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27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docx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

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

  《江上渔者》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江上渔者》精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

(指名朗读评价引导:

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

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

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理解:

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

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

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

往来:

来来往往。

  但:

只。

  美:

鲜美。

  出没: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

你们能猜测一下吗?

学生猜测。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

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

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多媒体出示)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学生读

  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

学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

(学生齐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

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交流:

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诗句)

  看到了小船。

教师:

这是一艘怎样的船?

(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教师:

“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

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教师:

“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

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

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

”呀!

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

  4、写话。

  教师: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

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

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

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学生:

读课文。

  

  学习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

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议)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

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质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质疑: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

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

“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

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

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

“涛”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

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

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

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3、(出示课文中图片)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

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

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

  他听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

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

(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

(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

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

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

他看见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读得好,(出示课件:

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评价学生:

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

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点击“君”,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用君而不用“你”?

然后再现画面,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

想想你们看到的情景.和前面听到客人的称赞比较一下,你会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2)分四人小组充分地谈自己的观感,然后全班反馈。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

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

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8个字:

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把自己不会写的字在小组提出来.如果都会记就交流一下记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好的识字方法,如:

比较识字(酒一渔、宋一客);自编儿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师挑选几个重点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6、播放舒缓的音乐:

学生练习写字。

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

如:

“酒”:

左窄右宽,右边的“酉”压着竖中线写。

“站”:

左边的“立”横变提。

“君”:

中间一横要出头等。

  四、拓展学习,开拓眼界

  1、这一课的字,大家写得很好,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吧,再读课文。

  2、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

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3、出示课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简要介绍:

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描写优美的美文,令人百读不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江上:

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苦难艰辛

  江中:

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