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92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

江苏大学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江苏大学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目录

一、 “十二五”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3

(一) "十二五”发展现状 3

(二) “十二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7

(三) 面临形势 9

二、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

(一) 指导思想 11

(二) 基本原则 11

三、 建设目标 12

(一)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优化与完善 12

(二) 建立学校综合管理及业务整合的服务信息化体系 13

(三) 建立国际化的教学信息化体系和科研计算协作支撑平台 14

(四) 构建有效信息安全体系和云端服务保障体系 14

四、 主要任务 15

(一)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5

(二) 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6

(三) 智慧教室及网络教学体系建设工程 16

(四) 高性能计算服务和科研协作平台建设工程 17

(五) 面向用户的云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18

(六) 信息安全建设与全员信息素养培训工程 18

五、 保障措施 19

(一)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行能力 19

(二)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19

(三) 力口强队伍建设,落实用人机制 19

江苏大学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高效率和规范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

如今,"互联网+教育"的概念不断发展,信息化作为学校条线发展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信息化水平是学校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体现。

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我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

“奋力开启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奋斗目标",校园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学校的水平和地位。

“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力争走在国内高校前列。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学校“十二五”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十二五"纲要,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建设,初步完成学校重要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提供了信息化保证。

主要体现在:

1.建设完成较先进的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和便捷的网络接入体系。

同时为智能化、节约型的校园管理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通信平台。

现已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基础传输平台。

有线网络建设:

校本部主干光纤(144芯)汇聚4个主节点,再辐射到各个楼栋24芯,铺设光纤达几百公里,有线信息点累计达到4万多个。

全天候在网交换机1500多台套。

万兆核心主干,千兆带宽接入到楼宇,网络全部覆盖各校区教学、办公、科研以及学生和教工生活等区域。

无线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WLAN)也已基本覆盖教学、办公、科研区,安装无线AP达3000多个。

智能控制专网建设:

依托现有光纤网络节点资源,启动建设了第三张校园内部专网:

智能控制专网。

目前主要用于校园消防远程报警、视频安防监控、节能减排控制、标准化远程监考、门禁管理、校园交通管理等。

标准化机房:

建设完成一个约400平方米的标准化网络核心机房。

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校园网总出口带宽约2.7G左右。

2.基本完成全校性的主要业务管理平台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基础数据互通共享,为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业务管理平台建设:

目前初步完成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为全校的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唯一的数字身份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户。

初步实现全校基本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的数据中心,集成学校各类异构的系统。

初步整合学校各类应用系统和现有的数据资源。

现已建成和在建的系统有:

教务管理、学工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研究生管理、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房地产、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迎新离校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发布平台:

建设学校中文主页的发布系统,统筹校内信息公告、信息门户、手机门户等信息发布支撑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

完成安卓版、IOS版“掌上江大”移动校园门户应用平台。

一卡通服务:

校园一卡通实现食堂消费、浴室洗澡、图书借阅、机房上机、校园网账号充值、图书馆通道、校内公交、电费缴纳、自助开水、体育健身、缴纳图书欠费、超市消费、自助洗衣、学生宿舍门禁通道、会议签到及使用存包柜等功能,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虚拟服务器和存储化平台:

实施中央财政共建项目,建设校园数据中心,虚拟化服务器平台、大容量存储平台,实现全校主要服务器、存储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

解决全校性应用的服务器、存储等系统的硬件平台建设。

3.建设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和数字化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建立和开发了842T课程站群平台、江苏大学可视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江苏大学教学资源平台,842T已有157门课程供学生在线资源学习。

同时为教学服务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创新训练和在线爱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都已投入使用。

教学资源建设:

大力推进课程资源和教学网站的建设,建成多个自动录播教室和音视频工作室,完成多门精品课程的摄录编工作,为教师教学、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一些优质资源。

4.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信息化建设条线管理:

逐步形成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申请、立项、检查、评估验收等全过程跟踪管理。

业务部门对业务系统进行全面的需求调研、考察及报告。

业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归口管理部门合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和网站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全校共有98个信息系统和网站进行了等保备案,其中等保二级的系统有十五个,并上报教育厅和镇江市公安局。

另外,软件系统开发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信息标准化的执行、部门之间减少重复建设的协调等都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体系。

5.重视核心队伍建设,节省大量建设资金。

在学校的统筹规划下,核心队伍全身心投入到信息化工作中,较好制定了信息化整体规划,把握网络管理技术和开发技术发展方向,在省内高校第一个实施了多运营商共用一个基础网络,同时利用运营商在校内光纤铺设,建设省内高校第一个IP控制专网;把与运营商合作节省的设备资源建设费用反补到学校信息化建设上,这部分经费达两千多万,与其它同规模的兄弟院校每年一、二千万的投入相比,信息化中心为学校在“十二五"期间节省信息化建设费非常可观,同时达到建设目标。

6.优化人员组合,开发学校特色软件系统。

江苏大学合并成立时,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36人。

目前信息化中心下设四个科级部门,现有工作人员(含劳务派遣)29人。

人员队伍经过优化,目前硕士以上学历占66%o信息化中心在做好网络与系统运行保障、教学保障、用户服务等工作的同时自行开发了学校信息化发布平台(学校主页、信息公告网、手机客户端)、842T课程平台、签到考勤系统、多语种的在线教学平台、各业务系统公共数据对接接口、网络维修管理系统、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为学校节省了上百万资金。

信息化中心经过“十二五"发展,信息化整体规划、机构队伍建设、应用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都走在省内高校的前列。

(二)“十二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1.信息化建设投入和核心队伍建设问题

在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时发现,很多高校特别是“985"高校,“十二五"期间软硬件投入十分庞大,而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和先进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近两年来,国内主要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呈现爆发性、全局型第二轮建设,学校纷纷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和应用开发机制,加大优秀人员引进和资金投入,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

随着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化体系越来越大,开发、维护以及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量不断加大,由原来的一二十个系统服务增加为现在的几十个系统和一百个应用服务,这就要求中心引进骨干技术和管理人员。

与之相矛盾的是信息化人才市场需求大,校内外薪资水平差距大,加上现有管理用人机制,出现信息化建设核心技术人员外流情况,很难适应学校高速发展的需求,没有自主核心的队伍,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代价较大。

2.信息化与学校管理和改革结合不紧密,信息化校园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手段。

虽然目前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集约化、基础平台集成性、标准规范体系化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统一完整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可以对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综合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不够充分、对领导决策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不利于管理层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目前很多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与高校综合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把信息化作为改革与业务整合的重要支撑手段。

3.信息化认识不到位,部分业务系统建设主体不清,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缺乏数据共享共用的全局观。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部门还停留在传统管理,对信息化认识有局限性,各个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些部门只认为是部门工作,对管理规范性、信息化作用及全局共享性认识不足。

虽然有些立项归口信息化中心管理,但项目在后期建设实施、推进、项目验收、费用结算等环节不在信息化中心监管范围,这就造成项目交付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无法调动项目施工单位进行改进、配合等,建设效率有待提高。

(三)面临形势

1.新形势:

信息空间安全和互联网提升到国家层面

所谓新形势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应用的大政方针政策。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有两大重要部署,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成为新“四化"之一;二是加强信息空间安全建设。

在2015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

2.新技术:

“云大物移智”等新IT将大规模应用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

所谓“新IT"就是不同于传统IT的一种新型IT架构,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是其主要特征。

“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本质是智慧技术,机制是整合或颠覆传统业务逻辑、组织逻辑、行政逻辑,建立新逻辑。

3.新影响:

IT将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教学是高校重要职责,在教学体系中,以MOOC,SPOC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公平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

这场重大变革,与以往的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与传统模式不一样的空间、时间和资源下进行,并且不断整合和发展。

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考核等机制都将出现新变化。

4.新管理:

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提升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孤岛"、"烟囱"等问题,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究其本源确是管理问题。

如果不能从管理上进行革新,仅在技术上着力,未来几年还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使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所谓企业架构是一种对组织多角度的综合描述,它反映了组织结构+流程+技术的总体设计和安排。

企业架构是连接业务战略、融合先进技术趋势,指导业务优化和信息化方案设计的重要手段,是承接业务战略与IT之间的桥梁。

5.新重心:

数据应用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从IT(信息技术)向DT(数据技术)转化,从以流程为中心向以数据中心转化,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是如何对组织内外部的数据进行深入、多维、实时的挖掘和分析,以满足决策层的需求,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面进化。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应对时代的挑战,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建设和发展目标,以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和要求,推进信息化与学校各业务的深度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建设一个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服务、支撑和引领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

统筹学校及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与业务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组织架构。

实现基础网络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应用衔接、安全保密共管,全面提升信息化整体效能和集约化管理水平。

2.建管并重

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制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和制度,强力推进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强化管理,实现建管并重。

3.应用驱动

以学校“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为蓝图,以学校发展所需的应用支撑为驱动,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校园信息化实施。

4.突出特色

以校园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十三五"信息化建设。

形成有我校特色应用系统、管理平台和资源建设。

三、建设目标

信息化目前正在高速发展,渗透到学校业务的各个环节,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努力把学校信息化建设到国内先进水平。

总体目标:

一是要立足研究型大学发展需求,优化和完善网络基础平台建设;二是要与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将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入研究型大学的创建过程中;三是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推动并落实教学信息化体系建立。

强化对研究型大学的重大科研任务的计算和交流的支撑;四是要注重信息化服务的特性,更好为师生服务,加强校园网络的人文关怀。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优化与完善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应用渗透到学校业务的各个环节,接入的智能设备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要满足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必须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模式,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踪和研究,建设高效、安全、可靠的有线、无线以及物联网,具有泛载和感知的智慧校园基础网络。

各智能接入点设备具备开放接口和标准化接口,弱电资源控制网共享物理IP网络,支撑校园环境监测、安防监控、节能减排、校园门禁、教学巡视等多系统接入的信息采集、传输和智能控制平台。

公共通信网络确保师生用户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方便使用学校提供的网络空间。

指标:

无线(含景点、操场等)覆盖率90%,智能化管控设备数据采集率和联网率70%以上。

(二)建立学校综合管理及业务整合的服务信息化体系

在学校改革发展目标引领下,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将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入研究型大学的创建过程中。

建立较全面和完善的数据中心,同时对接业务系统生成的数据,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可视化平台,按照学校发展需要,提供重要综合指标、统计数据和图表等,为学校领导和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供面向教师、学生等不同角色发展全周期、更加全面、更加方便的个性化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校师生有自己发展的网络空间;以统一数据和业务流程分析为基础,按业务管理整合及流程整合,能快速构建业务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条块管理。

指标:

将人、财、物等基本数据采集整合到数据中心,配合学校内涵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提供管理分析报告1〜2项。

建立能构建业务整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

(三) 建立国际化的教学信息化体系和科研计算协作支撑平台

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信息化思想和理念,创建国际化的教育教学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较完善的学校信息化教与学支撑环境。

建立支撑MOOC,SPOC和在线课程支撑平台,同时强化学科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学科特色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智能化教学质量数据管理体系,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企业建立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为学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化环境的支撑。

加强对大学的重大科研任务的计算能力和交流条件的支撑,促进学科交流,提升学校承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能力。

建立科研人员、团队协同合作的虚拟化交流平台。

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过去科学研究合作处于资料、实验数据、阶段成果等相对分散、缺乏组织的状态,解决科研跨学科、跨地区、跨国家的协作问题。

逐步形成重点学科资源信息汇聚点和学科资源网站,提升重点学科的影响。

指标:

提供教改、课改90%课程支撑平台,全过程可互动网络化教学的支撑环境。

提供全校建好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和科研协作交流平台。

(四) 构建有效信息安全体系和云端服务保障体系

以网络信息安全为核心,从管理、装备、技术和运维等方面入手,通过“规划、实施、检测、完善"的不断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看得见、用得好、管得住"的目标。

建设数字化网络化互联互通的网站、广播、电台、移动终端等宣传支撑体系,实现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等数字资源一体化云存储,建立学校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构建支撑学校师生生活、后勤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

指标:

信息系统安全100%按等保要求实施。

提供宣传、图书、档案、后勤等95%以上服务器、存储设备的云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程。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完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网络接入,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实施可视化的网络管理。

2.规范智能化设备(系统)接口开放和标准化,专网升级为具有泛载能力的智慧校园基础传输网络,形成校园环境监测、安防监控、节能减排、校园门禁、教室巡课、消防监控等的智能安全专网。

3.有线网络设备升级。

使得接入设备具备多个以上千兆上行口、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IPv6)及qinq技术,实现精细到网络端口的安全管理。

4.用户认证、计费系统升级。

实现双栈(IPv4,IPv6)协议下,有线无线网络一体化的认证计费带宽管理等。

具备根据人员、区域、有线无线网络、终端类型等属性实施差异化服务的能力。

5.一卡通系统功能提升。

支持安全身份认证和新的支付手段(手机、手环等的NFC技术),支持新的充值手段途径等(支付宝等互联网充值、现金充值机)。

一"通与新应用的扩展。

(二)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完善业务系统数据的收集工作,清洗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建设动态的全校性的数据仓库。

建设智能化设备的大数据数据采集、分析平台。

按照学校需要,设计重要发展指标,建设综合指标可视化平台,提供给管理部门决策支持。

2.建设能构整合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快速开发平台。

3.认真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信息系统服务入口,重点建设面向教师教学、科研、职称评定、考核、发展等一体化的服务,以及学生培养周期的学业发展等信息服务,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4.构建互联网+手机应用,开发以江苏大学微信企业号、掌上江大移动APP等为载体的全校统一移动通信平台。

构建一系列与师生工作、科研、生活紧密结合的移动服务应用。

5.软件正版化工程。

(三)智慧教室及网络教学体系建设工程

1.建设一批智慧教室及云服务的虚拟桌面平台,通过云服务支撑智慧教室的教学中的各项功能,各项功能作为服务项目可按需交付给用户,最大程度降低传统计算机桌面功能管理的复杂性及运维成本,提升智慧教室的灵活性和高可用性。

2.建设全校多媒体教室的可视化管理系统。

采用一体化设计,无论是录播设备、投影机、对讲协助、电子巡考、网络巡课等,实现所有多媒体教室的全面集中控制管理。

3.建立支撑MOOC,SPOC和在线课程的教学平台,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互动教学,使教师可以有效的管理课程、课件制作、作业和考核,达到与教学、交流和评价有关的重要目标。

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开展以学习过程数据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分析。

4.利用专业国际认证和水平评估等体系指标,加强常态化的管理系统数据提取和分析,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5.标考场准化、虚拟现实实验室和大型仪器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6.建设有特色的教学资源中心。

利用学科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建设管理功能全面且具有强大的资源对接能力的系统,按国家、所属院校、年份、学科、教育层次等多种形式组织和展示,检索方式直观且多样化。

完成学校教学数字资源的自积累。

(四)高性能计算服务和科研协作平台建设工程

1.建设高伸缩、高可靠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云计算主机和存储资源,满足学校科研教学高水平发展,减少重复建设,按需分配系统资源。

2.与特色学科合作建设高性能开放实验室,构建专业特色的软件计算服务,提供科学研究中的并行系统开发技术的咨询、培训和指导。

建设开放共享的校级高性能计算资源平台。

3.建立科研人员个人、团体之间多种协作,为完成同一科研任务而协同合作的交流平台。

(五)面向用户的云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1.数字化网络化网站、广播、视频、移动应用等互动宣传支撑平台,建设全校性的视频、图像、文字等非结构化数字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2.构建支撑学校师生生活、后勤保障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3.建立三维虚拟校园图,全校性的GIS系统。

4.提升标准化运维服务,通过制定服务流程和标准规范,引入国际上通用的信息化运维标准化体系,服务全校网络用户。

应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机房环境、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的集约化运维管理,增强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六)信息安全建设与全员信息素养培训工程

1.部署下一代防火墙系统和CA认证。

实现协同管理、威胁识别、下一代入侵分析、基于云的检测技术、基于云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等。

2.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对业务系统进行等级测评、定级保护和系统加固,提高业务系统安全性。

3.对用户进行培训,建设网上自我培训系统。

全体师生增加信息素养的教育培训及信息化校园使用知识的培训。

4.教师教学资源制作培训。

5.网络信息安全人员培训。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行能力

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对信息化全局性工作的领导。

要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推动信息化重点工作;要强化管理,配齐配强配精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信息化的执行能力;要建立项目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二)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设计立项、开发建设、项目验收等全过程的控制。

注重信息化规划、年度项目计划的制定;强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进行技术把关,确保投资合理;实行“立项-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开展项目评估,作出综合评价,确保实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