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运行规程-3.5-(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78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69 大小:5.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9页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9页
亲,该文档总共3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控运行规程-3.5-(1).doc(3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控运行规程-3.5-(1).doc

运行规程(试行)Q/KBS-105.07-07-2013

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KBS-105.07-07-2013

集控运行规程

集控运行部分(试行)

Setcontroloperationprocedures

Setcontroloperationpart(trial)

2013-05-31发布2013-05-31实施

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发布

369

目录

前言 5

1范围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术语和定义 7

4设备概述 10

4.1汽轮机设备 10

4.2锅炉设备概述 10

4.3电气设备概述 15

4.4DCS系统概述 17

5设备规范 23

5.1汽轮机设备规范 23

5.2锅炉设备规范 56

5.3电气设备规范 95

6机组启动 113

6.1机组启动原则 113

6.2机组启动前的准备 119

6.3辅助系统投运 123

6.4机组冷态启动 139

6.5机组热(温)态启动 178

7机组联锁与保护 181

8机组正常运行与调整 181

8.1机组运行方式 181

8.2机组正常运行控制参数及限额 192

8.3正常运行检查项目 197

8.4运行调整 232

8.5定期工作 243

9机组实验 247

9.1汽机实验 247

9.2锅炉实验 261

9.3电气实验 268

9.4综合实验 270

10机组停运 272

10.1机组停运方式 272

10.2机组停运前的准备工作 272

10.3正常停机 273

10.4滑参数停机 280

10.5机组停运后的保养 285

10.6机组停运后冬季防冻 287

11事故处理 288

11.1事故处理原则 288

11.2事故停机规定 289

11.3事故停机操作 293

11.4综合性故障 294

11.5锅炉典型事故处理 301

11.6汽轮机典型事故处理 330

11.7电气典型事故处理 348

11.8热工典型事故处理 367

12附图与曲线 369

12.1饱和蒸汽压力、温度对照表 369

12.2锅炉冷态启动曲线 369

12.3锅炉温态启动曲线 369

12.4锅炉热态启动曲线 369

12.5锅炉极热态启动曲线 369

12.6汽机冷态启动曲线 369

12.7汽机温态启动曲线 369

12.8汽机热态启动曲线 369

12.9汽机极热态启动曲线 369

12.10低压凝汽器特性线 369

12.11暖机转速建议 369

12.12暖机时间曲线 369

12.13主蒸汽进汽阀实验推荐负荷范围 369

12.14背压保护限制曲线 369

12.15发电机有功出力曲线 369

12.16发电机V型曲线 369

12.17发电机负载与氢气冷却器进水温度、氢气压力关系曲线 369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而编制,属于强制性执行《电力(业)安全工作规程》的部分内容,强制性执行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重点要求及实施导则》的全部内容。

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集控运行的操作、调整、检查、异常及事故处理,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司发电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部门:

发电部

本标准起草人:

李胜飞、张刚、李海波

本标准修改人:

赵利军、刘艳军、郝晓斌

本标准审核人:

高俊山

本标准批准人:

边防

本标准于2013年05月31日首次发布并执行

集控运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是集控运行操作、调整、检查、异常及事故处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集控运行人员。

下列人员应熟知本标准:

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发电部部长、副部长、总值长、各专业主管;设备部部长、副部长、各检修室主任、副主任、设备检修人员;安监部部长、副部长、安全监察人员;工程部部长、副部长、各专业技术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1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5号《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华北电网调[2011]11号《华北电网调度管理规程》

内电调[2011]21号《内蒙古自治区电网调度管理规程》

GB26164.1-201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GB26860-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Q/BEIH-216.10-02-2010《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Q/BEIH-215.09-08-2010《检修工作票管理规定》

Q/BEIH-215.09-09-2010《电厂运行管理规定》

Q/BEIH-215.09-10-2010《交接班、巡回检查、设备定期轮换与试

验作业标准化管理规定》

Q/BEIH-215.09-11-2010《运行操作票管理规定》

DL/T965-2005《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

则》

GB/T7596-2008《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DL/T609—1996《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

DL/T611—1996《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DL/T435-2004《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T435-2004《火电厂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DL/T852-2004《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DL/T863-2004《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

DL/T834-2003《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

则》

DL912-2005《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

GB755-2008《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7064-2008《隐极型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DL/T651-1998《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

DL/T801-2010《大型发电机内冷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GB/T7409.3-2007《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DL/T650-1998《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GB1094-2003 《电力变压器》

GB_T_10228-2008《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DL/T572-2010《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GB1984-2003《交流高压断路器》

GB1985-2004《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T4703-200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GB/T1207-200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GB8439-2000《金属封闭母线》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587-200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机组启动

机组启动是指从机组各分系统启动、锅炉上水、冲洗、点火、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直至带额定负荷的过程。

3.2高、中压缸联合启动

汽轮机起动时,高、中压缸同时进汽,冲转、升速、带负荷的过程。

3.3汽轮机冲转

汽轮机冲转是指利用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冲动汽轮机转子,并且通过汽轮机进汽调门控制升速率将汽轮机转速升至3000转的过程。

3.4暖机

送入少量蒸汽使汽轮机在一定转速或一定负荷下维持一段时间运行,使其各部件均匀受热的操作过程。

3.5初负荷

汽轮发电机组并网后在初始阶段中的规定时问内所保持的最小发电机功率。

3.6惰走时间

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自截断向汽轮机送汽时开始,至转子完全停止转动所需的时间。

3.7滑参数停机

汽轮机从额定参数和额定负荷开始,分阶段由锅炉改变燃烧量,逐渐降低蒸汽参数,使汽轮机负荷逐渐降低。

汽轮机各部件金属温度,在允许温降率的条件下,逐渐冷却下来,待主蒸汽参数降到一定数值时,解列发电机打闸停机

3.8碰坏真空停机:

打开真空破坏门,使空气进入凝汽器,以缩短汽轮机停机时惰走时问的操作过程。

3.9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

亦称哈蒙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空冷散热器、循环水泵以及充氮保护系统、循环水补充水系统、散热器清洗等系统与空冷塔构成。

该系统与常规的湿冷系统基本相仿,不同之处是用空冷塔代替湿冷塔,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代替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采用除盐水。

3.10锅炉上水

在锅炉点火前把经过处理的满足给水品质要求的水注入锅炉中直至水位表上显示的液面达到点火时所规定的水位的过程。

3.11锅炉点火

锅炉点火是指采用电能或其他热源,使易燃的辅助燃料(燃料油)着火燃烧,对燃烧室加热升温,直至将喷入锅炉燃烧室的主燃料点燃,或不用辅助燃料而直接点燃主燃料,并保持稳定燃烧的过程。

3.12锅炉启动

包括点火前的检查工作、上水、点火、升压、并汽至带正常负荷的全过程。

3.13启动流量

对于直流锅炉、低循环倍率锅炉和复合循环锅炉,在启动时为了保证蒸发受热面得到足够的冷却、防止汽水分层及保持水动力稳定所必须具有的给水流量。

3.14折焰角

在炉膛出口处,后墙水冷壁向内延伸所形成的凸出部分,用以改善炉膛内的气流工况。

3.15平衡通风

依靠鼓风机压头克服锅炉风道的阻力,依靠引风机压头克服锅炉烟道的阻力,使锅炉炉膛出口处保持一定负压的通风方式。

3.16中间点温度

在直流锅炉运行中.为了维持锅炉过热蒸汽温度的稳定.通常在过热区段中取一温度测点.将其固定在相应的数值上.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中间点温度。

国产超临界锅炉通常选取启动分离器工质温度作为中间点温度。

3.17停炉

锅炉按计划需要检修或停止运行时,锅炉由正常运行状态经过停止供应燃料和给水、灭火、降负荷、停止送、引风、解列、冷却、放水和隔绝工作的整个过程。

3.18停炉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了防止锅炉内部金属表面发生锈蚀所采取的措施。

停炉保养方法主要有湿法保养、干法保养和充气保养等。

3.19机组停运

机组停运是指因设备故障或计划检修等原因将机组降负荷直至机组停止运行的过程。

3.20发电机并网

发电机并网是指满足同步条件的发电机通过同期装置并入电网运行的过程。

3.21电气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

指设备的刀闸和开关均在合闸位置,设备带电运行,相应保护、自动装置及控制电源投入运行且满足设备运行的状态。

3.22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

指该设备电源投入,输出功能与一次设备的控制回路保持正确连接。

3.23倒母线

指线路、主变压器等设备从连接在某一条母线运行改为连接在另一条母线上运行。

3.24充电

指设备带标称电压但不接带负荷。

3.25送电

指对设备充电并带负荷(指设备投入环状运行或带负荷)。

3.26停电

指拉开开关及刀闸使设备不带电。

3.27X次冲击合闸

指合断开关X次,以额定电压给设备连续X次充电。

3.28零起升压

指设备由零起逐步升高电压至预定值或直到额定电压。

3.29电气设备的热备用

指设备的刀闸在合闸位置,开关在分闸位置,相应保护、自动装置及控制电源投入运行且满足设备运行的状态。

3.30电气设备的冷备用

指线路、母线等电气设备的开关和刀闸均处于分闸位置,且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无安全措施,该设备各侧均未带有电压的状态,相应保护退出运行。

3.31紧急备用

指设备停止运行,刀闸拉开,但设备具备运行条件,包括有较大缺陷但可短期投入运行的设备。

3.32检修状态

指设备的刀闸及开关均在分闸位置,保护接地线已挂好、接地刀闸已合上、安全标示牌挂好、临时遮拦已装设好,相应保护退出运行。

3.33吸收比

常温下(20℃)在同一次试验中,60s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用字母K来表示,K值越大设备绝缘越好,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

位的过程。

4设备概述

4.1汽轮机设备

4.1.1汽轮机本体

4.1.1.1本机组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制造,型号为CJK350-24.2/0.42/566/566,型式为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抽汽凝汽式间接空冷汽轮机。

汽轮机高中压部分采用合缸反流结构(高压调节级为顺流结构),低压缸采用双层反向二层缸结构。

机组总长(包括罩壳)21m。

4.1.1.2整个汽轮机由一个合缸的高中压缸和一个双流低压缸组成,高中压汽缸与低压汽缸均采用内外双层缸结构。

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均采用无中心孔合金钢整段转子,转子调阀端连接延伸轴,其上装有推力盘、主油泵轮,并与危急遮断器小轴相联。

在低压转子电机端装有盘车用大齿轮。

为了减小轴向推力,除高、中压通流部分设计成反向布置,低压通流部分设计成双流布置外,还在转子结构上采用了平衡活塞。

4.1.1.3汽轮机通流部分共38级叶片,高压通流部分由1级单列调节级(冲动式)和14级压力级(反动式)组成。

高压喷嘴安装于蒸汽室,14级隔板均装于高压静叶持环上,而高压静叶持环由汽缸支承。

中压通流部分全部采用反动式压力级,共11级,分成3个抽汽区域。

中压第1至4级隔板装于中压#1静叶持环上,中压第5至11级隔板装于中压#2静叶持环上。

中压#1静叶持环由中压内缸支承,中压#2静叶持环则由高中压外缸支承。

低压缸采用双流反动式压力级,共2×6级。

蒸汽从低压缸中部进入,然后分别流向二端排汽口进入下部凝汽器。

每个低压缸上半部设置有排汽隔膜阀(即大气阀),该阀具有足够的排汽面积,其爆破压力值为0.034~0.0482MPa(g)。

末级叶片长为665mm,次末级叶片长为423mm。

4.1.1.4高中低压汽封为迷宫式汽封,高压缸汽封约在10%额定负荷时变成自密封,中压缸汽封约在25%额定负荷时变成自密封,机组负荷>25%额定负荷后,蒸汽排到汽封系统供汽母管,再从母管流向低压汽封。

大约在75%负荷下系统达到自密封。

如有任何多余的蒸汽,会通过溢流阀流往凝汽器。

4.1.1.5汽轮机盘车装置安装在汽轮机4号轴承座与5号轴承座之间,盘车转速为2.51r/min。

盘车装置在机组启动时可自动脱开,同时可手动或自动投入进行连续盘车。

4.1.1.6机组具有机械超速飞锤和一个现场手动脱扣装置,两者任一动作时泄去隔膜阀上部油压,由弹簧力开启隔膜阀泄掉高压抗燃油而停机。

4.1.1.7机组共有11只抽汽逆止阀,分别装于1号至6号回热抽汽加热管路、高排及抽汽供热管路上,其中进入除氧器的4号抽汽加热管路装有2只抽汽逆止阀。

4.1.1.8机组各转子之间采用刚性联轴器联接,形成轴系,整个轴系由7个支承轴承支承。

1~4号轴承用来支撑高中压转子和低压转子,5、6号轴承支撑发电机转子,励磁延伸端为7号轴承。

3~6号轴承设有高压油顶轴装置。

1、2、3、4号径向轴承是由4块瓦块组成的自位式可倾瓦径向轴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有效避免油膜振荡。

径向轴承热电偶装于径向轴承的下半2块轴承瓦块上,每轴承瓦块内装有一只,以测量径向轴承瓦块金属温度。

5、6号轴承为椭圆轴承。

汽轮发电机轴系由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推力轴承为自位式可倾瓦轴承,它能自动调整推力瓦块负荷,将轴向负荷平均分布于各推力轴承瓦块上,稳定性好,通过推力轴承壳体的定位机构,可测量并调整推力轴承的间隙。

此外,推力轴承由推力盘两侧的推力瓦块和轴承壳体组成,6块非工作瓦块(定位推力瓦块)和6块工作推力瓦块分别位于转子推力盘的前(调阀端)后(电机端)两侧,承受轴向推力。

4.1.1.9轴系轴向位置靠机组高压转子前端的推力盘来定位,推力盘包围在推力轴承中,作为整个轴系的膨胀“死点”。

当机组静止部件在膨胀与收缩时,推力轴承所在的前轴承箱相应地轴向移动,当汽轮发电机转子受热,整个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以推力盘定位向发电机方向膨胀。

4.1.1.10汽轮机静子死点处于低压缸中心,即轴向和横向定位固定板中心线的交点,由预埋在基础中的两块横向定位键(纵销)和两块轴向定位键(横销)限制低压缸的中心移动,形成汽轮机的“绝对死点”。

低压缸的底脚自由地安放在低压缸基础台板上,以保证其各向自由膨胀。

4.1.1.11发电机静子部件膨胀的绝对死点在发电机的中心,由预埋在基础中的两块横向定位键和两块轴向定位键限制中心的移动,形成发电机的绝对死点。

4.1.1.12高中压汽缸电机端的猫爪支承在与低压外缸调阀端下半焊成一体的轴承箱上,高中压汽缸的前轴承座则自由地安放在前轴承座基础台板上。

籍前轴承座与台板之间的纵向导键,使前轴承座只能在台板上沿汽轮机纵向中心线滑动,前轴承座两侧共2只压板将前轴承座压住以防止跳动。

高中压外缸两端有“H”形定中心梁,通过它与前轴承座和低压外缸(调阀端)轴承箱连接,在汽缸热胀时起推拉作用,同时又保证了汽缸与轴系的中心不变。

高、中压外缸的下缸有4个猫爪支撑在前轴承座和低压缸(调阀端)的轴承箱垫块上。

4.1.1.13机组控制系统具有阀门管理功能,它可以实现调节阀的顺序阀控制和单阀控制以及高、中压阀门关系的协调,以适应不同的启动和运行要求,机组在运行中可以进行两种方式的无扰切换。

两种控制方式对应两种不同的进汽方式,其中顺序阀方式可以实现机组的喷嘴调节运行;单阀方式可以实现机组的节流调节运行。

为减小启动过程中的热冲击,以单阀方式启动即采用节流配汽(全周进汽方式),避免汽缸及转子应力过大,保证机组顺利启动,在达到目标负荷且温度场趋于稳定后可以切换到顺序阀方式即喷嘴配汽,保证较好的经济性。

4.1.1.14高压部分共有4个调节阀,对应于4组喷嘴。

1号高调门对应第一组喷嘴(31个),2号高调门对应第二组喷嘴(30个),3号高调门对应第三组喷嘴(30个),4号高调门对应第四组喷嘴(31个)。

阀门开启顺序为3+4→1→2,即3、4号调门首先同时开启,然后1号调门开启,最后2号调门开启。

4.1.1.15主蒸汽从锅炉经2根主蒸汽管分别进入汽轮机两侧的2个主汽阀和4个调节汽阀,并由4根挠性导汽管进入高压缸的喷嘴室和调节级,然后再流经高压缸各级,在高压缸做功后的蒸汽经由高中压缸前端下部高压排汽口排出,经1个高排止回阀、再热冷段蒸汽管回到锅炉再热器,再热后的蒸汽经由再热热段蒸汽管到达汽轮机两侧的再热主汽阀与再热调节汽阀,并从下部两侧进入中压缸。

蒸汽作功后,从中压缸上部排汽口排出,经1根直径为1543mm的中低压连通管通过供热蝶阀导入低压缸中部,然后分别流向二端排汽口进入下部凝汽器。

4.1.1.16本机组配用30%容量的高低压简化旁路,以缩短启动时间,减少工质损失。

4.1.1.17回热系统设有七级抽汽,其中,一、二、三段抽汽分别向三台高加供汽;四段抽汽向给水泵汽轮机、引风机汽轮机和除氧器,同时向辅助蒸汽联箱供汽。

;五段抽汽一部分至五号低加,另一部分至热网。

六、七段抽汽分别向#6.7低加供汽。

4.1.1.18一段抽汽来自由高压第十一级后;二段抽汽来自高排逆止门后再热冷段管道;三段抽汽来自中压缸第四级后;四段抽汽来自中压缸第9级后;五段抽汽来自中压缸排汽端的下部两个对称的直径为1000mm的抽汽口,六段抽汽来自#1、#2低压缸励端三级后,共两个抽汽口;七段抽汽来自#1、2低压缸四级后,共两个抽汽口。

4.1.1.19本机组正常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方式。

4.1.2润滑油系统

主机润滑油系统由延伸轴上的主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高压备用密封油泵、排烟风机、主油箱、注油器、冷油器、滤网和相关阀门管道等组成。

正常运行时由主轴驱动主油泵给系统供油,启停机或事故情况下由交直流润滑油泵和高压启动油泵提供。

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润滑油泵均设置油压低启动联锁,保障系统不中断供油。

4.1.3密封油系统

密封油系统分为空侧和氢侧油路两部分,由空侧交流密封油泵、空侧直流密封油泵、两台氢侧交流密封油泵、差压阀、平衡阀、空侧油箱、氢侧油箱、、空侧油箱排氢风机、滤网、冷油器和相关的管道阀门等设备组成。

正常运行时由差压阀维持油氢差压,由平衡阀维持空、氢侧油压在正常范围内。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