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史.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636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文学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清代文学史.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文学史.ppt

《清代文学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文学史.ppt(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代文学史.ppt

清代文学史,文学分期:

1.清兵入关(1644)雍正末年(1735)前期2.乾隆初(1736)道光中期(1839)中期3.鸦片战争(1840)辛亥革命(1911)后期,即近代文学一、诗明末清初,钱谦益影响最大,重“性情”与“学问”。

但成就最高的是吴伟业和王士稹。

乾隆时代:

沈德潜倡导以“温柔敦厚”为准则的“格调说”,翁方纲重义理、重学问的“肌理说”。

与之相反,袁枚“性灵说”,公安派理论的重兴,强调性情的自然流露。

二、词元明一度衰落,清复兴。

三、散文主导在理论上恢复唐宋古人的传统,创作上更偏狭。

四、戏曲和小说,第一章清代前期的诗词文,第一节遗民诗人,两类:

一是坚持反清立场,始终不与清合作的遗民诗人,关注现实;二是类入仕诗人则游离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较多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顾炎武像,顾炎武内容多为明清之际史实,忧国忧民。

艺术表现:

喜用典故,语言简朴古雅,风格沉郁顿挫。

成就更多在学术。

黄宗羲同顾,明夷待访录、原君抨击封建专制政治。

王夫之“孤愤”。

吴嘉纪绝句,黄宗羲像,王夫之像,第二节古文三大家,一、清初散文1.延续晚明小品文风。

趋向严肃,记录时代悲哀和痛苦。

二、三大家候方域明末贵公子,任性放浪。

当时推为第一,晚节不终,热心功名,“素性不耐寂寞”,早期华美,后“以小说为古文辞”。

(李姬传历代文选93页)魏禧宁都人,强调“积理”、“练识”,好发议论,大铁椎传汪琬力求雅正,结构严谨而文字朴实。

三、其他1.王猷定南昌人绝意仕进。

成就:

用小说、传奇打破传统的古文写法。

2.冒襄同候,名士。

“明末四公子”(候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影梅庵忆语,冒襄小像,第三节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一、钱谦益1.生平2.思想性格3.文学观念4.诗歌

(1)内容

(2)艺术:

语言技巧颇高,善于使事用典,也富于藻丽。

(3)在一些感慨兴亡的诗作中,他的感情较为真切。

二、虞山诗派,第四节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一、伟业生平号梅村,明崇祯进士,为翰林院编修。

二、内容1.观照历史兴亡2.痛失名节3.(早期)善用清丽之笔抒写青年男女的缠绵之情。

三、梅村体,圆圆曲(吴梅村清),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妖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便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红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都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第五节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一、陈维崧为首的阳羡(宜兴古名)派其词模仿苏、辛,以豪放为主。

二、朱彝尊与浙西派内容:

(1)据说为妻妹而作的情词

(2)怀古咏史之作,三、纳兰性德,崇尚李煜(出语天然),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人生感受。

表现男女之爱和悼念亡妻。

善于将华丽的语言和自然朴素的语言相结合,表现真实而深切的人生感受,绝非矫揉造作。

第六节王士禛与康熙诗坛,一、王士禛1.生平2.神韵说基本根源是要求诗歌有高妙的意境和天然的韵致,富于言外之味。

3.创作.变化,风格近杜甫,风格苍劲雄放。

二、朱彝尊“南朱北王”之称。

学者型文人,早期尊唐反宋,特别看不起陆游,晚年对宋诗感兴趣,理性。

有学者气,重才藻,求典雅,缺乏奔放气概。

三、南施北宋1.施闰章(接近王维、韦应物)2.宋琬(磊落雄健)四、查慎行五、赵执信,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清代戏剧以前期为盛,可视为明代戏剧的延续。

可分为三种流派:

1.苏州派,李玉,强烈的市民色彩,说教气味重;2.形式派,李渔,儿女风情戏,单纯的娱乐;3.文人派,吴伟业、尤侗,抒发个人情绪。

第一节清初戏曲,一、吴伟业和尤侗等其他戏曲作家1.吴伟业名诗人兼写戏剧。

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

特点:

结合个人身世,借历史素材抒发内心郁闷(怀才不遇、故国之思)为主,抒情性较强而不适合演出;文人中有较多读者,而在群众中影响不大。

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文学,二、李玉与苏州派作家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佐朝、张大复等,表现市井生活,切合舞台演出效果。

1.李玉以其书斋称“一笠庵主人”明亡前“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早期成名作。

入清后千钟禄晚期清忠谱。

2.其他朱素臣十五贯(双熊记),来自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三、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1.理论

(1)戏剧构造:

a.“立主脑”,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b.“脱窠臼”,追求新奇;c.“密针线”,紧密情节机构,前后照应;d.“减头绪”,主线清楚明白。

(2)戏剧语言:

“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既浅显直说,又生动有趣。

2.创作笠翁十种曲,提供娱乐,题材大多为才子佳人一类,大多喜剧、闹剧,有的甚至荒唐以博笑。

第二节长生殿,一、生平与创作二、长故事的继承与发展1.关于唐、杨故事,在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文学虚构中,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取舍。

2.与前代写同一故事,但明显不同:

(1)对“情”反复渲染。

(2)写“情”同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相关社会政治情况。

所以主题包括相互联系的两方面:

(1)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戒来世。

(2)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绪,宣布“情缘总归虚幻”。

三、艺术成就:

1.宏伟严密的结构艺术2.优美抒情的曲词艺术

(1)文字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

(2)音律谐美。

第三节桃花扇,一、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孔子第64代孙。

20岁前后考取秀才,但多次乡试未中。

康熙南巡经曲阜时,担任讲经和导游,国子监博士,结交很多名士。

二、桃思想和社会意义1.“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将南明王朝2.具更为深刻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

三、艺术成就1.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1)合

(2)离(3)“却奁”(4)“守楼”(5)“骂筵”2.次要人物丰富性格:

2.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

(1)以主要人物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

(2)以典型道具(候赠李的诗扇)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

(3)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络正邪双方的纽带。

3.工整典雅的曲词宾白。

(1)曲词宾白安排匀称合度。

(2)据剧情和人物不同,使用不同风格的曲词。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一节小说续书与水浒传,价值:

(1)抒情写意性

(2)中心仍偏向表现民族意识。

悲凉之气,贯穿字里行间。

第二节醒世姻缘传,一、作者与成书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

“西周生辑著”,真实姓名不祥。

二、内容与主旨(本名恶姻缘)1.内容2.主旨(价值):

(1)通过因果关系来劝人为善。

(2)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世情书”。

A.反映封建时代家族中一个尖锐的问题B.虽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但涉及社会生活面却十分广阔。

三、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鲜明。

2、语言(山东方言)生动幽默,第三节李渔的短篇小说,成就最大的李渔无声戏、十二楼。

两部,共30篇,内容较为庞杂、四类。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作品。

市民阶层生活。

社会黑暗。

反映生活经历和思想情趣艺术特色

(1)故事新鲜奇巧,情节跌宕多姿。

(2)结构单纯,主线明确。

(3)语言通俗浅显,幽默风趣。

(4)笔触绮丽轻巧,婉转自如。

第四节才子佳人小说,明清之际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创形成期。

一、类型:

(一)、风雅纯正类

(二)、涉笔世情类:

描摹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

(三)、杂糅战争类:

把才子佳人置于兵戈战阵之中。

二、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一是一见钟情,吟咏唱和;二是姻缘阻隔,矢志不移;三是金榜题名,终得团圆。

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一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一、生平二、聊创作重要版本有:

A.青柯亭刻本。

B.三会本。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

一、暴露黑暗政治,同情人民反抗斗争

(1)官府的黑暗罪行。

(2)土豪劣绅横行乡里的罪恶行径。

(3)颂扬官吏的清正廉明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二、讴歌男女爱情,寄托人生理想

(1)塑造“情痴”、“情种”形象。

(2)强调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进步的爱情观。

(3)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

(4)追求理想的家庭婚姻生活。

三、一生久困场屋,对科举的腐败,有切肤之痛。

(1)科场的是非颠倒和考官的“心盲或目瞽”。

(2)科举给士子造成的种种悲剧。

(3)应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

四、歌颂高尚的道德情操五、带讽刺意义的训诫故事,第三节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一、兼采众体的形式美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

其三,是纪实性的散文小品。

二、异彩纷呈的奇幻美三、曲折奇峭的情节美四、诗情浓郁的意境美,五、雅洁明畅的语言美,其一是,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其二是,无论来自书面的文言,还是来自口头的白话,经作者的选择提炼,都变成一种饱和着生活的血肉,饱和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的活的语言。

第五章儒林外史,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第二节封建末世的儒林群相,一、对科举制度的严峻评判1、儒生形象: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1)利欲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

(2)沉迷八股而自害害人的迂儒。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官绅形象:

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名士形象:

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耻笑者。

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吴敬梓在小说中肯定的正面人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知识分子,一类是市井小民。

第一类人的共同的特点是:

第一,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

第二,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

但性格显得单调而苍白。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一、讽刺文学的典范1、能够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显示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2、“婉而多讽”,含蓄、婉转,冷静自然,不动声色。

3、“戚而能谐”,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容。

4、讽刺手法多样:

(1)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

(2)夸张(3)当面揭穿法即点破法(4)对比(5)出人意外的细节,煞风景,二、日常生活的叙事风格:

三、散中有骨的结构方式四、简练、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第六章红楼梦,第一节作者与红楼梦创作,曹雪芹家世生平版本一为“脂本”系统,另一为“程本”。

红学概况1、旧红学

(1)评点派。

(2)索隐派。

2、新红学,第二节红悲剧意识,一、爱情和婚姻悲剧二、女子的悲剧三、社会悲剧四、人生悲剧,第三节红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形象的塑造1、人物形象的真实性2、复杂性及其变化3、个性鲜明突出以环境气氛衬托,情景交融。

以诗词表现。

对比。

以心理描写深入内心。

第四节具体的人物形象,1.宝玉:

痴、呆、狂、傻。

生命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独特的爱情观。

同情和赞美女性。

重情不重欲。

唯美是爱。

须眉浊物的厌恶,2、林黛玉:

悲剧诗人,3、薛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生活的艺术家。

伪君子与真小人。

才女。

宝钗对宝玉的爱,、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生活的技术家。

“脂粉队里的英雄”。

嬉笑怒骂也是学问。

可爱之处。

红楼剪影,褒贬不一的袭人与晴雯。

妙玉也相思。

凤姐的一把钥匙平儿。

两个烈女子鸳鸯与尤三姐。

二、写实与诗化融合写实细腻逼真。

诗意优美空灵。

三、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两条主要情节线索。

网状结构又是逐层展开形成的。

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张驰有度。

四、叙事视角的最高成就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程度。

以局部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知叙事完美统一。

五、成熟优美的语言叙述语言的准确传神。

人物的语言更为精彩。

与诗词结合。

第五节红楼梦的影响,续书很多后红楼梦,三十回,是红楼梦的第一部续书。

续红楼梦,三十卷,是别具特色的“续红”之作。

其他续书如红楼幻梦和红楼梦影等,乃清中叶“续红”风尚之延续,而格调益卑下。

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一节乾嘉间的诗派和诗人,一、沈德潜:

有感王士慎“神韵说”虚无缥缈,提出“格调说”。

(1)态度:

“一归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与儒家经典相似。

(2)在方法上,讲究比兴。

“蕴藉”,不能“发露”。

二、厉鹗“浙派”诗领袖,延续查慎行所标举的宋诗派方向。

病在好用僻典、故事,用意过于深刻,但一些诗表现出孤寂性格,有一种幽深清寒之意。

三、翁方纲:

除诗文外,精通金石考据。

肌理说。

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四、袁枚,乾隆时期,在诗论主张上,既对王士慎表示不满,又先后与沈德潜、翁方纲针锋相对的诗人。

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笔记小说子不语。

1、思想与李贽一样,肯定情欲的合理性,甚至肯定富有者奢靡的生活。

抨击假道学。

反对盲目崇拜儒家经典。

思想实际带有普遍性,反映当时城市工商业者的要求和思想界的变化。

2、文学主张:

“诗者,由情生者也”。

性情应是讲求自我个性,不可因袭他人。

具体创作:

强调要有“才”,有“灵机”。

在以性情、灵机为前提情况下,也重视学习古人,精心磨练。

袁枚,五、“江右三大家”1、赵翼2、蒋士铨六、郑燮乾隆初进士,曾为山东范县知县。

后回扬州卖书画为生,书画家。

、“歌咏百姓之勤苦”占主要地位。

、通过题画诗(竹子)表达个人情怀。

七、黄景仁黄诗题材范围窄,是“东野(孟郊)穷而长吉(李贺)夭”的命运所致。

郑板桥,郑燮-墨竹图(局部),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一、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

基本特征:

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争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方苞刘大櫆姚鼐提出学问之事有义理、考证、文章三方面。

“八要”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

姚鼐,二、其他沈复浮生六纪苏州人,作幕经商为生,不以文名。

第三节、骈文的复兴和汪中第四节、清中叶后的词一、厉鹗二、张惠言,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第一节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多样化,大抵思想陈腐而文字平庸,又多杂以荒谬及色情内容,芜杂,较好一、绿野仙踪:

李百川,神仙异迹。

二、镜花缘:

新奇的想像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

奇思异想,丰富的想像力。

表达现实a.主张男女平等。

b.夸大和变形写出社会的丑恶和可笑。

第二节民间歌曲,清代民歌数量远较明代多。

特征:

情调的世俗化和语言的浅露。

内容有:

1、女子思嫁2、男女相思语言浅近,情调动人民歌的抒情一般大胆而直露,但有时含蕴而微妙:

第四节弹词与鼓词,一、弹词1.天雨花2.再生缘为逃避强加给自己的婚姻3.笔生花二、鼓词内容更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