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17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一)

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我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但我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不会,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掣肘,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落后,就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A.后来居上一往无前仰人鼻息

B.奋起直追一帆风顺受制于人

C.奋起直追一帆风顺仰人鼻息

D.后来居上一往无前受制于人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思想中不仅有科学理性,也有人文主义的意象感知。

在地理思想中,意象更贴近生活,贴近人生,贴近具体的个人。

▲,▲。

▲,▲,▲,▲。

家乡情怀就是一种地理情怀。

①对一个人来说

②现在常说的“乡愁”

③无论这个人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

④其实就是一种家乡地理情感记忆

⑤家乡是大地上一个永久性的坐标

⑥心中永远驻守着对那个特定地方的深情

A.②④①⑤③⑥B.①⑤③⑥②④C.②③⑥④①⑤D.①⑤②③④⑥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可以纾祸纾:

解除予更欲一觇北觇:

窥视

B.殆例送死殆:

接近于悲予志焉悲:

思念、同情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请:

请求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傫:

捆缚

D.以老于户牖之下牖:

窗安能屈豪杰之流屈:

使屈身,倾倒

4.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中“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实写眼前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

B.《滕王阁》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云在天上,潭在地上,俯仰结合。

“日悠悠”,由空间转入时间,写出时日的漫长。

C.《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正面直接写战斗,写出征战士奋勇杀敌的坚强无畏的精神。

D.《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的“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写户外所见之景,衬托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不属于作者不入京的原因的一项是()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

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

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

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节选自《与李翱书》)

A.生计难以维持B.无人赏识自己C.厌倦官场应酬D.难以面对过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

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

不全是。

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

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

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法的道理说通了。

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

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

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

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

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

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

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

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

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

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漾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过于玄虚。

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

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

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

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

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

C.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8.根据原文肉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

C.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水的天空落了雨

非鱼

过了十五,喜顺爷早早地站在崖头上,喊着睡懒觉的儿孙侄娃们:

“该积肥耙地了,地不哄人哩,眼看着明儿都雨水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牛娃从小就会背,也是喜顺爷教的。

观头村在老君塬下,一汪泉水从山间流出,滋养了一村老小,一座塬种麦子玉米稻子红薯,还种苹果大枣,山高处、山沟里是野生的槐树杨树黄栌槲树,夹杂着山茱萸鬼见愁连翘杜仲,整个村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和顺丰饶。

喜顺爷年岁大,经见世事多,慢慢就活成了这个世外桃源的魂。

牛娃刚过十四,长得细皮嫩肉的,一点儿也没有牛犊健硕的样子。

但牛娃学习好,喜顺爷看见牛娃就摸摸他的头:

“这娃将来是坐朝廷的料儿。

”牛娃爹听了心里高兴,更舍不得让牛娃干一点儿活儿,光让他学习。

听见喜顺爷喊,牛娃娘说:

“明儿可都雨水了。

牛娃爹躺在炕上叹气:

“往年这会儿该进山割蒿了。

牛娃娘出了窑,抹一抹眼角,去下窑烧锅做饭。

牛娃爹一害病,只能在炕上躺着,这日子过得寡淡没味,只有牛娃才让她看见点儿亮光。

后半晌,牛娃说,明儿早起要吃煎馍。

牛娃娘说还不到月尽。

牛娃说想吃了,明儿雨水,也是节气。

关于月尽吃煎馍的习俗,观头村由来已久,反正那时候所有的节气都和“吃”有关,有句俗语说的是吃嘴婆娘盼节气。

只有节气到了,才能理直气壮地吃,光明正大地吃。

牛娃娘想想也是,谁也没说非得月尽才能吃煎馍,下雨天各家的吃嘴婆娘也摊煎馍,娃想吃就吃吧,日子得提着劲儿过啊。

第二天一早,牛娃娘早早起来摊了煎馍,在大箅子上摞起来。

鸡叫三遍,牛娃起来了。

他抓起煎馍就吃,牛娃娘说:

“还早,再睡会儿。

牛娃说:

“不睡了,我跟天柱叔说好了,今天跟他们进山。

牛娃娘吓一跳:

“老天爷,你进山干啥?

牛娃又抓了一个煎馍:

“割蒿。

牛娃娘的煎馍煳锅底了,她咋也劝说不下牛娃,又不敢让另一个窑里的男人听见,只能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村里人一年四季有空就上山割蒿,进山割蒿都会喊几个人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山里经常有蛇和野物。

牛娃进了山,他娘在家提心吊胆一整天。

半后晌,她就站村口望着,一直到天麻麻黑才看见挑着担子的天柱他们,一闪一闪进了村。

“天柱,牛娃哩?

“在后头。

挑着担子的男人们陆陆续续进了村,牛娃娘见人就问,他们都说在后头。

可天都黑透了,依然没见牛娃的影子。

她又跑去天柱家,天柱在喝汤。

他说一天都和牛娃在一起,牛娃割了一捆干蒿,拾了一小捆硬柴,都说他拿不动,也不会挑担子,让他只背一样,可他不干,都要拿,大伙儿就帮他把硬柴和干蒿捆一起,弄扎实了,让他背着下山。

一路走一路喊着,听着他答应了,脚底下才走快些,到沟口还听见他应声呢。

牛娃娘听完,放了心,赶紧去沟口接。

天柱放了碗,也慌忙跟了去。

沟口的风很硬,往沟里走,到处都是一片黑,各种声音在风中纠缠,最后形成一种古怪的响动,似风吼似兽叫。

要不是天柱跟着,牛娃娘自己说啥也不敢走。

想着牛娃还在沟里,她更是揪心。

两个人一路走,一路喊,沟里响着回声,但听不见牛娃应声。

又往沟里走了四五里路的样子,耳边突然响起几声人大笑似的鸟叫。

以往偶尔听到这种声音,村里人都觉得不吉利。

天柱说:

“嫂子,不敢再往里走了,回村叫人吧。

吃饭早的人家已经睡下,听见天柱喊叫,又从被窝爬起来,几十个男人、女人很快聚在场院。

喜顺爷也来了,他喊天柱,拿上明火,男人进山,女人都在场院等着。

也许是明火的作用,也许是人多,再进山时,那些声音似乎也消失了。

进了沟口没多远,就有人发现了牛娃的蒿捆子。

再找,在一个干草窝里找到了牛娃,他居然睡着了。

把牛娃和他的蒿捆子弄回场院,牛娃娘抱着牛娃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牛娃倒跟没事人一样,说:

“路上有条蛇,我不敢走。

蛇走了,把蒿捆子放下,我又背不起来了,喊天柱叔,他听不见。

想着歇会儿,就睡着了。

没事,没事,这不好好的!

牛娃娘扬起手,想打他,又舍不得,最后轻轻落在儿子瘦削的背上。

牛娃说:

“辛苦喜顺爷、叔婶子们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天柱摆摆手,又笑说,“小鸡娃身子,顶不了事。

喜顺爷呵斥他:

“你懂个屁,这是老牛家的顶门杠哩。

这时,天空飘下了零星的雨丝,凉凉的,润润的。

今年春上的第一场雨落了,看来又是个丰年。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自然段用简笔勾勒的方式描绘了观头村和顺丰饶的风貌,这既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暗示了这个世外桃源中人们的纯朴善良。

B.小说描写有关牛娃吃煎馍的情节,既有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也有塑造牛娃形象、使其更加丰满的作用。

C.小说详细描写了牛娃跟着天柱叔在山上割蒿的情形以及牛娃娘和天柱去寻找牛娃时沟里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牛娃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品质。

D.小说中对于牛娃娘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可以通过对她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等的描写,看出她是一个勤劳而对孩子十分疼爱的人。

10.请简要分析喜顺爷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11.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

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

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

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

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己突破,不能受制于人。

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

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

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和卫星的使用寿命。

(摘编自“央视网”)

材料三: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

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

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

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

两国正在进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

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12.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要素组成,充满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B.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的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C.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D.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也寓意着它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成果。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

B.2018年7月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

C.我国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D.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14.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

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

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

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

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

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

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

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內安乂,乞罢义军归农。

太祖喜,谓左右曰:

“此蜀中杰俊也。

”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

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

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

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

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

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

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

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

“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

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

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

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

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憾光实杀其徒党憾:

遗憾

B.蛮族怀之怀:

归向

C.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间:

空隙

D.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从:

带领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B.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C.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D.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17.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帝闻之惊悼佯狂不知所之者

B.海隅以宁今隐忍以行

C.期某日降于葭芦川请于当道

D.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去今之墓而葬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

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啬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开阔豁达。

B.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

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

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的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

因此朝廷特颁诏书嘉奖他。

D.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

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

(2)使人绐光实曰:

“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3)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指南录后序》)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代:

岑参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碛(qì)西:

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②火山:

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

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③祁连城:

在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1.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2.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洞庭湖上烟雾消散,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月光下的美景。

(2)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___”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的安贫乐道。

(3)《劝学》中以蚯蚓为例,正面论述学习用心专一的必要性,接下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证明这一观点。

评卷人

得分

六、名著阅读

2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1)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是的,她也来了。

他望着她

(2)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儿。

——《平凡的世界》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

第一次咏白海棠,(3)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4)才情倾倒众人。

——《红楼梦》

请填出选段内

(1)

(2)(3)(4)的相应的人名。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4.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9年2月10日,网上一则“为贝贝小朋友让开生命通道”的消息牵动着大家的心。

当日正值春运返程高峰,山东青岛只有21个月大的女童贝贝当时处于病危状态,急需由青岛儿童医院转院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在河北、北京交警的接力护送及沿途司机的配合下,贝贝于10日18时许抵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接力”的现象。

有生命的接力,爱心的接力,责任的接力,梦想的接力,文化的接力……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抄袭或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后来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奋起直追:

形容振作起来,奋勇赶上,紧紧的追赶上去。

语境是说我国在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紧紧的追赶上去。

因此选用“奋起直追”。

一往无前: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

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一帆风顺,事事顺利的意思。

语境表达我国高科技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不会很顺利。

因此选用“一帆风顺”。

仰人鼻息:

依赖别人的呼吸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