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37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docx

北京交大计网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

任务1:

网络配置及网络资源共享

一、参看所在机器的主机名称(HostName)和网络参数,了解网络基本配置中包含的协议、服务和基本参数。

主机名称

设置IP:

此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查看IPv4协议的配置信息。

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安装”按钮,可以安装“客户”、“服务”及“协议”三种类型的网络组件。

 

二、网络组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三、设置和停止共享目录

 

四、IP地址的配置和网络连通性测试

MAC地址为44-87-FC-D5-89-72;厂家ID是44-87-FC;网卡ID是D5-89-72。

与dq-27号计算机之间测试连通性,结果为连通。

 

【思考】

1.记录子网通信实验结果,总结IP地址的划分方法,并分析子网掩码作用。

答:

IP地址的划分方法:

①分类IP地址:

A类地址以0为开头,网络号为8bit,主机号为24bit;B类地址以10为开头,网络号为16bit,主机号为16bit;C类地址以110为开头,网络号为24bit,主机号为8bit;D类地址以1110为开头,为多播地址;E类地址以11110为开头,保留为今后使用。

②划分子网:

(IP地址)AND(子网掩码)=网络地址。

③超网:

斜线记法中的斜杠后数字为网络前缀比特数,剩余比特为主机号的比特数。

子网掩码作用:

找出IP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2.本实验中“网关”的配置有什么作用。

答:

网关是一个协议转换器,工作在OSI/IP模型或TCP/IP体系的高层,通过网关可使用不同的格式、不同的通信协议、不同的结构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使得不同协议网络间的信息包传送和接收,简化网络的管理。

网关的实现较为复杂,一般只限于几个协议的转化。

 

任务2:

RJ-45接口连线实验

【实验内容】

利用直连线将两台计算机和小交换机连接,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传输速率,并按比特率记录到报告中。

经测验,传输4GB的文件,耗时约7min,传输速率=

【思考】

1、总结双绞线的T568B标准的直连线和交叉线接法制作要点,并思考为什么需要有这两种类型的接线?

答:

制作要点:

网线钳挡位离剥线刀口长度通常恰好为水晶头长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剥线过长或过短。

剥线过长一则不美观,另一方面因网线不能被水晶头卡住,容易松动;剥线过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头底部,造成水晶头插针不能与网线芯线完好接触。

压线钳压紧RJ-45接口时用力要干脆、一次到位,动作不能太慢,但也不能用力太猛将塑料接头损坏。

一般网络接口分为MDIX和MDII两种类型,交换机的一般端口属于MDIX,而PC机的网卡端口和某些交换机的UPLINK端口属于MDII,因此,准确的说,是同类型的端口相连用交叉线,而不同类型的端口相连用直通线。

2、在本实验中,8芯双绞线用到了几根芯线,是哪几根?

答:

用到1,2,3,6四根芯线。

其他四根由于之前网络标准不同,被预留出来。

3、步骤9中,为什么利用直连线将两台计算机和小交换机连接,而不是直接利用实验室的局域网络?

答:

实验中要测试直连线将两台计算机和小交换机连接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传输速率。

4、记录下步骤9和步骤10中,被传输文件的大小及传输时间,计算传输比特率

传输4GB的文件,耗时约7min,传输速率=

5、详细说明你是怎样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传输速率

的?

答:

通过小交换机将两台电脑连接,同样在共享文件夹中复制一个大文件,粘贴到自己的电脑中,记下复制粘贴的时间。

 

实验二网络应用实验

任务1:

IIS的配置及应用

【实验内容】

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作一个网页

这部分实验是后来补做的,所以用的不是第一次做实验的那台计算机,而是在19号机上做的,IP地址和之前不一样。

将端口号改为8080

不能显示

输入IP地址时,加上8080端口号,正常显示

【思考】

1.结合你所制作的网页,说明你都用到了哪些超文本标签,以及它们的作用。

并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超文本标签语言的优越性。

答:

用到了文字、图形、表格、链接。

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目前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也是构成网页文档的主要语言。

设计HTML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把存放在一台电脑中的文本或图形与另一台电脑中的文本或图形方便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人们不用考虑具体信息是在当前电脑上还是在网络的其它电脑上。

我们只需使用鼠标在某一文档中点取一个图标,Internet就会马上转到与此图标相关的内容上去,而这些信息可能存放在网络的另一台电脑中。

另外,HTML是网络的通用语言,一种简单、通用的全置标记语言。

它允许网页制作人建立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复杂页面,这些页面可以被网上任何其他人浏览到,无论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电脑或浏览器。

2.描述建立一个WEB站点的步骤及要点,如何设置网站默认页面?

答:

通过控制面板-添加和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安装IIS服务器组件;打开“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右键单击网站名称,选择“属性”,查看IIS对网站进行管理的配置项;在“网站”选项卡中,配置WEB网站IP地址和端口;在“主目录”选项卡中,将网站主目录指向自己建立的目录,并配置访问权限;在“文档”选项卡中,并将自制的网页文件作为网站默认主页。

点击“确认”应用设置后,从本机和局域网内的其他计算机对网站进行访问。

3.描述建立一个FTP站点的步骤及要点,并思考架设一个FTP站点需要几个端口?

答:

建立需要共享的目录为D:

\FTP。

此目录就是别人访问你的FTP服务器时看到的文件列表。

基于WindowsXP的权限管理,请检查目录所在分区的文件系统是否是NTFS,如果是的话,

要把FTP目录的安全权限设置成允许“iuser_你的计算机名”用户访问,或者允许EveryOne访

问。

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

在窗口左面找到“FTP站点”并打开下拉列表,之后在“默认

FTP站点”上点右键选属性,用与配置WEB服务器类似的方法,配置“FTP站点”和“主目

录”选项卡。

在“安全账户”选项卡中,要允许匿名用户使用步骤1中设置的“iuser_你的计

算机名”用户的权限,对你的FTP站点进行访问。

如果仍然不能访问,请检查计算机“组策略”

中“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中“网络访问:

本地账户的

共享与安全模式”是否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从本机或其他联网计算机对你

所架设的FTP站点进行访问,并进行下载和上传文件。

4.如果将网站配置在另外的一般端口(80和8080以外的端口),请你思考如何进行访问。

答:

改变端口号后,需重新引用。

如果是静态引用Webservice,每次更改了发布后的地址(包括

端口号),客户端都需要更新引用。

如果是动态引用Webservice,可以在Reference.cs里面再添

加一个构造函数。

5.你是如何访问到你所建立网站的?

这与我们平时访问Internet上的网站有何不同?

请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思考需要怎样做才能让两者更相似。

答:

用浏览器访问http:

//localhost/,或者使用http:

//192.168.0.25。

6.结合本次实验,谈谈你对操作系统和IIS在对于网络共享和访问权限方面采取的措施的理解。

答:

要想让其他用户无法通过网上邻居直接来访问某个文件夹(例如“我的共享”文件夹),我们可

以将其“隐藏”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右击文件夹图标,选择弹出快捷菜单中的“共享和安全”,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共享”标签,选择

“共享该文件夹”,在“共享名”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共享文件夹名并在文件夹名后添加一个半角的

“$”字符,最后单击“确定”保存设置。

如果没有在上面的窗口中给共享文件名添加“$”符,也可以

右击该共享文件夹,选择“重命名”将这个共享的文件名称后添加一个半角的“$”字符(例如“我的共

享$”)。

经过这样的操作之后,其他用户打开网上邻居时,在网上邻居列表中将不会看到该共享

文件夹了。

如果希望某个用户去访问你的这个共享文件夹,只要告诉他这个共享文件夹的绝对路径即可此

路径为“\你的计算机名\我的共享$”,只要将其输入到资源管理器的地址栏中并回车即可访问了,

注意:

后面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少了该字符将访问不成功。

 

任务2:

冗余校验实验

【实验内容】

一、利用实验软件,测试CRC-8(107H,131H)的验证能力。

【思考】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

1.判断CRC-8能检几位错?

答:

能检验8位错。

2.找出检验失败的信息码,进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校验错误?

答:

因为这种可能在设计协议的时候就可以发生。

只是概率很小,但是也可以发生。

 

实验三网络协议分析

【实验内容】用国产软件“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捕捉不同的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一台计算机向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和它所收到的ARP响应。

Arp

Udp协议

Tcp协议

捕捉DHCP报文如图所示。

ARQ协议利用什么报文发送

ARQ协议是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错误纠正协议之一。

所以用MAC帧传送。

一、捕捉报文

1.利用提供的程序进行报文捕捉,并按照协议类型,详细分析数据包的各个首部的字段含义。

2.将捕捉到的报文记录下来,对照教材讲授内容进行分析

3.参考以下范本(ASP),尝试编写报文分析的程序,将捕捉到的IP报文16进制编码输入URL,观察程序的反馈:

4.打开软件,选择需要捕捉的报文的类型,如UDP、TCP、ICMP等,点“采集”按钮,程序捕捉到IP报文后即自动停止运行;利用IP报文采集程序采集三种IP报文,对其头部进行分析,并描述所包含的上层协议的类型、头部长度、数据长度等内容。

实验截图

实验结果如下:

UDP

E118D0000FC11DFC93B41A1DCEFFFFFFACF2C076C006A8F944D2D8202AF312E310D0A484F53543AEEEAD0A53543A75706E703A726F6F3650D0A4D414E3AAFD0A4D583A330D0A0D0A

TCP

BA003B41BC0D73B6289ECF7BA7EF6DE1B0093BD0000

ICMP

E1BSFF3B3B41BC833B41BCFFA14D3801D........

【实验记录及分析】

1.利用提供的程序进行报文捕捉,并按照协议类型,详细分析数据包的各个首部的字段含义。

结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描述用网络分析软件捕捉到的数据帧和数据报的格式。

答:

IP报文格式 :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它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也即依赖其他层的协议进行差错控制。

在局域网环境,IP协议往往被封装在以太网帧(见本章1.3节)中传送。

而所有的TCP、UDP、ICMP、IGMP数据都被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

如图所示:

  

IP首部格式:

版本字段:

占4比特。

用来表明IP协议实现的版本号,当前一般为IPv4,即0100。

报头长度字段:

占4比特。

是头部占32比特的数字,包括可选项。

普通IP数据报(没有任何选项),该字段的值是5,即160比特=20字节。

此字段最大值为60字节。

服务类型字段:

占8比特。

其中前3比特为优先权子字段。

第8比特保留未用。

第4至第7比特分别代表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和花费。

当它们取值为1时分别代表要求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

这4比特的服务类型中只能置其中1比特为1。

可以全为0,若全为0则表示一般服务。

服务类型字段声明了数据报被网络系统传输时可以被怎样处理。

例如:

TELNET协议可能要求有最小的延迟,FTP协议(数据)可能要求有最大吞吐量,SNMP协议可能要求有最高可靠性,NNTP(NetworkNewsTransfer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可能要求最小费用,而ICMP协议可能无特殊要求(4比特全为0)。

实际上,大部分主机会忽略这个字段,但一些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S可以根据这些字段的值进行路由决策。

总长度字段:

占16比特。

指明整个数据报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标志字段:

占16比特。

用来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

通常每发一份报文,它的值会加1。

标志位字段:

占3比特。

标志一份数据报是否要求分段。

段偏移字段:

占13比特。

如果一份数据报要求分段的话,此字段指明该段偏移距原始数据报开始的位置。

生存期字段:

占8比特。

用来设置数据报最多可以经过的路由器数。

由发送数据的源主机设置,通常为32、64、128等。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其值减1,直到0时该数据报被丢弃。

协议字段:

占8比特。

指明IP层所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如ICMP

(1)、IGMP

(2)、TCP(6)、UDP(17)等。

头部校验和字段:

占16比特。

内容是根据IP头部计算得到的校验和码。

计算方法是:

对头部中每个16比特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

(和ICMP、IGMP、TCP、UDP不同,IP不对头部后的数据进行校验)。

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字段:

各占32比特。

用来标明发送IP数据报文的源主机地址和接收IP报文的目标主机地址。

可选项字段:

占32比特。

用来定义一些任选项:

如记录路径、时间戳等。

这些选项很少被使用,同时并不是所有主机和路由器都支持这些选项。

可选项字段的长度必须是32比特的整数倍,如果不足,必须填充0以达到此长度要求。

2.利用IP报文采集程序采集三种IP报文,对其头部进行分析,并描述所包含的上层协议的类型、头部长度、数据长度等内容。

答:

1)UDP捕捉的IP:

4500007E118D0000FC11DFC93B41A1DCEFFFFFFACF2C076C006A8F94

版本

头部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分段偏移量

生存时间

上层协议

4

5

00

007E

118D

0000

FC

11

校验和

源IP地址

目标IP地址

UDP

源端口

目标端口

长度

校验和

数据部分

DFC9

3B41A1DC

EFFF

FFFA

CF2C

076C

006A

8F94

IP首部:

4(版本号为4)5(首部长度为20字节,无可选部分)00(服务类型)007E(总长度)118D(标识)0(00(允许分片)0(无更多分片))000(片转移)FC(生存时间)11(协议UDP)DFC9(首部检验和)3B41A1DC(源地址)EFFFFFFA(目的地址)

UDP首部:

CF2C(源端口)076C(目的端口)006A(长度)8F94(校验和)

2)TCP捕捉的IP

450000281BA74000400600003B41BC0D73B6289ECF7B005037A7EF6DE1B871665014000093BD0000

版本

头部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分段偏移量

生存时间

上层协议

4

5

00

0028

1BA7

4000

40

06

校验和

源IP地址

目标IP地址

源端口

目标端口

序列号

确认号

0000

3B41

BC0D

73B6

289E

CF7B

0050

37A7

EF6D

E1B8

7166

TCP偏移量

窗口

校验和

紧急指针

5014

0000

93BD

0000

 

TCP报文:

IP首部:

4(版本号为4)5(首部长度为20字节,无可选部分)00(服务类型)0028总长度)1BA7(标识)4(0(允许分片)0(无分片))000(片转移)40(生存时间)06(协议UDP)0000(首部检验和)3b41BC0D(源地址)73B6289E(目的地址)

TCP首部:

CF7B(源端口)0050(目的端口)37A7EF6D(序号)E1B87166(确认号)5(数据偏移)01(保留)(0紧急URG1确认字段有效)4(1推送PSH0复位0同步SYN0没有终止)93BD(窗口)0000(紧急指针)

3)ICMP捕捉的IP

4500004E1BSF000040116F013B41BC833B41BCFF00890089003A14D3801D01100001000000000000

版本

头部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分段偏移量

生存时间

上层协议

4

5

00

1BSF

0000

4011

6F

01

校验和

源IP地址

目标IP地址

类型

代码

校验和

标识

3B41

BC833B41

BCFF0089

00

3A

14D3

801D

序列号

数据部分

0110

ICMP报文:

IP首部:

4(版本号为4)5(首部长度为20字节,无可选部分)00(服务类型)1BSF(总长度)0000(标识)4(00(允许分片)0(无更多分片))011(片转移)6F(生存时间)01(协议UDP)3B41(首部检验和)BC833B41(源地址)BCFF0089(目的地址)

ICMP报文:

00(类型)3A(代码)14D3(校验和)

【实验报告要求】

1.如何捕捉TCP和UDP数据报?

答:

打开软件,选择需要捕捉的报文的类型,UDP或TCP,点“采集”按钮,即可。

2.如何捕捉DHCP报文,DHCP协议利用什么报文发送?

答:

DHCP报文的捕捉:

网络属性中,IP地址一项下选择自动获取IP地址,选择需要捕捉的报文的类型,DHCP,点“采集”按钮即可。

3.你是否看到了ARQ报文?

ARQ协议利用什么报文发送?

答:

自动重传请求(ARQ),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

4.FTP是通过TCP还是UDP协议实现的?

控制和数据传输各自用什么端口?

答:

FTP是通过TCP协议实现的。

控制连接用于传递客户端的命令和服务器端对命令的响应。

它使用服务器的21端口,生存期是整个FTP会话时间。

数据连接用于传输文件和其它数据,如:

目录等。

使用传输数据的熟知端口20。

5.如何捕捉ICMP报文?

答:

捕捉步骤为:

1 选择选择需要捕捉的报文的类型为ICMP,点“采集”按钮。

2 打开运行,输入cmd,在命令提示符下用PING命令。

即可捕捉到ICMP报文。

 

实验四路由算法实验

【实验内容】

形成的拓扑图:

验证:

【思考】

1.根据自己所规划的广域网,描述转发表的建立依据,并根据程序给出的转发表,写出使用了默认路由的简化转发表;

(如上图)

简化转发表:

站点1

站点2

站点3

站点4

目的

下一跳

目的

下一跳

目的

下一跳

目的

下一跳

2

1

1

1

3

3

3

2

2

4

2

4

3

4

3

2.根据自己所规划的拓扑图,详细分析某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获得和建立过程;

(如上图)

3.断开某个路由器,查看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更新过程。

分析为什么“好消息传播得快,坏消息传播得慢”;

答:

虑慢收敛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使用信息流的概念。

如果路由器通告了到某网络的短路由,所有接收路由器迅速地作出安装该路由的反应。

当路由器停止通告某路由,协议在判断该路由不可达之前,要依据超时机制来工作。

当超时出现时,路由器寻找替代路由并开始传播此信息。

不幸的是,路由器并不知道这个替代路由是否要依赖于刚刚消失的路由。

因此,通常不应迅速地传播否定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