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12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测绘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毕业论文.docx

《测绘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毕业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毕业论文.docx

测绘毕业论文

测绘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0000级测绘学院毕业

论文

地形图设计名称解释

及实际操作方法明细

姓名:

***

班级:

0000级0班

学号:

**********

指导老师:

xxx

二零一二年一月

1

总则3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3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4第三节地形图图外注记5第四节地物符号6第五节地貌符号——等高线7第六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0

第七节碎部测量的方法10

第八节地形图的绘制11

小结12

2

总则

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

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

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

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

当图上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m(即1000cm)时尺就是。

由此可见,分母1000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

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通常称1:

1000000、1:

500000、1:

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

100000、1:

50000和1:

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

10000、1:

5000、1:

2000、1:

1000和1:

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2(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

1:

1000的图示比例尺,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般为2cm;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分成十等分,每等分

3

的长度相当于实地2m。

而每一基本单位所代表的实地长度为2cm×1000,20m。

二、比例尺的精度

一般认为,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是0.1mm,因此通常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1:

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其比例尺的精度为0.1m,故量距的精度只需0.1m,小于0.1mm在图上表示不出来。

另外,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长度时,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

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精度越高。

但是必须指出,同一测区,采用较大比例尺测图往往比采用较小比例尺测固的工作量和投资将增加数倍,因此采用哪一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工程规划、施工实际需要的精度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一、地形围的梯形分幅与编号

1、1:

1000000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1:

1000000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即白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4?

分成横列,各列依次用A、B„V表示。

自经度180?

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6?

分成纵行,各行依次用l、2„60表示。

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一纵行”的代号组成。

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8?

24′20″,纬度为39?

56′30″,则所在的1:

1000000比例尺图的图号为J—50。

2、1:

100000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将一幅1:

1000000的图,按经差30′,纬差20′分为144幅1:

100000的图。

3、1:

50000、1:

25000、1:

10000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1:

100000比例尺因为基础的。

每幅1:

100000的图,划分成4幅1:

50000的图,分别在1:

100000的图号后写上各自的代号A、B、C、D。

每幅1:

4

50000的图又可分为4幅1:

2(50000的图,分别以1、2、3、4编号。

每幅1:

100000图分为64幅1:

10000的图,分别以

(1)、

(2)、„„(64)表示。

4、1:

5000和l:

2000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

:

2000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是在1:

10000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幅1:

10000的1:

5000和1

图分为4幅1:

5000的图,分别在1:

10000的图号后面写上各自的代号a、b、c、d。

每幅1:

5000的因又分成9幅1:

2000的图,分别以l、2、„„9表示,图幅的大小及编二、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

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

其西南角的坐标X,3530(0km,y,531(0km,所以其编号为“3530(0—531.0”。

编号时,比例尺为1:

500地形图,坐标值取至0(01km,而1:

1000、1:

2000地形图取至0(1km。

某些工矿企业和城镇,面积较大,而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编号时是以1:

5000比例尺图为基础,并作为包括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幅的基本图号。

例如,某1:

5000图幅西南角的坐标值x,20km,y,10km,则其图幅编号为“20—10”。

这个图号将作为该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所有图幅的基本图号。

也就是在1:

5000图号的末尾分别加上罗马字?

、?

、?

、?

,就是1:

2千比例尺图幅的编号。

同样,在1:

2000图幅编号的末尾分别再加上?

、?

、?

、?

,就是1:

1000图幅的编号,在1:

1000比例尺的图号末尾再加上?

、?

、?

、?

,就是1:

500图幅的编号。

第三节地形图图外注记

一、图名和图号

图名即本幅图的名称,是以所在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厂矿企业和村庄的名称来命名的。

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关系,每幅地形图上都编有图号。

图号是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的,并把它标注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

二、接图表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图幅时用。

通常是中间一格画有斜线的代表本图幅,四邻分别注明相应的图号(或图名),并绘注在图廓的左上方(见图7—1)。

在中比例

5

尺各种图上,除了接图表以外,还把相邻图幅的图号分别注在东、西、南、北图廓线中间,进一步表明与四邻图幅的相互关系。

三、图廊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矩形图幅只有内、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

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并在内廓线内侧,每隔10cm绘有5mm的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

在图幅内绘有每隔10cm的坐标格网交叉点。

外图廓是最外边的粗线。

在城市规划以及给排水线路等设计工作中,有时需用1:

10000或1:

25000的地形图。

这种图的图廓有内图廓、分图廓和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是经线和纬线,也是该图幅的边界线。

内、外图廓之间为分图廓,它绘成为若干段黑白相问的线条,每段黑线或白线的长度,表示实地经差或纬差1′。

分度廓与内图廓之间,注记了以公里为单位的平面直角坐标值。

四、三北方向关系图

在中、小比例尺图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还绘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中央子午线)方向这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称为三北方向图。

利用该关系图,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相互换算。

此外,在南、北内固廓线上,还绘有标志点P和P’,该两点的连线即为该图幅的磁于午线方向,有了它利用罗盘可将地形图进行实地定向。

第四节地物符号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房屋、道路等。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应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符号表示于图上。

其中地物符号有下列几种。

一、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的轮廓较大,如房屋、稻田和湖泊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

二、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和里程碑等,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绘到图上,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之,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6

非比例符号不仅其形状和大小不按比例绘出,而且符号的中心位置与该地物实地的中心位置关系,也随各种不同的地物而异,在测图和用图对应注意下列几点;

1(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2(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独立树、路标等),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3(宽底符号(烟囱、岗亭等),以符号底部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4(几种图形组合符号(路灯、消火栓等),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5(下方无底线的符号(山洞、窑洞等),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各种符号均按直立方向描绘,即与南图廓垂直。

三、半比例符号(线形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道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这种符号的中心线,一般表示其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地物中心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四、地物注记

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者,称为地物注记。

诸如城镇、工厂、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长宽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及森林、果树的类别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但是,当等高距过小时,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将会影响图面的清晰醒目。

因此,在测绘地形图时,等高距的大小是根据测图比例尺与测区地形情况来确定的)。

第五节地貌符号——等高线

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它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

在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而测量工作中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因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并且还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

本节讨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一、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

设有一座位于平静湖水中的小山头,山顶被湖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100米。

然后水位下降5m,露出山头,此时水面

7

与山坡就有一条交线,而且是闭合曲线,曲线上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这就是高程为95m的等高线。

随后水位又下降5m,山坡与水面又有一条交线,这就是高程为90m的等高线。

依次类推,水位每降落5m,水面就与地表面相交留下一条等高线,从而得到一组高差为5m的等高线。

设想把这组实地上的等高线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H上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h表示。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d表示。

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

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相同,平距相等。

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同时还可以看出:

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详细;等高距越大,显示地貌就越简略。

还有某些特殊地貌,如冲沟、滑坡等,其表示方法参见地形图图式。

三、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地面上地貌的形态是多样的,对它进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它们不外是几种典型地貌的综合。

了解和熟悉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的特征,将有助于识读、应用和测绘地形图。

典型地貌有:

1(山丘和洼地(盆地)

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

在地形图上区分山丘或洼地的方法是:

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者为洼地。

如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则用示坡线来表示。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

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周低,为山丘。

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四周高,中间低,故为洼地。

2(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

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

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位于两山脊之间。

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

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又称分水线。

8

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侧山坡流向谷底,向山谷线汇集,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3(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

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

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4(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70。

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这种地貌的等高线出现相交。

俯视时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四、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

它是宽度为0(15mm的细实线,。

2(计曲线

为了读图方便,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加粗描绘,称为计曲线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

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可以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五、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就可根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缩绘成地形固。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光电测距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和摄影测量方法等。

9

第六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除做好仪器、工具及资料的准备工作外,还应着重做好测图板的准备工作。

它包括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及展绘控制点等工作。

一、草图准备

为了保证测图的质量,应对待测区域以前的测绘资料经行整理,找到小比利尺地图做草图,对该地域的大致地形应做一定的了解一遍测图的准确性和减小工作上的压力,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布设控制点

利用已知点使用全站仪布设控制点。

使用GPS静态布设控制点。

布设控制点必须遵守《工程测量规范》

第七节碎部测量的方法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下面分别介绍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碎部点的选择

前已述及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

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二、全站仪测绘法

全站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上,用全站仪测定碎部点坐标及其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数据在电脑上使用南方Cass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困测绘。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设置测站点并记录。

2(根据已知坐标点确定后视并记录。

3(记录各个采集数的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

4(观测转动照准部记录其属性并绘制草图用于电脑一次成图。

5(绘制草图并注明相关信息,对数据经行电子和纸制双管理。

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若测区面积较大,可分成若干图幅,分别测绘,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三、光电测距仪测绘法

光电测距仪测绘地形图与经纬仪测绘法基本相同,所不同者是用光电测距来代替经纬仪视距法。

四、GPS测绘法

GPS测绘针对于地势开阔,卫星信号良好,遮挡物少。

由于条件限制多。

此方法多用于开

10

阔地的高程数据采集。

具体的采集步骤如下;

1(架设仪器

2(对已知点用移动站进行参数校正。

并核实校正后坐标是否有误。

3(记录各个点的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

地形复杂的运用草图明细。

五、碎部测量注意事项

1(观测人员在读取数据时,注意采集数据的各种参数例如天气环境等。

2(立镜人员应将标尺竖直,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弄清碎部点之问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图工作。

3(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

4(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方可迁站。

第八节地形图的绘制

在外业工作中,当碎部点展绘在图上后,就可对照实地随时描绘地物和等高线。

如果测区较大,由多幅图拼接而成,还应及时对各图幅衔接处进行拼接检查,经过检查与整饰,才能获得合乎要求的地形图。

一、地物描绘

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房屋轮廓需用直线连接起来,而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则是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不。

二、等高线勾绘

运用全站仪以及GPS采集的数据在电脑上运用Cass成图。

用采集高程点Cass绘制等高线,用草图对比电脑成图对电脑成图经行图面的修改,并对等高线穿越地物的经行修剪。

三、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1(地形图的拼接

测区面积较大时,整个测区必须划分为若干幅图进行施测。

这样,在相邻图幅连接处,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影响,无论是地物轮廓线,还是等高线往往不能完全吻合。

相邻左、右两图幅相邻边的衔接情况,房屋、河流、等高线都有偏差。

拼接时用宽5.6cm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坐标格网线、地物、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然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格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和地貌;当用聚脂薄膜进行测图时,不必描绘图边,利用其自身的透明性,可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若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则可取其平均位置,并据此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

2(地形图的检查

为了确保地形图质量,除施测过程中加强检查外,在地形图测完后,必须对成图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

(1)室内检查

室内检查的内容有:

图上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读;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高线与地形点的高程是否相符,有无矛盾可疑之处,(图边拼接有无问题等。

如发现错误或疑点,应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

(2)外业检查

巡视检查根据室内检查的情况,有计划地确定巡视路线,进行实地对照查看。

主要检查地物、地貌有无遗漏;等高线是否逼真合理;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

仪器设站检查根据室内检查和巡视检查发现的问题,到野外设站检查,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补测外,还要对本测站所洲地形进行检查,看原测地形图是否符合要求。

仪器检查量

11

每幅图一般为10,左右。

3(地形图的整饰

当原因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清绘和整饰,使用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

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

图上的注记、地物以及等高线均按规定的图式进行注记和绘制,但应注意等高线不能通过注记和地物。

最后,应按图式要求写出图名、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测绘日期等。

小结

1(按地形测量工作的程序,在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之后,即可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又称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方格网)的绘制;展绘控制点。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通常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碎部点的位置普遍应用极坐标法。

2(地形图上要表示各种地物、地貌。

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统一符号来表示地物、地貌。

地物可用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及注记符号表示。

而地貌主要用等高线表示,复杂地貌也可辅以其他符号,如峭壁、冲沟等。

3(地貌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总称,其形状是错综复杂的,但总是山头、洼地、山脊、山谷、鞍部等几种基本形态的综合。

要勾绘好等高线,除掌握这些基本形态的表示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地性线和等高线的特性。

地性线是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总称。

等高线的特性:

等高性,闭合性,非交性,对称性,密陡稀缓性。

勾绘等高线的基本规则是:

把相邻点之间的地面坡度当成是均匀变化的,因而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就可认为是成直线比例关系。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