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市政七大名师笔记整理第四章给排水校核版Word格式.docx
《版市政七大名师笔记整理第四章给排水校核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市政七大名师笔记整理第四章给排水校核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排水下沉分为人工挖土下沉、机具挖土下沉、水力机具下沉。
不排水下沉分为水下抓土下沉、水下水力吸泥下沉、空气吸泥下沉。
6、土膜结构水池施工
稳定塘等塘体构筑物。
基槽施工时塘体构筑物施工关键分项工程,塘体结构防渗施工时塘体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
塘体的衬里有多种类型(如PE、PVC、沥青、水泥混凝土、CPE)。
414012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只会是选择】
一、给水处理
1、处理方法与工艺
处理对象:
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两大类。
水中含有的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由大到小】。
处理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有害细菌生物以及水中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
原则是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采用尽可能低的工程造价,将水中所含杂质分离出去,使水质得到净化。
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
自然沉淀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
混凝沉淀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
过滤除细微杂质【沉淀后的过滤】;
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直接加药混凝的过滤】;
消毒去除水中病毒和细菌,保证饮水卫生和生产用水安全;
软化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
除铁除锰去除地下水中过量的铁和锰。
2、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两年一考】
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隔滤或消毒),适用于水质较好。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适用于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适用于一般地表水厂广发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3mg/L河流水。
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适用于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砂量大,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应降底到1000mg/L以下。
3、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方法可分为氧化法和吸附法,其中氧化法又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
吸附预处理技术,如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黏土吸附等。
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吹脱法。
二、污水处理
污染物可分为悬浮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污染生物和污染营养物质。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一般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
【5是5d,越小越好】、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来表。
处理方法可根据水质类型分为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置及化学处理法,还可根据处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等工艺流程。
物理处理方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
常用方法有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相应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及离心机【污泥脱水】。
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还有稳定塘及污水土体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有混凝法。
污泥需处理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其处置方法常有浓缩、厌氧消化、脱水及热处理等。
2、工艺流程
一级处理【物理】主要针对水中悬浮物质,常采用物理的方法,污水悬浮物可去除达到40%左右,悬浮物的有机物也可去除30%左右。
【不可直接排放】
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沉淀池→接触池→出水。
二级处理【生物】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BOD5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排放标准。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曝气池是其反应器。
氧化沟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一般不需要设置初沉池,并且经常采用延时曝气【时间比较长】。
三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之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及可导致水土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
三级处理使用的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三、再生水回用
再生水,又称中水。
【无色、无味,不能和人体接触】【自来水:
上水,排水,下水】
再生回用处理系统是将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有机物、氮、磷、致病微生物、细小的固体颗粒以及无机盐。
回用处理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再生水水源的水质和回用水水质的要求。
再生水回用分为以下五类【用途】:
①农、林、渔业用水;
②城市杂用水:
消防、绿化、冲厕、洗车;
③工业用水;
④环境用水:
景观用水。
⑤补充水源水。
414013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了解、选择】
给水与污水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安装、试验、验收完成后,正式运行前必须进行全厂试运行。
一、试运行目的与内容
试运行主要内容:
以试验为主,整理成技术资料,并建立档案。
试运行基本程序:
①单车试车【2h】;
②设备机组充水试验;
③设备机组空载试运行【4-6h】;
④设备机组负荷试运行【6-8h】;
⑤设备机组自动开停机试运行【3次】。
二、试运行要求
所有单项工程验收合格;
编写试运行方案并获准;
参加试运行人员培训考试合格。
单机试车,一般空车试运行不少于2h。
全厂联机运行应不少于24h。
处理设备及泵房单机组累计运行达72h。
开机、停机不少于3次。
处理设备及泵房机组联合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6h。
414020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
41402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一、施工方案与流程
1、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结构形式、材料与配合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
2、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实验
3、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沉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实验。
二、施工技术要点
1、模板、支架施工
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
在安装池壁的最下一层模板时,应在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的窗口。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
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时,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分开设置】。
顶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
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内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层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2、止水带安装【有缝处,分塑料和金属,最小高度20cm】
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
T字接头、十字接头、Y字接头应在工厂加工成型。
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c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
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两侧用架立筋固定】。
3、钢筋施工
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钢筋级别、直径和弯钩要求确定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下料表。
钢筋连接的方式:
根据钢筋直径、钢材、现场条件确定钢筋连接的方式。
主要采取绑扎、焊接、机械连接方式。
钢筋安装质量检验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安装完毕的钢筋进行隐蔽验收。
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①无粘结预应力筋技术要求【后张法】
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锈钢筋】。
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
必须采用1类锚具【最好的锚具】。
②无粘结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钢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外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侧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切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同步加压→测量→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10c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土。
③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
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安装时,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错开一个锚固肋;
以锚固肋数量的一半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张拉段)数量;
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
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放置。
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必须切断。
严禁有接头。
④无粘结预应力张拉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重合;
对曲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
⑤封锚要求【5cm、C40】
凸出式锚固段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cm。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cm。
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C40。
5、混凝土施工
钢筋混凝土水池是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
设计上有抗冻、抗渗、抗裂要求。
混凝土施工必须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应、浇筑、养护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以确保实现设计的使用功能。
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应小于14d。
6、模板及支架拆除
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
整体现浇混凝土模板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如下:
板≤2m,50%;
2m<板≤8m,75%;
板>8m,100%。
梁、拱、壳≤8m,75%;
梁、拱、壳>8m,100%。
悬臂构件均是,100%【【2015改版】】。
414022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一、预制构件吊运安装
1、构件吊装方案
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编制吊装方案。
吊装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工程概况;
②主要技术措施;
③吊装进度计划;
④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⑤环保、文明施工等保障措施。
2、预制构件安装
安装前应经复验合格;
有裂缝的构件,应进行鉴定。
预制柱、梁及壁板等构件应标注中心线【对正作用】,并在杯槽、杯口上标出中心线。
壁板两侧面宜凿毛,应将浮渣、松动的混凝土等冲洗干净,并应将杯口内杂物清理干净,界面处理满足安装要求。
曲梁宜采用三点吊装。
吊绳与预制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45°
;
当小于45°
时,应进行强度验算。
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曲梁应在梁的跨中临时支撑,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及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撑。
二、现浇壁板缝混凝土
预制安装水池满水试验能否合格,除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预制混凝土壁板质量满足抗渗标准外,现浇壁板缝混凝土也是防渗的关键;
必须控制其施工质量,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①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
外膜应分段随浇随支。
分段支模高度不应超过1.5m;
②浇筑前,接缝的壁板表面应洒水保持湿润,接缝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
③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较大时进行【晚上】。
混凝土如有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5c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振捣;
④用于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和快速水泥。
三、绕丝预应力施工
1、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
①准备工作
缠丝施加预应力前,应先清除池壁外表面的混凝土浮粒、污物,壁板外侧接缝处宜采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洒水养护。
施加预应力前,应在池壁上标记预应力钢丝、钢筋的位置和次序号。
②缠绕钢丝施工
预应力钢丝接头应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cm。
缠绕预应力钢丝应从池壁顶向下进行,第一圈距池顶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或缠丝机性能确定,并不宜大于0.5m。
池壁两端不能用绕丝机缠绕的部位,应在顶端和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
池壁缠丝前,在池壁周围,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已缠绕的钢筋,不得用坚硬或重物撞击【安全问题】。
施加预应力时,每缠一盘钢丝应测定一次钢丝应力。
2、电热张拉施工
张拉前,应根据电工、热工等参数计算伸长值,并应取一环做试张拉,进行验证。
②张拉作业
张拉顺序,可由池壁顶端开始,逐环向下;
电热温度不超过350°
【太高了损失预应力】;
在张拉过程中、应采用木槌【绝缘不导电】连续敲打各段钢筋;
伸长值控制允许偏差不得超过±
6%;
每一环预应力筋应对称张拉,并不得间断;
张拉应一次完成;
必须重复张拉时,同一根钢筋的重复这次数不得超过3次,发生裂纹时,应更换预应力筋;
初读数应在钢筋初应力建立后通电前测量,末度数应在断电并冷却后测量。
3、预应力钢丝锚固
预应力钢丝的端头用楔形锚具锚固在沿池壁四周特别的锚固槽内。
四、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
1、准备工作
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后施工,并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况下施工【体积最大时】。
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所用砂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细度模量在2.3-3.7为宜【中砂】。
正式喷浆前应先做试喷,对水压及砂浆用水量调试,以喷射的砂浆不出现干斑和流淌为宜。
2、喷射作业
喷射距离以砂回弹量少为宜,斜面喷射角度不宜大于15°
。
喷射应从水池上沿池壁方向由下往上【【2015改】】,要用连环式喷射而不能停滞在一点上喷射。
喷浆宜在气温高于15°
时施工,当有六级(含)以上的大风、降雨、冰冻时不得进行喷浆施工。
喷射水泥浆保护层厚度5cm。
在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凝结后,应加遮盖、保持湿润不应小于14d。
【防渗要求都是14d】
【案例】
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对图纸的审核,项目负责人按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计划关于物质采购的规定,经招标确定供应商。
灌注板缝混凝土要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应大于预制板混凝土一个等级。
414023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必考】
一、试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
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①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段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
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水池本身具防水性后做满水试验】。
③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④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⑤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已准备就绪,排水闸门不得渗漏。
⑥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以满足要求;
满足设计的其他特殊要求。
二、水池满水试验与流程
1、试验流程
实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无盖】→整理试验结论
2、试验要求
①池内注水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在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每次注水宜测度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做外观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做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②水位观测
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水位测针的读书精度应达0.1mm。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
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
③蒸发量测定
池体有盖时可不测,蒸发量忽略不计。
池体无盖时,须作蒸发量测定。
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
三、满水试验标准
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侵湿面积计算。
渗水量合格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d);
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d)。
【下降减去蒸发1立方米=1000升】
414024沉井施工技术【就地现浇、挖土下沉】
一、沉井的构造
沉井的组成部分包括井筒、刃脚、隔墙、梁、底板。
刃脚【切土】,其作用时使井筒下沉时减少井壁下端切土的阻力,并便于操作人员挖掘靠近沉井刃脚外壁的土体。
土质松软时应适当加高【因为刃脚入土深】。
刃脚踏面,底宽一般为15-30cm,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50-60o【刃脚为30-40o】当沉井在坚硬土层中下沉时,刃脚踏面的底宽宜取15cm【取小值】。
当采用爆破法清除刃脚下的障碍物时,要在刃脚的外缘用钢板包住,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隔墙、壁柱、和横梁。
为满足沉井在交工后的使用要求,增加井筒的刚度及防止井筒在施工过程中的突然下沉。
为增强井壁与底板的连接,在刃脚上部井筒壁上留有连接底板的企口凹槽,深度为10-20cm。
二、沉井准备工作
1、基坑准备
设定沉井中心桩,轴线控制桩。
沉井施工影响附近建(构)筑物、管线或河岸设施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并应进行沉降和位移检测,测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干扰和方便测量的地方。
地下水位应控制在沉井基坑以下0.5m。
沉井筑岛法制作时,岛面标高应比施工期最高水位高出0.5m以上。
2、地基与垫层施工
制作沉井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防混凝土未达到强度,沉井就下沉了】。
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
垫层的结构厚度和宽度应根据土体地基承载力、沉井下沉结构高度和结构形式,经计算确定。
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还应便于沉井下沉前凿除。
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垫木铺设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平面布置要均匀对称,每根垫木的长度中心应与刃脚底面中心线重合,定位垫木的布置应使沉井有对称的着力点。
沉井刃脚采用砖模时,其底模和斜面部分可采用砂浆、砖砌筑。
砖模表面可才用水泥砂浆抹面。
三、沉井预制
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
分节制作沉井:
①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
②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③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
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其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止水环】。
④沉井每次接高时各部位的轴线位置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检测。
⑤分节制作、分次下沉的沉井,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标高1m时,接高】。
应验算接高后稳定系数,严禁在接高施工过程中沉井发生倾斜和突然下沉;
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离地面不小于1m。
四、下沉施工
1、排水下沉
确保下沉和降低地下水过程中不危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或地下管线,并保证下沉过程中和终沉时的坑底稳定。
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排水,保证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
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
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
开挖顺序应根据地质条件、下沉阶段、下沉情况综合运用和灵活掌握,严禁超挖。
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
2、不排水下沉【井内的水比外面的水位高1m以上,防止流砂涌入。
】
沉井内水位应符合施工设计控制水位;
下沉有困难时,应根据内外水位、井底开挖几何形状、下沉量及速率、地表沉降等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调整井内外的水位差。
3、沉井下沉控制
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
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
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①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
②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1cm/8h;
③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测量;
④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4、辅助法下沉
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以减小沉摩阻力时,在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应有专人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四周灌入黄砂的高差不应超过0.5m。
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时,应采用自流渗入、管路强制压注补给等方法,下沉到位后应进行泥浆置换【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置换】。
采用空气幕助沉时,开气应至上而下。
爆破方法开挖下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还可以采取接高、增重增压方式。
排水减浮力流砂土质不能用,增加自重,不可索赔,施工单位负责。
五、沉井封底
1、干封底
①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离坑底不小于0.5m;
②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标高。
③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一次连续浇筑【抗渗好】;
有底梁或支撑梁分格封底时,应对称逐格浇筑;
④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