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030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docx

第01讲总论会计政策与估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基础性知识,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

每年分值在2分左右。

知识点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项原则:

讲解3个)

其中:

1.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举例】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形式:

没有所有权

实质:

承租方长期占有使用

结论:

当作承租方资产,不是自有,视同自有

2.谨慎性

(1)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如设置,属于会计差错)

2.相关举例

①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②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

③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提折旧

④或有事项:

a.对于预计负债,只要达到很可能的区间就可以确认;

b.对于由预计负债引起的补偿,即其他应收款的确认,确认区间应达到基本确定的条件。

⑤所得税会计

a.只有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有条件的确定)

b.只要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除特殊规定外),就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无条件的确定)

3.及时性(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

知识点二、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其中: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来源

含义

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

①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②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

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

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③留存收益

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其中:

①利得:

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②损失:

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知识点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属于会计政策)

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第二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

 

考情分析

 

本章属比较重要的章节,可以通过各种题型进行考查。

近几年分值一般为5分左右。

【相关知识】

 

追溯调账的原则

1.会计政策变更

(绝非错误)

资产负债表项目

科目正常写

利润表项目

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绝对不允许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资产负债表项目

科目正常写

利润表项目

科目要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项目

同“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利润表项目

 

知识点一、会计政策概述

会计政策:

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知识点二、会计政策变更

一、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法定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

(自愿变更)

二、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少量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法改为五五摊销法)

知识点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年限、百分比、特殊金额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知识点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

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追溯调账);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追溯调表);

第四步,附注说明。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新政策)与现有金额(旧政策)之间的差额。

【特别提示】

上述留存收益金额,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的利润或股利。

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仅指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因为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变,仅为账面价值的变化,不影响应交所得税)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特别提示】

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调整或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二、未来适用法(会计政策变更:

有时采用,会计估计变更:

必须采用)(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法定从法定,无法定,追溯调整,能调几年调几年,实在不行,未来适用法)

【特别提示】

某项变更难以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知识点五、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包括:

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特别提示】

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会计估计是错误的。

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知识点六、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未来适用法)

知识点七、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1.重要的差错:

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2.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采用未来适用法,在发现当期更正

【特别提示】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第三章 存货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是存货的初始计量与期末计量。

本章内容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中,但作为基础知识也可与所得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合并财务报表等内容结合,在主观题中出现。

在历年考试本章内容所占分值在3分左右。

知识点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3部分)

一、外购的存货(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入库前的合理支出)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扣除商业折扣后)、相关税费(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价、税、费)

其中: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入库前的合理支出)

 

2.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营业外支出)(★如:

超定额的废品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4)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借:

预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借:

销售费用

 贷:

预付账款

【特别提示】

A.存货在不同阶段发生的仓储费用,相应的会计核算如下:

①存货在采购的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②存货在采购入库后领用前所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③存货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生产成本。

B.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一般产品的设计费用则计入当期损益。

二、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存货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

(材料以外的部分)

制造费用: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制造费用是一项间接生产成本,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损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产品生产用的自行开发或外购的无形资产摊销等(★★★)。

(注意:

车间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三、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协议价值、公允价值)

2.盘盈的存货的成本(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冲减管理费用)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知识点二、期末存货的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其中:

1.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倒推)

2.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存货跌价准备

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有合同:

按合同价、无合同:

按市场价)

1.直接出售的存货:

(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

可变现净值=自身的售价-自身的销售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半成品、原材料等)

  加工

 材料→产品

可变现净值=最终产品的售价-最终产品的销售税费-加工费用

【特别提示】

①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产品贬值,材料才可能计提减值准备;产品未贬值,不提减值准备。

②特殊情况:

持有的存货数量多于合同约定的数量,分别适用合同价格和一般市场价格

三、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

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存货跌价准备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借:

存货跌价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特别提示】

企业的存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①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②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存货减少了,准备也减少,记借方)

借: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

库存商品/原材料

五、存货盘亏毁损的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进项税额转出)

2.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

 

第四章 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基础性章节,难度不大,知识点较多,但综合性不强。

在历年的考试中,本章内容可以单独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基础性内容与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等结合考查。

知识点一、初始计量

一、基本情况

 

情形

入账价值

 

1.外购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合理、必要支出(注意:

增值额的抵扣、关税)

【特别提示】

①运输费(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②员工培训费不计入成本

③专业人员服务费计入成本

 

2.分期付款购入(具有融资性质)

借: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现值:

未付的本)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息)

贷:

长期应付款(原值)(未付的本息和)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①借:

长期应付款

贷:

银行存款

②借:

财务费用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①自营建造:

“工程物资”

注意:

工程物资的毁损、盘亏、盘盈等

a.建设期间:

计入或冲减工程成本

b.完工以后:

计入当期损益

②出包方式:

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特别提示】(注意:

增值税)

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①自行建造,自行使用的,仍作为土地使用权处理

②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出售的房地产,计入商品房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①确认时

借:

固定资产(现值)

贷:

预计负债

②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借:

财务费用

 贷:

预计负债

 

5.盘盈的固定资产

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二、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

 

计提时

使用时

属于费用性支出的

形成固定资产的

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

专项储备

借:

专项储备

 贷:

银行存款等

①建造过程中

借:

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

××科目

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

固定资产

 贷:

在建工程

同时:

借:

专项储备

 贷:

累计折旧(全额计提)

 

【特别提示】

①“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其他综合收益”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②对于企业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按估计价值确定成本,办理竣工决算后再调整原暂估的价值,但不调整已计提的折旧。

知识点二、后续计量

一、折旧范围:

已提足、土地

关注:

1.经营租出、融资租入、提前报废、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不调整已提折旧、但调整入账价值)

2.提或不提:

都是下月

二、折旧的方法:

(共4种)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三、折旧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

1.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2.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3.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4.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5.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6.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特别提示】

①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

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调整)。

②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做出决定。

由于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产过程、销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固定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无关,因此,企业不应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

四、后续支出

后续支出处理原则:

①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其他相关资产的成本(例如,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相关产成品的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②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1.资本化后续支出(“改良、改扩建、更新改造”)

先转“在建工程”(★★此期间不再提折旧)

替换掉的部分(扣除“账面价值”)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在建工程

2.费用化后续支出

【特别提示】

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a.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其他相关资产的成本;

b.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c.固定资产在定期大修理间隔期间,照提折旧。

知识点三、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处置的分录(先转清理、再转入资产处置损益)

 

阶段

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

固定资产

 

2.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

固定资产清理

贷:

银行存款

 

3.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借:

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贷:

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保险赔偿的处理

借:

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

贷:

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总原则:

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

1.因已丧失使用功能(如:

正常报废清理)或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收支。

2.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人为原因)

净损失

①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报废清理的处理净损失

借: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

固定资产清理

②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

固定资产清理

③出售、转让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人为原因)

借:

资产处置损益

贷:

固定资产清理

净收益

①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生产经营期间净收益【已丧失使用功能(如:

正常报废清理)或因自然灾害等】

借:

固定资产清理

贷:

营业外收入

②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净收益(人为原因)

借:

固定资产清理

贷:

资产处置损益

注:

筹建期间的,冲减“管理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的会计处理

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最后转入“营业外支出”

 

第五章 无形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考试时以客观题为主,也可以结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等内容在主观题中进行考核。

本章所占分值一般为4分左右。

知识点一、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可辨认:

不包括商誉)

一、基本原理

1.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有赖于实物载体。

(1)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工具没有特定计算机软件就不能运行时,则说明该软件是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软件应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2)如果计算机软件不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则该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2.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由于企业无法控制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不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3.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刊头、客户名单和实质性类似性质的支出不能与整个业务开发支出区分开来,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初始确认

 

情形

入账价值

1.外购的无形资产

1.基本原则

达到预定用途前的支出(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其他合理支出)

(1)包括的内容

①专业服务费用

②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

(2)不包括的内容

①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②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2.分期付款购入(具有融资性质)

借:

无形资产(现值:

未付的本)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息)

贷:

长期应付款(原值)(未付的本息和)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①借:

长期应付款

 贷:

银行存款

②借:

财务费用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除非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3.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4.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1.基本原则

通常应当按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确认为无形资产。

2.具体情形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建造期间摊销计入“在建工程”)。

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土地以及建筑物的价值,则应当对支付的价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价值比例)在土地和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

如果确实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知识点二、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原则

一、两个阶段

1.研究阶段

2.开发阶段

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

【特别提示】

①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为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费用,不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

②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二、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1.企业内部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其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

(2)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资本化支出

费用化支出

①发生支出

借: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

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

 职工薪酬

借: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

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

 职工薪酬

②何时结转

达到预定用途时结转

借:

无形资产

贷: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特别提示】

资产负债表日可以有余额,填列在“开发支出”内

每期期末结转

借:

管理费用 

 贷: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特别提示】

资产负债表日无余额

 

知识点三、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基本原则(摊或不摊:

当月)

使用寿命有限

使用寿命不确定

1.确定原则

①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

②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2.是否摊销

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不应摊销,但可以计提减值准备。

 

【特别提示】

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摊销。

1.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应计入当期损益

借:

管理费用→自用无形资产摊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