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22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1、解释:

1、勾栏

2、对棚

3、末本

4、旦本

二、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

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

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

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

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

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

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

 

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

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

 

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

 

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

 

四、论述

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3、怎样认识元代的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

 

4、谈谈你对元代文坛审美情趣变化的看法。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解释:

1、说话

2、话本

3、入话

4、正话

5、平话

6、说经

7、诗话

8、诸宫调

9、搊弹词

二、填空

1、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后来,人们以“”代指的“故事”。

隋《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而得杨器重,杨子玄感曾对侯说:

“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

”这是目前所知关于“”的最早记录。

2、宋代“说话”呈现出化与化特点。

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四家。

3、小说话本突出的题材内容是故事和故事。

4、“讲史”只是一种概称,“”才是“讲史”的全貌。

5、今存的说经话本只有《》。

6、《》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三、简答

1、宋元话本的成书情况可分为哪三类?

 

2、宋元小说话本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宋元小说话本有哪些艺术成就?

 

4、《五代史平话》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5、诸宫调与说话有什么关系?

 

四、论述

1、简论宋元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特点。

 

2、简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意义。

 

3、简论《西厢记诸宫调》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第二章关汉卿

一、重点阅读作品:

《窦娥冤》(第三折)、《救风尘》(第三折)、《单刀会》(第四折)、

背诵:

《窦娥冤》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单刀会》第四折[新水令]、[驻马听][离亭宴带歇拍煞])

二、填空

1、关汉卿,号,人。

至元、年间,活跃于创作圈中,是名震的领袖。

他深受思想影响,但生活在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退则的难堪境地,不过他较能调适自己的。

他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呈现出而的特色。

一方面对十分关切、对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认同学说,甚至流露出对生活的向往。

他一方面写出感天动地的《》,另一方面又编写了充满富贵气息的《》。

其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是不脱、不离。

其创作态度,既贴切社会,敢于为大声疾呼,又不失厚、正的旨趣。

他是一位以创作来干预积极的作家,又是一位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之后解脱、狂逸的心态、这多层面的矛盾,是来回激荡的产物。

惟其如此,他才成为文学史上一位的人物。

他一生创作杂剧种,今存种。

其中种是否是他原作尚有。

2、[新水令]大江东去,引着这驾着这。

又不比,可正是千丈。

我觑这似社。

[驻马听]水山,年少周郎?

不觉的灰烟。

可怜转伤嗟,破曹的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好教我!

(带云)这也不是,(唱)二十年流不尽的!

3、关剧中向黑暗现实奋起抗争的英豪,往往是弱小、《救风尘》中的、《望江亭》里的,本来都是的妇女,污浊的、恶劣的,激发了她们捍卫以及拯救的潜能、她们无意以自居,但是悲剧时代了她们,使她们在令人的生存空间中爆发出极为灼热的火花,照耀了漫漫。

《金线池》中的杜、《谢天香》里的谢。

《玉镜台》中的刘在剧中更多的流露出对的不满,他们的忧愁苦恼虽然往往出于,而且最终以终场,但也曲折反映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卑下及其受摆布的命运。

4、[端正好]没来由犯,不提防遭,叫声动惊!

顷刻间先赴,怎不将也生。

[滚绣球]有朝暮悬,有掌着权。

也,只合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

为善的受更,造恶的享又。

也,做得个,却元来也这般。

也,你不分何为?

也,你错勘枉做!

哎,只落得。

5、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性,是名副其实的“之曲”。

他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

很注意处理的节奏,注意的冷热调剂,交替。

擅于设置。

他的戏剧语言,向以著称。

三、简答

1、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为什么会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

 

2、《单刀会》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3、《西蜀梦》的主题是什么?

 

4、《救风尘》、《望江亭》的旨意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论《单刀会》中关羽形象的意义。

 

2、简析赵盼儿、谭记儿两个形象。

 

3、简论窦娥的悲剧命运和性格特征。

 

4、简论关剧的语言成就。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重点阅读的作品: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第四本第三折)

背诵:

第四本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五支曲词

2、解释:

1、《会真记》

2、《董西厢》

3、《王西厢》

三、填空

1、王实甫名,人,《录鬼簿》把他列入“”而位于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年间尚在世。

2、“”是《西厢记》戏剧冲突的第一个高潮,“”是第二个高潮,“”是第三个高潮,老夫人听信郑恒造谣,要,把全剧冲突推向最高潮。

3、莺莺心中“”始终是摆在的位置上,她是一个追求、大胆反抗的女性形象、张生是一个执着诚挚追求的“”,是这个形象的内核、红娘是崔张爱情的“”,她不仅见义,而且缘反,她的侠气反映了对“”自觉追求的态度。

四、简答

1、《西厢记》在体制上有什么创新?

 

2、《王西厢》对《董西厢》的题旨有哪些改造?

这样的改造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五、论述

1、简析《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2、简论《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3、简说《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一、重点阅读的作品:

《墙头马上》(第三折)、《汉宫秋》(第三折)。

背诵: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2、解释:

元剧四大家

三、填空

1、白朴,字,“幼经,仓皇”,幸得父友抚养,长大后又曾漂流,看到社会山河,心情十分。

面对残酷,决心不参与,“放浪,期于”。

南宋灭亡,白朴长期在居住,经常和聚饮,题咏名物,时常流露出之感和之哀。

作杂剧种,现仅存《》、《》。

2、马致远,号,人。

青年时追求,中年时期一度出任行省务官,晚年以为伴,向往生活。

他在元代名声很大,有“”之称。

作杂剧种,现存种,

题材占了相当大比例。

四、简答

1、简述《梧桐雨》的内容。

 

2、简述《墙头马上》素材的沿革。

 

3、简述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与全真教的关系。

 

五、论述

1、简论《梧桐雨》的题旨。

 

2、简析李千金的形象。

 

3、简论《汉宫秋》的意蕴。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一、重点阅读的作品:

《赵氏孤儿》(第三折)

二、解释:

1、北方戏剧圈

2、大都作家群

3、河北作家群

4、山西作家群

5、山东作家群

三、填空

1、《赵氏孤儿》是剧,具有浓郁的色彩,基调,作者。

屠岸贾的与程婴、等人的精神构成尖锐激烈的戏剧,最后以结局,完成了的主题。

剧中正面人物的性格是在的展示和尖锐的中凸现的。

2、《潇湘雨》是的代表作,石子章的杂剧今存《》,《救孝子烈母不认尸》的作者是。

3、李文蔚的《》有珍贵的价值。

的《柳毅传书》有浓厚的色彩,反映的是问题。

戴善夫的杂剧今存《》。

郑廷玉写得较好的杂剧是《》。

4、康进之的《》地展示了李逵的和丰富的,还成功地运用了手法。

的《双献功》突出刻画了性格中细心机敏的一面。

《张生煮海》的主旨与《西厢记》“”的要求可谓如出一辙。

武汉臣的杂剧以《》较有特色。

5、《秋胡戏妻》的女主人公是,《》写的是妓女与书生郑元和的爱情故事。

李潜夫的《》是剧。

吴昌龄著有西游故事杂剧3种,现存《》的两个残折。

四、问答:

概说北方戏剧圈杂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一、重点阅读作品:

《倩女离魂》(第三折)

二、解释:

1、南方戏剧圈

2、次本

三、填空题

1、南方戏剧圈活动的中心是,、、、等江南名城也是杂剧汇萃之地。

2、郑光祖作杂剧种,今存种。

《》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是模仿《西厢记》而作的爱情剧。

《王粲登楼》根据东汉的《》虚构而成。

3、乔吉作杂剧种,今存《》、《》、《》,都以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风格与相近,语言更。

4、宫天挺作杂剧种,今存《》、《》。

王国维称他“,独树一帜”。

5、金仁杰著杂剧种,均为剧,今存《》,曲文。

6、杨梓的《》写唐代尉迟恭的故事,《豫让吞炭》突出一个“”字。

他的杂剧多观念。

7、秦简夫是元后期派作家的代表,今存《》、《》、《》三种杂剧,以《》最有特色。

8、南方戏剧圈杂剧创作中的《杀狗劝夫》、王晔的《》、范康的《》、朱凯的《》都是较有影响的作品。

四、论述

简述南方戏剧圈的杂剧活动与创作概况。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1、名词解释:

1、南戏

2、《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3、南戏四大传奇

二、填空

1、南戏用方音演唱,分四声。

角色都可以唱。

伴奏乐器以为主,以、为节。

结构以“”为单位,一本戏往往长达出。

2、除南戏四大传奇和《琵琶记》之外,南戏还有《》、《》、《》、《》、《》等作品,影响都很深远。

三、论述

1、简述南戏四大传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简论《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3、简析《琵琶记》的人物塑造。

 

4、谈谈《琵琶记》的双线结构

 

第八章元代散曲

一、重点阅读作品:

关汉卿[南吕·四块王]、[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南吕·一枝花](湖上归)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雎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背诵: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越调·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离亭宴煞]、[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2、解释:

1、元曲

2、散曲

3、小令

4、套数

5、带过曲

三、简答

1、散曲与传统诗词相比,有哪些特点?

 

2、元代前期有哪几类散曲作家,有何特点?

 

3、元代后期的散文创作有哪些特色?

 

4、论述

1、试论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2、试论张可久和乔吉的散曲特色。

 

3、分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九章元代诗文

一、重点阅读作品:

刘因《白沟》、虞集《挽文丞相》、萨都刺《上京即事》(其一、其二)、王冕《墨梅》、杨维桢《庐山瀑布谣》

背诵:

《白沟》、《挽文丞相》、《上京即事》(其一、其二)、《墨梅》

2、解释:

1、“雅正”

2、“元诗四大家”

3、“铁崖体”

三、填空

1、元初诗人受诗派和的影响较深;中期诗坛以宗为主导倾向,但多止于;后期诗人大多学中晚唐之体,成就,艺术尤其不足。

元代散文有过宗与宗的不同倾向。

前期散文作家等主要是师法,颇有之风;、等师法宋文,文风趋于。

后期与的倾向又逐渐。

2、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的文学观念和的写作目的。

四、简答

1、为什么说元代前期诗文作家情况复杂?

这种情况给诗坛带来了什么影响?

 

2、元代中期出现了什么文学思潮?

给诗歌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元代后期诗坛发生了什么变化?

 

4、元末诗坛出现了一个什么特殊现象?

 

五、论述

1、试论元代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2、简论“元诗四大家”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

1、解释:

1、《三国志演义》

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水浒传》

1、解释:

1、《水浒传》

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解释:

1、“吴中四杰”

2、《郁离子》

3、台阁体

4、茶陵派

5、八股文

二、填空

1、“吴中四杰”是指、、

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作者是。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

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

1、解释:

1、前七子

2、后七子

3、唐宋派

二、填空

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2、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3、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等,其中的成就最高。

三、简答

1、简述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及其得失。

2、以《项脊轩志》为例分析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第五章明代杂剧

1、解释:

1、《四声猿》

2、《南词叙录》

二、填空

1、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以、为代表,把杂剧当作、的工具。

2、王九思的、康海的两部杂剧,创作倾向趋于社会伦理批判,使明代中叶的杂剧创作开始转型。

3、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4、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三、简答

1、简述明代杂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2、概述徐渭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第六章明代传奇

1、解释:

1、昆腔

2、吴江派

3、临川派

4、《曲律》

二、填空

1、明初伦理教化传奇的代表作是邱濬的和邵璨的。

2、明代中叶“三大传奇”是指、、,作者分别是、、。

3、明代传奇演唱的四大声腔是、

、。

4、明代最著名的戏剧流派是以为首的昆山派,以为首的吴江派和以为首的临川派。

5、吴江派以为首,包括、、、、、等知名作家。

6、宗奉临川派创作风格的剧作家主要有、等。

7、《玉簪记》的作者是,《东郭记》的作者是,《红梅记》的作者是。

8.孟称舜的代表作是,有“古今一部怨谱”之盛誉。

三、简答

1、简述吴江派与临川派的艺术主张。

2、概述《曲律》的主要戏曲理论。

第七章汤显祖

1、解释:

1、“临川四梦”

2、《牡丹亭》

二、填空

1、“临川四梦”是著名戏剧家创作的、、、四部传奇的合称,又称。

2、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是人间至情的偶像,是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封建教化的象征。

3、汤显祖传奇《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传奇、、。

4、“临川四梦”中,汤显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艺术成就仅次于它的是。

三、简答

1、简述汤显祖“至情”论的主要表现。

2、概括《牡丹亭》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史意义。

四、论述

1、分析杜丽娘形象。

2、《牡丹亭·惊梦》是怎样刻画杜丽娘内心世界的?

3、试论《牡丹亭》的创作特色。

第八章《西游记》

1、解释:

1、《西游记》

2、神魔小说

二、填空

1、明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是。

2、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即淮涡水怪,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

4、取经故事在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刊本。

6、《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

7、《西游记》之后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

三、简答

1、简述取经故事的流传。

2、吴承恩对西游故事的再创造体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认识孙悟空形象?

四、论述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金瓶梅》

1、解释:

1、《金瓶梅》

2、世情小说

二、填空

1、明代世情小说的代表作是,书名取小说中、、三人名字而合成。

2、《金瓶梅》大约成书于,作者署名为。

3、《金瓶梅》最重要的版本是、和清代批评本。

三、简答

1、《金瓶梅》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金瓶梅》是怎样“寄意于时俗”的?

3、怎样认识《金瓶梅》的性描写?

四、论述

分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明代短篇小说

1、解释:

1、拟话本

2、“三言”

3、“二拍”

二、填空

1、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嘉靖年间编印的。

2、“三言”是著名文学家于天启年间编印的、和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共收短篇小说篇,包括、两部分。

3、“二拍”是、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实收拟话本篇。

4、明末白话短篇小说“惩恶劝善”创作宗旨的代表作是。

5、明末选编的是流传最广的一部拟话本选集。

三、简答

1、明朝中后期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认识“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3、分析“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一、解释:

1、“童心说”2、公安派3、竟陵派4、复社5、几社

二、填空

1、晚明文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要求文学创作应真实地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

2、公安派的代表作家是、、,他们提出的最著名的文学主张是。

3、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

4、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明末文社主要有和,前者创始人是、,后者创始人是、、。

6、《细林夜哭》是明末少年诗人悼念老师兼战友的著名诗篇。

三、简答

1、简述李贽的文学观念。

2、分析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风格。

3、分析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

4、概述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征。

5、结合作品分析陈子龙、夏完淳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第十二章明代散曲和民歌

一、解释:

1、《滑稽余韵》2、挂枝儿

二、填空

1、明代散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明初相对沉寂,、年间开始兴盛,以后趋于繁荣。

2、明代散曲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南派风格。

3、明代散曲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三类:

揭露封建末世的腐败现象,以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反映城市市民的生活状貌,以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反映广大农民的苦难遭遇,以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4、现存最早的明代民歌集子是、、、四种。

5、晚明最热心收集民歌的文学家是,他的、两部民歌专集代表了这个时期民歌整理的实绩,其编辑目的是“、”。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

1、梅村体2、神韵派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钱谦益为代表的,吴伟业为代表的。

2、清初的、、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

侯方域的散文以见长,名篇有和。

4、“岭南三大家”是指、和。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以陈维崧为代表的,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

7、吴伟业以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体,代表作是。

8、钱谦益建立起“”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创建诗派,其代表作为。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