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92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精品.docx

最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精品

卢龙县木井中学

上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试题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国D.秦朝

4、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5、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

A.陕西B.云南C.河北D.河南

6、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请问它们属于哪个机关?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7、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

8、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9、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0、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

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11、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12、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13、一名英国人1841年底来到中国,下列哪一项是他当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  )

A.在上海开办一家商行B.在香港岛上建造了一套别墅

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物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

14.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  )

A.争相对清政府贷款

B.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C.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15、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1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17、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

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

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9、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办201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这份“贺礼”是

A.“二十一条”B.《辛丑条约》

C.洗劫北京城D.镇压义和团运动

21、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主要是因为它规定()

A.鳏寡孤独者由国家供养B.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D.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产品

23.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反帝斗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中华民族取得了独立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宣布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D.列强从此再也不能维持其稳定的在华统治秩序

24.《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相同之处是()

A.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B.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迫于形势未能真正实施

25.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  )

①提出了明确的革命要求 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

 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封建的功绩更大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2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8、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

A.百团大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

29、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  )

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30、童谣也能证史。

8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

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

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门万户数目就不小!

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

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1、《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

 C.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       D.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

32、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3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34、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   )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事变 C.北伐的失利D.外国的助剿

35、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方法,如皇帝号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

若将公元1949年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是

A.民国22年B.民国37年C.民国38年D.民国49年

36、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8、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3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40.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B.以游击战为最主要的歼敌手段

C.坚决地反对以阵地战阻击敌人D.突出人民作用而不以军队为主

4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42、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

43、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上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D.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44、第一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5.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重大意义是()

A.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C.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

4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7、“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48、最早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文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49.中共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的方针及实践有(  )

①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利用“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解决了香港问题 ③对于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④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0、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82年

5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基本前提是()

A.维护国家的统一B.少数民族的聚居

C.行政级别的不同D.人口多少的确定

5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

A.三大改造完成,中共八大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53、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外交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到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5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重大贡献

55、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美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敌对到和中国共同努力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其直接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国采取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C、世界两大阵营矛盾相对缓和

D、苏联争霸的优势使美国感到与中国联合的必要性

56、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表明了()

①中美关系改善②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转变

③美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④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7、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9、.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反对霸权主义B.反对强权政治

C.不结盟政策D.睦邻友好政策

60.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61题16分,第62题12分,第63题12分,共40分。

61.图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

”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一图二

图二: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5分)

 

 

②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为什么有两种说法?

(4分)

 

③指出两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

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4分)

 

 

④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

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

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3分)

 

62、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

③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务员实行责任内阁制,辅助大总统,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体现的构建政治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它的颁布有何进步意义?

(3分)

 

材料二: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

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

为了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它明确规定了我国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5分)

 

 

(3)材料二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改革开放后,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4分)

 

63、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110周年诞辰。

他是国内外上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家。

材料一一位台湾的国民党官员对(尼克松)这样说:

“在内战时期,只要有周恩来一个人在我们这边,那今天台湾流亡的可能就是毛泽东了;安居于北京的则可能是我们。

(1)举出国共内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大斗争史实。

(2分)

 

材料二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一:

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

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

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隔开。

图二:

1971年11月8日。

左上角写着:

中国人来了。

 

(2)据图一,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3分)

 

(3)图二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4分)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

群众对他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

(4)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赢得中国人民对他“永远的爱戴”的原因有哪些?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