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73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⑩西湖中的所有鲫鱼构成一个种群。

综上所述,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的组合是,③⑨⑥⑦②⑩④⑤,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因没有正确理解种群的含义,即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误将“一个培养皿中的全部细菌”看作是一个种群。

2.下图为某化合物分子结构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具体名称是五肽

B.该化合物水解产物的分子量之和比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多了90

C.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有4种

D.鉴定该物质常用的化学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答案】B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是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五肽,A正确;

该化合物形成过程中脱去了4分子水,因此该化合物水解产物的分子量之和比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多了4×

18=72,B错误;

图示5个氨基酸中有2个氨基酸的R基是-CH3,因此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为4种氨基酸,C正确;

该五碳化合物中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D正确。

3.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

【答案】D

【详解】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

b>

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

d。

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

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

L-1之间,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4.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详解】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A正确;

动物细胞间

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如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B正确;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需要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C正确;

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动物细胞不能合成蔗糖,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基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呼吸熵(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

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时,呼吸熵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B.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C.a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D.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底物、场所和过程的相关内容。

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O2的吸收量表示有氧呼吸吸收的量,CO2的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量。

c点时,呼吸熵为1,c点之后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可能有脂肪,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正确;

a点时,该植物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都很低,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D错误。

【点睛】与糖类相比,脂肪也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C和H的含量较大,而O的含量较小。

在氧化分解时,脂肪会比糖类吸收更多的氧气。

6.图1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e和f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分别为X、Y染色体)。

图2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的细胞正处于图2的de段

B.图2中ef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

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bd段

D.图1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

【答案】A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细胞分裂图解和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及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

【详解】图1细胞内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发生联会),一对是A、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另一对是e、f基因所在的X、Y染色体,因此该图所示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中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A错误;

图2中,ef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减半,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图2中bc段是间期,cd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C正确;

该细胞为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详解】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项正确;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项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在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

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渗到组织液引起水肿

B.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C.一般情况下稳态调节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下,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受阻引起水肿,A错误;

B、体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强度增大,调节血液pH的相对稳定,B正确;

C、一般情况下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C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对内环境稳态理解不正确,内环境稳态指的不仅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还包括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9.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B.神经冲动由B传向C不需要消耗ATP

C.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正电位

D.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当ab=bd时,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图中A、B、C属于不同的神经元,A与B、B与C分别构成一个突触。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突触中单向传递,由于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突触中的传递的速度远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速度。

【详解】A、图示结构中A、B、C属于不同的神经元,共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错误;

B、神经冲动由B传向C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消耗ATP,B错误;

C、神经纤维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错误;

D、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当ab=bd时,电刺激b点,兴奋先传到a点,后传到d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D正确。

故选D。

10.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

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

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抑制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据图可知,甲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X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该过程应属于体液(激素)调节。

【详解】A、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促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C、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细胞中糖原的水解维持血糖浓度,C错误;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可促进全身所有细胞的有机物氧化分解,D正确。

11.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

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

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

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详解】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①正确;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②错误;

③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③正确;

④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

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④错误;

⑤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⑤正确。

故选:

B。

12.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免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家免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

【详解】A、小鼠B细胞没有进入到家兔的细胞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A错误;

B、注射的是小鼠B细胞,所以材料中能得出的是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

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C正确;

D、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错误。

故选C。

13.下列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无关的是

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B.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

C.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D.2,4-D除麦田杂草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生理作用及两重性,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生长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特点:

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

【详解】A、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生长,未体现两重性,A正确;

B、根向地生长时根的近地侧为抑制生长,体现了两重性,B错误;

C、顶端优势中,侧芽的生长受抑制,C错误;

D、2,4-D除麦田杂草是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抑制杂草的生长,D错误。

A。

14.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

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

D.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种子休眠和果实发育

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不同的植物激素作用不同,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详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并套袋处理才能得到无子番茄,A错误;

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促进果实的成熟而不是发育,B错误;

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促进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生成,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C正确;

D、赤霉素解除种子休眠,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不同激素作用理解不准确,生长素、赤霉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

15.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

C.调查社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在环境条件理想(如空间、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的前提下,种群数量才会表现为“J”型增长;

在“S”增长模型中,当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种群数量可围绕K值上下波动。

【详解】A、社鼠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在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A错误。

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前者变化在先,B错误;

C、社鼠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调查社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还受到天敌的制约,不会呈“J”型增长,D错误。

1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是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B.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

100%

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⑤代表次级消费者的遗体、残害被分解者分解。

【详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且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

100%,B正确;

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饲料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C错误;

D、三级消费者的粪便属于次级消费者的遗体,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D正确。

17.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

太阳能总量。

3、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显然在退化林地上所进行的自然恢复林不属此例,应为次生演替。

【详解】A、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A正确;

B、森林恢复后,植物类型增加,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就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

C、人工种植的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从题目中看出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丰富度低,C正确;

D、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应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

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不足

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

【详解】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A正确;

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需要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使营养物质减少,很难维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谢需要,B正确;

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pH值发生改变,不适宜酵母菌生存,C正确;

酒精发酵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

19.有人就腐乳制作的传说故事写了一首打油诗:

豆腐长白毛,致和真苦恼;

撒盐把它腌,腐乳变成宝。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所长白毛主要为毛霉菌丝

B.长白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

C.为调制风味可在盐腌后加入卤汤,卤汤没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D.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

长白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B正确;

卤汤也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C错误;

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C选项。

20.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酒

用量过少,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

 

①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

②消毒:

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③接种:

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

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

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

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

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

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

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

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

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

【详解】豆腐含水量应该为70%左右,若含水量过高,则腐乳不易成形,A正确;

加盐量过多,会导致豆腐析出过多的水分,使腐乳硬度增大,B正确;

腐乳“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生长的菌丝,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C正确;

酒的用量过少,不足以杀菌,酒的用量过多,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D错误。

21.如图中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a和阀b

B.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发酵后期阀门a要关闭

C.在缺氧条件下能发生乙图中的①②过程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且反应场所相同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