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08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docx

福建农林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机械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领域方向

1、机械现代设计制造方法及应用

2、车辆电气与节能技术

3、机械工程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4、机电控制技术与应用

5、机电装备设计与实现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脱产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二年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

2、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实习单位或实践现场完成。

3、全日制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工程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要求具有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的专家担任,吸收机械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应获得的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6学分。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

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另外,实践教案6分,总学分不得少于32分。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生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主讲

教师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826

英语

90

3

1

考试

00008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1

考试

0000804

自然辩证法

54

2

1

考试

专业学位课

0000806

工程数学

80

4

1

考试

1281801

数值分析

36

2

1

黄敬党

考试

1281802

弹性力学

36

2

1

翁红林

考试

1281803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理论

45

2.5

2

张翔

考试

1281804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27

1.5

2

林建

考试

专业选修课

1281805

机械工程研究专题

36

2

2

张翔等

考查

1281806

工程微机应用

36

2

1

林建

考查

1281807

科技写作

36

2

2

庄哲峰

考查

1281808

失效分析

36

2

3

庄哲峰

考查

1281809

现代控制工程

36

2

3

林高飞

考试

1281810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4

3

2

黄敬党

考试

1281811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接口应用

54

3

2

吴锤红

考试

1281812

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陈学永

考查

1281813

高等内燃机学

54

3

3

黄敬党

考查

1281814

振动与噪声控制

36

2

3

翁红林

考查

1281815

振动分析

36

2

2

翁红林

考试

1281816

工程信号分析

36

2

3

叶大鹏

考试

1281817

传感技术

36

2

3

王苏潭

考查

1281818

信号检测与数字信号处理

36

2

3

胡冰乐

考查

1281819

机械系统动态建模与仿真

36

2

2

苏继龙

考查

1281820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36

2

3

林高飞

考查

1281821

机电系统故障诊断学

36

2

3

叶大鹏

考查

1281822

有限单元法

36

2

3

苏继龙

考查

1281823

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36

2

3

张翔

考查

12008b1

机械设计

58

0

1

同本科

考试

12008b2

机械原理

52

0

2

同本科

考试

12008b3

理论力学

66

0

1

同本科

考试

合计

本专业课程总学分≥26学分

专业实践

要求:

1、实践环节总学分不少于6学分,不计入课程学习总学分。

2、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案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3、专业实践具体要求:

提交专业实践计划、实践结束后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需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专业实践考核:

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综合表现、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专业实践6学分。

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习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案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入校企合作的机电相关行业的企业、研究所等学习和掌握工程技术。

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并定时向学校反映实践进展情况。

在实践结束后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经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七、学位论文

1、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生产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

可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课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工程,也可以是大工程中的子工程。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工程管理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开题报告论证小组应有1-2名机械工程专业实践领域的专家参加,其它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暂行规定》。

3、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应由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的3位专家评阅,指导教师不得担任自己指导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安排有来自机械工程行业实践领域(如企业、研究所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参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实施细则》和《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

 

八、课程简介

数值分析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数值分析

课程的英文名称:

NumericalAnalysis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介绍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方程和理论.着重介绍工程计算中的常用算法,包括方程、方程组数值解法、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法、插值与曲线拟合、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带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要求学习者应用已掌握的高级语言将上述常用算法编程完成调试.

3、学习要求:

鉴于工科学生的特点,本课程不强调数学理论的深入分析,只要求学生学生掌握数值分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思想。

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

5、课内外学时数:

36

6、学分:

2

7、预备知识:

程序设计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8、参考书目:

丁丽鹃等.数值计算方法(第二版).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关治等.数值方法.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弹性力学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弹性力学

课程的英文名称:

Elasticity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本构关系、平面问题直角坐标解答、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平面问题复变函数解答、温度应力的平面问题、空间问题基本理论

3、学习要求:

理解体力、面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基本概念,正确区分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掌握平面问题基本方程的推导,按位移求解和按应力求解的方法;能正确写出边界条件和圣维南原理的表达式;掌握应力函数在求解平面问题中的应用;掌握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解法;初步掌握平面热应力问题;

4、教案方式:

课堂讲授

5、课内外学时数:

36学时

6、学分:

2学分

7、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8、参考书目:

《弹性力学》(第4版),徐芝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徐芝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弹塑性力学引论》,杨桂通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应用弹塑性力学》,徐秉业、刘欣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理论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理论

课程的英文名称:

ModernMethodandTheoryofMechanicalDesign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机械学学科与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概述;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方法

3、学习要求: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方法等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教案方式:

授课

5、课内外学时数:

45

6、学分:

2.5

7、预备知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相关课程

工程数学

程序设计语言

8、参考书目:

现代设计方法张鄂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谢里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创新设计檀润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课程的英文名称:

SpecialEnglishinmechanicalengineering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讲授专业文献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及翻译方法。

3、学习要求:

掌握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文摘的写作

4、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

5、课内外学时数:

27

6、学分:

1.5

7、预备知识:

8、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专题研究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机械工程专题研究

课程的英文名称:

ResearchProjectonMechanicalengineering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学习要求:

了解机械学学科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简况及发展动态,能独立完成自选或指定专题的研究。

4、教案方式:

授课、讨论、讲座

5、课内外学时数:

36

6、学分:

2

7、预备知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相关课程

8、参考书目: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机械与制造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科学出版社

工程微机应用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工程微机应用

课程的英文名称:

Appliedcomputertechnologyinengineering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学习工程计算、分析软件的应用

3、学习要求:

掌握课堂上介绍的工程软件

4、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实践

5、课内外学时数:

36

6、学分:

2

7、预备知识:

8、参考书目: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2、课程的英文名称:

Themethodsofscientificresearch&paperwriting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介绍了科研课题申请渠道、申请书的撰写、科研方法和科研实验设计、研究成果与专利申请;较系统地阐述了文献阅读、整理与记录方法,以及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写作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的表达、论文的修改与发表,知识产权和学术道德,使学习者自觉应用科研方法解决科研问题,借鉴前人的科研经验,汲取他人的失败教训,以便在科研工作中减少盲目性,提高研究效率,获得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4、学习要求:

本课程各个专题采取讲习与研讨相结合,将一般的科研方法和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本研究方向的科研论文,在课堂上交流分析两个以上的科研案例和两篇自认为较好的科研论文;课程结束时提交结合毕业论文题目,按科技论文格式要求,能在有关杂志发表或可作为研究生中期考核、开题时要求上交的综述论文。

达到具备科研选题与立项申请、科研实验设计与实现,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的初步能力。

5、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与课堂讨论

6、课内外学时数:

30

7、学分:

1.5

8、预备知识:

文献检索课程、阅读本研究方向论文50篇以上

9、参考书目:

1、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戴起勋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罗伯特著,曾剑芬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张孙玮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科技论文写作,刘素萍等编著,中华书局,2007

5、科研方法导论,张伟刚著,科学出版社,2009

现代控制工程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现代控制工程

课程的英文名称:

ModernControlEngineering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学习要求:

了解现代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控制的基础,适应于科学研究工作。

4、教案方式:

综合课堂多媒体讲解、习题、讨论、演示的方法来传授知识。

5、课内外学时数:

36

6、学分:

2

7、预备知识:

《机械控制工程》、《工程数学》、《电工电子学》

8、参考书目:

KatsuhikoOgata著,卢伯英译《现代控制工程》(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李国勇,《最优控制理论及参数优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课程的英文名称:

DesignandAnalysisofExperiments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含相似理论、数理统计学概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正交设计、判别分析、相关分析等。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的必备知识,包括方差分析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应用所学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经验公式。

能对所采集的样本资料作判别和相关分析。

3、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应用所学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经验公式。

能对所采集的样本资料作判别和相关分析。

4、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

5、课内外学时数:

54

6、学分:

3

7、预备知识:

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8、参考书目:

自编教材

陈魁编.实验设计与分析(第一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邵崇斌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版).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接口应用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接口应用

课程的英文名称:

MicrocomputerSystemDevelopment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硬件(电子元件与IC知识,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原理图与PCB设计,微机电源设计,并行总线与串行总线,硬件中的可靠性问题)

软件与方法(浮点运算程序,串行信息传送方法,IO问题与解决方法,缓冲及其应用,程序开发基本方法,数据结构与程序实现,程序开发高级方法,CTC、堆栈、中断的应用,典型程序结构,多任务方式思路与非占先式多任务程序,测试与控制问题,微机系统的在线调试,软件可靠性方法,等等。

3、学习要求:

本科采用研讨型教案。

通过各个专题的研讨与讲习,将单片机系统研发方法传授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仿真系统(Proteus)下开展应用系统硬、软件的开发与调试。

学生应当完成一定量的程序设计锻炼,并且在课程设计中进行接近实际应用系统的硬件制作和较完整的软件系统研制。

4、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

5、课内外学时数:

54

6、学分:

3

7、预备知识:

大学本科应学过: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高级语言”等课程。

8、参考书目:

《MCS-5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吴锤红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李华等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何立民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何立民主编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功率接口技术》,余永权等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STC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姚永平,http:

//www.mcu-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先进制造技术

课程的英文名称:

AdvancedManufacutringTechnology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一、绪论:

对制造业的发展进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二、先进设计技术:

在本科教案过程中主要与传统设计流程设计方法的介绍为主,在本章,通过学习可以基本了解当前流行的先进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例如有质量功能配置、工业造型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反求工程技术、面向X的设计(DesignForX,DFX)、可靠性设计等;三、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适用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概貌。

侧重了解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高速切削技术等,其他内容可作为一般性阅读知识。

可利用多种媒体,查询收集相关资料,开拓视野;四、制造自动化技术: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制造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具体包括:

CAD/CAM集成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等;五、先进制造模式:

主要介绍CI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技术、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的制造模式;六、先进管理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该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先进管理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了解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及时生产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等,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QCD改善、MRP、MRPⅡ、ERP等。

3、学习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基本掌握当前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制造(加工)方法,并能够在未来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合理运用,从而保证所设计、制造的机械产品的质量。

4、教案方式:

以理论教案和资料检索相结合,最终以课程论文的考核,具体包括课堂教案、课堂讨论、多媒体资料播放等形式

5、课内外学时数:

36

6、学分:

2学分

7、预备知识:

已经基本掌握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等专业知识。

8、参考书目:

《先进制造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的宾鸿赞和西北工业大学的王润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论》,刘延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周骥平、林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ERP原理、设计、实施》,罗鸿,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国机械工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高等内燃机学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高等内燃机学

课程的英文名称:

AdvancedICEngineFundamentals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论述内燃机理论及其新技术的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内燃机燃烧、内燃机节能技术、代用燃料内燃机等,并对近期内燃机研究专题技术做一些介绍。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较深的内燃机专业知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

3、学习要求:

本课程强调概念的理解及理论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特点并结合以前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并提出改进内燃机性能的一些措施。

4、教案方式:

课堂教案、讨论

5、课内外学时数:

54

6、学分:

3

7、预备知识: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8、参考书目:

唐开元等编著.高等内燃机学.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蒋德明编.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振动与噪声控制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振动与噪声控制

课程的英文名称:

VibrationandNoiseControl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振动控制部分内容包括振动分析基础、粘弹性阻尼减振、隔振器、减振器与缓冲

器、动力吸振器、空气弹簧等;

(2)噪声控制部分内容包括噪声机理、噪声评价及控制方法等;

(3)实际设备的噪声与振动控制

3、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振动与噪声的基础理论知识,着重掌握振动与噪声的测量、振动控制、噪声评价与控制的主要方法与具体措施。

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4、教案方式: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讨论。

5、课内外学时数:

36学时

6、学分:

2学分

7、预备知识:

振动分析理论,或“理论力学”课程中机械振动基础知识。

8、参考书目: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基础》(第2版),盛美萍等编,科学出版社。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赵良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振动控制工程》,张阿舟、姚起航等编,航空工业出版社。

《噪声控制》,方丹群等编,北京出版社。

振动分析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振动分析

课程的英文名称:

VibrationAnalysis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振动分析概论,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瞬态振动,随机振动,多自由度系统振动,连续系统振动。

3、学习要求:

掌握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熟悉其应用。

4、教案方式:

课堂讲授

5、课内外学时数:

36学时

6、学分:

2学分

7、预备知识:

理论力学,数值分析。

8、参考书目:

工程振动分析基础(第3版),胡宗武、吴天行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振动力学,刘延柱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振动分析及应用,王彬主编,北京海潮出版社

工程信号分析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文名称:

工程信号分析

课程的英文名称:

EngineeringSignalAnalysis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第1章 信号分析基础

  第2章现代谱分析方法

 第3章 高阶统计分析

第4章 独立分量分析

 第5章 时频分析方法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工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3、学习要求:

了解:

现代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和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主要方法:

现代谱分析、高阶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