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94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探访家乡的渔灯节_综合实践_小学.docx

前期准备阶段:

《探访家乡的渔灯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准备。

(1课时)

1.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首先可通过欣赏视频,让学生欣赏开发区大季家办事处渔村的渔灯节热闹红火的场面,继而提出问题:

为什么渔灯节这样热闹?

它有多长时间的历史了呢?

2.问题组合,自主合作。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住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学生可组成6个活动小组:

采访组、考察组、网络组各两个。

每个小组5-6人,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3.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小组活动计划表

组长

成员

记录

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

首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展开交流,并制定活动计划,如:

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

由组长负责分配实施,然后填写活动计划表。

在学生填写表格后,各个小组还要互相提供改进建议,加以完善,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还要使学生明确在活动时应注意的安全、礼貌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安全等教育,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

(二)按计划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

采访组:

深入村庄采访老一辈村民,了解渔灯节的来历及渔灯节上各种物品的代表意义。

(2课时)

网络组:

上网查阅资料,查找下载与渔灯节相关的信息。

(3课时)

考察组:

深入渔灯节,实地参观考察渔灯节的情况,并用照片、录象等形式进行记录。

(1天)

(三)整理材料,进行归纳(1—2课时)

1.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编汇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这项活动时,要和后面的汇报结合起来,多出想法,用新颖的形式来进行汇报。

2.学生讨论,教师倾听各小组的汇报,点拨各组的汇报形式,要求汇报时做好分工。

3.学生进行归整。

交流汇报阶段:

(1课时,本次教学实录所展示的内容)

1.引发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将归类整合的材料进行分组交流,举办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让每位同学注意倾听各组的汇报,设定评价标准,告诉其他小组要给上台展示的小组进行星级评价。

2.小组交流研究成果,推荐代表发言

采访组代表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介绍采访渔灯节的长辈,使同学了解渔灯节的来历及渔灯节上各种物品的代表意义等。

汇报完评委评价。

网络组可以通过演示文稿呈现作家、画家、摄影家的作品等,也可以朗诵散文。

考察组可以用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记录渔灯节的现场实况。

还可以根据现场的场景,自己编排秧歌舞。

3.动手实践

(1)指导学生掌握做渔灯的方法,并学会做渔灯。

(2)点燃渔灯,表达祝愿,进一步了解渔灯的寓意。

4.探索创新

(1)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渔灯节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2)引导学生提出可行性建议,撰写建议书。

5.总结提升

填写评价表,鼓励学生从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特产入手,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

《探访家乡的渔灯节》教学实施案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首先欣赏中央电视报道渔灯节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欣赏大季家各村的渔灯节热闹红火的场面,继而提出问题:

为什么渔灯节这样热闹?

它有多长时间的历史了呢?

(学生对渔灯节的历史了解为空白。

(二)问题组合,自主合作。

教师首先做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来与渔灯节做‘亲密接触’,

你们想了解渔灯节的什么知识呢?

”学生小组先尝试提出有关渔灯节的困惑,再全班进行交流,经过筛选,问题汇总如下:

渔灯节分布在哪些地方?

渔灯节的起源是什么?

渔灯的寓意是什么?

等等。

然后师生又根据所提问题的方向,将这次研究性学习归为三个子课题:

研究渔灯节的历史及相关物品的寓意;研究渔灯节的影响力;考察渔灯节的祭祀顺序及人们的庆祝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

同学们想知道渔灯节的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呢?

学生提出可以采用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

“同学们提供的方法都不错,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方式。

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同学组合调查小组进行。

在研究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问题,看看有哪些同学想研究的问题与自己的一样,然后再选择合作伙伴。

”这时,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住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组成了三个活动小组,分别为采访组、考察组、网络组。

每个小组5-6人,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首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展开交流,并制定活动计划,如:

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开展

调查研究?

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

由组长负责分配实施,然后填写活动计划表。

(见附件1:

在学生填写表格后,各个小组还要互相提供改进建议,加以完善,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还要使学生明确在活动时应注意的安全、礼貌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安全等教育,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

第二阶段:

按计划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

采访组:

采访村里的长辈,了解渔灯节的来历及渔灯节上各种物品的代表意义。

网络组:

通过上网的方式,查找下载一些关于渔灯节的信息。

考察组:

深入渔灯节,实地参观考察渔灯节的情况,并用照片、录象等形式进行记录。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不仅亲耳听到了,还亲眼看到了,耳濡目染,使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民俗文化,为家乡人民的勤劳、朴实、热情而深感自豪。

]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引导学生交流。

师:

我们的家乡大季家依山傍海,百业俱兴,依托27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在海洋捕捞、海产品养殖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除此之外,人们还引进技术,开始了樱桃、苹果种植,不仅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走上了致富之路,也为大季家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我们的人民勤劳、淳朴,具有山与海的情怀,我们的家乡更有独特的民风民俗。

近段时间,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的传统习俗渔灯节,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

(分组,做好活动计划,小组分工合作)怎样分工的呢?

经过中期的材料整理与归纳,大家一定收获不少,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成功的喜悦吧。

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请注意:

每位同学注意倾听各组的汇报,我们的评价标准如下:

内容丰富,资料全面;形式新颖;组内分工合理(课件)届时其他小组要给上台展示的小组进行星级评价。

(二)小组初步交流研究成果,推荐代表发言。

(三)集体汇报。

采访组汇报

采访组给自己起的组名是卓越小组,有自己的口号。

采访组把采访得知的渔灯节的起源、历史、时间疑问等进行了汇报。

并制作了电子小报在多媒体上呈现给同学们观看。

A.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组主要的活动内容是采访了解渔灯节的长辈,了解渔灯节的来历及渔灯节上各种物品的代表意义等。

今天,我们有幸作为采访组的代表向大家介绍我们大季家渔灯节这一独特的民俗。

之前藏在你们心中关于渔灯节的种种小问号,今天,就让我们采访组一一为你打开吧!

汇报完毕,我们会出题考考同学们,答对是有奖品的!

首先请出我们灵气十足的小组成员:

B.渔灯节是怎么来的呢?

渔灯的寓意是什么?

渔民们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请看我们小组全体成员的超级访问实况!

(课件展示)

C.我们采访组可不只动动嘴皮子这点功夫,为了使同学们对渔灯节的各种问题的印象更清晰一些,我们还不辞辛苦请教信息老师制作了精致的电子小报呢!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操作:

A,B,C,D,E,F五人齐)每位学生读一段相关资料,介绍渔灯节的起源、供奉对象、物品含义、大季家各村渔灯节日期不同的原因等。

(见附件2:

D.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有同学问:

猪头为什么是生的,鱼是什么意思等。

师:

猪头是生的,意思是当地渔民希望明年发血财,也就是发大财的意思,也代表着生生不息)。

师:

采访组的汇报很精彩,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要和他们进行交流吗?

(有学生询问采访故事,组长谈采访感受)

师:

做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如果认准目标,就不能轻言放弃。

要努力尝试去争取成功。

爱迪生、诺贝尔等都经历了好多次失败才成功。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与电视主持人相比较,但是经过生活这条大河千百次锤炼,也许你们也会成长为将来的朱军、周涛,一切皆有可能!

请同学为他们评星!

网络组汇报

他们将搜集到的关于家乡渔灯节资料印制了多份在同学中间传看,小解说声音响亮,洋溢着

自豪感。

(见附件3:

1.组长:

我们的组名是火箭小组,我们的口号是:

我参与,我喜欢!

谢谢卓越小组的同学!

他们向我们解开了渔灯节困扰在我们心中的疑惑。

关于渔灯节,它的历史确实让我们自豪,而我们组的工作则可使这份自豪锦上添花!

你们知道吗?

渔灯节热闹的气氛吸引了好多文人墨客到我们渔村来,并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

至于报刊报道那更是数不胜数。

(介绍作家朱相如作品)

2.组长:

操作演示文稿:

(文章很精彩吧,咱们渔灯节上不但有作家现身,也有大画家光临呢!

这是王成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烟台画院特聘教授。

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5000余幅,获奖200余次。

他在1992年曾到过芦洋渔灯节,这是王成喜创

作的跑驴图。

)(见附件4:

3.许多摄影家也来到我们村拍摄渔灯节。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网络上搜集的渔灯节照片。

A.请看这些漂亮的照片!

它们在摄影家的手下,(C)有的洋溢着祥和(D)有的尤如仙境(C)有的象征喜庆(D)有的满怀希冀……(B)不管是作品,画作,还是摄影作品,我们想告诉同学们,渔灯节不仅仅只是村民们的节日了,它还吸引了越来越多远道而来的朋友(E)渔灯节2008年已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渔灯文化之乡”称号!

它的魅力将得到进一步展现。

A.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其余同学补充:

渔灯节被好多家电视台、网络媒体报道过,渔灯节的影响可大了。

师:

整理这些材料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我们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的辛苦劳动一个评价啦!

那现场又有怎样一番精彩呢?

有请我们的考察组上场!

考察组汇报

考察组的成员有的是学校威风锣鼓队的成员,他们亲临现,最真切地感受到了渔灯节的激情澎湃。

他们表演了渔灯节的秧歌表演中最精彩的“大秧歌”场面,赢来阵阵掌声。

同时也向同学展示了渔灯节上拍摄的照片。

1.A大家好,我们组的任务是深入渔灯节,实地参观考察渔灯节的情况,并用照片录像等形

式进行记录。

(见附件5)

B我们的表现将会使同学们更震撼!

因为我们给大家展示的是你我他在渔灯节上的热情澎湃!

看看来自同学们亲手拍摄的照片。

怎么样,精彩不精彩?

这里还有专业人员拍摄的渔灯节现场视频,没亲临现场的同学可以大饱眼福了,精彩不容错过!

2.B我们组有图还有真实情景再现!

我们根据现场的场景,自己编排了一段秧歌舞。

有秧歌表演者!

(配小组表演秧歌舞,动作要夸张,时而向大家要掌声!

配乐:

《大秧歌》)

3.A以前,渔灯节上最常见的是鞭炮,(课件)车上载着,走路放着,船上挂着,越见到人多的地儿,船主越放得欢。

直把人们吓得连连后退。

2014年以来,政府规定:

不允许在船上燃放鞭炮,而是划出固定的鞭炮燃放区,再不见以前在船上放鞭的情形了,人们只是在船上摆上祭品祭船。

这样的渔灯节既安全又经济!

师:

谢谢你们的展示,同学们都深深地被你们的热情、激情所感染,请给出评价。

以上三组各有千秋,各有所长,给我们做了不同层面的介绍,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体验到了合作分享的乐趣。

(四)动手实践

师:

说到渔灯节,同学们可能满脑海都是铺天盖地的鞭炮以及现场的热烈气氛,老师提醒大家别忘记主角之一——渔灯呀。

送灯,在以前可能是迷信,而现在则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的美好的愿望。

你们在假期学会做灯了吗?

谁来说说怎么做的?

我们就一起做个简单的灯吧,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动手做,师边做边说,放音乐)萝卜代表是银灯,胡萝卜则代表金灯,以前人们用蜡烛油浇在缠着棉花的火柴梗上做灯芯,现在则用小细蜡烛代替了,更有的还有各种造型的电子灯出售,越来越漂亮,不过,咱们当地人还是喜欢亲手做灯,用行动寄托祝愿。

(点燃灯芯)师:

看到这暖暖的火焰,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是的,海洋捕捞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渔灯寄托着大家渴盼鱼虾满仓的生活愿景,也承载了渔民及家人盼望平安的心意,有了它,暴风雨的夜晚,家人焦灼的心情或许会稍稍缓解几分,有了它,渔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也许会增加几许,我们都有亲人或亲戚朋友是渔民,就让我们在亲手制作的渔灯前也许下我们的祝福吧——愿渔民们出海一帆风顺,愿所有的人一生平安!

(五)探索、创新。

1.交流发现问题。

通过学生交流,发现渔灯节存在这样的问题:

渔民的行为还不够文明;渔灯节所蕴含的经济文化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掘;鞭炮放得太多,太浪费。

2.学生交流保护措施,开展活动。

①写《倡议书》并发放。

(见附件6)

②将搜集的材料印成小册子《古韵新风渔灯节》,由各班老师做为学校课程讲给全校同学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渔灯节,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③师生共同制作演示文稿,在家长会上呈现给家长看。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活动,你们不仅了解了渔灯节的文化特色,还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更可贵的是你们还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次实践活动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在这次活动中你发现哪些同学身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收获、成长以及对其他同学作出肯定的评价。

)在活动中,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勇于展现自己。

老师也欣喜地发现:

在这样的实践活

动中,每个队员都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你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锻炼,你们的思想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其实家乡的文化还不局限于此,家乡的名人,家乡的民间传说,都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家乡可以研究的课题。

同学们,广阔的生活空间也是我们学习的课堂。

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希望你们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为大季家的辉煌明天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活动评价

(一)小组互评。

在汇报时,一组汇报,其他组要给出星级评价(在黑板上给各组贴好评星)标准是:

汇报的资料丰富、形式新颖、分工合理。

要求其他组的成员一定要认真倾听,当一块小海绵,吸收知识;还要当好一个小评论家,发现问题,取长补短。

(二)组内互评。

让学生交流;在这次活动中你发现哪些同学身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成长以及对其他同学作出肯定的评价。

(三)学生自评。

填写评价表,给自己一个真实的评价(A、B、C三个等次),写下感悟。

(四)教师评价。

借助评价表和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给出等级评价以及相应的建议和鼓励。

附录:

附件1:

附件2

“渔灯节”既然是渔民的一种祭祀表现形式,就不得不提

他们的祭祀对象了。

开发区沿海渔民祭拜的海神对象是“海龙王”和“天后”。

在神话传说中海龙王是职司水旱丰歉和海

洋主宰,故渔民崇拜海龙王是为祈求渔船平安,鱼虾满仓。

“天后”起源于南方沿海,书面上称“天妃”,南方尊称“妈祖”,随

着海上航运流传到北方,当地渔民俗称“海神娘娘”。

据蓬莱史志《登州

府志》卷二记载,当地渔民神奉海神娘娘应是明朝洪武二十九年

“渔灯节”的祭祀顺序和基本内容。

首先,是船主先将自制的

渔灯和船模,送到海神娘娘庙供奉,

(公元1396年)以后。

因此,在当地渔民中形成了一部分 祈求海神娘娘用渔灯指引渔船平安归

神奉龙王,一部分神奉海神娘娘,一部分同时神奉 来,祈求海神娘娘认船识人佑护人船平安;

龙王和海神娘娘的格局。

给龙王敬献供品,祈求鱼虾满舱,平安发财。

其次,船主在船头上摆放供品,在桅杆上悬挂鞭炮,在船头、

船舱、船尾摆放渔灯并点燃,准备就绪后,由船长点香烧纸,率领众人叩拜一起祭船。

然后,由船主口念着吉语,

向海里洒酒,投放水饺、供菜开始祭船,祈求“赶渔郎”

的渔灯节

祭祀对

(又名海夜叉、海夜神)为自己多赶鱼,使网满包,鱼满舱。

最后,到海边放渔灯。

遇风不顺时,将渔灯置于海边避

风处;遇风顺时,将渔灯放置于用高粱秸(富足人家用

文娱

活动

期间

木质)自制尺余长的船模上,顺风飘入海中。

通过放

灯的方式,将渔灯和船送给海神娘娘,祈求海神娘娘用灯指引渔船平安返航,用船搭救遭遇海难之人。

渔灯节

在“渔灯节”期间,渔民的文娱

活动主要分两种形式。

一是庙前搭台

“渔灯节”的祭祀顺序和基本内容

唱戏,多以京剧空城计等老曲目为主。

二是港

口码头多以锣鼓、秧歌、舞龙等自娱活动为主。

附件3:

情满渔灯节(民俗风情)

朱相如

许是那天 刻下的印记太深了,

离开初旺村的 渔灯节已经这么久

了,那锣鼓和鞭 炮的狂欢,还时时从

我记忆的沟回 间,春雷般地炸将开

来。

其实那只 是流传于大季家镇北

部沿海一带的渔家节日,所覆盖的地域也不过是初旺芦洋等三五个渔村而已。

但却因其卯足了人气旺,场面火,韵味深这三大特色,又穿越了数百年风云而绵延不衰,所以就成了人们所瞩目和神往的热点。

正月十三那天,当我们随着赶节的人流来到初旺村时,已是半晌了。

只见人们车载手提的大都是鞭炮烟花一类的喜庆礼品。

原来作为节日的背景,鞭炮的燃放贯穿了始终。

大约刚及10时,不知是谁率先点起了鞭炮,就像是一颗腾空而起的信号弹,脆响引来了山海的呼应。

霎时间,鞭炮声便响成了一片,犹如闪电擂动着狂潮,春汛挟来万壑雷鸣,把个小小的渔村,生生地抬上了半空,只一阵的工夫,鞭炮的纸屑就像一条红地毯,铺满了大街小巷,铺向了田间地头,也盖在

了大海的碧波之上。

渔家的节日就这样踏着厚厚的红地毯来到了。

喜庆的鞭炮,飞扬的纸屑还像是甩动的红绸,舞得天红了,地红

了,春天也红了。

节日一开场,渔村和渔人就被这浓烈的氛围里里外外地浸了个透。

连我这个外地人的血,也禁不住被这浓浓的节味点燃了。

祭海是节日里最精彩的节目。

朋友、亲戚和船员们早早就到船主家集合了,这一天,船主备足了美酒佳肴,来客们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显出闯海人那种甘苦与共的豪爽义气。

渔人们还把自己最大的鱼和猪头拿出来,与大饽饽、豆面渔灯及菜肴果盘一起装进了古色古香的大食盒,在郑重地烧香焚纸之后,便按着古老的习俗,以船为单位,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抬着供品,扭着秧歌,一路放着鞭炮从自家的小院出发了。

他们要到港湾里的船上去,送上一份对于大海的虔诚。

虽然仪式有些陈旧,但作为渔人对祈望与追求的一种物化,这公众的行为,则不断地孕生着一种群体的凝聚力。

你再看那欢快的锣鼓吧!

那稠密的鼓点像春雨一样落进了村路,落进了人心,滋润得希望早早就泛绿了。

此刻,除了秧歌,还有什么更能充分地表达渔民们的心态呢?

他们用厚厚的脂粉,填平了脸上那海风刻出来的深纹。

他们用流油的希望润滑着风浪锈蚀的骨节腕儿。

他们用彩包的绸布兜来了绮丽的海霞。

他们忘情地跳啊舞啊,全不顾什么节奏和旋律,只是把心中的那份真情,那份快活释放出来,自由地宣泄着。

没有了表演的花哨,更多是真挚的流露!

我似乎看到他们心里那轮红彤彤的日头,已经跃出了水面,跃出了心坎。

金晃晃地在祥云的簇拥下高高地升起来了。

他们一定听到了鱼群的欢叫,一定看到了满舱的鱼虾……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祥和中,他们把自己照亮成一个未来的日子了,面对丰硕的收成,他们让自己尽情地美丽着。

这时,渔港里船成队列。

船头、船尾贴满了对联和福字,船桅上挂满了彩旗,在船队的上空,形成一团五彩云霞,映照得海面上也洋溢着一派盈盈的喜气。

这是节日的主场。

祭海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儿,形成了强大的旋流,掀动着狂欢的高潮。

人们在这儿倾注全部的真诚,开放

出生命的各种态势。

他们拥挤着,欢闹着把鼓乐声、鞭炮声,秧歌声与海涛声溶化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哪是海上,哪是地上,哪是海浪,哪是人潮了。

渔灯节的尾声是渔灯们完成的。

天还没黑,渔灯就亮起来了,人们把萝卜做的吉祥灯送到了窗台、门口、村头、路边,送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让它们赶走所有的黑暗;人们把豆面做的渔灯送到船头、舱口、港湾、海上,让它点亮所有的星星和梦想,照亮渔灯节上那些美好的愿望。

烟台籍著名诗人朱相如,曾在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一千余篇,出版过诗集三

部、散文集一部,与他人合作作品集三部,曾获得1981年山东省文学奖等多次省级以上奖项。

前不久他将近几年创作发表的诗歌、散文分别结集为《节日》、《行走的文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附件4:

一九九二年王成喜在芦洋渔灯节

王成喜创作的跑驴图

王成喜,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烟台画院特聘教授。

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5000余幅,获奖

200余次。

作品曾在日本、比利时、伊朗、韩国、俄罗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土耳其、波兰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出版和展览。

新作36米长卷《渔家乐》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鉴赏家史树青盛赞为“写生妙笔,今日上河”的“国;宝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孙滋溪题之为“与宋画《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佳作。

并以中国画直画之最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附件5:

附件6:



倡议书

各位父老乡亲: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你们勤劳勇敢,征服着大海,既创造了财富,同时也创造了渔民独特的风俗。

渔灯节历史已有500多年,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观光,为了让渔灯节越办越好,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1.提高文化修养,争做文明渔家人。

过去,我们这里的渔民豪放有有余,谦让不足,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要想改变游人眼中渔家人“大老粗”的印象,就得多读书,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做到谈吐文明,举止谦让,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

2.2006年,我区的渔灯节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主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先后进行了相关报道,流传数百年的渔灯节正日益焕发出更迷人的魅力。

渔灯节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我们可以在渔灯节期间,通过举行大型的民间艺术表演、灯展、画展、花展、名优土特产展、商品展和经贸洽谈等活动,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每年的渔灯节放的鞭炮数量太多,在合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金钱放在各种投资项目上,这难道不是更好吗?

村民们,让我们携起手,共努力,让渔灯节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