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86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两千亩晚秋黄梨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领导部门正引导着农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开放的种植模式发展,农业方面也以粮为主的种植方式向林.牧.果(水果).渔等立体农业模式发展,并向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再转化,尤其是兰考县近几年来,部分农民尝到了发展林果业的甜头,但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太小,形不成规模,成本高,价格低,效益差,缺乏示范带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开发2000亩晚秋黄梨项目的示范基地,以带动周边乡村农民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以达到调整完善产业结构.满足城乡人民的生活需求,以缓解市场对优质水果的供需要求,实现一亩园十亩田的目标,无疑是一项好措施,这对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使兰考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使兰考县尽快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都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位于兰考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土质沙壤,土壤酸碱度偏碱性,气候适应,年平均气温在14度,正适应梨树栽培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

兰考林场又是一个建厂50多年的老场,又有一批掌握果树管理的中老年技术人员和一大批职工专业队伍,因此在这里开发高产优质的晚秋黄梨果园,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切实可行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依据

2.1.1世界梨树的生产现状。

目前世界有20多个国家生产梨,2007年全世界梨的总产量为1332万吨,其中美国95.7万吨,西班牙60.9万吨,意大利55万吨,阿根廷51万吨,日本46万吨,中国698万吨。

2.1.2梨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栽培的梨树大体上分两大系—————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

2.1.2.1东方梨系。

东方梨系主要在以中国为重点的亚洲地区栽培,故又叫亚洲梨,其特点是:

颜色基本上是褐.黄.绿色,果面多不红,但是果肉酥脆多汁,风味微酸或无酸味,且味较淡,基本上不需要后熟作用,但是石细胞含量较高,代表品种有中国的酥梨.鸭梨.雪花梨.库尔勒香梨等等,日本梨的品种主要有:

长十郎、明月、二十世纪、幸水、丰水、新水等品种。

2.1.2.2西方梨系。

西方梨系主要在欧美国家栽培,又称西洋梨。

其特点是:

颜色多为红色,果肉比较细腻,无石细胞,酸味较大,完全成熟需要后熟作用,不耐储藏。

代表品种有:

巴梨.安久.考密斯.日耐红等。

2.1.2.3目前梨的品质现状。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世界梨果品市场对梨的风味较浓,石细胞少,酸脆多汁需求的影响,欧美国家先后培育出红巴梨.红安久.红考密斯等品种,亚洲国家先后培育出二十世纪.幸水.丰水.黄金.翠玉.锦丰.七月酥等品种,这些品种对改善世界梨的品种结构和满足市场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

产品也畅销一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西方梨还存在了着肉质不脆,后熟后货架紧缺的缺点,东方梨存在着颜色不红,石细胞多,风味较淡的缺点。

2.2我国梨及开封梨的生产现状。

我国现有梨树的面积170多万亩,2007年总产量为7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居世界首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梨的出口额一直在世界首位,出口的主要品种是鸭梨.酥梨和库尔勒香梨。

目前占我国栽培总的百分之八十。

这些品种基本上是几百年前的老品种,其品质达不到现今各国消费者的口味。

开封市现有梨树面积很少,且大多品种老化,品质差,效益差,并且只点点片片种植,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差。

因此,总的来看,我们不仅丧失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江河日下,价格持续下跌,许多果农收不抵支,因此更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重夺国际市场和满足国内市场,正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2.3晚秋黄梨的来源.特点和优势。

2.3.1晚秋黄梨的来源。

晚秋黄梨这个新品种,是中国果树研究所从韩国引种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出的一个高产优质新品种,具有果个大、果汁好、耐储存、营养丰富、无石细胞、酥脆多汁等特点,赢得了梨中之王(梨王)的美称。

2.3.2晚秋黄梨的特点及优势。

经过几年的试栽,无论从栽培学的生理角度,以及成熟果品的市场营销角度讲,都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现已表现出13大特点和优势。

2.3.2.1树势矮化。

适宜密植栽培,树高一般2米左右,树冠较小,栽植密度一般在每亩100棵左右。

2.3.2.2结果早。

树苗栽植当年就能开花,第二年就亩产800至1500公斤,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万斤左右。

2.3.2.3果个大。

平均单果重400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2000多克。

这样通过结果量控制和栽培技术的促控措施,可生产多种规格的梨果品,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2.3.2.4产量高。

晚秋黄梨栽培第四年可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近万斤。

2.3.2.5自花授粉能力强。

晚秋黄梨品种属自花授粉系,不需要配置授粉品种树,不需要繁杂大量的人工授粉,可节约生产成本,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2.3.2.6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不论在沙地,沙壤地以及壤土地均能栽培,并且抗旱性较一般果树品种强。

2.3.2.7抗病性强。

晚秋黄梨基本上不感染梨熏星病,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2.3.2.8果品风味好。

晚秋黄梨与市场上的酥梨树比,果肉细腻,汁多酥脆,无石细胞。

2.3.2.9果核小。

目前市场上梨果品大多果核较大,一般果核占果重的三分之一,最大的达二分之一,晚秋黄梨果核小,与苹果核大小相当,果核占果重的五分之一,有的更小,这样相对果肉较多,消费者的食用价值较高。

2.3.2.10含唐量高。

我国酥梨的含糖量为12.2%、鸭梨为11%、库尔勒香梨为13.2%、而晚秋黄梨的含糖量为20%。

2.3.2.11耐贮存。

目前我国的酥梨贮存期较短,常温下无碰伤的情况下,只能贮存几个月,稍有碰伤3-5天既可坏掉,而晚秋黄梨常温下能存放6个月,在恒温库可存放18--24个月,即使有碰伤的情况下也能贮存3-4个月,不腐烂,不变质味。

2.3.2.12耐运输。

由于晚秋黄梨表皮较厚,这样相对来说机械碰伤的机率相对较小,适合于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输,并且超市的货架期较长。

2.3.2.13销价高。

见于晚秋黄梨的品质好,同样的市场条件下,其果品的销售价格要比一般品种高出50-120%,又由于贮存期长,耐运输,货架期较长,市场的占有量就相对较大,市场销量就大,经济效益就好。

2.3.3目前晚秋黄梨的发展情况。

晚秋黄梨是2003年才研制出的一个新品种,除河北省栽植面积较大外,其他省份栽植较小,而我省除漯河市有一定规模外,其他地市较少,我们开封市栽植面积也较少,兰考县的栽植面积不足500亩,目前都还没有形成规模。

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价值规律,这些果品刚成熟下树,就被3元/公斤左右的价格,抢购一空,故此急速大力发展上规模的晚秋黄梨果品是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出口创汇都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项目的基本情况

3.1自然生态地理概况。

3.1.1项目的地理位置。

河南省国有兰考林场位于东经113。

51’-114.26’北纬35.40’-36.11’之间,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江苏省连云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霍尔果斯)等主要交通大动脉,在这里交汇。

新开掘的商兰灌渠纵贯整个生产区,可谓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人文社会关系和谐,治安环境较好,水电路通讯设施齐全,交通四通八达。

3.1.2行政区划。

项目区位于兰考县的中东部,北临黄河,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兰考林场原属河南省林业厅管理,后来机构改革时下放到开封市农林局管理,全场有六个林业分场,两个工业单位,场部机关为全场的行政经济文化管理中心。

全场现有六百多名职工,高;中级技术人员12名,全场总土地面积5万多亩,绝大部分为沙壤土,土质偏碱,极适宜果树的栽培。

3.1.3自然条件。

项目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热、水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4度,日照为2310.4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为687毫米,海拔在65.5至82.6米之间,地表水资源丰富,无霜期220天,是黄河泛滥冲击形成的倾斜平原,土壤种类主要分为潮土和风沙土两类,土层深厚,易于耕作,PH值在6.8至7.5之间,既有利果树的生长发育。

并且项目区果园远离城区,无工业污染源,土壤环境符合无公害生产基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1995》标准,具有良好的生态坏境。

3.1.4生物资源。

河南省国有兰考林场主要栽植有速生杨树,及部分泡桐树,间作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少数农作物。

3.1.5社会环境。

兰考县国有林场社会稳定,政通人和,文化技术发达,多年来都是林业战线的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

全厂职工发扬焦裕禄精神,认真落实党的林业方针政策,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强力调整农业结构,对新的农业产业化技术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更为重视,为晚秋黄梨的生产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

第4章产品市场分析

4.1晚秋黄梨市场分析。

4.1.1晚秋黄梨生理功能分析。

本品种梨果食用性能好,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铁、锌、錋、钾、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富含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果酸和有机酸等。

又是解暑降温;止咳化痰;提神健脑;醒酒解毒等的保健食品,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4.1.1.1保护眼睛皮肤抗疲劳。

对整天面对电脑的工作人员,眼睛会干涩和皮肤干燥,晚秋黄梨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这种成分能有效地预防眼睛疲劳,长期食用会使皮肤光亮,还可以给电脑操作人员补给水分。

4.1.1.2能促骨骼补钙。

晚秋黄梨富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这些成分都能促进血液中钙质的运输,有助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老年人补钙,永葆身体健康。

4.1.1.3保护心脏增强心肌活力。

晚秋黄梨富含多种糖分、维生素、精氨酸,其中维生素B1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维生素B2、B3能增强心肌活力,精氨酸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对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有特别的功效。

4.1.1.4降血压、保肝脏、清热降火。

晚秋黄梨富含钾盐、维生素、叶酸等成分,可软化血管,增强血液弹性,降血压,尤其富含钾盐可将人体中的钠盐置换出来,排除体外,从而达到降血压的作用。

4.1.1.5祛痰止咳、润肺利喉;并且有防癌功效。

4.1.1.6助消化、保肛肠、降血脂、降血糖。

4.1.1.7经常使用可以增强记忆力。

4.1.2晚秋黄梨出口情况分析。

我国历来是梨果出口大国,其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在世界消费总量和出口总量的50%以上。

由于近20多年来梨品种老化,导致梨果出口量锐减,而自晚秋黄梨选育生产以来该产品出口量猛增,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非常看好晚秋黄梨,因此该品种的问世又为我国恢复梨果产品的出口量,立下了不可低估的功劳。

第5章完成项目的有利条件

5.1区位优势

5.1.1境内交通运输便利

5.2生态环境质量高

5.2.1空气质量高。

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并且远离城区,无任何工业企业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F

5.2.2水质质量。

该项目区主要是黄河水和地下水,采样检测的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对比,质量达到GB5084----1992标准。

5.2.3土壤质量。

项目区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农家肥;有机肥料,不但未对土壤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对土壤的结构有所改善,土壤质量达到GB15618----1995标准。

5.3产品市场优势。

晚秋黄梨果金黄色、晶莹光亮、果个大而圆;果型端正、口味好、果肉细腻,无石细胞,汁多脆甜、口味浓郁,有很好的市场销售前景,近距离则可打开郑州及旅游区市场,远距离则可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并可以出口欧美等西方国家,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5.4技术力量雄厚。

由河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业部果树技术顾问金新富研究员发起,可以联合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林业厅、开封市农林局、开封市农科所等单位的教授专家,成立科技型的技术指导团,协作开发2000亩晚秋黄梨项目,这在技术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6.1基地建设。

6.1.1生产基地。

基地建设新建果园1000亩,老果园改造1000亩,在项目区周围乡镇示范推广15000亩,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全市全省。

6.2配套工程及设施。

6.2.1果园节水灌溉配套设施2000亩.。

6.2.2供电系统5KM。

6.2.3打药施肥机组3个。

6.2.4沼气池10个。

6.2.5办公用房500平方米。

第七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概算

7.1.1基地建设

7.1.1.1苗木株行距设计为2X4米,每亩83株,共需苗木8.3万株,每株按10元计算,需款83万元。

7.1.1.2种植费用每株1元,需款8.3万元。

7.1.1.3生产资料。

每亩肥料600元、水电费60元、农药60元、合计每亩720元,2000亩需款144万元。

7.1.1.4老果园改造1000亩、每亩4150元、需款415万元。

7.1.1.5生产基地建设共需款650.3万元。

7.1.2配套工程建设

7.1.2.1节水设施每亩配套费350元,共计70万元。

7.1.2.2供电系统5KM每KM1万元,计款5万元。

7.1.2.3打药施肥机组3组每组0.5万元,计款1.5万元。

7.1.2.4沼气池10个、每个0.2万元、计款2万元。

7.1.2.5配套工程建设共需投资78.5万元。

7.1.3办公用房

7.1.3.1办公用房500平方米、每平方米1500元、计75万元。

7.1.4项目建设总需投资804万元。

7.2工程进度安排

7.2.12012年完成新栽梨园1000亩,改造老果园1000亩。

7.2.22012年完成:

供电系统5KM、沼气池10个、打药施肥机组3个、铺设节水灌溉2000亩。

7.2.32012年至2013年完成办公用房500平方米。

7.3资金筹措。

7.3.1项目总投资804万元,我们已投资200余万元初步建成200多亩的小果园,要完成2000亩的晚秋黄梨果园建设,还需要600万元,申请上级部门投资还扶持。

第八章果园效益分析

8.1经济效益分析

8.1.1梨果销售收入

8.1.1.1梨果亩产值

8.1.1.1.1按照高、精、尖果品生产的主导思想,丰产期每年每亩产果1500公斤,高、中、低档果品比例为6:

3:

1计算。

其每亩生产高、中、低档果品900公斤、450公斤、150公斤,高、中、低档果品的价格按每公斤20元、10元、6元计算,亩产值为2.34万元。

8.1.1.1.2盛产期(盛果期)每年每亩产果2500公斤,高、中、低档果品的比例为6:

3:

1计算,其每年每亩生产高、中、低档水果1500公斤、750公斤、250公斤,高、中、低档果品的价格按每公斤20元、10元、6元计算,亩产值为3.9万元。

8.1.1.2梨果亩收入。

经济系数按0.85计算

8.1.1.2.1丰产期亩收入为2.34万元*0.85=2万元

8.1.1.2.2盛产期亩收入为3.9万元*0.85=3.3万元

8.1.1.3梨果亩纯收入,包装和销售费用按20%计算。

8.1.1.3.1丰产期亩纯收入2万元*0.8=1.6万元

8.1.1.3.2盛产期亩纯收入3.3万元*0.8=2.64万元

8.1.1.4梨果年总产值。

8.1.1.4.1丰产期年总产值2.34万元*2000亩=4680万元

8.1.1.4.2盛产期年总产值3.9万元*2000亩=7800万元

8.1.1.5梨果年总收入。

8.1.1.5.1丰产期年总收入:

2万元*2000亩=4000万元

8.1.1.5.2盛产期年总收入:

3.3万元*2000亩=6600万元

8.1.1.6梨果年总纯收入

8.1.1.6.1丰产期年总纯收入1.6万元*2000亩=3200万元

8.1.1.6.2盛产期年总纯收入2.64万元*2000亩=5280万元

8.1.2晚秋黄梨的生产年限和经济效益

按照密植早丰产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和晚秋黄梨本身的生理特性,晚秋黄梨可稳定丰产在20年以上,盛产期可达到10年以上,累计纯收入可达到20亿元以上。

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具有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短、稳、快项目。

8.1.3晚秋黄梨的社会效益

我们开发的2000亩晚秋黄梨项目,可为我市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果园丰产栽培模式,可为我市建成一个高效益的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同时也将建成一个引领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示范基地,将带领周边乡村广大农民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为兰考县尽快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的项目建成后,不但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可带动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8.3生态效益

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引起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第9章项目的组织管理

9.1项目的执行模式。

我们按照企业加农户的模式,积极组织此项目的实施,成立晚秋黄梨项目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以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9.2项目运营机制。

参考并采用美国的农业企业管理模式----GRP模式,对项目区实行规范化设计、工厂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封闭式经营,企业管理人员实行招聘制、职工实行合同制,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任务、责任和权力,责权利挂钩,奖罚分明,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操作,顺利运行,早见成效。

 

2.园区建设综合分析

2.1优势分析(STRENTH)

2.1.1区位条件

北大荒国际果蔬园区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南侧,西邻二池(燕山湖),距五大连池风景区10公里,距五大连池市区9公里。

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俱佳。

园区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入口处,便于游客及领导参观考察。

该园区位置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农业,是都市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的理想距离,为园区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区位保障。

2.1.2环境条件

园区现代农业发展较早,土地平坦,灌溉、排水设施完善。

周围有五大连池风景区、北大荒庄园、热带温室区等单位,这些项目与北大荒国际果蔬园区功能互补、布局协调,有利于发挥北大荒国际果蔬园区综合示范作用,同时便于整个区域联动开发,形成旅游观光集群。

2.1.3产权明晰

北大荒国际果蔬园区综合示范区用地均为五大连池农场国有土地,不存在征地补偿等问题。

园区土地相对集中便于农场统一管理。

2.1.4技术优势

园区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研究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所,可以保证相关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

2.2劣势分析(WEAKNESS)

2.2.1园区所处积温带偏低

五大连池地处黑龙江北部,属于第四积温带,有效活动积温在2100℃~2300℃。

农作物尤其是园艺作物的生产受到影响。

2.2.2园区建设时间紧迫

北大荒国际果蔬园区预计在8月份完工。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园艺作物的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收获,时间紧,任务重。

2.2.3园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

园区内原为基本农田,给排水、供电、取暖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需要补充。

2.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2.3.1五大连池农场有机农业、旅游采摘快速发展

五大连池农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位于场内鹤嫩公路沿线,南至农场一队,北至农场科技园区,总面积5245亩。

种植地块分别为一队的1号地、2号地、3号地、4号地、5号地和科技园区。

现已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报认证有机食品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玉米、大豆,主要是为有机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的开发提供生产原料;包括经济作物蓝莓、西瓜、甜瓜、草莓、葡萄,主要用于依托地理优势发展有机食品旅游采摘,全场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已达100%,保证了有机食品农产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3.2良好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国发2012(4))文件中明确提出: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

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良好的政策环境助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业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每年国家和省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扶植,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3.3管局大力支持

大庆市政府领导组织各局多次深入农场调研,从农业、农机、水利、林业、道路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萨尔图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园区规划论证。

并投入专项基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4挑战分析(THREATS)

2.4.1干旱化、盐碱化土壤

园区内土壤干旱化、盐碱化严重,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这些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问题,是园区建设的重要挑战。

2.4.2能否发挥高科技的优势效应

欲将园区打造成现代高科技示范园区,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科技人才,人才储备与引进可能成为园区发展的一个瓶颈;另外,各种科技在园区的应用,能否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体现科技效果,带动周边现代农业发展,达到园区建设目的,也成为园区建设的一个严峻挑战。

2.4.3创意农业产业开发

创意农业是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手段,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融入文化、艺术等手段的现代农业,在大庆地区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还需要不断探索,对园区的建设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2.5结论

通过对园区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萨尔图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优势大于劣势,萨尔图区应当抓住机遇,在国内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扶植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农业节水特色模式,挖掘现代农业潜力,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形成黑龙江省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大庆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案例经验借鉴

案例1: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创办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等部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年4月20日-5月20日在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定期举办。

菜博会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展会。

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每届都以丰硕的经贸成果、独特的展览模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农业及相关产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等先后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菜博会大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现代农业特别是蔬菜产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第十三届菜博会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设八个展馆(厅),四个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博物馆、蔬菜采摘园及广场展位区,另外还设多个分展区。

与往届相比,展览规模更加扩大,展厅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含量更加提高,经贸氛围更加浓厚,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并在现代农业专题论坛、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汇集展示了国内外蔬菜产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共展示菜果品种2000多个,新品种200多个,特别是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