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41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解析版

1.掌握世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使用其分析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深度解读】

地球因为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①低纬环流(0°~30°)

(2)②中纬环流(30°~60°)

(3)③高纬环流(60°~90°)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

【深度解读】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成因

气候类型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三、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西北风

C东南风

南亚季风

B东北风

D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深度解读】

1.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高频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019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救援他国船只后被困南大洋。

据此回答第1题。

1.下图中能准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

mm)。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冬季主要盛行()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4.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全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答案3.B4.B

解析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北半球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

第4题,结合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信息可知,西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大,东部降水量小,所以西部沿海地区地势高,为迎风坡,降水多;东西部差异显著;图示湖泊由幼发拉底河入海,属于外流湖;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高频考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2019·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第1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

答案A

解析寒露时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

所以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变式探究】(2019·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因为()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D

【方法技巧】季风环流的判读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

例如:

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例如,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

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高频考点三气候的形成因素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答案B

解析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之间),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47°N,133°E~135°E)之间,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B项准确。

【变式探究】(2019·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2分析,形成Q城与B城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

【方法技巧】从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再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

【举一反三】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

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高频考点四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例4、(2019·浙江文综)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

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D

【变式探究】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2~3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2.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3.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答案2.D3.A

【举一反三】读“某区域的地理环境图”,描述M城气候特征。

答案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解析依据M城的位置和M城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判断出M城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结合信息从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即可答出气候特征。

【变式探究】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C)

9.3

4.7

7月气温(°C)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

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

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2019·海南地理)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C,内陆则高达49°C。

读图完成第11题。

1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D

解析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

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201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答案14.A15.B

(2019·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2019·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答案】1.B2.D

(2019·高考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能够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

故A项准确。

(2019·高考上海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因为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有一定差异。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

【答案】A。

(2019·高考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图1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2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2)结合图2,判断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解析】

(1)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大气稳定。

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

(2)联系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分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1中的箭头加以分析。

【答案】

(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方向:

南(偏南)。

理由:

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2019·高考四川卷)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准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

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

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答案1.B2.C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带为()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4.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3.B4.C

解析第3题,从图中能够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①季风盛行时()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答案5.C6.A

解析第5题,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是热带季风气候。

第6题,①为西南季风,其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8.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答案7.D8.B

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

读图回答第9题。

9.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A

解析甲图显示为西北风;乙图显示风由中心吹向四周,说明该处为高压中心;依据题意,不同季节分别受西风和高压控制,可能是地中海气候。

10.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曲线为等压线,单位:

hPa),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图中A地此时的盛行风性质及形成过程。

答案

(1)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①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②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2)A地盛行的是湿润气流。

形成过程:

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偏为西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