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685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点位28201小桃园明城墙,点位28202明誓石,点位28203马娘娘脚印

石头城

点位28301清凉门,点位28302鬼脸

12月29日:

栖霞山

点位29101彩虹明镜,点位29102鼓楼,点位29103隋舍利塔

点位29104品外泉,点位29105纱帽峰,点位29106天开岩

第一章:

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概况

引言

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

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

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

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一)地层

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

其中,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准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现自老而新分述这如下:

1、震旦系(Z)

分布于南京幕府山。

分上、下两统。

(1)下统高桥组(Z)

命名地点在丹阳县高桥村,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砂砾千枚岩。

千枚岩矿物成分绢云母占70~85%,其次为长石和石英集合体,镜下见清晰的皱纹状千枚状构造。

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火成岩砾和碎屑以及砂岩等。

砾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50厘以上,小者不及2~3厘米,分选性差。

底部未出露,顶部剖面测制不全,厚度在于27.6米。

(2)上统分为两组:

陡山沱组(Z

)。

根据岩石特征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

下段称嘉山段,岩石由泥质岩变质的千枚岩组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次为石英及绿泥石,具千枚状构造。

局部地段见有灰岩透镜体。

上段为马迹山段,由内碎屑微晶灰岩、泥质内碎屑微晶灰岩、硅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陡山沱组总厚度大于579米。

与下伏地层高桥组为整合接触。

灯影组(Z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去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石化含核形石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

总厚度258米以上。

南京幕府山的灯影组与上述不同,主要岩性为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

2、寒武系()

分三统。

中下统见于幕府山及名容县仑山。

上统露头良好,分布于仑山、江宁县汤山和幕府山等地。

(1)下统幕府山组

(1)

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灰黑色硅质页岩,含碳质硅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泥质晶屑白云岩,硅质结晶灰岩及磷质结核,黄铁矿结核。

上部以残余异化粒白云岩及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粉砂质页岩,含砂燧石岩,含少量海绿石,并夹有砂状磷块岩及磷质白云岩。

(2)中统炮台山组

(2)

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分两部分,下部为灰色粉晶白云岩及灰白至灰褐色薄层石膏溶孔粉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微晶白云岩,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

其中富产三叶虫。

上部分为浅灰色、浅红色、灰黑色中、薄层粉晶白云岩夹残余生物屑白云岩,含燧石结核。

(3)上统观音台组(3)

分布于仑山、汤山及幕府山。

命名地点在句容仑山观音台,为灰白色厚层及巨厚层结晶白云岩及厚层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局部富集成硅质层。

3、奥陶系(O)

本系地层广泛发育于仑山、汤山和幕府山,分三统八组。

(1)下统分为四组,自上而下为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

仑山组(O

)命名地点在句容仑山。

红花园组(O

)仑山出露较全,在汤山其顶部为断层切断。

大湾组(O

)浅灰色至灰色生物屑石灰岩。

牯牛潭组(O

)灰及灰黄色中、厚层含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

(2)中统分两组:

大田坝组(O

)灰及肉红色中厚层含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

汤山组(O

)(即宝塔组)命名地点在南京汤山。

(3)上统分两组:

汤头组(O

)命名地点在南京汤山。

五峰组(O

)黑色薄层硅质页岩,风化后呈棕灰及灰白色,向上硅质成分逐渐增多,而成为燧石岩。

4、志留系(S)

(1)下统高家边组(S1)

(2)中上统坟头群(S2+3)

5、泥盆系(D)

(1)中下统茅山群(D1+2)

命名地点在句容县茅山,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层,乃因氧化作用所致。

厚度达115米。

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厚22.2米。

中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富含云母,厚13米。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硅质或铁质胶结。

局部具交错层,厚79.8米。

本组与下伏地层坟头群连续沉积。

(2)上统五通组(D3)

岩性坚硬,常构成高山之顶,露头良好。

南京龙潭镇观山剖面厚度为166.6米。

根据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中部为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上部则以粉砂岩页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砂岩。

本组与下伏茅山群呈假整合接触。

6、石炭系(C)

广泛分布于,露头良好,化石丰富。

分三统六组,下统是海陆交替相沉积,自下而上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和老虎洞组。

中统黄龙组和上统船山组均为浅海相灰岩沉积。

(1)下统地层

在中国水泥厂矿山车间的孔山机修房南面和江宁陡山和陈家边一带出露最好,四组地层均可在同一地点见及。

金陵组(C

)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

高骊山组(C

)命名地点在句容高骊山。

和州组(C

)本区内各地和州组岩性均很相似。

老虎洞组(C

)命名地点在江宁大连山老虎洞。

(2)中统黄龙组(C2)

原来的龙潭镇黄龙山剖面,近年来因大量采石已被破坏,江宁陡山、孔山、金丝岗、大连山-青龙山及句容赣船山等地黄龙组地层出露良好。

(3)上统船山组(C3)

命名地点在句容赣船山。

为浅海相含核形石的厚层石灰岩,灰岩的颜色常有“黑白相间”现象。

7、二叠系(P)

分布范围同石灰系,分二统四组。

(1)下统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和燧石岩

栖霞组(P)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

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臭灰岩段,下硅质岩段,栖霞灰岩段,上硅质岩段。

孤峰组(P

)以浅海相硅质页岩,燧石岩为主,夹少量泥岩,含磷质结核。

产菊石化石。

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

(2)上统为滨海沼泽相含煤沉积和浅海相粘土岩和燧石岩沉积

(P

)由于岩性软弱,其出露部位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所掩覆。

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

8、三叠系(T)

分为下青龙组、上青龙组和黄马青群。

前面两个组又常合并称为青龙群,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青龙山。

它们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

(1)下统下青龙组(T1)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薄层微晶石灰岩。

中部为薄层微晶石灰岩与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

上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内碎屑微晶灰岩及含生物微晶灰岩。

(2)中统上青龙组(T2)岩性可分三部分:

下部及中主要为薄层、中厚层微晶石灰岩含生物微晶灰岩和泥质微晶灰岩,夹内碎屑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白云化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及中、薄层微晶石灰岩。

(3)中上统黄马青群(T2+3)

命名地点在南京钟山黄马村。

岩性主要为灰紫、暗紫色钙质粉砂岩夹泥质微晶灰岩透镜体。

9、侏罗系(J)

分三统,中下统为象山群,命名地点在南京南象山及北象山。

是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分布于南京南象山、北象山、钟山及江宁县张冲村石佛庵一带。

(1)中下统象山群(J1+2)

云合山组(J

)本组仅见于本区周冲村及南、北象山的北坡。

主要为一套暗紫及黄绿色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是火山喷发间隙的产物。

10、白垩系(K)

分二统四组。

下统在本区地表未出露。

仅据邻区江宁、溧水等地资料介绍。

上统为一套陆相红色岩系地层。

(1)下统分两组:

娘娘山组(K

)由一套碱性喷出岩组成

葛村组(K

)分布于邻区句容-溧水-高淳一带,岩性为砂岩、页岩或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层。

(2)上统分两组:

浦口组(K

)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

赤山组(K)地表出露另星,多为第四系覆盖。

岩性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厚层粉砂岩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

11、第三系(R)

第三系分为下第三系[包括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及上第三系[包括中新统(N1)和上新统(N2)]。

12、第四系(Q)

第四系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

是一套疏松的陆相碎屑沉积。

(1)下更新统雨花台组(Q

分布于宁镇山脉西段长江两岸,常组成阶地。

在雨花台其岩性为含棕共同色粘土、砂及铁质的砾石层,砾石以石英、燧石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赤铁矿、玛瑙等。

(2)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

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

产腹足类化石。

(3)全新统(Q

是近代沉积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或山间冲沟、坳谷中。

其岩性和成因各地不同、因地而异。

(二)构造

1、褶皱

南京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

在南京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大连山,南北宽达25公里。

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

更东到镇江西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公里以内。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带明显地呈近东西向。

褶皱束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总体看来似可分为三个主体构造。

现自北而南分述如下:

(1)幕府山复背斜带

山露在南京城北面的上元门到燕子矶一线——幕府山,这里是宁镇山脉北带构造的代表,因长江大断裂切割,复背斜只剩下其南边的半个,北边的半个已断陷在长江河谷之下。

复背斜的南半个概略地看是由两个主要的向斜及其间的一个背斜组成,由北而南为劳头山向斜、嘉善寺背斜、煤炭山向斜。

背斜核部出露了中下三叠统青龙群。

地貌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十分清楚。

如进一步研究,尚可划出更多的次一级背斜、向斜构造。

(2)钟山-射乌山-金子山大向斜

大向斜纵贯山脉的腹腔地,由西向东穿过一些著名的山地,如钟山、射乌山、宝华山、金子山等。

山脉北侧的栖霞山、龙潭、铜山一线属于本向斜之北冀,山脉南面的青龙山、孔山、九华山属其南冀之边缘,可见向斜相当宽阔。

它的轴向由西段的北东,向东转为北东东,全长45公里左右,过仑山以后逐渐消失,与下述的大背斜合并。

(3)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

这是构成山脉南带的主体构造。

由南京城东郊之淳化镇经汤山镇、韦岗,抵五洲山、十里长山,并接近镇江城,大背斜绵延60多公里。

轴向在西段为北东,向东逐渐转至北东东至近东西。

2、断裂

南京地区断裂构造是十分发育的,也有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纵向断层很多,与之相伴随的有横向断层,它们形成格子状相交。

纵向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

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

它的效应是造成地层的缺失或重复,而以构成缺失为主;

也造成岩层的破碎,局部形成断层角砾岩。

纵向断层中少数也表现为正断层性质,造成断层陡崖。

其发生时代一般较逆冲断层为晚,常常是在早先的逆冲断层位置上迭加着后期的正断层。

横向断层常常是平移断层性质(或兼有正、逆断层的性质)。

断层面常很陡,甚至近于直立。

相当层沿走向发生明显错开。

地层产状在近断层处发生拖曳和弯曲。

断层角砾岩不甚发育,有时可伴随着岩石的硅化。

沿断层带常有地下水出露。

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沟谷或垭口所在,山脉为之切断。

由于纵向、横向断层发育,促进了纵向、横向沟谷的形成,加之沿着某些页岩为主的地层也极易侵蚀成为次成谷.

除此之外,不家斜交断层,即断层走向地层走向斜交。

这种断层一般为平移性质,规模不大。

第二章:

底层

1、震旦系(Z)━━灯影组(Z

主要岩性为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

该地仅出露灯影组上部,未见底。

总厚度大于227.7米。

属于该系的点位27301三台洞,岩石矿物组成是白云质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表面有刀砍纹,有别于石灰岩,具有岩溶性。

此为三台洞溶洞照片

2、寒武系(∈)━━幕府山组(∈1)

化石以三叶虫为主。

厚181.2米左右。

与下伏震旦系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

属于该系的点位有:

27301三台洞,该地的灰岩为白云质。

灰岩最易被溶蚀。

白云岩

3、二叠系(P)━━栖霞组(P)

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

臭灰岩段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

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

偶见燧石结核。

底部见灰黑色页片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屑灰岩互层。

共厚65米。

下硅质岩段为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屑微晶灰岩,见腕足类碎片。

厚约10米。

栖霞灰岩段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

燧石结核较多,成层排列。

化石丰富,产蜓类。

厚80米左右。

上硅质岩段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

栖霞组总厚度约150米。

与下伏地层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

属于此组的点位有:

29102鼓楼。

岩石矿物组成位灰岩,呈深灰色,含有燧石结核。

因为内含生物碎屑,敲击有臭味。

4、侏罗系(J)━━中下统象山群(J1+2x)

分布于南京南象山、北象山、钟山及江宁县张冲村石佛庵一带,是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

象山群厚度大,出露不全。

在南、北象山其厚度大于1000米。

下段底部常有砾岩及石英砂岩或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底部石英砂岩中含较多长石。

中、上部为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韵律有煤层,为灰白及灰黄色,有时为灰黑色,富产植物化石。

厚度可达376米。

上段为灰白及灰黄色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石英砂岩)与紫红、暗紫、灰绿等色的粉砂岩及泥岩互层,未发现化石。

厚611.5米。

象山群与下伏黄马青群呈假整合接触,有的地方(如南京西岗及栖霞山等地)为不整合接触。

栖霞山点位为此群。

点位29104品外泉:

侏罗纪中下统象山群组长石石英砂岩。

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

点位29105纱帽峰:

侏罗纪中下统象山群组石英砂岩,其中的石英含量在90%以上,其余为少量长石及岩屑等。

岩石硬度适中,但是抗风化能力不好,主要由于长石的原因。

点位29106天开岩:

侏罗纪象山群组栖霞灰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含有少量方解石。

表层有少量红黏土,为砂岩深度风化形成,强度很高。

5、白垩系(K)━━浦口组(K

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

可分二部分。

下部紫红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砾石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

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厚达100米以上。

上部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

厚度大于100米。

本组下部以洪积和山麓堆积为主,中上部主要为河流及湖相沉积。

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点位27101、27102御碑亭,酒樽石:

白垩纪浦口组砂砾岩(以石灰岩为主),成红棕色。

有钙质胶结物,强度大。

砾岩中砾石粒径小,80%小于5CM,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差,以棱角和次棱角状砾石为主。

点位27103遇难同胞纪念碑:

表面为含较多呈红棕色的石英砂岩。

点位27104:

观澜亭:

白垩纪晚期浦口组砂砾岩,由于Fe3+呈红棕色,含石英砂岩、石灰岩、长石、燧石等。

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多数呈次圆状。

其中,部分颗粒比较细小的为砂岩。

点位28302鬼脸:

这里的岩石属于白垩纪浦口组砾岩,分选性好,磨圆度好,胶结物少,砾径小。

表面有雨水、风化作用的痕迹。

内含紫红色铁质胶结。

点位28202明誓石:

灰色砾岩,主要成分为石灰岩。

颗粒大其中大的砾岩直径为50mm,小的不过2mm。

分选性好,磨圆度为次棱角状。

点位28203马娘娘脚印:

白垩纪浦口组砂砾岩,以石灰岩为主,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6、第四系(Q)━━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2+3)

属于该系的点位有,点位27201门坡:

粘性土,强度比较高,有良好的隔水性。

土层性质非常稳定,承载力高。

坡度大但是不容易滑坡。

点位28101老虎山的南坡

坡中部为下蜀土,其他地方还有钙质胶结的姜结石。

第三章:

地质构造

(1)褶皱

(一)褶皱的概念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二)褶皱要素

为了描述褶皱的空间形态,通常把褶皱的各组成部分称为褶皱要素。

1:

核部为褶皱中心部位的地层,当剥蚀后,常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称为核。

2:

翼部为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

3:

枢纽同一褶皱层面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

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

4:

轴面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

轴面是一个设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2)节理

(一)节理的概念

节理就是岩石中的裂隙(缝)。

它较断层更为普遍。

节理的规模大小不一,细微的节理肉眼不能识别,一般常见的为几十厘米到几米。

长的可延伸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

节理张开程度不一,有的是闭合的。

节理面可以是平坦光滑的,也可以是十分粗糙的。

(二)节理的分类

构造节理,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分成张节理和剪节理两类。

张节理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其方向垂直于主张应力,而平行于主压应力。

张节理多数是张开的,节理面粗糙不平,面上不具擦痕。

发育在粗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往往是绕砾石和粗砂粒而过,并不切穿颗粒。

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距大,沿走向延伸不远即消失,但在附近不远处又会断续出现,并有分支复合现象。

剪节理

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剪节理常成对出现,称为共轭剪节理。

两共轭剪节理面的交线与中间主应力平行一致,两面锐交角等分线常为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

节理面平直光滑,并常紧闭。

砾岩和砂岩中的剪节理往往平整地切割砾石和粗砂砾。

剪节理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产状稳定。

一般发育密集,即节理间距小。

(3)断层

(一)断层的概念

岩石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二):

断层的分类

断层有很多分类方法,以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这种断层一般是在水平方向引张力作用或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一般断层面倾角较陡,往往大于45°

或者在60°

以上。

近年来研究证实,某些断层面陡立的大型正断层,向地下深处产状逐渐变缓。

在地壳受水平方向引张力作用的地区,伸展构造发育。

正断层向深处变缓呈犁状,若干个高角度正断层在深处联合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正断层。

最后由于断层滑动造成上部浅层次年轻地层以断层直接覆盖在深层次古老岩层之上。

这种犁状正断层称为剥离断层,是一种伸展构造。

逆断层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逆断层一般是在两侧受到近于水平的侧压力作用下形成的。

由于形成的力学条件和褶皱近似,所以多与褶皱伴生。

倾角大于45°

的称为高角度逆断层,常与正断层发育在一起,被归属为高角度断层一类。

倾角小于45°

的低角度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或逆掩断层。

规模巨大,同时上盘沿坡状起伏的低角度断层面作远距离的逆掩断层,称为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多出现在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区。

平移断层

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平移断层的倾角通常很陡,近于直立。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右行和左行平移断层。

当垂直断层走向观察断层时,对盘向右手方滑动时者称为右行平移断层;

对盘向左手方滑动时者称为左行平移断层。

(三)大型断层的判断有一定的的标志:

1、地貌特征:

(1)沟谷腹地形;

(2)断层崖,两盘相互错动而形成

2,、构造特征:

(1)地层产状凌乱,有擦痕;

(2)有断层岩

3、地层时代:

表现为时代的不连续性

4、其他标志:

水纹标志,地下水出入,矿脉情况等。

点位29104品外泉这是一个断层。

判断依据:

这里形成了一个沟,并且石壁上某些部位存在擦痕,再根据其角度判断极有可能是平移段层。

点位29105、29106:

纱帽峰、天开岩

纱帽峰天开岩

这里都出现了两侧大落差的情况,所谓“逢沟必断”,沟是判断断层的标志,这两处点位均为断层。

点位27104观谰亭

时代:

白垩纪晚期。

这里岩层产状比较一致连续,但石壁上也存在一些擦痕和沟,可判断是断层,错位的位移不大。

点位27101御碑亭

此处断层为长江大断裂形成。

此处一面是悬崖,一面临长江,为明显的断层标志,同时,石壁上有很多擦痕,存在断层三角面。

点位27102酒樽石

此处的酒樽石是由岩溶作用形成,同时此处也有断层存在。

点位28302鬼脸

左图为一个逆断层,右图为一个正断层。

此区域的新老地层产状较一致,时代连续。

某些部位存在褶皱,个别部位存在断层。

点位28202明誓石

此处裂缝较大,但无错位现象,平且从缝中可以看到有砾岩被剪断,可判断此处为一个先剪节理后张节理。

,但之后进行的是张拉还是风化作用无法具体判断。

点位28203马娘娘脚印有共轭节理。

X型。

共轭节理有时为张节理,但大多是剪节理。

点位29106天开岩的大型张节理。

第四章:

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