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899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引入档案文献,结合原有的材料进行再研究,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原貌,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大公报》的历史地位。

比如,申请人以“蒋档”材料为依据,对于该报申请20万美元官价外汇事件、在“飞机洋狗事件”中的表现以及在“九一八”前后的言论倾向是否是接受了蒋的指示等该报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关成果已经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及《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杂志上,澄清了前人的误解和误区。

2.对新闻史学研究的价值:

档案文献对于新闻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如前所述,“蒋档”的材料尚未能引起新闻史学界的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在新闻史学界并不多见。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新闻史学界对于档案文献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新闻史学研究的进展。

3.对于新闻理论研究的价值:

建国以来,大陆学界对于《大公报》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全面否定到毁誉参半再到全面肯定的过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新闻理论的传入,“独立报业”、“新闻专业主义”等观点在我国影响甚广,而《大公报》作为近代史上一家有重大影响的民营报纸,则恰可以成为这些理论的最好例证,所以近年来《大公报》几乎成为了“独立”、“公正”、“不党不私”的代名词。

但是,从“蒋档”中的材料来看,该报与蒋政府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蒋对该报的言论方针屡有指示,该报在经营上也颇得政府关照。

所以我们认为,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理清该报与政府的关系,对于探讨新闻事业与政府的关系、应当如何看待“独立报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于《大公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新闻史领域的研究,如德国学者Mohr于1972年所作的《现代中国报业史》中,便有专门介绍该报的内容;

其二是近代史领域的研究,如《剑桥中华民国史》等著作中,都将该报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特别是胡素珊教授所著的《中国的内战:

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中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胡将该报作为内战期间国统区民间舆论的代表,大量引用其社评、新闻等内容,用以说明当时国统区的舆论倾向,并认为在张主政时期,虽然“该报声名远播„„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报宣称的‘不党’„„是无可怀疑的。

”王接手后,虽然该报“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但在内战期间,该报还是为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摇唇鼓舌”。

总的来看,国外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史料引述及评论阶段,缺少对该报自身系统化的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界对于《大公报》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对于《大公报》进行了长期、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兹分别叙述如下:

(1)大陆地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如前所述,建国以来,大陆地区的《大公报》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情况为:

A.全面否定阶段:

建国后,由于该报与新政府的历史渊源及其历史上与蒋政府密切的关系,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影响,所以80年代以前,大陆地区对《大公报》及其主要干部的评价,基本是一概否定。

这一时期对该报总的定性是“官僚资产阶级的报纸”,“是„„通过‘小骂大帮忙’的鬼蜮伎俩,帮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集团为非作歹的。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评价大多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多有断章取义之嫌,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学术价值不大。

B.毁誉参半阶段:

“文革”后,《大公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首先是徐铸成等老报人的回忆录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随后学界开始对于该报的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学界对于该报的评价,开始逐渐突破原有的阶级论和二分法,既承认该报历史上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否认它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特别是吴廷俊教授所著的《新记<

大公报>

史稿》成为这一领域中的里程碑之作。

吴认为该报“既非政治阶梯,亦非营利企业,是为文人论政的场所”。

应当说,这一评价更符合该报的历史实际,也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学界对该报的态度。

C.全面肯定阶段:

2000年以来,大陆地区《大公报》研究,开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研究领域大大拓展,该报开始成为文学史、外交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研究成果极大丰富,近10年来相关论文便有百余篇之多;

评价倾向基本扭转,褒扬渐成主流,特别是方汉奇教授编著的《<

百年史》一书,成为该领域中又一里程碑之作。

由方撰写的前言《再论大公报的历史地位》一文,堪称该领域中一篇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调。

自此之后,学界对该报的评价便基本以正面为主。

(2)台湾地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50年代之后,台湾地区的学者对于《大公报》研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情况为:

A.拥蒋反共时期:

70年代以前,由于两岸关系及所谓“反共文艺体系”的影响,台湾地区的《大公报》研究体现出明确的拥蒋反共的倾向,1966年曾虚白教授集合众多学者编著的《中国新闻史》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该书把《大公报》放在了同期报纸中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它是“无党无派”、“大公无私”的民营报纸,对“四不主义”给予高度评价,极力赞赏张季鸾“热爱领袖”、“痛恨共匪”的思想,对该报最终“失身投共”极为痛惜。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的《大公报》研究,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烙印,但是他们毕竟开启了一个研究的时代,并且奠定了以后相关研究的基调。

B.倡导民权时期:

70年代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台湾地区的相关研究中,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对张的民权思想以及该报历史上呼吁言论自由,倡导保障民权的言论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赖光临教授,他所著的《近代中国报人与报业》、《七十年中国报业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等著作以及多篇论文,都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倾向。

C.倡导中国文化时期:

“解禁”之后,台湾地区相关研究开始由新闻史领域转向历史学领域,《大公报》也开始走下神坛,成为普通的研究史料,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高郁雅博士,她所著的《北方报纸舆论对北伐之反应》和《国民党的新闻宣传与战后中国政局变动》均以该报为主要材料,对于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台独”思潮使得台湾学者忧心忡忡,所以这一时期的研究中,明显地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回击“台独”分子所谓“台湾民族论”的谬论,王洪钧、郑贞铭等人的著作和论文便是最好的例子。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公报》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史料的局限,对于该报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关节点如“七君子事件”中张季鸾的角色和作用、汪精卫叛国过程中该报的态度、王芸生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该报最终转向的原因等问题上,仍存在着许多误解和误区。

特别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几乎看不到对原报系统全面的抽样定量分析的内容,由此导致对该报的整体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之处。

我们相信,大量新史料的引入和系统的抽样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还原历史真实,对该报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评价近代史上民营报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为当前正在进行的新闻工作改革服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下:

1.深入全面地搜集台湾地区所保存的“蒋档”、“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以下简称“国档”)、“南京国民政府档案”(以下简称“府档”)以及大陆地区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重庆、天津等各地方档案馆中相关的原始记录,进行分类整理。

2.对所收集的档案文献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报纸原件、回忆录、时人评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等材料进行对照研究,澄清当前《大公报》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和误解。

3.在此基础上,对《大公报》与蒋政府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厘清该报与蒋政府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近代史上民营报刊与政府关系的特点。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下:

1.对本研究领域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寻找和发现当前研究的误区和空白。

重点有:

如何对长达50余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期;

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成果及其特点与价值;

当前研究存在的空白与误区,等等。

2.对“蒋档”、“国档”、“府档”及大陆地区相关档案文献全面的收集、分类与整理。

通过各种手段全面收集不同档案中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有效的筛选;

根据时间、事件、人物等标准对档案文献进行辨析及分类整理;

结合对于前人研究的整理寻找新的研究点,等等。

3.将档案文献与报纸原件、回忆录、时人评述及前人研究成果等材料进行对照研究。

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存在误区和空白;

如何利用档案文献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修正和补充;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文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等等。

4.对《大公报》23年历史系统的分析梳理。

如何对该报23年的历史进行分期;

结合档案材料还原该报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关节点的真相(如“九一八事变”后“明耻教战”的宣传、“七君子事件”中张季鸾的角色和作用、汪精卫事件中该报的态度、“飞机洋狗事件”前后该报态度的转变、“20万美元官价外汇事件”的过程和性质、《大公报》最终转向的原因等);

该报在不同历史时期与蒋政府的关系变化及其原因,等等。

5.对于《大公报》所代表的近代民营报刊与政府关系特点的总结和评述。

近代民营报刊与报人在“依附政府、支持中央”和“代表民意、保持独立”之间摇摆的特点分析;

如何评价《大公报》所提出的“四不主义”、“文人论政”思想与该报实际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近代民营报纸与报人和政府间关系的特点,等等。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对“蒋档”、“国档”、“府档”等档案文献的全面收集;

(2)对各种档案材料的分类与整理;

(3)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分析与评价;

(4)对前人研究中误区与空白点的挖掘;

(5)以档案材料为主,结合报纸原件、时人评述及回忆录等相关材料对前人研究中的误区与空白的订正和补充;

(6)对《大公报》历史的重新分期与评价;

(7)对近代民营报刊和报人与政府间关系的分析与评价,提升理论高度。

2.难点:

(1)本课题涉及大量原始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特别是“蒋档”与“国档”藏于台北“中华民国国史馆”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需要赴台北收集相关资料,档案文献获取不易,乃是本研究的第一大难点。

(2)《大公报》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是新闻史研究中最受重视的个案之一,且已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如何能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误区与空白,利用新的历史材料推陈出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乃是本研究的第二大难点。

(3)本研究需要对当前已有的《大公报》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述,而50多年的时间里,相关成果业已非常丰富,据笔者统计,已有相关论文数百篇,专著数十本,且尚有大量相关论述散见于新闻通史、专门史、断代史、地区史以及相关人物传记和回忆录中。

如何能够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细致的阅读与分析,乃是本研究的第三大难点。

(4)本研究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对《大公报》的历史进行重新分期,并根据档案文献及其他相关材料对该报与蒋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分析。

如何能提出一个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分期标准,乃是本研究的第四大难点。

(5)本研究的另一个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大公报》与蒋政府关系的发展变化,总结出近代史上民营报纸和报人与政府关系的特点,由于该报与政府关系的重要关节点大多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联系,所以需要一定的近代史知识积累,而如何能够从个性推广到共性,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现理论上的跃升,乃是本研究的第五大难点。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限2页,不能加页)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首先会对自50年代以来的《大公报》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发现当前研究的空白点与误区;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蒋档”、“国档”和“府档”的文献材料的研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对其进行补充与订正;

同时以点带面,在系统地辨析史实的基础上,梳理该报与蒋政府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

最终通过这一典型个案总结出近代史上民营报纸和报人与政府关系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课题的研究基础即为大量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来自“蒋档”、“国档”、“府档”的第一手文献材料的分析解读至关重要;

2.定量分析法缺少严格的定量分析,乃是此前《大公报》研究的一大空白,本研究拟对全部《大公报》进行抽样,制定编码表,对其言论倾向等关键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3.理论研究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将历史学研究中的“民族——国家范式”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同时结合对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背景的解读,从原始材料中总结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

4.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对于《大公报》这个典型个案的研究归纳出近代史上民营报纸和报人与政府关系的总体特征。

三、计划进度

2012/10-2013/5: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为搜集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原始档案材料,进行深入阅读,为后续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013/6-2013/10:

中期阶段I在系统地分析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误区和空白点,结合档案文献,就几个重要问题形成阶段论文并发表;

2013/11-2014/5:

中期阶段II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总结《大公报》与蒋政府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形成阶段论文并发表;

2014/5-2014/9:

后期阶段通过前期研究,总结出近代中国民营报纸和报人与政府关系的特点,形成最终论文。

四、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申请人长期关注《大公报》研究的进展,并于2011年7-8月间赴台北访学期间于“国史馆”、“党史馆”等机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资料收集工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文献,博士论文《海峡两岸<

研究批判》对海峡两岸自50年代以来的《大公报》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评述,并已结合档案材料对一些已有的误区进行了订正,主要有:

(所有论文均为独著)

1.论文《也谈新记<

的“不卖”原则——以20万美元官价外汇事件为中心的考察》,就该报历史上申请20万美元官价外汇事件进行了再考察,推翻了前人对此事件“纯属商业行为”的看法,认为这一事件乃是一次严重的不等价交换,从程序上到结果上都是不正常的,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是该报出卖言论权的行为,但从该报事件前后的表现来看,其对国共双方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该报难脱瓜田李下之嫌。

此文已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4期,并被评为该刊2012年度十佳论文。

2.论文《<

青年与政治>

是“违心之作”吗?

——兼谈王芸生与蒋介石、孔祥熙之关系》,就该报在1941年12月22日“飞机洋狗事件”前后的态度变化进行了再考察,推翻了前人认为此文系王芸生“违心之作”的看法,认为这一事件乃是一次正常的纠错行为,并从“蒋档”材料出发,对王芸生与孔祥熙和蒋介石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

此文已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6期。

3.论文《“九一八事变”后新记<

“明耻教战论”考辨》,就“九一八事变”后该报是否曾接受蒋介石的指示为其宣传“缓抗”一事进行了再考察,基本上对于这一新闻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事件做出了定论,即所谓“蒋介石托于右任致电张季鸾”一事并不存在,《大公报》的“明耻教战”乃是出于其主持人的“恐日”情结,并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论基本一致。

此文已通过《国际新闻界》的审稿程序,现正待刊。

4.论文《胡政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研究》,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对胡政之在《大公报》期间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胡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且论述了其思想对于当代报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借鉴意义。

此文已发表于《新闻界》2011年第2期。

此外,项目申请人还就蒋政府对《大公报》的扶持、王芸生与蒋介石的关系、《大公报》最终转向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课题参与人也是长期从事《大公报》研究的学者,近年来对该报特别是胡政之、范长江等该报重要人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兹简列如下:

(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1.《海外旅游考察通讯的先驱——胡政之》,《回忆胡政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试论胡政之新闻思想的核心》,《当代传播》,2009.4

3.《胡政之与蒋介石的关系》,《国际新闻界》,2009.6

4.《是经验总结,还是理想追求?

——从胡政之角度探悉“四不”方针的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35.《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正被徐徐揭开——读〈回忆胡政之〉兼及胡政之研究现状》,《新闻记者》,2009.96.《范长江论言论自由》,《炎黄春秋》2009.11

7.《范长江与〈大公报〉》,《新闻与写作》2010.4

8.《胡政之与五四时期的海外采访》,《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我们认为,本研究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前期准备基础,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工作。

五、资料准备情况

1.档案文献乃是本研究最为倚重的资料,在此方面,项目申请人已于2011年赴台北访学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共计从“蒋档”、“国档”及其他各种档案中抄录各种信函、电文、文告、条令等文献300余条,共计15万余字。

2.前人研究成果也是本研究重要的资料来源,在此方面,项目申请人在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基本全面的收集了自50年代以来的所有相关研究成果,共计论文300余篇,专著40余本,特别是在赴台访学期间在台湾各大图书馆基本全面的收集了台湾地区的相关研究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项目申请人与台湾铭传大学、政治大学、世新大学、文化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国史馆”等研究机构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正规划再度赴台访学,对于前期资料收集中的遗漏部分,可以藉再度访学之机进行弥补。

11

3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限800字)

一、本课题的中期成果拟就《大公报》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张季鸾及《大公报》的态度、汪精卫叛国事件中该报的表现及原因等问题,结合“蒋档”、“国档”、“府档”及大陆地区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重庆、天津等地方档案馆所藏的档案文献进行再研究,形成一到两篇阶段性成果,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

二、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拟就《大公报》与蒋政府的整体关系及该报所代表的民国时期民营报纸及报人与政府关系为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一到两篇论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

三、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希望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特别是新记《大公报》研究领域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2.希望成为台湾新闻史研究,特别是新闻史学史和新闻理论史研究领域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3.希望能够为近代史研究的其他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