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04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六合区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

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2.(13分)(2016高三上·

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怀念“黑大夫”柯棣华

在当年白求恩卫生学校驻地河北唐县葛公村的老百姓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

“华佗转世白医生,葛公重现黑大夫”。

对联中的“黑大夫”就是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友人柯棣华。

柯棣华本名德瓦卡纳特·

桑塔拉姆·

柯棣尼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已经在孟买格兰特医学院担任助教的柯棣尼斯毅然放弃了稳定的职业和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于1938年8月参加了印度援华医疗队。

在武汉时,周恩来、叶剑英分别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战略方针,医疗队最后决定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医疗队5名成员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柯棣尼斯取名“柯棣华”。

1939年2月12日,柯棣华一行到达延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及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并被安排在八路军医院工作。

1940年8月17日,柯棣华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任外科教员。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斗打响了,柯棣华坚决要求到前线去。

时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校长的江一真不同意柯棣华去,因为了解到柯棣华患上了绦虫病。

但柯棣华说:

“不到前线去,我还能算是八路军军医吗?

”江一真实在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手术台上方的屋顶被震得直颤动,同志们一再要求他撤下去,他发火说:

“为什么叫我撤下去!

假如我不能和你们同生死,就不配在八路军里工作!

”就这样,柯棣华在前线一直战斗了13天,救治伤员800多名,为其中558名伤员施行手术。

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他曾3天3夜没合眼。

1941年1月反扫荡之后,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和柯棣华谈话,请他出任白求恩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当时柯棣华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行政工作。

江一真说:

“聂司令员希望你成为第二个白求恩。

”他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在就职欢迎会上,柯棣华激动地用汉语说:

“我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我要像他那样,献身于你们和我们的也属于全人类的反法西斯事业……”他像白求恩一样开拓进取,创新工作。

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柯棣华担任院长两年,亲自实施大手术900余人次。

聂荣臻司令员称赞他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边区科学家”。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位院长,他经常要到病房亲自给病号喂饭,还把自己的被褥、衣服拿去给伤员用,行军路上更是形影不离地跟着担架走,亲自照顾伤病员。

有的老百姓甚至亲切地称呼他为“黑妈妈”。

由于1941年敌人实行秋季大扫荡,加之1942年大旱,造成了边区军民的严重饥荒。

健康人尚且吃不消,何况柯棣华还是个绦虫病患者。

聂司令员经常嘱咐白求恩卫生学校领导,要尽一切努力照顾好他的生活,具体到要给他单独做饭,要让他吃上大米等。

而柯棣华根本不让对他有特殊照顾。

知道柯棣华患上绦虫病后,江一真和同志们更加关心他的身体了。

但是,柯棣华一如既往拼命工作,这使江一真非常担心。

特别是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常常发生癫痫、晕厥。

尽管也采取了不少治疗办法,但就边区当时的条件,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聂司令员得知柯棣华的病情后,让他易地治疗。

柯棣华不愿离开前线。

后来,聂司令员亲自劝他,他也谢绝了。

到了1942年夏天,柯棣华癫痫频繁发作,每次昏厥时间也渐次延长。

一天,他突然问江一真:

“一个外国人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吗?

”江一真笑了,因为他早就知道柯棣华有入党的愿望。

请示上级党组织后,江一真做了柯棣华的入党介绍人。

1942年7月7日,柯棣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庄严地宣誓:

“我将永远和解放区的军民一起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入党后,柯棣华的情绪更加激奋,学习和工作更加勤奋。

为培训医务人员,他编完《外科总论》讲义后,又开始了编写《外科各论》。

正当他废寝忘食加紧进行编写工作的时候,12月8日晚,他的癲痫病又发作了,这次发病对他宝贵生命给予了最致命的一击。

12月9日凌晨6时,柯棣华大夫不幸病逝于河北省唐县葛公村,享年32岁。

12月17日,柯棣华的遗体安葬在了白求恩墓旁。

从几十里外赶来的边区军民,无不像送别自己的亲人一样,哭泣着站立在柯棣华的墓前。

相关链接:

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柯棣华为了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毅然放弃了稳定的职业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到中国后,坚决要求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B.柯棣华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任外科教员,可当战斗一打响,他就要求到八路军医院工作,并坚决要求到前线去。

C.聂荣臻请柯棣华出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柯棣华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得知聂荣臻对自己的希望后,当即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D.柯棣华患上了绦虫病,各级领导都很关心他,而柯棣华坚决不搞特殊,谢绝异地治疗,病情加重也不离开前线,仍一如既往拼命工作。

E.柯棣华病情越来越重,此时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学习和工作更加勤奋,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同志对其予以高度评价。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柯棣华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的原因。

柯棣华是一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边区科学家”,这一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18分)(2017高三上·

重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小题。

命若琴弦(史铁生)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

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

“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

“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

“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

“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

“吃的、喝的、烧的全有。

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

行吗?

⑧“行。

”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的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B.小说第(5)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C.老瞎子将“一千根”的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D.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第②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手法?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

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11分)

4.(11分)(2015高一上·

株洲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

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

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

”王谢服,言:

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

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

“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

”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

“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

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大将军曰:

“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

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

“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

”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

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

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

“天子使我私报王。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其贵族左右皆散走。

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

拦截 

B.王谢服 

谢:

感激 

C.于是,白遣之 

遣:

派遣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

携带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

三、诗歌鉴赏(共1题;

共7分)

5.(7分)(2019高一上·

贵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②白羽:

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默写(共1题;

共8分)

6.(8分)(2019高一下·

广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出作者的怅惘之情。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短暂之时,情不自禁地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

五、选择题(共3题;

共6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展示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B.广州亚组委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将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办好本届亚运会,提高广州亚运会的软实力,让奥林匹克精神在南粤大地上广泛留传。

C.2010年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的车祸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网友编排的别开生面。

D.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你的这种到处刺探他人隐私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

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2006年中国银联将再拓展7至8个国家的收单市场,从而在该年年底之前,使人民币银联卡持有者至少可以在20个国家刷卡消费。

B.据有关资料披露,近—两年来,山西省的艾滋病已由从省外输入向本地人群发展,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快速增长阶段。

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十月一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共度国庆佳节。

9.(2分)下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

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①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

②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③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④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六、语言表达(共2题;

10.(3分)(2017高二下·

南昌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差距太大,在你眼中是“习以为常”,①________。

就好比北方人冬天蜂拥到南方看海,这在南方人眼中却是一种奇怪的景象;

而北方人看到南方人将薄薄的一层雪叹为“银装素裹”的奇景,②________。

降雪的时候,北方朋友秀出了优越感;

但提到阳光海滩,南方人不也是底气十足?

所以说,大家生长在不同的区域环境,③________,需要彼此尊重和欣赏。

11.(5分)(2017高三上·

滕州月考)下图是“温室效应示意图”,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温室效应形成的过程写成一段话。

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80字,不得使用数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

共5分)

12.(5分)(2018·

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参考答案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