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13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首件制总结箱梁Word格式.docx

(3)风况:

东南风 5~6级

二、首件工程项目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主要施工方法

由于本跨箱梁为桥台前首跨梁,一部分在岸上,一部分地处海中,我部采用移动模架+少支架结合施工。

移动模架和少支架拼装完成后均进行预压,按照预压成果指导调节模板,并设置预拱度;

后场加工成型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后运输至现场进行绑扎安装,安装内模,预应力系统和桥面预埋件等,通过验收后原位现浇混凝土;

待箱梁混凝土强度形成后张拉预应力钢筋完成受力体系的转换;

完成预应力管道压浆。

2、施工工艺流程

图2.1 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首件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及工效分析

首榀箱梁于2012年5月17日完成预压工作,6月2日完成模板校调工作,7月4日完成钢筋和管件安装,2012年7月29日进行混凝土浇筑;

8月16日进行预应力张拉。

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步骤:

(1)首次模板调校以及预拱度设置,墩顶模板支撑系统安装,118#桥台台顶处模板安装,伸缩缝处模板安装校核;

(2)模板除锈打磨采用砂轮机进行3次除锈,洗衣粉清洗表面污物,土工布+毛巾擦拭;

(3)模板表面采用涂刷长效脱模剂。

模板工程施工工效:

(1)模板调校:

10d,(2012/5/17-2012/5/27),12人;

(2)打磨:

8d,(2012/5/20-2012/5/27),15人;

(3)表面涂刷脱模剂:

3d,(2012/5/28-6/2),8人;

2、钢筋制安

钢筋制安施工步骤:

(1)钢筋配料设计;

(2)钢筋在后场加工;

(3)龙门吊起吊,平板车运输至现场,50T履带吊和25T汽车吊装卸;

(4)钢筋分底板底层钢筋,底板顶层钢筋,端、中横梁钢筋,底板齿块钢筋安装,顶板及齿块钢筋安装,桥面预埋件及预埋钢筋安装。

钢护筒施工工效:

(1)钢筋加工:

15d,8人;

(2)钢筋绑扎安装:

28d,15人。

3、内模安装

内模安装施工步骤:

(1)内模支架安装:

采用脚手架+定型矩形管和支撑顶托;

(2)内模预拼;

(3)模板表面清理、除锈;

(4)标准+定型小块组合钢模组拼;

内模施工工效:

(1)支架加工和安装:

2d,13人;

(2)内模板清理、除锈:

1d,4人,

(3)钢模组拼,加固:

5d,13人。

4、管件安装 

管件施工步骤:

(1)放线定位;

(2)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接长采用专用接头,透明胶包裹密实;

(3)钢绞线采用人工穿束;

(4)锚垫板,螺旋筋及以排气孔,排水孔的安装。

(5)桥面护栏预埋钢筋、泄水孔、电力系统,排水系统等预埋件的安装。

管件施工工效:

(1)预应力穿束:

7d,12人;

(2)桥面预埋件安装:

2d,16人。

5、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步骤:

(1)试验室配合比设计、调试;

(2)2台HZS120型搅拌机生产,采用7台罐车运输至现场,然后采用1台泵车和1台80型拖泵泵送混凝土入模。

(3)混凝土浇筑原则为“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先底板、再腹板对称、最后顶板,从一端向另一端,先支点附近,后悬臂和跨中段”。

(4)箱梁混凝土收面时采用收面整平机进行初平,再采用人工配合长铝合金刮尺进行精平控制。

混凝土浇筑工效分析:

(1)混凝土浇筑:

19h,20人;

(2)顶板收面:

5h,10人;

6、预应力张拉

预应力施工步骤:

(1)张拉顺序:

先腹板,再底板、顶板通长束,齿块束,后横梁束,最后进行顶板横向束张拉;

 

(2)张拉条件采用混凝土强度达到90%,弹模80%;

(3)锚具安装,千斤顶和工具锚安装;

(3)控制应力计算,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

(4)张拉过程控制;

(5)伸长值校核;

(6)钢绞线滑丝等观察,切割;

预应力张拉工效分析:

(1)腹板束、顶底板通长束(20束):

3d,6人;

(2)齿块束(14束):

2d,6人;

(3)横梁束(19束):

(4)顶板横向束(104束):

7、管道压浆

管道压浆施工步骤:

(1)管道冲水、洗渣;

(2)空压机吹干孔道;

(3)抽真空,压力达-0.06MPa以上;

(4)制浆,孔道压浆剂+水泥+水;

(5)压浆,对压浆的压力控制,完成压浆后压力达0.7MPa以上稳压5min;

压浆工效分析:

排除天气影响,压浆机坏影响:

3d,7人。

四、首件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组织安排问题

(1)钢筋绑扎等工序时间过长

由于属首跨箱梁施工,工人施工不熟悉,返工现象时有发生,人员分工不明确,且工序交叉施工协调不好,耽误时间较长。

改进措施:

技术人员加强现场技术指导,避免出现返工现象;

加强组织管理,前思后想,协调各个班组的工作,避免出现交叉作业带来的凌乱、干涉。

(2)由于在本次施工过程中,大多时候混凝土泵送由一台泵车泵送入模,在施工完成悬臂端后,在施工跨中腹板时,左、右腹板和底板混凝土均需布料,由于发现混凝土凝结时间过快,才入模1小时,并发现不能正常打泵振捣,导致布料缺乏统一指挥。

布料时每台泵车配备1个专人进行布料指挥,及时调整布料厚度和长度。

(3)收面人员偏少

适当增加人数,每班收面人员增加至10人。

(4)搅拌站衔接时间太长。

合理安排与下部结构施工之间的工作衔接。

(5)其他物质保障不足,如柴油紧缺。

及时清点物质仓库库存量,特别是不常用物资,并考虑一定的富余以保证前场生产需求。

(6)拖泵泵送的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太大。

在第2次箱梁浇筑时及时为拖泵保温,并更换80型电动拖泵,使用90型柴油拖泵和泵车配合施工。

(7)泵车的泵管配件配备太少

加强设备的进场检修和保养,多配易损易坏的配件,比如泵管弯节头,密封胶皮等。

(8)应急措施准备不足

现象配备小型发电机,水泵以及遮雨蓬布等。

2、技术、质量问题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太大,缓凝时间太短,在温度稍高时,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假凝现象。

适当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降温,比如用料棚对粗、细集料遮盖,对施工用水加冰块进行降温处理,以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大于30度;

进一步优化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保证现场施工需求。

(2)内模底板倒角压角模板太长。

去除中跨内模底板倒角压角模板,在箱室内准备极快竹胶板做临时的压角模板。

(3)混凝土收面较困难,难提浆。

在振捣梁振捣后,收面人员及时跟进二次收面;

收面尽量不能洒水,采用塑料抹子拍打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水泥浆流出混凝土面再进行收面抹平,再用铁抹子收光。

局部混凝土干,允许撒少量的水润湿,用同样的工艺收面。

(4)养护及对成品的保护不够,梁面局部有温度裂纹

准备足够多的土工布和塑料薄膜,并及时洒水养护;

在混凝土未达5MPa以前,人员不得在混凝土面上行走。

(5)拆模后发现部分齿块混凝土振捣有蜂窝现象

加强振捣工人的教育培训指导,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

(6)内腔收面和标高控制不好

加强内腔的收面工作,在砼浇筑前作好标高控制点的标记,确保内腔的平整度和箱梁的尺寸(在第2跨施工时有明显好转)。

(7)靠近118#桥台顶面混凝土强度起来较慢,且部分混凝土过4天仍无强度现象

查找、分析具体原因,清理、凿除该处混凝土,重新浇筑与箱梁等强的细石混凝土。

项目部也加强物质管理,试验管理工作,加强搅拌站管理。

(8)第2跨箱梁浇筑时间过长,导致顶板浇筑基本上在白天,由于白天气温较高,至收面不理想。

尽量把开盘时间提前,做好物资、设备的保障工作,缩短浇筑时间,使收面时间尽量控制在温度较低的时段。

五、推广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首跨箱梁的浇筑总结,达到以下成效:

(1)使一线操作工人熟悉了各个作业工序的具体操作步骤,认清了箱梁的各个工序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提高质量意识。

(2)对移动模架施工箱梁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每一工序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工效,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了解每跨箱梁施工周期,形成工法。

(3)对钢筋、预应力钢束的安装有明确的掌握,哪部位先安装,哪部位后安装才不至于对下一工序影响;

(4)对混凝土浇注工艺、施工性能进行了检验,对混凝土浇筑布料顺序进行工效和经济对比收集数据;

(5)掌握了箱梁收面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标准,以及收面、养护时机的正确把握;

(6)对项目部人员协调,材料设备组织,各加工件等进行了检验;

(7)对后续引桥139跨箱梁施工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