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19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docx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

小班《雨天里的多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雨天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说说雨天的感受。

你喜欢下雨天吗?

为什么?

幼儿说说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二、听故事

1、教师:

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他叫多多。

听听故事,看看他是不是喜欢下雨。

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3、提问:

以前的多多喜欢下雨吗?

下雨天只能干些什么事?

(2)你喜欢伞树吗?

喜欢下雨天吗?

4、小结:

在下雨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雨天同样充满着快乐,我们这就去寻找雨天里的快乐吧!

三、雨伞游戏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雨伞,带他们到室外的空地。

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打开伞,注意伞尖不要对准同伴。

请幼儿把伞撑开放在地上当作伞树,然后蹲下钻进雨伞,把自己藏在“伞树”下,大家把伞举起来,比比谁的“伞树”长的最高;幼儿举起伞,互相重叠。

变成一棵大树。

教后记:

昨天正下着小雨,平时孩子很少在下雨的时候出去,所以特别兴奋,他们打着雨伞我们一起玩伞树游戏,在雨中孩子的感觉都很好,游戏也很认真,都感受到了雨天带来的乐趣。

因为怕孩子受凉,我们只玩了一会儿,孩子没有尽兴,我又引导他们回教室一起画伞树,孩子们画得都很认真。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讨论。

活动目标:

1、感受雨天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

活动过程:

一、说说雨天

1、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

请你们来说说看,为什么你喜欢下雨天,为什么你不喜欢下雨天?

二、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宝宝,他叫多多。

你们猜猜看多多喜不喜欢下雨天?

到底多多喜欢还是不喜欢下雨天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故事。

2、听故事录音

(1)提问:

故事叫什么?

多多喜欢下雨吗?

多多的小伙伴们喜欢下雨天吗?

(2)多多和小伙伴们想了什么办法使自己淋不到雨又可以玩游戏。

3、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1)小朋友知道多多和小伙伴们想的办法了吗?

(2)你们喜欢伞树吗?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种伞树。

4、雨伞游戏。

(1)小朋友都把伞打开?

我们把伞放地上当伞树,我们小朋友老师当小老鼠,把自己躲在伞树里面,伞树是我们小老鼠的家。

(2)小老鼠们我们去树林里面玩去了,去小老虎家作客。

(3)小老鼠们下雨了,快回家,快躲到伞树下去。

(4)雨越下于大了,伞树越长越高了,看谁的伞树长得最高。

(5)我们把伞树叠起来变成一棵大伞树。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是说说雨天,从现实的下雨说起,谈谈自己为什么不喜欢下雨,他们都能说出不喜欢下雨的原因。

第二环节是听听故事,我把故事分成了两部分讲,让他们能听得更加清楚,然后提问题,幼儿回答,再让幼儿跟老师一起来看图讲这个故事。

第三环节就是做雨伞游戏,孩子们在玩游戏时是非常的开心,游戏做完了,让他们把伞放下,有几个孩子还偷偷地躲在伞树下面不肯出来呢。

整个活动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互动气氛也很热烈,就是孩子讲述部分太单薄,发言的孩子太少了,比较遗憾。

这也是我要继续反省的地方。

活动目标:

1.感受雨天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

活动准备:

挂图录有下雨声音的磁带雨伞人手一把

活动过程

一.说说雨天

1.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

请你们来说说看,为什么你喜欢下雨天,为什么你不喜欢下雨天?

二.听听故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宝宝,他叫多多。

你们猜猜看多多喜不喜欢下雨天。

到底多多喜欢还是不喜欢下雨天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故事。

1.听故事录音

2.提问

⑴这个故事叫什么?

⑵多多喜欢下雨吗?

⑶多多的小伙伴们喜欢下雨天吗?

⑷多多和小伙伴们想了什么办法使自己淋不到雨又可以玩游戏/

3.结合图片生动讲述故事第2遍

⑴你们小朋友知道多多和小伙伴们想的办法了吗?

⑵你们喜欢伞树吗?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种伞树

三.雨伞游戏

1教师为幼儿准备好雨伞,带他们到室外空地

2和教师一起尝试打开雨伞,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提醒幼儿不要将伞尖对准同伴

我们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把漂亮的小伞,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伞宝宝打开

3进行游戏

⑴小朋友都把伞打开了吗?

我们把伞放地上当伞树,我们小朋友老当小老鼠,把自己躲在伞树里面,伞树是我们小老鼠的家

⑵小老鼠们我们去树林里面玩去了,去小老虎家作客

⑶小老鼠们下雨了,快回家,快躲到伞树下去

⑷雨越下于大了,伞树越长越高了,看谁的伞树长得最高

⑸我们把伞树叠起来变成一棵大伞树

4共同庆祝伞树诞生

小老鼠们,我们的伞树诞生了,大家一起来庆祝吧。

《大海啊故乡》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听到了什么?

“大海是宽阔无垠的,有时候波涛汹涌有时候温柔慈祥向像母亲一样”

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聆听歌曲《大海啊故乡》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提问:

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

“三拍子通常给人以荡漾、抒情的感觉,刚刚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接下来跟琴学唱”

用wu模仿海风声模唱

2、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

这两句的音与前两句的音相比怎样?

表现了歌者情感怎样的变化?

生:

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高过一浪。

3、师:

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地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

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些,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3、师:

海风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滚着呼唤,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加入一些模拟的海风和海浪声吧,让这首歌更加丰富,老师给你们设计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节奏,你觉得哪一条更适合在“大海啊大海”这一处合唱。

(出示节奏)

①××××××︱××××××︱②×—×︱×——︱

哗哗哗哗哗哗呜呜呜呜呜呜哗—哗呜——

4、跟音乐用领+齐或+领+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5、欣赏小提琴独奏版《大海啊,故乡》

师总结:

不管哪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地演绎出了这首作品浓郁的深情,但愿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们的心间,永不停歇。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乐曲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

热爱母亲的真切情感。

2、欣赏关于大海的多种艺术作品,了解优秀的作曲家、诗人,感受他们作品中大海的艺术形象,体验作品蕴含的真实情愫,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

2、体验作品蕴含的真实情愫,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

教学难点:

歌曲的三拍子节奏、附点音符。

听唱法、分析讨论与实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

教师播放一段海浪声和海鸥的叫声,从听觉上先去感受大海。

师问:

同学们见过海吗?

大海给你的感觉怎样?

请看到过的同学谈谈感受。

生:

美丽宽广、无边无际……

2.看:

教师出示一组大海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教师导言:

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

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有关海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

新课教学:

1.初听:

教师播放录音给学生听。

感受音乐的情绪,留下初步印象。

2.教师提问: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爱大海,思念家乡,爱祖国……

师:

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生:

3/4拍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三拍子的画拍,并告诉学生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复听:

师: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旋律。

4.教师范唱歌曲一次。

5.学习歌曲:

A:

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试唱一下这两条节奏

教师提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进行练习;

(xxx.xx)、(x.xxx)

(及时发现学生唱得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

D:

完整演唱一遍;(要求学生声音连贯、圆润)

E:

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

交流:

可分两个乐段。

出示段落标记:

AB

(一般来说相同和相似旋律可归为同一乐段。

F:

力度处理。

师:

B段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

生:

要强一些

师:

回答的非常好——力度(依次出示mf\f)

师:

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我们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我们用f来表现。

师:

就让我们用不同的力度来感受这段的情绪吧!

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

师:

前面我们分析歌曲时提到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

生:

稍弱一些的

师:

我们用中弱(出示mp)

师:

刚才我们对歌曲的演唱力度进行了分析,下面请你们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

G:

巩固演唱

师:

刚才我们是一起唱这首歌的,这种演唱形式叫齐唱,除了齐唱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演唱?

——生:

领唱、齐唱

——师:

这首歌曲哪一乐段适合领唱?

哪些同学愿意来领唱?

(唱两遍,请不同的学生领唱)(课件音乐)

要求:

演唱时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轻轻摆动自己的身体。

(师提醒摆动)

三、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2.欣赏视频:

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

四、教师小结: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彩多姿的。

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

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教学目标】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

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请听、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每当听到这首歌,唱起这首歌时,你想到什么?

想说什么?

想做什么?

(生:

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

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

再读读这一句话,要注意抓住这句话中哪个字去理解这句话?

从这个“闹”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吵”着“闹”着要舅舅带他去赶海呀?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教师板书:

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

(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想读的同学举手!

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

好,我就先请你读吧!

(教师点拨)

师: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情景?

(出示课件:

海浪视频)看,看见你们来了,都不忍离开了,正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你们呢﹗看着这么可爱、调皮的浪花你们想跟他们干什么呢?

生:

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

和浪花抓迷藏……

师:

追赶浪花。

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

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

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师:

你们有没有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海边或田野里摸鱼或摸过螺?

老师请俩位同学上台来示范“摸”的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摸”的动作,再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师:

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

(板书:

摸海星)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

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

你体会得真好!

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

谁来读读下半句话。

(指读):

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

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

你怎么还不够兴

生:

笑着朗读:

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

进步真大!

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

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

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

疼。

生:

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

被螃蟹夹得疼吗?

(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唤起情感

唤起情感:

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风筝。

你能介绍你是怎么放的吗?

风筝飞得高吗?

玩的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读中感悟

1、默读思考:

“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

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

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

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谁能想象一下?

(这就是“憧憬”)想一想:

我们会憧憬什么?

(憧憬快乐,憧憬幸福,憧憬未来……)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

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

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课文中描写放风筝快乐的句子特别好听,找一找读一读

2、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3、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小组交流讨论后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师: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4、展开想象:

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四)以读代讲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学习时交流的时间空间都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

3、指导朗读少。

大班美术课教案《美丽的小区》含反思

大班美术课教案《美丽的小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远近关系表现不遮挡和被遮挡的景物,表现小区的美景。

2、能合理构图、布局。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过美丽的小区,并拍有照片和录像。

2、幼儿绘画用品:

铅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在小区参观时拍的照片和录像。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环境优美的小区参观时的心情。

说说在参观时看到小区哪些美丽的景色,他们是怎么样的,还看到了什么。

讨论这些景物哪些能全看清楚,哪些被遮挡了,只露出了哪个部分。

2、引导幼儿创作。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理解不遮挡和被遮挡关系的表达方法。

鼓励幼儿用适当的方法画出小区的景物,注意画面的布局、构图,哪些被遮挡了,哪些没有被遮挡,提醒幼儿注意处理好远近关系,选用合适的色彩等。

3、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予构图、用色上的指导。

4、鼓励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自己画的小区的'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个美术活动时,我精心地思考一番,将整个活动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评介。

将情景始终贯穿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并通过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思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

当孩子都画完后,我没有请所有孩子都上来讲解自己的作品,而是让孩子们相互欣赏,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画。

一是因为人太多,孩子没有那么长的耐力和注意力。

二是每个孩子都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让他们相互欣赏,不但满足了幼儿的想展示自己作品欲望也让孩子在欣赏到他人作品的同时学习到同伴的长处。

但在活动的组织和对幼儿的指导上我还有所忽略:

一是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幼儿能根据要求完成作业,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他们很快就画好了,但是由于提供的材料有限,画面比较单一,对于这些幼儿,我们是否能再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材料,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是虽然活动内容和形式都迎合幼儿幼儿的兴趣,但由于规定了绘画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力,在以后这样的活动中要考虑设计怎么让让幼儿自由发挥自由想像的,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