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053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docx

焊接结构复习资料

绪论

焊接结构:

将各种经过轧制的金属材料及铸、锻件等坯料采用焊接方法制成的能承受一定载荷的金属结构。

第一章焊接结构中的应力与变形

1.内力:

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受外力作用或其他因素引起物体内部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应力:

物体单位截面积上的内力叫做。

2.变形:

物体在外力或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3.自由变形:

当金属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或发生了相变,其尺寸和形状就要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没有受到外界的阻碍而自由的进行我们称之为自由变形。

4.外观变形:

当金属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受到阻碍,不能完全的自由变形,把能表现出来的这部分变形,称为外观变形。

(是指能用肉眼看到的或能用仪器直接测量的变形。

5.内部变形:

把未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变形,称为内部变形;表示金属内部原子间的相对位移,这种变形产生了内应力并直接决定杆件的强度。

6.焊接应力:

是焊接过程中及焊接过程结束后,存在于焊接结构中的内部相互平衡的应力。

7.焊接变形:

由焊接而引起的焊件尺寸的改变称为焊接变形。

8.焊接结构产生应力和变形的原因

a局部加热,构件上温度分布极不均匀。

b接头形式不同,焊接熔池内的金属散热条件不一。

c部分金属会发生相变。

d受焊前加工工艺的影响。

9.研究金属材料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假设

(1)焊接温度场

(2)有关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假定

1.平截面假定2.金属性能的假定

3.金属屈服点的假定4.应力应变关系的假定

10、杆件均匀加热-变形及应力

结论:

a如果在加热过程中,在杆内不产生压缩塑性变形,则在冷却后,杆内无任何残余现象(残余应力、残余变形)存在;

b如果在加热过程中,在杆件内产生了塑性变形,则在冷却后,杆件内将发生残

余缩短,其缩短量等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压缩塑性变形值;

结论:

a对于伸缩都受到拘束的杆件,如果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压缩塑性变形,则在冷却后,在杆件内将会产生拉伸残余应力;

b如果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压缩塑性变形值足够大时,则杆内的残余应力可达到金属的屈服极限,并可能产生拉伸塑性变形;

总之,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是产生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杆件均匀加热-结论

1、受拘束的杆件在均匀受热过程中,若产生压缩塑性变形时,则该压缩塑性变形将始终保留在冷却过程中,待杆件完全冷却后,必定在杆内引起残余应力和变形。

2、如果在冷却过程中杆件能自由收缩,待杆件冷却后,杆件必将发生收缩变形,其缩短值恰等于加热时产生的最大压缩塑性变形值。

然而杆件内无残余应力。

3、如果在冷却过程中杆件被固定,待冷却后,杆件内必存有较大的残余拉伸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当焊接过程全部结束,焊件完全冷却后残余在焊件中的内应力

纵向残余应力:

应力作用方向与焊缝平行的残余应力。

纵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a构件几何尺寸b焊缝长度的影响c金属相变

焊缝及近缝区中的纵向残余应力是拉应力,近邻此区域的纵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远处则又是拉应力区。

4.横向残余应力与焊缝中心线垂直的残余应力。

在对接接头中,沿焊缝中心线的横向残余应力由两个因素引起:

1)由焊缝及其近缝区的塑性变形区的纵向收缩引起的,用σ’y表示,

2)由焊缝及其近区的塑性变形区的横向收缩的不同时性引起的,用σ’’y表示,

因此,σy=σ’y+σ’’y。

σ’y

σ’’y

5.预防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调整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设计原则

a尽量减小焊缝截面尺寸,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填充金属的数量

b将焊缝尽量布置在最大工作应力区之外,防止残余应力与外力产生叠加,影响

结构的承载能力。

c尽量防止焊缝密集、交叉。

d采用局部降低焊缝附近刚度的方法,使焊缝能比较自由地收缩。

e采用合理的接头形式

工艺措施

a设计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b用局部加热法减小应力c锤击d反变形法

接头应遵循的原则

a在焊缝的连接板端部应当有较缓的过渡

b加强肋等端部的锐角应切去

c焊缝应布置在工作时最有效的地方,用最少的焊接量得到最佳的效果

d焊接的位置应便于焊接及检验

e焊缝不应过分密集

f避免焊缝交叉

g焊缝布置尽可能对称并靠近中性轴

h受弯曲作用的焊缝未焊侧。

不要位于受拉应力处

l避免将焊缝布置在应力集中处,对动载结构尤应注意

m避免焊缝布置在应力最大处

5.焊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包括a整体热处理b局部热处理c振动法d爆炸法e碾压法f过载法g温差拉伸法

6.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按其对结构的是否破坏来分a全破坏法b半破坏法c无损法

按测试原理分a应力释放法bX射线法

7.应力释放法原理:

利用构件在机加工后应力部分释放,会产生变形来重新分布应力达到平衡,利用应力应变关系来求出应力。

常用方式:

切条法、车削法、刨削法、套孔法、小孔法

切条法:

将待测焊件划分几个区域,在各区待测点上贴应变片或加工机械引申计旳标距孔,然后测原始读数,在切断,然后在读数,根据

可以算出应力。

车削法:

此法多用于测圆柱零件堆焊后的残余应力分布。

小孔法:

是应力破坏性最小的一种,原理是:

在应力场中钻一个小孔,应力平衡受到破坏,钻孔周围的应力重新调整,测得孔附近的应变片的变化,可用弹性力学推算小孔处的应力。

套孔法:

采用套料钻或管形电火花加工环形孔来释放应力,在孔内预先贴上应变片,可以算出表面残余应力,切削深度[0.6~0.8]D,破坏性不大。

X射线法:

晶体在应力的作用下,原子间距发生变化,其变化与应力大小成正比,当用X射线,以掠角入射到晶体表面时,如果能满足2dSin=n,则X射线在反射方向因干涉而加强。

缺点:

1.只能测表面应力2.对被测表面要求高,所用设备昂贵

8.预防和消除焊接残余变形

预防焊接变形的方法-设计措施

a尽量选用对称的构件截面和焊缝位置,使得焊接引起的变形可以相互抵消。

b合理选择焊缝长度和焊缝数量

c尽量减小焊缝截面尺寸

d选用轧制型材、锻材、铸材和钣金成型件构成最佳焊接结构

预防焊接变形的方法-工艺措施

a反变形法b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c刚性固定法d合理地选择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e预拉伸法f热平衡法g散热法h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

焊后消除残余变形的方法:

机械矫正法、火焰矫正法(点状加热、线状加热、三角形加热)

第二章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1、脆性断裂的特征

断裂一般都在没有显著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具有突然破坏的性质。

2、破坏一经发生,瞬时就能扩展到结构大部或全体,因此脆性断裂不易发现和预防。

3、结构在破坏时的应力远远小于结构设计的许用应力。

4、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

2.造成脆性断裂的原因

a材料选用不当b起源于焊接结构的不利因素c结构的构造越来越复杂

d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如低温、海洋环境等)e荷载、钢材强度、板厚等都越来越大f设计计算方法越来越先进精细,安全储备降低

3.断裂是指金属材料受力后局部变形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原子间的结合力受到破坏,从而萌生微裂纹,继而发生扩展使金属断开

4.典型的断裂机制

解理:

金属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解理断裂:

是一种在正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穿晶断裂,通常沿特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

剪切断裂:

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的滑移方向而造成的断裂。

5.影响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

应力状态、温度、加载速度、材料性质

应力状态的影响

a物体在受外载时,不同的截面上产生不同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

在主平面上作用最大正应力σmax,与主平面成45°角平面上作用最大切应力τmax。

σmax和τmax的存在位置与加载方式有关。

通常用α=τmax/σmax来表示物体内存在应力状态的软硬程度。

b当τmax>>σmax时,称为软性应力状态,在不同的加载方式下,σmax比τmax先达到抗拉强度,则发生脆性断裂。

c当τmax<<σmax时,称为硬性应力状态,在不同的加载方式下,τmax比σmax先达到屈服点,则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延性断裂。

温度的影响

a金属的脆性断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

因为金属在高温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当温度降低时,其变形能力就减小,金属的这种低温脆化性质称为“低温脆性”。

b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的温度Tk称为韧脆性转变温度。

如图:

当温度高于Tk时,先屈服再断裂,为延性断裂;温度低于Tk时,只发生弹性变形并断裂,呈脆性断裂。

加载速度的影响

a加载速度增大会促使材料脆性破坏,其作用相当于降低温度

b在相同加载速率下,当结构中有缺口时,应变速率可呈现出加倍的不利影响

材料状态的影响

a厚度的影响1)厚板在缺口处容易形成三向拉应力

2)冶金因素:

厚板压延量小

b晶粒度的影响1)晶粒越小韧脆转变温度(Tk)越低

c化学成分的影响1)钢中的碳、氮、氧、硫、磷等均增加钢的脆性。

合金元素锰、镍等可改善钢的脆性

6.焊接结构的特点对脆性断裂的影响:

焊接结构的整体性强,如果设计不当或制造不良,可增加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危险

7.焊接结构制造工艺的特点对脆性断裂的影响:

应变时效引起的局部脆性

8.焊接接头金相组织改变对脆性的影响:

在相同的COD值(裂纹张开位移)下该接头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具有比母材高的转变温度,因而,焊缝附近成了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

9.焊接缺陷的影响:

a在焊接接头中,焊缝和热影响区是最容易产生各种缺陷的地方。

b根据对各种脆性断裂事故的调查发现,焊接缺陷如裂纹、未焊透、夹渣、咬边、气孔等都可成为脆性断裂的发源地。

10.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a由于焊接过程存在不均匀的热场,冷却后在结构中必然产生焊接残余应力。

b当构件工作温度高于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时,拉伸应力对结构的强度无不利影响。

但当温度低于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时,拉伸残余应力则有不利的影响,它将和工作应力叠加共同作用,在外载荷很低时发生脆性破坏,即所谓的低应力破坏。

11防止脆性断裂的途径

a正确、合理选用材料(既要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又要考虑经济效果)b采用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在一些构件截面改变的地方,必须设计成平缓过渡,避免尖角过渡)

接头设计时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小的对接接头,避免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大的搭接接头。

不同厚度构件对接接头应当尽可能采用圆滑过度

应将焊缝布置在便于焊接和检验的部位,以便消除造成工艺应力集中的因素

避免焊缝密集、交叉等

在满足结构的使用条件下,尽量减少结构的刚度,以减少应力集中和附加应力的影响

不采用过厚的截面、重视附件或不受力焊缝的设计

合理安排结构制造工艺a充分考虑应变时效引起局部脆性的不利影响b合理选择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必要时采用热处理工艺文明生产,妥善运输和保管

第三章焊接接头和结构的疲劳强度

防止和减少结构疲劳破坏的措施:

焊接接头设计合理、提高焊缝质量、消除焊接缺陷

疲劳:

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的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

疲劳可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

高周疲劳:

是指材料在低于屈服点的循环应力作用下,经105以上循环次数而产生的疲劳。

由于高周疲劳受应力幅控制,故又称应力疲劳。

低周疲劳:

是指材料在接近或超过其屈服点的循环应力作用下,经低于105次塑性应变循环而产生的疲劳。

低周疲劳受应变幅控制,又称应变疲劳。

疲劳断裂过程和疲劳断口宏观、微观特征、机理

疲劳断裂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

疲劳裂纹的形成、疲劳裂纹扩展、断裂

疲劳裂纹的形成:

金属所受交变应力大于疲劳极限,在金属表面、晶界及非金属夹杂物处形成滑移带,滑移带中的缺陷不断加宽、加深形成“挤出”和“挤入”现象,挤入部分向滑移带的纵深发展,形成裂纹源。

疲劳裂纹扩展:

第1阶段:

沿着最大切应力方向向内部发展。

速度慢,每1次循环0.1μm数量级。

第2阶段:

当第1阶段扩展的裂纹遇到晶界时便逐渐改变方向转为和主应力垂直的方向生长,速度快,每1次循环微米数量级。

断裂:

在循环加载下裂纹继续扩展,承受载荷的横截面积继续减小,直到剩余有效面积小到不能承受施加的载荷时,构件就达到最终断裂阶段。

疲劳断裂是在循环应力,拉应力和塑性应变同时作用而造成的。

疲劳断口的三个区:

疲劳裂纹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时断裂区(补充)

S-N曲线:

以循环应力中的最大应力σmax为纵坐标,断裂循环次数N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绘出σ-N曲线,ε-N曲线。

两类曲线统称为S-N曲线。

应力幅σa平均应力σm应力范围Δσ应力比R

三个疲劳图中σ-1,σ0,σ1的位置(画图),如何作图得到某一循环特性r下的疲劳强度σr?

σa-σm图

ACB为疲劳极限图,曲线内不发生疲劳破坏。

A为对称循环应力下发生疲劳破坏的临界点,该点纵坐标值为循环应力下的疲劳极限σ-1。

B为静载强度破坏点,其横坐标值为抗拉强度σb。

(由R求疲劳极限)

σmax(σmin)-σm图

ADC为最大应力曲线,BCE为最小应力曲线。

ADC与BCE交与C点,最大应力等于最小应力,为静载荷破坏点σb。

BCE与横坐标交与E,此点最小应力等于零,过E垂线与最大应力线交与D,该点为脉动循环应力疲劳极限σ0。

原点O的平均应力σm=0,其纵坐标值为对称循环疲劳破坏极限σ-1.

(由R求疲劳极限)

σmax-σmin图

ABCD曲线下为安全点。

C’B表示R=-1,B点纵坐标值为对称循环疲劳极限σ-1。

C点σmin=0,C点纵坐标值为R=0脉动应力循环疲劳极限σ0。

D点σmax=σmin,D点纵坐标值为R=±1静载抗拉强度σb

 

提高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的措施:

降低应力集中: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以减小应力集中

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小的焊接接头,尽量采用对接接头或开坡口的T形接头。

搭接接头或不开坡口的T形接头力求避免

2、调整残余应力场

由于疲劳裂纹与焊缝处的拉应力有关,因此采用相关措施消除接头应力集中处的残余拉应力或使该处产生残余压应力都可以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

整体处理

采用整体退火消应力处理,但是整体退火法不一定都能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一般在应力集中较高、残余拉应力影响较大时采用退火处理。

局部处理

采用局部加热或挤压以调节焊接残余应力场,在应力集中处产生残余压应力。

表面强化处理(锤击)

特殊保护措施

采用保护涂层

第四章焊接结构的应力腐蚀破坏

1.应力腐蚀的主要害处:

金属本身的损失金属制品结构损坏所造成的损失

应力腐蚀概念:

金属在静拉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

产生条件:

1)拉应力存在外应力、残余应力

2)化学介质一定材料对应一定的化学介质

3)材料与腐蚀介质的组合

4)工作温度镁合金在室温下便产生应力腐蚀,低碳钢一般在介质的沸腾温度下才开裂。

断口特征

宏观:

常发生在材料的表面台阶状或放射状条纹断口有金属光泽

微观:

显微裂纹呈枯树枝状;腐蚀坑;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穿晶断裂有河流花样、扇形花样等。

2.防止焊接结构产生应力腐蚀的措施:

a、正确选材匹配的焊接材料耐SCC好,经济

b、合理的结构设计

1)考虑耐蚀性需要

2)尽量避免和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3)采用连续焊,可避免产生缝隙,增加结构抗应力腐蚀能力。

4)设计槽及容器时,应考虑易于清洗和将液体排放干净。

5)避免不同金属接触以防止电偶腐蚀。

6)换热操作中英避免局部过热点,设计时应保证具有均匀的温度梯度。

合理的结构设计

c消除和调节残余应力:

合理的施焊工艺、热处理、调节残余应力场转为压应力场

d控制电位:

阴极和阳极保护

e用镀层或涂层隔离环境:

如油漆、油脂等,电镀Zn,Cr等易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f控制和改善环境:

对环境介质进行处理;加缓蚀剂;降温

第五章(占30%)

1、常用工艺文件种类(5-151)

(1)工艺过程卡片是描述零件整个加工工艺过程全貌的一种工艺文件。

它是制定其他工艺文件的基础,也是进行技术准备、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的依据。

通过工艺过程卡可以了解零件所需的加工车间、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表5—2所示为装配工艺过程卡。

(2)工艺卡片它是以工序为单位来说明零件、部件加工方法和加工过程的一种卡片。

工艺卡片表示了每一工序的详细情况,所需的加工设备以及工艺装备。

如表5—3所示为焊接工艺卡片。

(3)工序卡片它是在工艺卡片的基础上为某一道工序编制的更为详细的工艺文件。

工序卡片上须有工序简图,表示本工序完成后的零件形状、尺寸公差、零件的定位和装配装夹方式等。

表5—4所示为装配工序卡。

(4)工艺守则是焊接结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艺环节应遵守和执行的制度。

主要包括守则的适用范围,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焊接材料及配方,加工所需设备及工艺装备,工艺操作前的准备以及操作顺序、方法、工艺参数、质量检验和安全技术等内容。

2、制定焊接工艺应遵循的原则

a、保证焊接质量,即焊接的接头无论外形尺寸或内部质量都要满足技术要求。

b、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即要便于施焊,可达性好,翻转次数少。

c、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生产特点。

如:

适合金属的种类、厚度、焊接位置、焊缝长度;对坡口、焊前准备、焊后热处理的要求;焊接接头的质量及其稳定性;经济指标等在制定焊接工艺时参考。

3、编制焊接生产工艺应达到的要求

a、保证质量的同时,要求各工序工艺的劳动量最小;

b、产品周期最短,且生产节拍与生产任务相适应;

c、采用多面手、多工位兼职、多机床管理及采用高效的机械化、自动化方法,以节省工人数量。

d、提高设备利用率,使设备、装备数量最少。

e、采用优化排样,降低废料率;

f、采用节能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

4、车间布置方案的基本形式

目前金属结构车间布置方案的基本形式大致分为纵向布置、迂回布置、纵横向混合布置等方案。

纵向生产线的车间适用于各种加工路线短、不太复杂的焊接产品的生产,包括质量不大的建筑金属结构的生产。

迂回布置适用于产品零件加工路线较长的单件小批、成批生产性质

工艺路线:

把焊接结构生产制造中各生产工序的排列顺序称为生产工艺路线或工艺流程。

工序:

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设备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焊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位:

在某一工序中,工件在加工设备上所占的每个工作位置称为工位。

工步:

在一个工序内工件、设备、工具和工艺规范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动作称为工步。

5、焊接接头静载强度计算(采用许用应力法,重点掌握对接接头、T形接头,相应公式参见P180-181)

对接接头强度计算

已知:

F=6.4e4KNδ=8mmL=50mm构件材料为Q235,为机器焊接结构,采用焊条为E4303型焊条焊接,焊缝等级为三级。

试校核该焊缝的静载强度。

由公式

带入参数σ=6.4×104KN/8mmx50mm=160MPa

查询[σw](根据母材为Q235焊条为E4303型焊条焊接,焊缝等级为三级。

)[σw]=185MPa

构件的使用情况为机器焊接构件[σw]=0.9[σ]=0.9x185MPa=166.5MPa

由σ=160MPa<[σw]=166.5MPa

T形接头强度计算P180-181(课件此题老师未给例题及解答)

6、焊接接头设计不合理改合理(P166-1178)

附:

焊接接头的设计特点

a焊接接头应优先采用形式简单、应力集中小、不破坏结构连续性的。

不要使用或较少使用残余应力力线密集或出现转折的接头和焊缝形式。

b尽量将焊接接头布置在工作载荷较小处,以及构件几何尺寸和形状不变的地方。

c角焊缝的焊角尺寸不宜过大,搭接角焊缝不宜过长。

d钢板在厚度方向(Z向)上性能差,因此组成T形(十字)接头时,选择Z向钢。

e焊接接头刚度大,焊缝未达屈服前变形量很小,故对于作为铰接点的接头可能产生高的附加应力,此时应采取诸如减小焊接截面、改变焊缝位置等措施来增加接头的柔性。

f充分考虑制造单位的条件,提高设计接头的公益性(接头的种类、施工时的可达性、施焊性等)

7、焊接结构图样表示法(具体参见课件第五章50-72,鉴于页面太多,在此仅整理习题,其他如有需要请自行整理打印,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图中未用语言给出的信息,考试时会有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的题目)

焊缝坡口采用带钝边的V形坡口坡口间隙为2mm钝边高为3mm坡口角度为60°

采用焊条电弧焊焊接反面封底焊反面焊缝要求打磨平整。

1.带钝边的双V形坡口对接焊缝,钝边为2mm,根部间隙为1mm,坡口角度为50°,画出其焊缝符号。

2.坡口角度为60°,根部间隙为2mm,钝边为3mm且封底焊的V形焊缝,焊接方法为焊条电弧焊,画出其焊缝符号

3、焊脚尺寸为6mm,沿焊件周围施焊的双面角焊缝,画出其焊缝符号。

4、上面为坡口角度为45°,钝边为3mm,根部间隙为2mm的单边V形对接焊缝,下面是焊脚为8mm的角焊缝的双面焊缝,画出其焊缝符号。

5、断续角焊缝,焊缝长100mm,焊脚尺寸为6mm,间距为50mm,共有6段,在现场或工地上进行焊接,焊缝在非箭头侧,画出其焊缝符号。

6、带钝边的U形坡口的封底焊,钝边为2mm,根部半径为10mm,根部间隙为2mm,画出其焊缝符号。

8、焊接接头的基本类型

按焊接方法分:

熔焊接头、压力焊接头、钎焊接头

按接头构造形式不同分:

对接接头(形式:

a不开坡口b开坡口c削薄d带垫板)、搭接接头(形式:

a不开坡口b圆孔内塞焊c长孔内塞焊)、T形(十字)接头(形式:

单面不开坡口、开K形坡口、开单边V形坡口、双面不开坡口)、十字接头、卷边接头等

9、焊接接头及接头术语分类

焊接接头:

用焊接方法把金属材料连接起来的接头,简称接头。

焊接接头的组成:

焊缝金属、熔合线、热影响区和母材。

对接接头:

两板件端面通过焊接形成135°~180°夹角,称为对接接头。

对接接头是各种接头中受力最好、最省材料的接头形式

搭接接头:

两板件部分重叠起来进行焊接所形成的接头。

搭接接头的应力分布极不均匀,疲劳强度较低,不是理想的接头形式,但是,搭接接头的焊前准备和装配工作比较简单

T形(十字)接头:

将一个焊件的端面与另一焊件的表面构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用角焊缝连接起来的接头。

这类接头能承受各种方向的外力和力矩的作用

角接接头:

两板件端面构成30°~135°夹角的焊接接头。

角接接头多用于箱形构件。

焊缝是构成焊接接头的主体部分,有对接焊缝和角焊缝两种基本形式。

对接焊缝

对接焊缝的焊接接头可采用卷边、平对接或加工成V形、U形、X形、K形等坡口。

基本型:

I形、V形和单边V形、U形和单边U形;

特殊型:

卷边的、带垫板的、锁边的和塞焊、开槽焊等;

组合型:

各种坡口的组合使用

坡口角度:

其作用是使电弧能深入根部使根部焊透,坡口角度的大小与板厚和焊接方法有关,坡口角度越大,焊缝金属量越多,焊接变形也会增大,一般焊缝的坡口角度选60°左右。

根部间隙:

采用根部间隙是为了保证根部能焊透。

一般情况下,坡口角度小,需要同时增加间隙;而间隙较大时,又容易烧穿,为此,需要采用钝边防止烧穿。

根部间隙过大时,还需要加垫板。

角焊缝:

按其截面形状可分为平角焊缝、凹角焊缝、凸角焊缝和不等腰角焊缝四种;应用最多的是截面为直角等腰的角焊缝。

角焊缝的大小用焊脚尺寸K表示。

10、开坡口原因:

是为了确保厚板焊透,获得较高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