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678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文档格式.docx

3、商品交换:

就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

就是以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

就是社会劳动划分与独立化为不同部门与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

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

就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

就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与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

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就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个别劳动时间:

就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12、社会价值:

就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13、个别价值:

就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14、劳动熟练程度:

就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与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15、劳动强度:

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16、简单劳动:

就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与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17、复杂劳动:

就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与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与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18、劳动生产率:

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19、社会劳动:

就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就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0、私人劳动:

就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就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与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1、价值形式:

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2、货币:

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3、价格:

就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4、价格标准:

就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5、货币流通:

就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6、商品流通:

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7、货币流通规律:

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8、铸币:

就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

29、纸币:

就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30、通货膨胀:

就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与物价上涨现象。

31、价值规律:

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32、市场:

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33、市场经济:

就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34、市场机制:

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35、价格机制:

就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6、供求机制:

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与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7、竞争机制:

就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与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8、市场调节:

就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1、劳动力:

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就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总与。

2、劳动过程:

就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3、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既就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就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

4、价值增殖过程:

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5、剩余价值:

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6、必要劳动时间:

就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7、剩余劳动时间:

就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8、资本:

就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9、不变资本:

就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10、可变资本:

就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11、剩余价值率:

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其公式为m’=m/v。

12、绝对剩余价值:

就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

就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4、超额剩余价值:

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15、资本主义工资:

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6、计时工资:

就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17、计件工资:

就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18、血汗工资制度:

就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极大地提高劳动强度,以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制度。

19、名义工资:

就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

20、实际工资:

就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与服务的数量。

21、社会再生产:

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2、简单再生产:

就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23、扩大再生产:

就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就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就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就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就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6、资本积累:

就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7、资本积聚:

就是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增加。

28、资本集中:

就是指众多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互相合并而成为少数大资本。

29、资本技术构成:

就是反映技术水平的一定数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0、资本价值构成:

就是由一定数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1、资本有机构成:

就是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2、相对过剩人口:

就是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相对的过剩的人口,即失业人口。

3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

就是揭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日益在资产阶级一端积累;

与此同时,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

34、资本原始积累:

就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3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就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产业资本:

就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就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资本循环:

就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货币资本:

就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就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4、生产资本:

就是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就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就是把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以资本主义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

5、商品资本:

就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就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就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6、资本周转:

就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

7、资本周转时间:

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就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总与。

8、资本周转次数:

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9、生产时间:

就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

10、流通时间:

就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与销售时间。

11、劳动时间:

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

厂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

12、非劳动时间:

就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

13、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14、流动资本:

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15、流通资本:

就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总称。

16、固定资本磨损:

就是固定资本的价值按照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包括固定资本有形磨损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17、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又称固定资本物质磨损,就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18、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又称固定资本精神磨损,就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19、固定资本折旧:

就是指固定资本按照其磨损程度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

20、折旧费:

又称折旧基金,就是在固定资本折旧中所提取的补偿金额。

21、折旧率:

就是固定资本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

22、年剩余价值率:

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23、单个资本:

又称个别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24、社会资本:

又称社会总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与。

25、社会总产品:

就是社会的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与。

它就是由一个国家当年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26、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就是由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相适应,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就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27、经济危机:

又称经济衰退。

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

28、固定资本更新:

就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她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替换。

2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就是从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到下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

1、商业资本:

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它就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

2、2、商业利润:

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3、商业流通费用:

就是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费用。

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两大类。

4、4、生产性流通费用:

就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如商品的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等,它就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

5、5、纯粹流通费用:

就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在商品的单纯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如商店的建筑费、设备费、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的工资等。

6、6、借贷资本:

就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它就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7、7、利息:

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8、8、企业利润:

就是在存在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与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与利息的差额。

9、9、利息率:

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10、10、资本主义银行:

就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它就是借款人与贷款人的信用中介,也就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

11、11、银行资本:

就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获取利润而投下的自有资本以及通过吸收存款而借入的资本。

12、12、股份公司:

就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

13、13、股票:

就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14、14、股息:

就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

15、15、股东:

就是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16、16、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所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企业以其经营的法人财产为限、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17、17、企业法人:

即经济法人,它就是拥有自己经营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建立的、能够独立地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18、18、股票控制额:

就是大股东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额。

19、19、股票价格:

就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0、20、资本主义地租:

就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缴纳的地租,它就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21、21、租金:

就是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租金中除地租外,还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与利息,并可能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与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22、22、级差地租:

就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就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23、2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就是指在可耕土地有限特别就是优等地与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而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

24、24、绝对地租:

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而获取的地租,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绝对地租,它就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25、25、土地私有权垄断:

就是指资本主义农业中有限的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以后,别人无法再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权。

26、26、土地价格:

就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它与地租量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1、资本输出:

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与政府、或就是资本家、或就是垄断集团,为获取高额利润与利息,以及取得其她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2、2、国际垄断同盟:

就是指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所建立的国际性垄断组织的联盟。

3、3、国际卡特尔:

指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垄断与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格,以谋取垄断利润。

4、4、新殖民主义:

就是二次大战后,随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比较缓与与隐蔽的手法,主要就是采取经济渗透办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与控制的殖民主义政策。

5、5、经济全球化:

就是指在生产发展与科技进步、社会分工与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超越出一国与地区范围而相互紧密联系的趋势。

6、6、经济一体化:

就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与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

7、7、地区经济集团化:

就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订协议而组成的地区性经济或贸易集团。

它就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

8、8、跨国公司:

又称多国公司,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即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型垄断企业。

它就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

9、9、自由贸易区:

就是区内各国在相互贸易中给予优惠,以加强地区间合作与增强地区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10、10、关税同盟:

就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与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与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

11、11、经济联盟:

就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经济调节机构的组织。

12、12、经济政治联合体:

就是参加国既在经济上进行国际协调与联合行动,又在政治上向一体化发展,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政治机构来统一管理与协调参加国的政治事务的组织。

1,垄断:

就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2、金融资本:

就是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资本形式。

3、金融寡头:

就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参与制:

就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5、垄断利润:

就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与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垄断价格:

就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7、垄断高价:

就是垄断组织出售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8、垄断低价:

就是垄断组织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就是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1、食利者阶层:

指完全脱离了生产经营活动,专靠“剪息票”(即吃利息或股息)为生的一批剥削者。

2、食利国:

就是依靠资本输出来剥削与掠夺其她国家与地区,以获取大量财富与收入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3、滞胀:

就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两种经济现象并存的简称。

4、财政危机:

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过度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使财政支出增加,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的危机。

5、货币信用危机:

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流通与信用领域中长期的通货膨胀与信用膨胀的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