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22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9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docx

《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省优获奖教案

1.3比较运动的快慢(1课时)

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单位的换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3.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5.媒体应用:

powerpoint幻灯片。

板书设计

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速度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v=s/t

4.单位:

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1m/s=3.6km/h 

三、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2分钟)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但是物体运动到底怎么描述呢?

好,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师: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运动快慢不同。

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展示视频

◆思考讨论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切入本课主题, 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方向

(二)

(5分钟)

师:

体育课上,同学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

生答:

看谁用的时间短。

教师播放里约奥运会游泳决赛视频。

师:

观众和裁判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生答: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做适当的引导

 

◆观看视频

◆讨论并回答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三)

(20分钟)

师:

刚才我们是在路程或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的快慢。

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比如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答:

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

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可以,现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请一位同学讲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师:

通过计算得出百米冠军在1 s内的路程为,万米冠军为 。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

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

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答: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

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师:

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

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答:

v=s/t。

师:

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即速度的公式。

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答:

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

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随堂演练】

师:

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生答:

“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师:

读得非常正确。

“时”是“小时”的简称。

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

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

“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我们知道了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生答:

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师:

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生答:

可以把km/h化成m/s。

7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72km/h==20m/s。

 也可以将m/s换算成km/h。

30m/s=108km/h。

师:

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

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答:

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展示幻灯片

 

▲教师巡视

 

▲适时地给予全班同学一定的引导

▲巡视、指导

▲做适当的引导

 

◆思考并发言

 

◆学生演算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得出

 

◆学生演算

 

◆学生板演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引出正确的概念统一思想

 

★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

 

★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四)

线

线

(10分钟)

师:

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生答:

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师:

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生答:

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师:

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

 

生答:

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师: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

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答:

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出示幻灯片

 

◆分析图片

 

◆讨论、思考并回答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五)

(3分钟)

 

本课知识要点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目标达成

学生有效性学习过程

1.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深度

2.课堂发现问题的角度、能力

3.课堂练习的正确性

4.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事件反思

互评

1.小组中发言的次数、质量

2.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

3.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4.帮助同学的情况

自评

1.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独立思考的习惯

3.合作交流的意识

4.对知识、方法等方面取得收获的程度

教学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田柳一中 李凤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

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观察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

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问题1: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问题2:

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甲                   乙

图1

目测后回答。

办法:

用一根线作为标准,来比较上述物体的长度。

 

领悟目测不可靠。

事先选一个标准才可以比较。

新课教学(20分钟)

 

 

一、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例题:

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520cm

强调: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发现:

由于选取的标准不一,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地知道长比宽多多少。

 

体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

 

 

 

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掌握单位换算的书写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图2中的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图2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3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图3甲

图3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图3丙

图3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4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图4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5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图5

 

 

 

 

 

学生思考,体会。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归纳。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归纳体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具体活动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三、时间的测量

提出问题:

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

(1)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

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2)计时工具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分组实验:

(1)练习停表的使用:

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

秒表的外形如图6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

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

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图6

 

学生思考回答:

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等。

 

 

仔细观察秒表,获得秒表结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

 

 

 

 

 

 

 

 

 

 

 

 

 

 

 

 

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四、误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

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

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

 

 

体会误差只能减小,但不可能消除。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反馈

(5分钟)

让学生完成本节随堂练习,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

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

对实验的

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视频:

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

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

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欣赏,思考。

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机械运动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

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思考讨论:

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

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

 

 

学生思考并归纳。

 

 

 

 

学生可以进行辩论,了解物体位置的改变可能是距离的改变,也可能是方向的改变,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改变。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得出机械运动概念。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参照物

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归纳: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结合生活实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实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明白什么问题?

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

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思考:

1.现在你明白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2.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

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呢?

3.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