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会议4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44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德班会议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班会议4篇.docx

《德班会议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班会议4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班会议4篇.docx

德班会议4篇

德班会议4篇

德班会议第1篇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延期一天后终于在今天清晨闭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德班会议取得了三大务实成果,虽然大家都不满意,但是大家都能接受。

其一是绿色气候基金得以启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虽然在资金的来源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内容仍有待明确,但李俊峰认为,资金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

筐子已经有了,至于往里面投多少钱,可以明年接着谈。

其二是打消了《京都议定书》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顾虑。

《京都议定书》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其第一承诺期将于明年底到期。

由于发达国家抵制,会前各界预期悲观,有舆论认为非洲或是《京都议定书》的墓地。

德班会议满足了发展中国家《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必须要有的强烈诉求,确定发达国家在明年提出中期减排指标,并在2019年开始实施,保证了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之间不断档。

李俊峰指出,虽然德班会议对第二承诺期定性不定量,但至少有了下一步谈判的基础。

其三是明确了2020年以后的全球减排安排,决定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李俊峰认为,《京都议定书》从签署到实施,用了八年的时间。

要通过多边机制确定2020年以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此时启动相关进程虽然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位追踪了20年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专家看来,2019年巴厘岛和201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方信心爆满,预期过高,对谈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所以对有限的成果会感到失落。

从去年坎昆会议到今年德班会议,各方不再那么好高骛远,变得更为理性务实。

他认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谈判各方利益分歧犹在,但也展示了很大的诚意,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各自亦有妥协。

李俊峰称,欧盟此次得分不少,在第二承诺期问题上做出了表率。

正是欧盟的高调举动,促使日本、加拿大等犹豫不决的国家也没有太唱反调。

在资金问题上,带着钱来的欧盟也触动了其他发达国家。

至于2020年以后的减排安排能够取得进展,李俊峰认为,美国和中国都做出了让步,最大的妥协在美国。

中国的态度是,2019年之前的承诺都还没有兑现,现在谈十年以后的事有些为时过早。

对于2020以后的框架,未来可以有,现在可以谈,但是不希望冲淡2020年之前的事。

美国则对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框架一直说不,大选临近让奥巴马政府更不敢轻易锁定减排承诺。

中、美最终同意接受关于2020年以后安排的谈判进程,实属诚意之举。

中国在德班峰会上扮演了建设者的角色,在美国、欧盟、基础四国、77国集团等之间积极斡旋。

但德班成果,尤其是启动2020年之后全球减排框架谈判进程的决定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提出挑战。

2021年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李俊峰说,这是个严峻的课题。

李俊峰表示,这一进程模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边界,不像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划分那样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在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更强调共同的责任,而淡化了区别。

2020年之后,中国、印度、新加坡、韩国等很多国家都要面对重新站队的问题,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将承受更大压力。

德班会议第2篇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在表示最基本的条件时用至少、最低、起码等词语。

如果不能满足这样定语条件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失所望,铩羽而归。

德班会议成功的最低条件是什么?

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资金承诺是德班会议是否有成效的基本条件,也是成功的标志。

在2019年巴厘路线图通过后,这两个关键议题就被反反复复地强调,经历了翻来覆去的谈判,成了关心气候变化谈判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经过多年谈判,仍达不成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条约,这无疑也是最大的绊脚石。

如果德班会议在这两个问题上能有突破,2019-2019年就很有可能达成新的气候变化公约。

在坎昆会议上,日本代表团曾经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放出口风,不做承诺,借以试探各缔约方的态度和反应。

一见时机尚不成熟,方才打消念头。

但今年的谈判过程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成为气候变化谈判的头条新闻和热门话题。

日本受到福岛大地震和海啸冲击后,经济更陷低迷。

加上政府的更迭,日本同加拿大、俄罗斯共同提出不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使京都议定书的谈判陷入混乱和停顿之中。

在今年10月的巴拿马谈判会议上,京都议定书谈判议题全面停摆,进入休克状态。

加拿大媒体报道,胡波政府在今年圣诞节之前将会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对否认京都议定书推波助澜。

加拿大政府将视美国政府为同伴。

日本政府在推动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估计日本政府不会退出京都议定书,但坚持不做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承诺。

俄罗斯对气候变化原本就不关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甚微,甚至有正面效果。

俄罗斯退不退出京都议定书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很可能仍将待在京都议定书里。

受到俄罗斯行动的启发和鼓励,原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可能仿效俄罗斯,不做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壮大了反对第二承诺期的声势。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国家。

自2019年重返京都议定书之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使澳大利亚走回头路的可能性减少。

另外,澳大利亚和挪威一起,提出了主要排放国都应受到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的减排要求作为条件。

因此澳大利亚不会退出京都议定书。

欧盟和其余的伞形国家同意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提出的条件是在2019年,主要排放大国都要承诺,在2020年后做出的承诺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和有强制力的。

显然,这种条件对美国是适用的,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没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会造成很大的法律真空和引起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没有第二承诺期,而第一承诺期在2019年底结束,京都议定书就将成为废纸一张,失去效力。

没有第二承诺期,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美国即使要做出可比性的责任也无从说起。

没有第二承诺期,还保留什么市场机制,还需要什么惩罚性措施等等。

如此一来,京都议定书的附件1的国家将会纷纷摆脱笼缰,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谈判的双轨制不会变成单轨制,而是无轨制,使联合国气候谈判混乱乃至崩溃。

如何区别对待欧盟和其它的伞形国家,使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得以延续,避免造成更大的混乱。

与此同时,如何化解欧盟等国家提出的苛刻的条件,是考验发展中国家能否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审时度势的能力和灵活应对的造诣。

如果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得以延续,可以说,德班会议的成功之脚已迈过门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正如我们以前多次强调和指出,资金支持和绿色气候基金的设立不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施惠和礼物,而是对历史排放所造成发展中国家损失的一种补偿,是责无旁贷的。

根据许多国际组织的估算,发达国家每年应提供1,300亿-2,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减缓、适应、能力建设、技术开发等领域开展工作。

反过来,发展中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机制和利用市场机制,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承诺。

在哥本哈根纪要上载明而又在坎昆会议决议加以确定的三年快速启动资金和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的承诺。

美国提出的将资金与其他谈判议题脱钩的做法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接受的,并且直接危及气候变化谈判的互信度。

针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要求,可以寻找出一种办法,即可做出长期的资金规划,也可满足现存体制年审年检的要求。

近年的金融危机、主权财政危机和经济萧条,对资金支持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都不应成为减少资金支持的借口。

考虑到实际情况,对未来两年的资金支持量可做部分调整,待经济好转后再行填补上。

在达到这种共识之前,首先要在2019-2020年要有逐年大幅度的资金增加,直至达到1,000亿美元为止。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进行MRV的审计。

旷日持久的气候变化谈判的成本都是惊人的。

希望德班会议能终止这种损失的进一步增加。

如果这两条起码的条件都达不到的话,期待德班会议产生类似坎昆决议的希望就会滑向类似哥本哈根纪要的命运。

这不是我们大家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德班会议第3篇作为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无疑将是各方在此次会议上谈判的重点。

欧盟代表团谈判代表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欧盟期待此次会议落实《坎昆协议》成果,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同时期待能够达成约束性减排目标。

但欧盟气候变化谈判代表表示,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1%,在一些主要经济体不承诺减排以及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情况下,欧盟承诺强制减排意义不大。

他表示,欧盟对签署约束性减排协议持开放态度,期待达成德班路线图,并形容这样的德班路线图为订婚,即主要经济体承诺减排及如何实现减排,但可以暂不规定开始强制减排的日期。

发展中国家对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态度坚决。

基础四国在日前举行的第九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一个共同目标,即坚持《京都议定书》的二期承诺,希望在美国能够做出量化减排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

77国+中国和小岛国都支持这个立场,英国也表态支持。

英国外交部气候变化特别代表约翰阿什顿25日表示,英国正在努力推动欧盟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无条件地从20%提高到30%。

为此英国还愿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减排目标。

但一些发达国家在该问题上立场迥异。

美国气候变化谈判特使斯特恩近日表示,在德班气候会议上美国不会就《京都议定书》问题与各方进行磋商,也不认为各方会在德班对2020年前的减排承诺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近日表示,日本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希望达成所有主要排放国都参与的公平、具有约束力的新国际框架协议。

落实资金和技术安排是关键

气候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关系到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也是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一个焦点。

气候资金安排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

根据《坎昆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在2019年至2019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这是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是在2019年至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尽快落实这些气候资金安排,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出呼吁,敦促富裕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加大捐款力度,以免这项全球性气候变化基金面临成为一个空壳的危险。

祖马力主在德班气候会议上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希望发达国家提供绿色气候基金的启动资金。

在气候融资方面,非洲国家强调,资金问题常务委员会应投入运行,并建议设立一个关于长期融资的附加议程。

在技术转让方面,非洲国家认为德班会议应做出决定,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机制在2019年实现运转。

发达国家对此态度不一。

欧盟27日表示,欧盟承诺在2019年至2019年提供72亿欧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目前已经兑现其中的2/3,并愿意进一步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支持机制。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表示,美国赞成设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过设立基金的大门并非只对发达国家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私营机构也是敞开的。

德班会议第4篇12月9日将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焦点集中于发达国家如何延长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

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发表三点意见,阐述中方立场,再展中国诚意,赢得各方积极评价。

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轮减排期即将结束,而新的全球减排框架尚未形成,至少在2019年到2020年全球恐将出现减排空白期,特别是,基于联合国清洁机制的碳权交易市场也将面对无米之炊,世界各国的环境对策努力将面临断档状态。

对此,关于如何延长《京都议定书》,以形成第二轮减排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等问题,就成为德班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

与此同时,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效果角度,探索所有国家共同参加的长期框架的基本方式,以切实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议题,也被提升为会议的主题。

但发达国家为确保优势地位,争夺气候秩序主导权,各自谋划博弈战术,积极构建谈判优势。

如日本早在地震前就策划了应对德班会议的三项制约战略,提出以双边对话,瓦解基础四国,意图各个击破,分别突入其减排市场,独占实惠;重视非洲,单独对非援助,另谋资源权益,抢占地缘空间;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拟单独打出日本方案,突出日本形象,争夺气候秩序主导权;欧盟则在通过提出更高指标的同时,主动倡议延长《京都议定书》,目的是引领道义制高点,确保碳权交易市场控制地位,逼迫发展中国家按其设定条件加入减排行列;美国早在2019年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就拒绝履行减排义务。

现在的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制定了事实上的零减排策略,另一方面,则紧盯中国和印度等基础四国,声言必须以中国加入为其履行义务的前提,意图在气候秩序构建上对我挤压、牵制。

发达国家利用气候问题,争夺未来全球秩序主导权,并借助减排抢占发展中国家环境市场的图利意图露骨,彼此间的政策目标和方式矛盾重重,利害关系对立尖锐,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秩序建设难有进展。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又动用强大的舆论工具和精英舆论领袖造势,转移视线,嫁祸危机,致使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被指责境地。

针对发达国家的政治博弈及其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及时发布中国立场,表明中国观点,展示中国诚意,以基础四国为中心,以77国集团为基础,广泛团结发展中国家,正面主张夯实基础,巩固现有框架;积极行动,达成务实成果;践行承诺,增强合作互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形成了积极的谈判氛围。

中国的立场和诚意不仅赢得了广泛的赞赏,更推动了德班峰会向积极的方向展开,成为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走向秩序化的主流声音。

与此同时,面对200余国参加的气候大会,中国发布的报告展示了中国践行环保减排的真实行动,并承诺将在适应、能力建设、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继续加强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全面履行中国的国际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