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79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docx

自考《普通逻辑》串讲

2010年4月自考《普通逻辑》串讲

应考指导

一、课程说明及教材分析

《普通逻辑》课程的教材《普通逻辑原理》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教材共分10章,其中以第二、三、四、六、七、八章为重点章。

这并不是说另外四章就不会考到,而是相对次要一些。

本课的特点:

1.前后内容联系密切。

如果前面内容(主要指概念和判断)掌握不好,后面内容的学习就较困难。

2.操作性强。

不同于文科的其它理论课,重点在掌握理论要点,这门课的重点在运用逻辑学知识具体处理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时熟练地运用逻辑知识。

3.考核范围大。

不同于文科的其它理论课,一般都包含知识点较多的大型理论,这门课的知识点比较细小而且多。

二、考试题型分布及考点分布(仅以09年7月题为例)

1.总体考题难度没有变化,题量较多,试题覆盖整个教材内容。

题型

题量

分值

分类

各部分分别占分比例

单选题

15

1

第二章概念2题,第三至四章判断5题,第五章规律1题,第六至七章演绎推理4题,第八章归纳推理1题,第十章论证1题,其它内容1题。

概念部分占本大题分值2/15

判断部分占本大题分值5/15

规律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15

演绎推理部分占本大题分值4/15

归纳推理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15

论证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15

其它内容占本大题分值1/15

双选题

10

2

第二至三章判断6题,第六至七章演绎推理3题,其它内容1题。

判断部分占本大题分值6/10

演绎推理部分占本大题分值3/10

其它内容占本大题1/10

填空题

10

1

第二章概念1题,第三至四章判断2题,第五章规律1题,第六至七章演绎推理4题,第十章论证1题,其它内容1题。

概念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10

判断部分占本大题分值2/10

规律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10

演绎推理占本大题分值4/10

论证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10

其它内容占本大题分值1/10

图表题

2

平均5

第二章概念1题,第三章判断1题。

概念部分占本大题分值4/10

判断部分占本大题分值6/10

分析题

5

5

第二章概念1题,第三章判断1题,第六章演绎推理1题,第八章归纳推理1题,第十章论证1题。

概念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5

判断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5

演绎推理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5

归纳推理占本大题分值1/5

论证部分占本大题分值1/5

证明题

1

8

第六章演绎推理1题

演绎推理占本大题分值100/100

综合题

2

6

第三至四章判断和第六至七章演绎推理

判断和演绎推理各占本大题分值1/2

合计

45

100

2.单纯的知识点占13分,知识点加分析和运用占87分,难度较高。

各章都有考题,复习的时候要多做题,以便能熟练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三、复习指导

1.务必熟悉串讲内容

因为这门课的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每个知识点都可能出题,所以,复习面大。

同时,大部分题是小题,1-2分,导致卷面题量大,所以,一定要把内容搞熟。

否则,可能会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

熟悉内容不等于简单背书,要通过做练习题熟悉内容。

【例题】双选题:

从MEP和SAM可以得出

ASEPBSOPCSAPDSIPEPAS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做三段论内容的题,要熟悉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和三段论的格。

题干中的三段论是第一格的三段论。

根据三段论规则,只有AB两项正确。

当然,这个题可用快捷方式做。

三段论规则规定,当且仅当有否定前提,结论才为否定。

据此,可迅速确定AB是正确的。

【答案】AB。

【例题】下列三段论各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

A第一格EAE式B第二格EAE式C第三格EAE式

D第四格EAE式E第四格AAA式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考核的是学生对三段论规则的熟悉程度。

C违反第三格规则“结论必为特称”。

D违反第四格规则“如果小前提肯定,则结论为特称”。

E违反第四格规则“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答案】AB。

2.务必掌握运用相关内容分析和回答具体问题的方法,不能学得太死。

【例题】单选题:

“既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所以,怕批评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与上述推理的结构类似的项是

A凡有人处必有路,因此凡无路处必无人

B所有概念都用语词表达,所以,所有用语词表达的都是概念

C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所以,所有宗派主义都不是马克思主义

D科学不是迷信,所以,迷信都是非科学的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既然问的是“结构”,那就要把结构分离出来。

题干内容的结构为“所有S是非P推出所有P不是S”,这需要通过先换质再换位得到。

只有选项A符合这点。

【答案】A。

【例题】双选题:

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同时否定p与qB同时肯定p与qC同时肯定﹁p与可能q

D同时肯定SAP与SOPE同时肯定﹁p∧q与p∨﹁q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从考试的角度说,这个题可迅速排除ABC。

既然是双选题,已经排除了三个选项,剩余的两个选项就不用再分析了。

做类似这种有符号公式的题,需要熟悉常用的公式。

【答案】DE。

3.务必先看清楚题目和选项,再做。

【例题】下列属于划分错误的有

A诉诸权威B混淆概念C模棱两可D标准不一E子项相容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可能出现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

学习时,需要分清楚这些规律和规则。

A是违反论证规则出现的错误。

B是违反同一律出现的错误。

C是违反排中律出现的错误。

【答案】DE。

【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探求因果联系“穆勒五法”的是

A共变法B剩余法C科学归纳法D求同求异并用法E反类比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属于基本知识题,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不属于”。

【答案】CE。

4.应习惯于使用符号工具。

虽然试题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并包含具体内容,但做题时最好先将其中的具体内容用符号表示,随后只对符号表达式进行分析,这样可避免受具体内容的干扰。

【例题】综合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专家对A、B、C三座城市做出了如下预测:

(1)A、B两座城市至少会有一座入选;

(2)B、C两座城市至少会有一座入选;

(3)A、B两座城市都不会入选;

(4)B城市不会入选。

结果显示,上述预测只有一项为假,请问C城市是否入选?

写出推导过程。

【解析】解题时,先将内容化为形式

(1)A、B两座城市至少会有一座入选;即A∨B

(2)B、C两座城市至少会有一座入选;即B∨C

(3)A、B两座城市都不会入选;即﹁A∧﹁B

(4)B城市不会入选。

即﹁B

很明显

(1)和(3)是矛盾关系,假预测必在其中;于是可知

(2)和(4)均为真。

(2)和(4)构成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可得C,即C城市入选。

【答案】C城市入选。

第一章引论

主要内容: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之一:

思维的逻辑形式,即进行逻辑思维所要具有的有效形式(语言结构)。

例如,从“所有S是P”推出“有S是P”是有效的,而“所有S是P”推出“所有P是S”是无效的。

这里提到的语句中,用文字表达的部分是逻辑常项,其代表的内容是常用不变的;用字母表达的部分是逻辑变项,其代表的内容是可变的。

【例题】单选题:

“所有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这两个逻辑公式中,它们

A变项和逻辑常项均相同B变项不同但是逻辑常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不同但是变项相同D变项和逻辑常项均不同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答案】C。

研究对象之二:

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要求思维必须具有确定性的同一律、要求思维必须与自身保持一致性的矛盾律、要求思维必须具有鲜明性的排中律和要求在思维论证中必须充分的充足理由律。

研究对象之三:

简单的逻辑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包括限制和概括、定义和划分、探求因果等方法。

本章复习提示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

逻辑形式由常项和变项构成,相同的逻辑形式就是常项相同的逻辑形式。

第二章概念

主要内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定义和划分。

一、内涵和外延(28页)

内涵表达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什么”,即表达概念的语词的词义。

外延表达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什么”,即表达概念的语词的涉及范围。

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41页)。

内涵相对多,外延就相对小;内涵相对少,外延就相对大。

如“中国人”这个概念的内涵相对“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多,但外延就相对小。

二、概念的种类(32-35页)

由概念反映的对象在数量上的不同,分成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唯一的,而普遍概念反映的对象至少两个。

由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某类对象组成的整体,分成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反映的对象是某类个体组成的整体。

集合概念只能用来反映这个整体,而不能用来反映其中的任何个体,如“森林”、“丛书”。

不具有这个特征的概念即为非集合概念,如“树”、“书”。

由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分成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

【例题】双选题: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摆脱贫穷”中的“中国人”是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E虚概念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一个简单方法是,看这个概念可不可以适用于每个个体对象。

如果可以,那这个概念是非集合概念;如果不可以,那这个概念是集合概念。

题干中的“中国人”不能直接用于每个中国人,因为还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摆脱了贫穷。

所以,题干中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

【答案】AC。

三、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36-40页)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即这两个概念反映的是完全相同的对象,如“《资本论》的作者”和“马克思”即为全同关系。

2.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不完全重合,其中外延小的概念的外延完全被包含在外延大的概念的外延中,如“人”和“中国人”这两个概念,“人”真包含“中国人”,反过来说,“中国人”真包含于“人”。

外延相对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相对小的概念叫种概念。

3.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仅有部分重合,如“干部”和“北京人”。

4.全异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重合,如“政府”和“法院”。

其中有两个特例。

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重合,并且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如“党员”和“非党员”。

反对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重合,并且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如“工人”和“农民”。

【例题】单选题:

如果所有的a都不是b,那么a、b这两个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要理解和学会画这些关系的图形。

【答案】D。

【例题】图表题: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A),能被3整除的自然数(B),能被4整除的自然数(C)。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画图之前先要在思想中确定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然这需要一点数学知识。

A真包含B和C,B和C交叉。

【答案】

四、限制和概括(42-44页)

这是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进行的。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内涵达到限制外延的方法,即从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也就是从涉及对象数量多的概念过渡到数量少的概念。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内涵达到扩大外延的方法,即从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也就是从涉及对象数量少的概念过渡到数量多的概念。

限制和概括是在属种关系中进行的。

增加或减少内涵不等于完全改变内涵。

比如,从“树”到“树叶”就不是限制;从“党支部”到“党中央”也不是概括。

【例题】双选题:

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A“河流”限制为“山川”B“动物”概括为“生物”

C“电话”限制为“通行”D“菜”概括为“水果”

E“季节”限制为“春天”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答案】BE。

五、定义和划分

1.定义是用精炼语句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构成。

定义的主要方法有属加种差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还有语词定义。

恰当的定义必须遵守的规则有:

(50-51页)

第一,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全同。

第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第三,定义项不能使用比喻。

2.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小类或分子,以便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由划分母项、划分子项和划分标准构成。

划分的主要方法有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二分法是常用的一次划分方法。

恰当的划分必须遵守的规则有:

(55-57页)

第一,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第二,每次划分的标准要同一。

第三,划分子项之间应互不相容。

本章复习提示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之间有反变关系。

概念的分类。

正确区分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要掌握表达这些关系的平面圆圈图形的画法,并且在画图时要仔细考虑。

限制和概括是在属种关系中进行的,不能把从整体到部分误当作限制,也不能把组织级别的提高误当作概括。

对概念进行限制,可以采用在原概念基础上添加形容词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概括,可以采用在原概念基础上去掉形容词的方法。

最主要的定义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

恰当的定义必须遵守下定义的所有规则,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都属于错误的定义

划分是对具体事物对象进行划分。

恰当的划分必须遵守进行划分的所有规则,违反其中任何一条都属于错误的划分。

注意不要把分解当作划分,如“把人体分为头颅、身躯、四肢。

”就属于分解,不是划分。

第三章判断

(一)

主要内容:

性质判断、关系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即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并有真假可言。

一、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及其构成(71-74页)

断定对象有或没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叫做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构成。

主项和谓项是变项,联项和量项是常项。

联项中有肯定的联项“是”和否定的联项“不是”。

量项中有全称量项“所有”、特称量项“有”和单称量项“这个”、“那个”或“某个”。

把联项和量项结合起来,性质判断可以有六种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是P”,记为SAP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不是P”,记为SEP

特称肯定判断“有S是P”,记为SIP

特称否定判断“有S不是P”,记为SOP

单称肯定判断“这个S是P”

单称否定判断“这个S不是P”

因为单称与全称有共性,所以把两种单称判断分别归入两种全称判断。

【例题】单选题:

“所有的奇数都是自然数”这一判断是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

此为09年4月题。

答案为A。

性质判断有四种基本形式:

SAP,SEP,SIP,SOP(注意:

日常语言中表达性质判断不一定那么规范,要将其转化为规范形式后再分析。

如“没有S不是P”等于“所有S是P”。

2.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四种真假关系(也称为真假方面的对当关系,74-76页)

第一种,矛盾关系(既不同真也不同假)。

SAP和SOP,SEP和SIP,它们之间即为矛盾关系。

第二种,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SAP和SEP之间即为反对关系。

第三种,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但能同真)。

SIP和SOP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

第四种,差等关系(既能同真也能同假)。

SAP和SIP,SEP和SOP,它们之间即为差等关系。

理解这四种关系很重要,也可以通过举例帮助理解。

【例题】单选题:

甲、乙、丙、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

“我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乙说:

“丁考试没及格。

丙说:

“我班有人考试没及格。

丁说:

“乙考试也没及格。

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乙考试没及格B说假话的是丁,乙考试没及格

C说假话的是丙,丁考试没及格D说假话的是乙,丙考试没及格

【解析】此为09年4月题。

甲和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假话必在其中,可知乙和丁话都真。

继而可知丙话真、甲话假。

【答案】A。

AEIO四种判断实际上是断定了S和P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面圆圈的图形表示,注意理解这些图形(77页)。

【例题】单选题:

与SAP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A.PASB.PESC.SIPD.SOP

此为09年4月题。

【答案】D。

3.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性(79-80页)

周延即全部外延。

一个主项或谓项在一个判断中被断定了全部外延,就说它在这个判断中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全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其余项均不周延。

二、关系判断

1.关系判断及其构成

断定对象之间有或没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

2.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的关系:

如果a和b有R关系,则b和a之间一定有R关系,就说这种R关系是对称性的。

如“等于”。

反对称性的关系:

如果a和b有R关系,则b和a之间一定没有R关系,就说这种R关系是反对称性的。

如“大于”。

非对称性的关系:

如果a和b有R关系,则b和a之间有没有R关系是不确定的,就说这种R关系是非对称性的。

如“喜欢”。

传递性的关系:

如果a和b有R关系,b和c有R关系,则a和c一定有R关系,就说这种R关系是传递性的。

如“早于”。

反传递性的关系:

如果a和b有R关系,b和c有R关系,则a和c一定没有R关系,就说这种R关系是反传递性的。

如“父子”。

非传递性的关系:

如果a和b有R关系,b和c有R关系,则a和c有没有R关系是不确定的,就说这种R关系是非传递性的。

如“嫉妒”。

【例题】单选题:

两个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是

A对称且传递B非对称且传递C反对称且传递D对称且非传递

此为09年4月题。

【答案】D。

本章复习提示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

SAP、SEP、SIP、SOP

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

要熟悉这些关系的含义。

这些关系以标准形式的判断为前提,遇到非标准形式的判断,要先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后再分析。

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这个内容是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和三段论推理的基础,务必掌握好。

关系的性质。

第四章判断

(二)

主要内容: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及其真值表,模态判断。

一、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并存(同真)的判断,由联言支加联结词“并且”构成,表示为p∧q。

真值表是用来显示复合判断与其支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的表格。

画表方法:

先用2的n次方计算表的行数,n为支判断的个数,再用简化方式把要画的表分为左右两半,把可能存在的真值情况列在左半边,把该复合判断的相应取值情况列在右半边。

联言判断的真值表为:

pq

p∧q

真真

真假

假真

假假

二、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是断定至少有真的判断,由支判断加联结词构成。

……

查看《普通逻辑》串讲资料全部内容

请进入华夏大地教育网串讲班、冲刺班、强化班、全程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