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16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焊接参考资料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单位时间内真正进入焊缝金属的那部分金属质量,等于焊条的熔敷系数与焊接电流的乘积。

3.熔滴的过渡形式:

短路过渡、颗粒过渡、附壁过渡

4.熔合比:

焊缝中母材金属所占的面积与焊缝总面积的比值为熔合比γ=Am/(Am+AH)

5.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

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在特定相间进行;

2)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分区域连续进行;

3)焊接规范与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关系密切

6.焊接冶金反应整体特点:

温度变化范围大;

反应时间短;

基本排除了整个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的可能性;

不同条件下焊接冶金反应离平衡的远近程度不同;

利用热力学原理定性分析冶金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影响因素。

7.气体的主要来源:

焊条药皮、焊剂、焊芯的造气剂;

高价氧化物及有机物的分解气体;

母材坡口的油污、油漆、铁锈、水分;

空气中的气体、水分;

保护气体及其杂质气体。

8.焊接过程中气体产生的主要途径:

有机物的分解;

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

材料的蒸发;

气体的分解。

9.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溶入金属的饱和浓度。

10.溶解度S的影响因素:

温度与压力;

气体的种类;

合金成分。

11.氢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可消除的暂态缺陷,如白点、氢脆等;

不可消除的缺陷,如气孔、裂纹、脆化等。

12.控制氢的措施:

1)限制焊接材料的含氢量;

2)严格清理工件及焊丝;

3)冶金处理;

4)调整焊接规范;

5)焊后脱氢处理.

13.脱氢的冶金处理方法:

1)利用氟化物去氢;

2)控制焊接材料的氧化趋势去氢;

3)通过加入在药皮或焊芯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控制氢.

14.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时效脆化;

2)气孔;

3)有利一面:

可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一般指高合金钢.

15.气相氧与金属的作用:

1)自由氧对金属的氧化2)CO2对金属的氧化;

3)H2O对金属的氧化4)混合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16.氧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机械性能下降;

化学性能变差;

产生气孔CO合金元素烧损;

工艺性能变差.

17.氧的控制措施:

净化焊接材料;

控制工艺参数;

冶金措施脱氧..

18.气体的控制措施:

限制来源;

冶金处理.

19.焊接熔渣:

焊接过程中焊条药皮或焊剂熔化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覆盖于焊缝表面的非金属物质。

20.焊接熔渣的作用:

机械保护作用(隔离空气,避免合金元素的氧化烧损,防止气相直接溶入,保护处在高温下的焊缝金属免受空气的有害作用。

);

冶金处理作用(可以去除金属中的有害杂质。

可以吸附或溶解液态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

焊接过程中,可通过熔渣向焊缝中过渡合金。

)改善成型工艺性能(适当的熔渣(或焊条药皮)构成,对于熔焊电弧的引燃、稳定燃烧、减少飞溅,改善脱渣性能及焊缝外观成形等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21.焊接熔渣的类型:

1)盐型熔渣:

金属氟酸盐、氯酸盐和不含氧的化合物(盐型熔渣的氧化性很小,主要用于铝、钛等活性金属的焊接).2)盐-氧化物型熔渣:

氟化物和强金属氧化物组成(这类熔渣的氧化性较小,主要用于重要的低合金高强钢、合金钢及合金的焊接)。

3)氧化物型熔渣:

主要由各种金属氧化物组成(这类熔渣一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应用最为普遍)。

22.熔渣的结构理论:

1)熔渣的分子结构理论

a)液态熔渣是由自由状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的分子等)和复合状态化合物(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的盐)的分子所组成;

b)氧化物与复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

c)只有渣中的自由氧化物才能与液体金属和其中的元素发生作用。

2)熔渣的离子理论

a)认为液态熔渣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电中性溶液。

b)离子在熔渣中的分布、聚集和相互作用取决于它的综合矩(离子电荷/离子半径)。

离子的综合矩越大,说明它的静电场越强,与异号离子的引力越大。

c)液体熔渣与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原子与离子交换电荷的过程。

23.熔渣碱度:

1)熔渣碱度的离子理论

a)把液态熔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或氧离子的活度)定义为碱度。

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越大,其碱度越大。

其公式为:

b)Mi是渣中第I种氧化物的摩尔分数,ai是该氧化物的碱度系数。

c)当B2>0时为碱性渣,B2<0为酸性渣,B2=0为中性渣。

2)熔渣碱度的分子理论

a)熔渣的碱度就是熔渣中的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浓度的比值

b)碱性氧化物:

K2O、Na2O、CaO、MgO、MnO、FeO

酸性氧化物:

SiO2、TiO2、P2O5等。

c)具体修正后的碱度为B1=0.018CaO+0.015MgO+0.006CaF2+0.014(K2O+Na2O)+

0.007(MnO+FeO)/0.017SiO2+0.005(Al2O3+TiO2+ZrO2)

d)当B1>1为碱性渣,B1<1为酸性渣,B1=1为中性渣

24.熔渣的物理性质:

1)熔渣的熔点

a)熔渣是一个多元体系,固态熔渣开始熔化的温度为熔渣的熔点

b)焊条药皮或焊剂开始熔化并形成熔渣的温度为焊条药皮或焊剂的熔点,也称造渣温度。

c)熔渣的熔点取决于药皮或焊剂组成物的种类、数量和颗粒度

d)过高(或过低)的熔渣熔点,都会影响对液态金属的保护效果和焊缝外观成形。

2)熔渣的粘度

a)粘度反映了质点在液体内部移动的难易程度,粘度对工艺性能、保护效果和化学冶金有显著影响。

b)温度的影响:

一般,液态熔渣的粘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这是由于随温度下降,熔渣中离子(或粒子)的聚合度增大,粘度随之增加。

药皮焊条电弧焊时,根据熔渣粘度随温度变化的速率,将熔渣分为“长渣”和“短渣”两类。

随温度增高粘度急剧下降的渣称为短渣,而随温度增高粘度下降缓慢的渣称为长渣。

短渣在焊缝凝固后迅速凝固,可保证全位置焊缝外观成型,长渣只能用于平焊位置焊接。

c)成分的影响:

含SiO2多的熔渣Si-O阴离子聚合程度大,复杂阴离子的尺寸大,粘度大。

在酸性渣中减少SiO2,增加TiO2或增加碱性氧化物的含量,都可以使复杂的Si-O阴离子减少,可降低粘度,使渣成为短渣。

渣中加入CaF2可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

碱性渣中CaF2能促使CaO熔化,降低粘度;

酸性渣中CaF2的F-能破坏Si-O键,减小聚合离子尺寸,降低粘度。

因此在焊接熔渣和炼钢熔渣中常用CaF2作为稀释剂。

25.熔渣的表面张力:

1)是气相和熔渣之间的界面张力;

2)对熔滴过渡、焊缝成型、脱渣性及冶金反应均有重要影响;

3)表面张力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键能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4)具有离子键的碱性氧化物键能大,表面张力也大;

5)温度提高,离子半径增大,综合矩减少,离子间距增大。

相互作用力减弱,表面张力减少。

26.扩散氧化:

是指通过熔渣向焊缝中扩散氧的过程

27.脱氧剂的选择:

1)在焊接温度下对氧的亲和力比被焊金属大;

2)脱氧产物应不溶于金属,其密度也应小于液态金属;

3)须综合考虑脱氧剂对焊缝成分、性能、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及成本因素

28.脱氧过程:

通过在焊丝、焊剂或焊条药皮中加入某些对氧亲和力大的元素,使其在焊接过程中夺取气相或氧化物中的氧,从而减少焊缝金属的氧化及焊缝氧含量的过程

29.沉淀脱氧

1)原理:

利用溶解在熔滴或熔池中的脱氧剂,将Fe还原,脱氧产物浮出液态金属进入熔渣的过程。

导致对氧亲和力较强的元素被氧化,而对氧亲和力较弱的元素则被还原;

主要在熔滴和熔池反应区完成

2)影响因素:

1)温度:

影响平衡常数K;

2)脱氧剂残留量:

[M]越多,[FeO]越少(脱氧剂加入量);

3)脱氧剂的脱氧能力:

达到同样脱氧程度,强脱氧剂的残留量少

30.扩散脱氧

1)机理:

利用氧化物熔解于熔渣的特性,通过焊缝向熔渣扩散氧化物进而降低焊缝含氧量的过程

2)影响因素:

a)温度:

温度下降对扩散脱氧的促进作用(分配常数减小);

b)渣的性质:

酸性渣比碱性渣有利于扩散脱氧(活度变化);

c)渣的脱氧:

能进一步促进扩散脱氧的进行(分配常数不变)

3)特点:

1)脱氧产物留在渣中,提高了金属的质量;

2)焊接时熔池的尾部温度低,存在时间短;

3)熔渣的粘度大,混合不充分

31.焊缝的脱S:

1)S的危害:

造成焊接热裂纹;

力学性能下降;

物理性能下降;

2)冶金脱硫措施:

元素脱硫(脱硫剂;

脱硫反应;

碱性氧化物脱硫)

3)影响因素:

吸热反应,升温有利;

提高渣的碱度有利(增加CaO含量);

加强脱氧有利(降低FeO含量)

32.焊缝的脱P:

1)P的危害:

造成热裂纹和脆化;

有时是时效元素。

2)冶金脱P:

a)铁液中的Fe2P(或Fe3P)与渣中的FeO化合生成P2O5;

b)P2O5再与渣中的CaO结合成稳定的磷酸钙;

c)2[Fe2P]+5(FeO)+4(CaO)=((CaO)4PO5)+9[Fe]+Q(冶金脱P效果不佳)

33.合金化的目的:

补偿合金损失;

消除工艺缺陷;

获得特殊性能

34.合金化的方式:

合金丝或带极;

焊条或陶质焊剂;

药芯焊丝或药芯焊条;

合金粉未

35.合金过渡系数:

熔敷金属中的合金数量与焊接材料中的原始含量之比

36.影响合金过渡的因素:

1)合金的物理性质:

饱和蒸汽压和沸点;

2)对氧的亲和力:

亲和力越大,氧化损失越大;

3)还有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4)合金浓度;

5)合金的粒度;

6)药皮的成分;

7)药皮重量系数和焊接规范

(三)

1.熔池凝固特点:

1)体积小、冷速快;

2)温差大、过热度高;

3)动态凝固过程(前端的母材不断熔化,对流至熔池后部。

熔池后部的液态金属立即开始凝固)。

2.熔池结晶的一般规律:

1)联生结晶;

2)择优长大3)熔池凝固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3.熔池凝固过程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

一次结晶组织越粗大,焊缝的力学性能越差;

对冲击韧性影响尤其大,焊缝组织越细小,韧性越好。

2)影响接头的物理性能

接头的一次结晶组织粗大,晶界面积增大,接头的抗蚀能力会降低

3)影响接头的抗裂性能

晶界面积增大,液态薄膜及杂质相对增多,裂纹倾向增大

4.焊缝的组织相变类型

1)低碳钢:

a)F+少量P;

b)线能量较大时可见W

2)低合金钢:

a)低合金钢焊缝二次组织,随匹配焊接材料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组织。

b)以F为主,P、B、M占次要地位。

c)随着焊缝中合金数量的增加,焊缝组织由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珠光体转变为粒状贝氏体,再转变为条状铁素体+马氏体。

d)焊缝韧性取决于AF和PF的组织比

5.改善焊缝组织的措施:

1)控制焊缝性能是控制焊接质量的主要目标,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焊缝金属,由于结晶形态和组织不同,在性能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常归的焊接构件,焊后都不再进行热处理,因此,应尽可能保证焊缝凝固以后,经过凝固相变就具有良好的性能。

2)在焊接工作中用于改善焊缝金属性能的途经很多,但主要是焊缝的固溶强化、变质处理(微合金化)和调整焊接工艺。

6.改善焊缝工艺措施:

振动结晶;

锤击焊道;

多层焊接;

跟踪回火;

焊后热处理

7.什么是CCT图:

焊缝组织图(焊缝CCT图)是表征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焊缝金属在各种连续冷却条件下,转变温度开始和终了温度、转变开始时间和终了时间以及转变的组织、室温硬度与冷却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8.CCT的意义:

在大量钢种出现之前,可预先估计焊缝的组织性能,或作为制定工艺,焊接线能量的依据

9.CCT图的应用:

通过CCT图可得到在不同的冷却速度下的组织,即估计HAZ组织和性能,同时也能作为选择焊接线能量、预热温度和制定焊接工艺的依据。

有关典型钢种的CCT图及组织的变化可参阅有关焊接手册

10.熔合区的概念:

焊接接头中由焊缝向母材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

11.熔合区的构成:

熔合区由半熔化区与未混合区组成;

半熔化区;

未混合区

12.焊接热影响区:

熔焊时在集中热源作用下,焊缝两侧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13.焊接热循环:

在焊接热流作用时,焊件上某一点P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叫作焊接热循环。

14.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

加热速度(ωH);

加热的最高温度(Tm);

在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tH);

冷却速度(ωc)或冷却时间

15.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1)加热温度高:

热处理加热温度以上100-200℃,晶粒长大严重。

2)加热速度快:

是热处理加热速度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相变温度提高,奥氏体均质化程度和碳化物的溶解不充分。

3)高温停留时间短:

手工焊以上停留时间最大20秒,埋弧自动焊时30-100秒;

均质化程度差

4)冷却速度快:

焊接时自然条件下冷却,冷却速度快;

使焊缝出现不平衡组织。

5)局部加热和移动热源:

将产生不均匀相变和应变。

6)在应力状态下相变

16.多层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1)在单层焊时,因为受到焊缝截面积的限制,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功率和焊速,所以焊接热循环的调整也受到限制

2)多层焊比单层焊具有更优越的地方,它是由许多单层热循环联合在一起的综合作用,同时相临焊层之间彼此具有热处理性质.从提高焊接质量而言,多层焊往往易达到要求

3)多层焊主要考虑焊道层数和层间温度。

4)对后一焊道面言,前一焊道具有预热作用,层间温度相当开预热温度;

对前一焊道来说,后一焊道相当开预热温度;

对前一焊道来说,后一焊道应该起后热作用,产生一定热处理效果

17.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

1)焊接加热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a)对相变点的影响(焊接过程的快速加热,首先将使各种金属的相变温度比等温转变时大有提高。

加热速度越快,不仅被焊金属的相变点AC1和AC3提高,而且AC1和AC3之间的间隔也越大):

b)对均质化程度的影响(加热速度不但对相变点有影响,对A均质化也有影响);

c)对晶粒长大的影响(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由于强烈过热使晶粒发生严重长大,影响焊接接头塑性,韧性,韧性,产生热裂纹,冷裂纹)

2)焊接时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

a)焊接条件下的组织转变特点不仅与等温转变不同,也与热处理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不同。

b)焊接过程属于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冷却速度增大,平衡状态图上各相变点和温度线均发生偏移。

C)焊接条件下的组织转变有着自己的特点,需要制定焊接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图

18.HAZ的性能:

1)在焊接热循环下产生性能不均匀性;

2)硬化、脆化、软化、综合力学性能等;

3)无法通过调整成分来控制

19.硬化:

1)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决定于被焊钢种的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其实质是反映不同金相组织的性能。

2)由于硬度试验比较方便,因此,常用热影响区的最高硬度Hmax判断热影响区的性能,它可以间接预测热影响区的韧性、脆性和抗裂性等。

3)近年来已把热影响区的Hmax作为评定焊接性的重要指标。

应当指出,即使同一组织,也有不同的硬度。

这与钢的含碳量,合金成分有关。

20.脆化:

1)粗晶脆化:

粗晶脆化在热循环的作用下,焊接接头的熔合线附近和过热区将发生晶粒粗化。

其晶粒长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钢种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加热温度和时间等。

2)析出脆化:

某些金属或合金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经历了快速加热与冷却的作用,其热影响区组织处于非平衡态。

在时效或回火过程中,其过饱和固溶体中将析出碳化物、氮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它亚稳定的中间相等。

由于这些新相的析出,而使金属或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脆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析出脆化。

3)组织脆化:

焊接HAZ中由于出现脆硬组织而产生的脆化称之组织脆化。

对于常用的低碳低合金高强钢,焊接HAZ的组织脆化主要是M-A组元、上贝氏体、粗大的魏氏组织等所造成。

但对含碳量较高的钢(一般C≥0.2%),则组织脆化主要是高碳马氏体。

4)遗传脆化:

遗传脆化是由组织遗传特性引起的脆化;

主要发生在有淬硬倾向的调质钢中,并只在快冷快热的非平衡组织中产生。

表现为在第一层焊缝的正火区,仍保持粗晶区的组织特征和结晶位向关系。

5)应变时效脆化:

a)静应变时效脆化:

一般把室温或低温下受到预应变后产生的时效现象叫作静应变时效。

它的一般特点是强度和硬度普遍升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

其次只有钢中含有碳、氮等自由间隙型原子时才发生静应变时效。

B)动应变时效脆化:

一般在高温下发生的预应变,特别是在200~400℃的预应变,这种在较高温度下承受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时效现象称为动应变时效。

它比室温下产生的脆化现象更为严重。

通常说的“蓝脆性”就属于动应变时效现象。

21.软化:

1)冷作强化或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或合金,在焊接热影响区一般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强现象;

2)最典型的是经过调质处理的高强钢和具有沉淀强化及弥散强化的合金,焊后在热影响区产生的软化或失强。

3)冷作强化金属或合金的软化,则是由再结晶引起的。

4)热影响区软化或失强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却不易控制。

22.韧化处理:

1)控制组织:

对低合金钢,应控制含碳量,使合金元素的体系为低碳微量多种合金元素的强化体系。

这样,在焊接的冷却条件下,使HAZ分布有弥散强化质点,在组织上能获得低碳马氏体、下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等韧性较好的组织。

另外,应尽量控制晶界偏析。

2)韧化处理:

:

a)焊后热处理;

b)合理制定焊接工艺,正确地选择焊接线能量和预热、后热温度是提高焊接韧性的有效措施。

(四)

1.偏析:

是焊缝金属在不平衡结晶过程中由于快速冷却造成的合金元素不均匀现象。

2.偏析的利弊:

偏析对合金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等有程度不同的损害。

偏析也有有益的一面,如利用偏析现象可以净化或提纯金属等。

3.偏析的种类:

1)显微偏析:

是指在一个柱状晶内或在其亚结构内,其晶粒内部与晶粒边界发生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焊接的快速冷却将结晶过程中结晶先后造成在晶粒尺寸上发生的成分不均匀化保留下来

2)区域偏析:

a)从焊缝金属的熔化边界部位附近一直到中心部位逐渐发生变化的偏析。

b)晶粒相对生长,在对合处彼此相遇。

晶粒结晶时所排出的溶质和其他杂质元素在固-液界面前沿富积,在最后凝固的晶界对合部位将含有较多的溶质和其他低熔点物质,造成晶界偏析。

3)层状偏析:

由于结晶速度周期性变化而导致化学成分呈层状分布的不均匀现象

4.偏析影响因素:

合金液固相间隔越宽,偏析越严重;

偏析元素的扩散能力越弱,偏析越严重;

冷却条件越充分,偏析越严重。

5.偏析防止措施:

1)正确选择焊接材料,适当改善焊接工艺以细化晶粒。

2)适当降低冷却速度3)可通过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来消除,即将合金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均匀化。

6.气孔的危害:

破坏密闭性;

降低承载能力;

引起应力集中;

降低物理性能。

7.气孔的产生机理:

1)气泡的生核(液态金属中有过饱和的气体;

要有现成表面)2)气泡的长大(Ph>

P0)。

8.气孔产生机理总论:

焊接过程中,通过焊接区气氛及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导致熔池中气体过饱和;

过饱和气体在熔池的现成表面处形成气泡并长大和上浮,当其上浮速度小于熔池的结晶速度时,则形成气孔。

9.气孔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1)熔渣氧化性的影响:

a)熔渣氧化性增大时,CO气孔倾向增加;

还原性增加,H气孔倾向增加。

2)熔渣成分影响:

a)氟化钙脱氢;

b)氧化物脱氢;

c)酸性焊条脱氢是靠较强氧化物;

e)碱性焊条脱氢是靠碳酸盐分解,产生较强氧化性。

10.气孔对焊接工艺因素的影响:

(焊接规范的影响)

a)电流↑,熔池存在时间↑,气体外逸;

b)熔滴尺寸↓,比表面积↑,易产生气孔

c)熔深↓,不易使气体逸出

d)焊条电阻热↑,药皮提前脱落,易产生气孔.

e)电压↑,N气孔↑;

f)焊速↑,气孔增加

g)电流种类与极性:

直流反接,气孔小(溶滴为正);

直流正接,气孔多(溶滴为阴极收);

交流焊接,气孔更多

11.防止措施:

1)正确选择焊接材料;

2)焊前清理;

3)严格烘干;

4)工艺稳定,短弧焊接。

12.焊缝中的夹杂危害:

1)恶化强度、塑性等办学性能;

2)引起应力集中;

3)导致脆性破坏;

4)引起裂纹。

13.夹杂防止措施1)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以得于熔渣的浮出;

2)多层焊接时,严格清渣;

3)焊条要摆动,以利熔渣的浮出;

4)操作时注意保护,防止空气侵入

14.焊接裂纹的定义:

带有尖锐端角的开裂性缺陷

15.焊接裂纹的危害:

造成结构整体或局部失效;

造成结构的密封性下降;

引起应力集中;

直接导致结构断裂

16.焊接裂纹的分类:

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应力腐蚀开裂

17.焊接热裂纹的位置:

以焊缝为主,少量在热影响区

18.焊接热裂纹的特征:

宏观沿焊缝的轴向成纵向分布(连续或继续)也可看到缝横向裂纹,裂口均有较明显的氧化色彩,表面无光泽,产生在枝晶汇合处

微观沿晶粒边界(包括亚晶界)分布,属于沿晶断裂性质,多数在凝固过程中产生

19.焊接热裂纹的分类:

结晶裂纹高温液化裂纹多边化裂纹

20.结晶裂纹:

1)产生部位(结晶裂纹大部分都沿焊缝树枝状结晶的交界处发生和发展的,常见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即纵向裂纹,有时焊缝内部两个树枝状晶体之间。

对于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结晶裂纹主要发生在焊缝上;

某些高强钢,含杂质较多的钢种,除发生在焊缝之处,还出现在近缝区上。

2)产生机理(焊缝在凝固过程的固液阶段,由于焊接应力的作用使晶间残余液相处产生间隙,残余液相不足以填满产生的缝隙,从而在晶间产生裂纹。

可见,焊接应力是产生裂纹的必要条件,而低熔点共晶物产生的残余液相是产生热裂纹的充分条件。

3)产生的条件(①如果拉伸应力所产生的变形随温度T按曲线

(1)变化,e随T按曲线

(1)变化。

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