物的细根。

(8)粗根:

直径>

5mm,如木本植物的粗根。

2)按照植物根系的含量多少,可分三级描述:

(1)少根:

土层内有少量根系,每平方cm有1—2条根系。

(2)中量根:

土层内有较多根系,每平方cm有5条以上根系。

(3)多量根:

土层内根系交织密布,每平方cm根系在10条以上。

(四)、土壤剖面的描述

按照剖面要求挖掘土坑后,将坑壁削平,然后用小刀或小铲修整新鲜的土壤哪个剖面壁,从上往下,分别观察各种结构单位的自然断口,研究土壤剖面的整体结构并划分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然后加以详细描述和记载。

表3土壤调查记录表

日期

剖面号码

调查人

观察地点

母质

地形

侵蚀状况

地下水埋深

植物

土壤名称

利用现状

发生层次

土壤剖面

深度

采样深度

剖面说明(颜色、质地、结构、湿度、新生体、层次过渡等)

四、土壤采样

(一)土壤采样的类型

1、土壤学取样

A、柱状取样法:

将已经整理好的土壤剖面中间划两条相距5—10cm左右从上到下的平行线,刮去其表层,然后自下而上在每一个土层内挖取一定量的土,一般在一公斤左右,但要保证足够分析所有项目,然后装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以备分析;

B、典型取样法:

为了研究土壤的生长发育,研究土壤剖面中物质的移动,如胶体、重金属、碳酸钙的移动等,一般在剖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取样,而不在过渡层上取样。

为了避免污染,要刮去其表层,从下而上逐层取样,一般上层取样密,下层较稀。

作好标签备用。

2、土壤农化取样

为了调查区内土壤耕层的养分状况,一般采用土壤农化取样法取样分析。

其特点是:

第一,不是从整个剖面分层取样,而是在耕层取样;

第二,不是单点取样,而是多点取样,加以混合取其均值,进行分析。

采样的基本要求:

(1)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窄应大体一致。

(2)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照S形线路采样。

(3)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4)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样品。

(5)一个混合样品在1公斤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以把各点所采集的土壤放在一个木盆里或塑料布上用于捏碎摊平,用四分法对角取两分混合放在布袋或塑料袋里,附上标签,用铅笔写上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