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0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五大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

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

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

 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

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

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

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

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

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华裔中也是如此。

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

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

其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逐步加强。

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

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

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B.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D.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B.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C.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

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

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

“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

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

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

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

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

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

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

有盗黠甚,辞不能折。

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

“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辞气恳切,讼者感悟。

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

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曰:

“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

”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

知永新县。

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

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

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

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

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一种刑法,即用刀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

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

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

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

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唐】韩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

淮阳:

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8.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写出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日日辛劳的情状。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时的情形。

(3)人们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来感叹时光流逝,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也有相似感叹的句子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守候生命的绿色

抗日战争中,在“孤岛”上海,陆蠡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做出贡献。

他经历了“九一八”、“一二八”,特别是“七七”、“八一三”抗战。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者,陆蠡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祖国和人民所经受的灾难日益深重,他的爱国救亡意识与日俱增。

他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刊。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刊》和《少年科学》。

上海沦陷,陆蠡一如既往地编书、印书、售书。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前夕》。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重要作者、陆蠡的好友靳以,抗战爆发后去了重庆,花了3年工夫写成这部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45万字的小说。

靳以为了防止敌伪检查扣压,分散投寄,每天只寄三五封。

几个月的工夫,这部篇幅浩繁的书稿被化整为零,源源不绝地递往申城。

陆蠡收到后,也采用流水作业,边加工编辑,边发稿付排。

最后,变零为整,编订为两册,居然顺利出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陆蠡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

当时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送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临刑时年仅34岁。

陆蠡的死震动上海。

《大公报》《文艺复兴》等多家报刊开辟纪念专号,唐弢、柯灵、李健吾、黄源、吴朗西、朱冼、雨田、索非等作家纷纷撰文追思悼念。

郑振铎在《蛰居散记》中说:

“文化生活社的陆蠡先生被捕时听说也曾向他追究过复社的事。

即使他知道若干,他如何肯说出来呢!

”靳以痛心地说:

“敌人特别指出《前夕》是抗日的,因此就找到书店的负责人。

”对于陆蠡的死,他“心上永远怀着一点洗不去的疚恨”。

巴金1946年从内地返沪后所写《怀陆圣泉》一文,盛赞他有一颗“崇高的心灵”,推许他是“最值得骄傲的朋友”。

陆蠡凭借散文集《海星》步入文坛,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

他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

作品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朴实、诚挚。

余光中说:

“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写得最出神最出色的,恐怕得数名气不及徐志摩而夭亡却更早的一位作家——陆蠡。

《贝舟》一文,破空而来,戛然而止,中间的神秘之旅原来是一场白日梦。

该文章幻而似真,叙事、写景、笔法都飘逸清空。

”从以上的评论中,可以想象到陆蠡的散文是非常华美、有韵致和美感的。

同时,陆蠡的散文中,他卓越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蛛网和家》把“家”比喻成“蛛网的中心”,织成这“网”的是“道路”和“回忆”。

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受到读者的喜爱,还让人们不断地怀想他,可以说陆蠡是幸运的。

(有删改)

相关链接

陆蠡(1908—1942),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

他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在南京受审讯时,敌人问:

“你赞成南京政府吗?

”陆蠡说:

“不赞成!

”敌人又问:

“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

”他坚定地回答:

“绝不可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孤岛”上海,陆蠡为抗战文化做出了贡献。

他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在危险的环境里编辑出版进步书刊。

B.陆蠡收到友人靳以的书稿后,冒着风险,边加工编辑,边发稿付排,后来化零为整,编订为两册,顺利出书,可见他对友情的重视。

C.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在书店逮捕了陆蠡,并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D.余光中曾高度评价陆蠡,认为“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写得最出神最出色的”是陆蠡,他的《贝舟》一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E.文章围绕陆蠡的出版工作选取和组织材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陆蠡的崇敬、赞扬之情。

(2)陆蠡的散文有何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3)文中引用郑振铎、靳以、巴金等著名作家的话,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4)作为抗日烈士的陆蠡,有哪些值得敬仰的精神品质?

请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NBA勇士队的库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其他球员的影响力非常大,在队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2016年春晚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且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既接地气,又传递了正能量

美古关系正常化后,美国的先进技术与古巴低廉的生产成本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相结合,美古合作成了世人眼中的天作之合。

小何扶人反被讹,经交警洗雪“冤情”后,对方向小何道了歉,小何不仅不计前嫌,还动员家人为住院的对方捐款千元。

《我是歌手》栏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人在被误解的时候,自尊会像气球一样膨胀,里面充斥着怒气、火气、不平气。

这个时候,如果不够理智,必然会气冲牛斗,欲逞一时之快。

A.

B.

C.

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A.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其发展大势不可逆。

B.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可有效拉动作为举办地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发展,还可有效提高二线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国家地区国际化建设步伐。

C.丝路资金主要是中国有关机构出资成立的中长期开发资金,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其融资渠道、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与多边开发机构有较大不同。

D.深圳20日发生了山体滑坡事故,初查该事故致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截至21日6时,91人失联。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人机围棋大战”的前一天,谷歌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场比赛①李世石输赢都代表着人类的胜利,②是人类的努力才让人工智能取得了这样的突破;谷歌③想做一个棋类程序,④希望打造一个通用的智能计算系统,⑤用于灾害预测、风险控制、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复杂领域。

英国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罗洛·卡朋特表示,他相信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⑥未来将实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众多世界性难题这一目标。

A

/

不是

但是

况且

B

无论

因为

不只是

更是

/

而且

C

不用说

虽然

/

以此

/

D

不管

所以

尽管

然而

/

并且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每句2分,共6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①_______________。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②_______________。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③_______________,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7.下面是达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女教师发现:

所教的高二某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

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

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

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的做法提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D 其它选项以偏概全,不是本文最终写作意图。

2.A原文“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丢掉了“往往”二字。

3.D 文中并没说“大搞竞龙舟”是对传统节日的淡漠,只是说风俗的演变,游戏成分加强,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习俗都应该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重视。

4.D根据原文,前两句以“者……也”为标志表判断,所以应该在“者”之后停顿,这样可以排除A、B两项;“已丰于昔”构成独立的句子,而“由是观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样可以排除C项。

5.C“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错。

6.C“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掉”也不准确,原文说“盗闻之,自伏。

7.

(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

(得分点:

“訟”、“孰与.....乎”、“全”各1分,句意2分)

(2)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

(得分点:

“者……也”判断句式、“获”、“中”各1分,句意2分)

8.①用典。

(1分)诗人引用汲黯的典故,暗示自己因直言被排挤外放,表达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

(1分)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诗人客居他乡,在清冷的冬夜里秉烛自饮,孤寒苦闷之心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1分)

虚实结合。

(1分)眼前梨花之雪是实写,明年之问是虚写,流露出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1分)(答出任一点给2分,任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9.杜诗中的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1分)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1分)其目的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

(1分)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1分)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1分)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1分)

10.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1.【答案】

(1)AD

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

B项不仅仅因为“他对友情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书稿内容的重视。

C“在书店逮捕了陆蠡”错,原文是“查封了书店......陆蠡不顾胞妹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E“文章围绕陆蠡的出版工作选取和组织材料”错,文章还讲了陆蠡的牺牲、陆蠡散文的特点等。

(2)①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

②他的散文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歌颂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和斗争精神。

③情感深沉、朴素,文笔优美、清丽、缜密,构思严谨,具有卓越的想象力。

(每点2分。

(3)①从侧面表现陆蠡积极的抗战精神、坚定的民族立场、崇高的心灵;②引用著名作家的话,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可读性;③说明陆蠡被杀害对上海以及中国文坛的影响,表现了著名作家们对陆蠡被杀害的痛心以及对陆蠡的怀念、崇敬之情。

(每点2分。

(4)①拥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

他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

②拥有必胜的坚定信念。

他坚定地认为,日本绝不可能征服中国。

③拥有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他留守沦陷的上海,出版发行《少年读物》《前夕》等抗日读物。

④拥有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直到被敌人杀害,他都坚守民族立场。

(每点2分。

13.C(举重若轻,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