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839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不同的是华北地区人口增长快、工农业发展迅速、水污染严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

(3)我国缺水带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北部和青海西北部等地区。

导致这些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稀少。

(4)原因: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和耕地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

一般来说,如果以秦岭为界,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造成南方水有余,北方水紧张的局面。

南方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80%,人口占全国的55%,耕地只占全国的36%;

而北方(包括西北)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占全国的45%,而水资源总量却不到全国的20%。

意义:

解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紧缺,为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归纳】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具体原因及表现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长江以北广大的外流区,水资源相对较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内流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给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季节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

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耕地资源北多南少,而水资源南多北少

人为原因

人均占有量少,用水量大

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水资源利用不当

浪费严重,污染严重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到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

解析:

(1)题,由漫画可知其反映的水资源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答案:

(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

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

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由于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

(1)地下水要限量开采,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2)要综合考虑,把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搭配运用。

(3)要做好回灌补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海水淡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为内陆地区节省更多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1)农业: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2)工业:

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

(3)社会: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

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加强对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重视对污水的处理,实施污水资源化,这样可取得净化环境和减少洁净水需求量的双重效益。

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效益:

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2)开源与节流:

只有在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材料一 教材图2-3-4“不同灌溉方式实际灌溉效率比较”,图2-3-5“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图2-3-6“污水处理流程图”,P35阅读材料。

材料二 教材P36~37案例研究材料。

(1)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农业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哪几种?

哪种效率最高?

(2)分析漫灌和喷灌的影响。

(3)污水处理有哪些环节?

(4)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有哪些用途?

(5)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有哪些用途?

(6)雨水利用是否能解城市之渴?

请阐述你的观点。

(1)我国农业主要的灌溉方式有漫灌、喷灌和滴灌。

漫灌效率只有30%~40%,效率最低;

喷灌效率达70%~80%,但蒸发损失较大;

滴灌效率达80%~90%,效率最高。

(2)大水漫灌不仅浪费了水源,而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容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喷灌既节约了水源,而且使作物叶面湿润,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污水处理的基本环节有初步处理、再处理、追加处理等三个环节。

(4)再生水的用途:

用于农业灌溉、绿地灌溉、工业冷却和城市杂用。

(5)污泥的用途有制作肥料等。

(6)雨水利用能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理由:

①各地降水量不同,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不足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耗水量越来越大,而各地降水量是基本稳定和有限的。

(答案合理即可)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并加强保护。

缺水问题主要通过开源和节流逐步解决。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具体措施

(1)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

(2)海水淡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淡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为内陆地区节省更多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3)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的利用率。

各领域的措施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用水领域

具体措施

农业生产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工业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

续 表

居民生活

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生活中节约用水

(4)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人口和工业多集中在城市,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大而且复杂,因此,要在最大限度减少排污量的基础上,建成健全的城市污水管道网。

处理后的废水,应尽可能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5)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水不仅是资源,同时也是环境要素。

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分析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富程度的思路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主要指标。

水资源是否短缺,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是取决于该地区或国家水资源总量的多少。

二要看其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再如巴西,水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水资源分布不一致,也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要看工业、农业发展状况,如新加坡虽处在热带雨林区,降水丰富,但由于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四要看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以色列是世界上淡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但其运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成为世界上先进节水农业的典范;

而我国南方一些城市和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因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分析其原因。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地人口密度、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供求状况也不同。

我国水资源供应最紧张的地区分布在气候的过渡地带。

(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相对较少。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世界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2.我国水危机的原因。

3.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微点拨

1.海水淡化:

利用海水晒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

2.水资源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分布不均分为时间分布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两种情况均可导致水资源短缺。

空间分布不均可用跨流域调水来解决,而时间分布不均多用修建水库来解决。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空间上: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

夏秋多,冬春少。

4.污水处理的过程:

一是初步处理,主要是沉淀水中杂质;

二是再处理,主要是滴流过滤,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三是追加处理,主要是天然净化、氯气消毒。

一、选择题

我国的淡水资源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

据此完成1~3题。

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D.华北地区

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我国长江以南比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的利用率低,这主要是因为(  )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水污染较轻

D.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第1题,华北地区径流量小,水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缺水量严重。

西北地区尽管水资源不足,但耗水量少,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

第2题,土地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集聚形成的。

第3题,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水资源利用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

1.D 2.C 3.B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读我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年内分配不均匀

C.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多水带调往少水带

5.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且近几年水资源缺乏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

北京市缺水的原因中,正确的有(  )

①地表径流量少 ②过量开采地下水 ③水污染严重 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第4题,A、C项正确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B项正确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将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的水调往华北地区,是从多水带调往过渡带。

第5题,北京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总量少,地表径流量少,加之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导致缺水严重。

4.D 5.B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毫米增至500毫米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毫米左右。

据此完成6~7题。

6.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问题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第6题,图中湖泊为死海,湖水的盐度相当高,不可能用于灌溉,且该区域气候偏干,年降水量总体偏小,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区域内又多为季节性河流,建水库对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状况意义不大。

第7题,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利用先进的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B 7.D

由于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更加严重,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缓解缺水问题。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属于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节流措施的是(  )

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③海水淡化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下列缓解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开源又属节流的是(  )

A.海水淡化

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污水资源化

第8题,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

第9题,污水资源化是将原来不能利用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成为能被利用的淡水资源,所以属于开源;

原来的淡水资源利用后被污染,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既节约了用水,又属节流。

8.C 9.D

10.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选D。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沉降;

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减少了粮食总产量;

工业和生活污水是不能直接灌溉农田的。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下图为世界部分大洲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以及人均水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类型结构对比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从图示各大洲水资源的分布来看,亚洲年径流量最多

B.在图示各大洲中,北美洲人均水资源最多

C.年降水量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D.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12.有关水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农业灌溉面积广,农业用水比例大

B.北美洲居民节水意识不强,生活用水比例大

C.欧洲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工业用水比例大

D.非洲人口少,人均水资源最多

第11题,由图可知,全球水资源分布并不均匀;

从图示各大洲水资源的分布来看,亚洲年径流量、年降水量最多;

在图示各大洲中,大洋洲人口较少,人均水资源最多。

第12题,农业用水主要是灌溉用水,亚洲各用水类型中农业用水比例最大,说明亚洲农业灌溉面积广;

北美洲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居民节水意识较强,生活用水比例较小,工业发达,工业用水比例大;

欧洲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工业用水比例大,重复利用率高;

读图可知,大洋洲人均水资源最多。

11.A 12.A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某内陆城市2013~2015年供水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题。

指出该城市供水结构的突出特点,推测该城市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

读图,根据图例,该城市供水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地下水为主。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地下矿藏。

地表建设高楼和重大的工程建筑,修建地下工程。

最可能引发的问题是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形成漏斗区,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特点:

以地下水为主。

问题:

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出现漏斗区,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原因:

过度开采地下水;

大规模开采地下矿藏;

建设高楼和重大的工程建筑;

修建地下工程。

1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蓄存雨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贵州省贵安新区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下图示意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模拟图。

简要说明海绵城市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海绵城市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

净化雨水;

从而减轻城市内涝;

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减轻城市内涝;

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5.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其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________地区。

(2)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________(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________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国家相近,但以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________环流的影响。

然而现在上海却已成________型缺水城市,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选)(  )

B.大力开采地下水

C.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

D.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水的水质

E.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缺水国家大多位于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本区由于长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当前中东地区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资源问题。

(2)题,从图中可知城市岛国④为新加坡,本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虽然降水较多,但因经济发达,地狭人稠,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水资源也很紧张。

第(3)题,上海地处季风区,降水丰富且有长江水供给,水资源数量较多,但因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型缺水城市。

(1)干旱 绝大部分国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下沉气流控制)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东北信风来自内陆) 中东(或西亚和北非)

(2)④ 热带雨林 经济发达,地狭人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3)季风 水质 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